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职业资格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内容介绍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和维医三类,其他民族医医师暂不开考。到当下为止,中国医师资格考试共有24种类别。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
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于9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时间为准。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2天,分4个单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为1天,分2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
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采用A型和B型题,共有A1、A2、A3、A4、B1五种题型。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300题。
目的意义
出台《执业医师法》对中国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以下简称中医医师)实施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医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其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保障其权益,保护人们健康安全;同时,也是与国际上对医师的管理制度接轨,便于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分级分类
考虑到中国实行多层次医学教育、多结构医师职称的历史现状,以及中国存在中医等多种传统医学的实际情况,中医医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1、分级: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其区别在于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执业,不能独立执业,但在乡镇的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疗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2、分类: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民族医专业三类,民族医专业中开考的有藏医、蒙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六个民族医专业。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参考人员复杂,类别繁多,报考类别共有18个。
主管部门
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
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三部委局共同成立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负责全国医师资格考试,负责研究制定四个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共性政策;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具体工作和实际操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报名条件
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以师承方式学习的人员;一类是符合报名条件的外籍人员和台港澳居民。
学历
1、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专科学历,以及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3、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非医药卫生类学校中未经评估的中医专业,在2002年10月31日前入学注册的非在职学生,毕业后取得学历并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4、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可以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5、临床类别医师,取得省级考试,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或参加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参加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考试;
6、七年制中医学临床硕士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生产实习和一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的,以及中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的,可以申请在毕业当年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考试;
7、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专长
1、《执业医师法》颁布以前的人员
(1)在1998年6月26日前已经县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学人员,经过资格考核可以申请参加考试,1999年和2000年未申请参加资格考核的除外;
(2)在1998年6月26日前已经地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审定为确有专长并经县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人员,经过资格考核可以申请参加考试,1999年和2000年未申请参加资格考核的除外。
2、《执业医师法》颁布以后的人员
(1)师承人员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需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具有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的师承关系合同和《出师合格证书》;连续跟师学习满三年,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出师后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出师后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指导老师必须具有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年以上;
(2)确有专长人员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应具备;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十年以上,并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确认医术有专长;
(3)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的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户籍
1、外籍人员:
(1)取得中国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并在提供外籍人员在中国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实习满一年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参加考试;
(2)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中国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 台港澳居民:
(1)台湾居民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和外籍人员条件一样;
(2)取得内地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院不间断实习满一年并经考核合格。或得香港和澳门合法行医权并在香港和澳门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港澳居民,可以申请参加考试;
(3)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内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4)香港居民取得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并取得香港合法行医权后,在内地三级中医院不间断实习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或在香港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澳门居民取得澳门科技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并取得澳门合法行医权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不间断实习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或在澳门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注: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其考试办法另行制定。
形式时间
考试形式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站式考试,为病例考试、基本损伤与体格检查考试、临床答辩考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医学综合笔试为标准化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B1型题。A1型题是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题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B1型题是标准配伍题。
注: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
考试时间
1.报名时间:一般是在每年3月份-4月份左右。
2.考试时间:考试每年举行一次,时间由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一般7月进行实践技能考试,9月医学综合笔试。
3.2016年全国医师资格报名时间
(1)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3月22-3月29日24时,具体事宜可咨询报名所在地考点办公室。需要网上报名的考生请登录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网网上报名入口报名。
(2)现场报名时间:2016年3月31日-4月17日,具体以考点通知为准。
(3)实践技能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时间为2016年7月1日-7月15日。
(4)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9月24、25日:
2016年中医助理医师医学综合笔试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9月24日:
注:2016年军队考生加试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军事医学内容的考试时间为9月24日17:00-18:00。
考试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八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号《医师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对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2005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医学综合笔试部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06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部分)。
2006年2月,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颁布了2006年版中医师(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在突出中医、突出临床、突出基本知识的原则下,合理删减了部分考试科目,将中医经典著作内容纳入了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范围之中,将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等科目纳入了考试范围,同时合理扩展了各考试科目的知识范围。
本次大纲修订在突出中医、突出临床、突出基础知识的原则下,合理删减了部分考试科目(中医不考人解,生理,病理之类的了),将针灸学纳入了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范围,同时合理扩展了各考试科目的知识范围。
考试大纲
大纲是考试的命题依据,格式分为单元、细目、要点,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反映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基本要求。
(一)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范围为:
中医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西医及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二)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范围为:
中医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中医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西医及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实践技能
