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
桂林市(Guilin City),简称“桂”,古称桂州静江始安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中国华南,湘桂走廊南端,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桂林—阳朔岩溶盆地北端中部,处在“湘桂夹道”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2.7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5月,全市辖6个市辖区、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2023年末,桂林市常住人口为495.07万人。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该处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桂林属百越的一部分。
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桂林便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桂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地位越来越突显。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军50万,南下统一百越,在兴安开凿了可与长城并称的灵渠。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改属始安侯国三国先属蜀,后归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南朝改为桂州
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永徽六年(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使度。
五代十国先后属南汉的桂州。
从南朝开始,桂林逐渐成为岭南西部的政治中心
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桂州成为广南西路的省会。
宋高宗绍兴三(1133年)年,因高宗即位前受封“静江军节度使”,将桂州视为潜邸,桂州升为静江府。
时,元世祖至元十三(1276年)年,元军攻占静江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静江府为静江路,并为广西两江道治所,故桂林在南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
明朝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藩国桂林。明洪武五年(1372年)修建府第,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静江府为桂林府,布政使司、府、县三级地方政权的治所仍置于桂林。
明王朝在桂林城区修建了靖江王府,后筑靖江王城。靖江王袭14代,历270余年。靖江王城虽历经战火,城内建筑只剩残基石栏,但用大青石筑成的城墙保存完好,为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藩王城址。
清世祖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攻占桂林府,仍置广西布政司于此,后广西巡抚同驻。清代沿明旧制,桂林仍是广西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清代在原靖江王城内建起的广西贡院,铸造了广西古代教育史上的辉煌,迄今王城的城门上仍镶嵌着“三元及第”“状元及第”“榜眼及第”等牌匾。
民国时,属广西省,民国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民国元年(1912年)1月21日,省会从桂林迁往南宁。4月19日,驻桂林议员成立临时省议会。形成“桂林议会”和“南宁议会”。8月28日,广西省会由桂林迁设南宁,获得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的批准。
民国三年(1914年),改名桂林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以新桂系为首的李宗仁白崇禧主政广西,出于抗战的准备和安全的考虑,计划将省府迁回桂林。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1日,广西省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部迁回桂林;同时省会从南宁迁回到桂林;桂林成为新桂系军阀统治的省城,省立广西大学从迁至桂林雁山西林公园;桂林公安局改为省会公安局;11月,广西省银行总行迁桂林营业。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工厂内迁,桂林人口骤增。抗战时期桂林是仅次于重庆的大后方重镇,桂林成为华南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西南抗日重镇,桂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报刊的中心,时称“文化城”。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辖桂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县、临桂县分别划归桂林市管辖。城区和郊区。
199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1995年起,资源县为自治县待遇县。
199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2013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桂林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同意桂林市人民政府驻地由现址象山区五美路16号,搬迁至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
2018年8月17日,根据民政部的相关批复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出《关于撤销荔浦县设立县级荔浦市的通知》,撤销荔浦县,设立县级荔浦市,以原荔浦县的行政区域为荔浦市的行政区域,荔浦市人民政府驻荔城镇滨江路6号。荔浦市由自治区直辖,桂林市代管。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5月,桂林市辖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6个区,阳朔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10个县(自治县),代管荔浦市1个县级市。区县下辖13个街道,88个镇、46个乡其中有15个民族乡,24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4个村民委员会。市政府驻桂林市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09°36′50″—111°29′30″,北纬24°15′23″—26°23′30″,境域南北长236千米、东西宽189千米。北部及东北部与湖南省交界,东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接壤,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来宾市毗邻,西部及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相接,总面积2.78万平方千米,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11.74%。
地形地貌
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桂林—阳朔岩溶盆地北端中部,处在“湘桂夹道”中。地形为西部、北部及东南部高,中部较低。以中山或低中山地形为主,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越城岭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称华南第一峰。平乐县海拔低至97米。山峰与盆地间的相对高差为600—1600米,坡度20°—45°。市区东西两侧为低山丘陵地形,海拔标高300—600米,相对高差200—300米;南北两端为低缓的丘陵。岗垄丘地形,海拔标高160—200米,相对高差10—20米,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峰奇水美,呈现为岩溶峰林及地势开阔平坦的孤峰平原和河谷阶地,地面海拔标高150—160米,峰顶标高200—300米。
气候
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唐代诗人杜甫以“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赞誉桂林的气候。桂林三冬少雪,四季常花,(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接近19.1摄氏度。7、8两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摄氏度左右,1、2两月最冷,平均气温为9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偶尔降到摄氏0度以下,年平均降水日数166天,连续降水最长日数30天,年平均降雨量1887.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47.1小时,平均气压为995.1百帕。
水文
