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1日,工信部在其官网发布消息,透露工信部同住建部联合召开会议,对此前确定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长沙、
无锡等6个城市开展第一批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
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进行工作部署。
为规范和推动
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
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
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经过
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
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度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2013年1月29日,由住建部组织召开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
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
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各省和试点城市要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文件要求,切实、高效推进试点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
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并根据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扎扎实实稳步推进项目遴选、调查、放款等工作;试点城市所在省代表和试点城市代表表示,将按照国家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和规划,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国内外的
经济形势要求尽可能的扩大投资和启动
内需,但经历前几轮的大规模投资刺激后,传统项目的
边际效益正在迅速下降,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新
经济模式形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具体过程中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紧迫的课题之一。住建部是承担着城镇化推进任务的重要部门之一,在响应中央战略部署的同时,
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
发展模式,创新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
服务水平、服务民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智慧城市(区、镇)应运而生,为此,住建部在充分理论研究、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提出并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其重要内容是从方法论高度重新认识城镇化发展和规划,智慧的规划和管理城镇,智慧的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
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实现市民
幸福感和
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
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
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
社交网络、Fab Lab、
Living Lab、
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
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
可持续创新。试点城市通过智慧城市(区、镇)的实践,从政府和市长角度,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
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百姓角度,让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和“惠民”,给百姓生活方式带来更好的变化。
住建部表示,将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
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
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以下是首批90个试点名单。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
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2013年度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建办科函[2013]275号)要求,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开展了基于
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智慧城市试点申报的组织、初审和推荐工作。经综合评审,确定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随着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也将规范和推动国内
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做
数字城市的新包装,一些城市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国内智慧城市
虚火过旺和盲目贴标签的行为也广为诟病。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将在探索和
指标体系的
实施过程中,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矫正和澄清。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引领的
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
城市发展的扬弃,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推动智慧城市有两个重要的
驱动力,一是以
物联网、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
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
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
孟庆国教授提出,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偏废或仅仅是强调
技术应用而忽视社会经济层面的创新,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2013年初,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出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
云平台建设技术指南》,正式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及试点工作。各城市进行了
市域范围高质量、高分辨率的
航空摄影,获取了高分辨率的
航天影像,处理了城市
多尺度、多类型、
多时相的海量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了一大批规范、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搭建了面向政府和公众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地理信息与城市其他经济社会、
自然资源和人文信息的
互联互通与整合集成,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避免了各部门的重复建设,解决了城市建设中的重复投入等问题。同时,还研制了30余项
国家标准和10余项
行业标准,形成了数字城市建设完整的标准体系,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我国
自主知识产权的
软件产品,部分功能和性能指标优于国外
同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