一、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症诊断能力
(三)类症鉴别能力
(四)确立治法的能力
(五)选方与用药能力
(六)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
(七)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尺泽 孔最 列缺 鱼际 少商 商阳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 地仓 下关 头维 天枢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条口 丰隆
内庭 公孙 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通里 神门 后溪 天宗
听宫 攒竹 天柱 肺俞 膈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次髎 委中
秩边 承山 昆仑 申脉 至阴 涌泉 太溪 照海 内关 大陵
中冲 外关 支沟 翳风 肩井 风池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行间
太冲 期门 腰阳关 命门 大椎 百会 神庭 水沟 中极 关元
气海 神阙 中脘 膻中 四神聪 太阳 印堂 定喘 夹脊 十宣
(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
3.其他针法操作
(2)皮肤针叩刺
4.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 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皮肤灼伤(起泡)
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1)偏头痛
(2)落枕
(3)中风
(4)哮喘
(5)呕吐
(6)泄泻
(7)痛经
(8)扭伤
(9)牙痛
(10)晕厥
(11)虚脱
(12)高热
(13)抽搐
(14)内脏绞痛
(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
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
(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滚法
5.推法
三、中医常见病症测试范围
8.不寐 9.癎病 10.胃痛 11.呕吐 12.腹痛 13.泄泻
14.痢疾 15.便秘 16.胁痛 17.黄疸 18.头痛 19.眩晕
20.中风 21.水肿 22.淋证 23.癃闭 24.阳痿 25.郁证
32.痉证 33.痿证 34.腰痛 35.乳癖 36.蛇串疮 37.痔 38.脱疽
44.胎漏、胎动不安 45.产后发热 46.不孕症 47.肺炎喘嗽
48.小儿泄泻 49.水痘 50.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51.桡骨下端骨折
四、西医临床技能测试范围
(一)内科体格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基本操作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外科洗手
3.手术区消毒
4.穿脱隔离衣
6.伤口换药
7.脊椎骨折搬运
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三)常用辅助检查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典型心肌梗死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气肿
(4)气胸
(5)长骨骨折
(1)血、尿、大便常规
(3)肝功能ALT、AST、γ-GT)
(4)乙肝病毒标志物
(5)肾功能
(6)血糖
(8)血清钾、钠、氯
(9)淀粉酶
(10)心肌酶(CK,LDH
(11)抗链球菌溶血素“O”
(12)甲胎蛋白
(14)漏出液,渗出液
(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能力
五、西医病种测试范围
1.急性气管-支气管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1.高血压
17.上消化道大出血
43.小儿泄泻
45.水痘
46.流行性腮腺炎
48.颈椎病
49.腰椎间盘突出症
机构
考试机构或组织的基本要求承担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机构或组织,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号第四章第十八条规定外,还应符合:
1.实践技能考试机构或组织,应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具备实践技能考试条件,便于管理;
2.考试机构或组织应设候考室,并必须明示考生须知、考试流程图和考站分布图等;
3.考试机构或组织须设考试引导员,负责引导考生进入每个考站和传递考生评分册,保证考试秩序和纪律。
承担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点,其下设的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标准除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第十八条规定外,还应符合:
(一)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个考站,具备实践技能考试实施条件,便于管理。
(二)醒目位置张贴考生须知和考站分布图等有关内容。
(三)设置考生候考区,方便考生等候参加考试。
(四)有符合条件的保密室,以存放试卷与其他保密资料
(五)配备引导员,负责引导考生进入每个考站,维护考试秩序和纪律。
考试实施
(一)考试实施的基本要求
1.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考点根据考试机构或组织的设置规模,合理安排考生的考试时间;
2.考点在准考证上注明考生应携带的物品(如身份证明军官证、护照,工作服、口罩、帽子以及口腔类所需的离体牙等),并提前10天通告考生;
3.考生持“准考证”应考,考试机构或组织要严格把关,考前认真核对考生准考证和身份证明,并对应试者所提交的试用期一年的实践材料进行审核;
4.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机构或组织进行测试;
5.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总分值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
6.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过程中,不得对人体进行创伤性操作;
7.在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采用2名考生相互操作时,要男女考生分开,并至少为女考生安排1名女考官。
(二)考官担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号第四章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同一考试机构或组织的各考站的考官原则上不能来自同一单位(医院)。
综合笔试
考试科目
临床、口腔、公卫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测试分为基础综合、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三部分。
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
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科目具体如下:
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西内科学、中西外科学、中西妇科学、中西儿科学、针灸学
师承和确有专长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师承和确有专长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考试题型
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纸笔考试形式。传统问答式考试评分方法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考查范围有限,选择题摒除了这些缺陷,是考试公平、公正、标准化的重要体现。医师资格综合笔试采用A型(最佳选择题)和B型题(配伍题),共有A1、A2、B1、A3、A4五种题型。
A1 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题干以叙述式单句出现,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4个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或是完全不正确,或是部分正确。
A2 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由1个简要病历作为题干、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选择。
B1 型题(标准配伍题):试题开始是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后提出至少2道试题,要求应试者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在一组试题中,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数次,但也可以一次不选用。
A3 型题(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开始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2个~3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
A4 型题(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开始叙述一个以单一病人或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3个~6个相关问题。当病情逐渐展开时,可以逐步增加新的信息。有时陈述了一些次要的或有前提的假设信息,这些信息与病例中叙述的具体病人并不一定有联系。提供信息的顺序对回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又与随后的改变有关。回答这样的试题一定要以试题提供的信息为基础。
中医类别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B1型题。A1型题是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题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B1型题是标准配伍题。
资格取得
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即具有了法律规定的中医医师行业的准入资格,其资格终身有效。中医医师资格证书由卫生部统一印制,中医医师资格证书与其他类别的证书样式完全一致,在中国境内(除台港澳地区)的任何地方均合法有效。其取得分为两种途径:
(一)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二)具有下列条件者,通过认定可以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1、1998年6月26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取得中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2、1998年6月26日前经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并具备25年以上中医(民族医)临床工作经历的有效证据,年龄55岁以上,未取得中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实践技能考试考核合格的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民族医)从业人员;
3、具有国家承认的中等以上医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以及医学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在医学影像科室工作,无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的医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认定,符合中医医师条件者;
4、具有中国国籍,香港、澳门工作、生活者,认定中医医师资格的规定同内地医师资格认定条件。
通过标准
2000年至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2000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16分
2001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48分
2002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48分
2003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38分
200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78分
2005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78分
2006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45分
2007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60分
2008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62分
2009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66分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54分
2011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48分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50分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数线 352分
参考资料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报考指南.医学教育网.2016\u5e741\u6708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8 14:05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