桂林市处于西江支流的桂江流域,集雨面积19288平方千米。桂江上游的漓江和湘江有运河(灵渠)沟通。境内漓江流域面积12565平方千米,干流长295.27千米,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8.9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08.9立方米/秒。桂江下游马江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5亿立方米;汛期流量为145.2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81%;平均含沙量为0.13千克/立方米,侵蚀模数为129吨/平方千米。漓江自北向南蜿蜒流淌,其主要支流有桃花江小东江南溪河、良丰河(相思江)、宁远河。长江水系的支流分布在市东北部的资源县,在区内流域面积8283平方千米,占广西总面积的3.5%。在流域面积内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0条,总径流量为93.1亿立方米,占全区总径流量的5%,径流深1124毫米;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水,流入湖南的洞庭湖,归流长江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桂林市森林资源丰富,树种资源种类繁多,全市共有维管束植物249科,1103属,区域内已知高等植物有2000多种。树种资源有用材林、经济林、竹类、防护林(含水源林)、绿化树种和石山树种等,其中银杉、桫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林副产品资源有松脂、烤胶原料、干果、香菇、木耳、棕皮、罗汉果等。
动物资源
桂林市野生动物繁多,陆栖脊椎野生动物约545种,其中两栖类36种,爬行类58种,鸟类375种,兽类7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69种,包括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金雕、蟒蛇、豹、云豹、林麝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
桂林市已发现可利用矿产48种,其中查明有一定资源储量并开发利用的矿产40种。在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有17种位居全区前列。其中,滑石矿质量居世界前列,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铅锌、铌钽、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重晶石、矿泉水等资源前景较好;滑石、大理岩、花岗岩、石灰岩、萤石、矿泉水及鸡血石等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桂林市常住人口为493113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479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83174人,增长3.86%,年平均增长率为0.38%。
2023年末,桂林市常住人口495.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2.8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12%,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17万人,出生率为6.40‰;死亡人口4.07万人,死亡率为8.22‰;自然增长率为-1.82‰。
参考资料来源:
桂林市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有汉、壮、苗、瑶、侗、回、京、彝、水、满等多个民族。
政治
现任领导
对外交流
经济
综述
2023年,桂林市生产总值(GDP)2523.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61.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98.51亿元,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1363.80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2%、19.8%和5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3%、-6.3%和73.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943元,比上年增长3.4%。
2023年,桂林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涨两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0.4%,衣着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1.0%,医疗保健类上涨1.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5.9%,居住类下降1.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2%。
2023年,桂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12元,比上年增长5.6%,剔除价格因素,居民收入提升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25元,同比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2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03,比上年缩小0.06。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桂林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9.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投入民生领域支出393.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0.5%。其中,教育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0.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1.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33.2%,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2%,农林水支出增长5.0%,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增长6.1%,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增长14.6%。
2023年,桂林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4.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3.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5.8%。分行业看,制造业中,食品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8.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25.7%,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24.5%,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投资增长37.6%,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98倍,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长1.35倍。服务业中,住宿和餐饮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5.8%,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72.0%。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加速推进,道路运输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25.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1.2%,土地管理业投资增长18.1倍。
第一产业
2023年,桂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774.00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42.84亿元,增长7.3%;畜牧业产值152.88亿元,增长4.4%;渔业产值14.64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4.04亿元,增长5.4%。
2023年,桂林市粮食播种面积34.11万公顷,粮食产量179.28万吨,比上年增长0.6%。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036.05万吨,增长4.8%,其中,柑橘类水果产量722.45万吨,增长4.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12.89万吨,增长4.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2.3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2%。全年生猪出栏474.08万头,增长4.1%,家禽出栏数14042.14万羽,增长4.4%,禽蛋产量4.07万吨,增长8.3%。
2023年,桂林市肉类产量61.25万吨,比上年增长4.4%,猪肉产量36.62万吨,比上年增长4.2%。牛肉产量1.76万吨,增长2.1%。羊肉产量0.33万吨,下降1.3%。全市水产品产量11.32万吨,比上年增长3.2%。
第二产业
2023年,桂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3.6%,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8%,集体企业增长8.9%,股份制企业增长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2%。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长16.5%,高耗能行业下降2.1%。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7%,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8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加快10.6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43.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8.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9%,医药制造业增长8.5%。从产品产量看,电力电容器增长10.7%,电力电缆增长6.8%,橡胶轮胎外胎增长54.7%,饮料酒增长5.9%,中成药增长31.6%。
2023年,桂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增长84.0%,集体企业下降7.4%,非公企业增长8.6%。分规模类型看,大中型企业增长47.1%,小微企业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下降1.2%,出口交货值增长3.2%,全年产销率96.99%。
2023年,桂林市全社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增长0.6%。
第三产业
2023年,桂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81.12亿元,增长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1.10亿元,增长2.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30.70亿元,增长1.7%;商品零售811.52亿元,增长0.9%。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1%,其中,肉禽蛋类增长26.1%,水产类增长30.9%,蔬菜类增长40.2%;饮料类增长2.5%;烟酒类增长4.6%。部分升级类商品需求旺盛,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4%;通讯器材类增长9.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3倍。从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2%;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4.4%;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31.0%;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39.9%;智能手机增长6.5%。
2023年,桂林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分行业看,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4.2%,金融业增长5.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7%。
2023年末,桂林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28.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97.20亿元,增长11.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42.04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0%;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725.78亿元,增长3.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416.10亿元,增长10.1%。
2023年,桂林市保险业保费收入81.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0.27亿元,增长13.1%;寿险业务保费收入51.23亿元,下降0.8%,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18.33亿元,下降3.6%。
2023年,桂林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22亿元,增长25.2%。电信业务总量52.27亿元,增长16.7%。年末移动电话基站3.91万个,增长18.3%。其中5G基站1.02万个,增长4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27万户,其中5G用户26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32万户,千兆宽带用户数69万户。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桂林市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49家,比上年增长4.2%。全年登记科技成果552项,增长20.0%,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44项,增长12.8%。技术合同成交额6.14亿元。专利授权488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5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2594项。
教育事业
桂林地处桂北,中原文化较早经此传入广西。远自唐代独秀峰下已建有桂州学(后称府学)。唐宋至清,由于府学、书院、县学、社学、义学不断增多,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随之日益增多,人才辈出。桂林籍文科中进士277名,武科进士22名,制举18名,文科举人2012人,武举人268人。
其中,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赵观文状元及第,是广西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清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陈宏谋进士及第,后官至东阁大学士工部尚书,成为举朝孚有众望的名臣;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陈继昌乡、会、殿试连中三元,传为美谈;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龙启瑞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张建勋、十八年壬辰科刘福姚,均获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历代科举考试,广西只有9名状元,桂林占5名。
清末,废科举,桂林办有体用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广西法政学堂。光绪年间,康有为先后两次来桂林讲学,开设广仁学堂,宣传维新变法,提倡新学,风气为之开通。
民国期间,先后在桂林建立广西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广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桂山中学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广西省立桂林高级中学校、广西大学桂林师范学院等一批名校。
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和华北一些学校相继迁桂,大批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荟集桂林,学校教育空前发展,大专院校达9所之多,公私立中小学校达100余所。
2023年,桂林市有普通高等院校12所(不含军事院校),专任教师1.13万人,在校生30.96万人,当年招收学生11.72万人,毕业学生8.6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所,专任教师1232人,在校学生2.20万人,当年招生0.87万人,毕业生0.82万人。有普通中学229所,专任教师2.34万人,在校生31.10万人,当年招生10.56万人,毕业生9.74万人;有普通小学557所,专任教师2.22万人,在校生42.09万人,当年招生7.21万人,毕业生6.64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1.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23%。有幼儿园1170所,专任教师0.93万人,在园幼儿15.38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2所,当年招生188人,毕业生174人。
参考资料:
文化事业
2023年,桂林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国内演出1376场次。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4个,全年放映电影27.94万场次。公共图书馆14个,藏书560.10万册。文化馆及艺术馆18个,剧场7个,文化站141个,博物馆28个,博物馆接待观众705.03万人次。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56%。
国家一级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桂林博物馆
医疗卫生
2023年,桂林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5038所。其中,医院94所,乡镇卫生院14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9所,门诊58个,村卫生室295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1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所,卫生监督所(中心)18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07万张,其中,医院2.31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49万人,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59万人,注册护士(师)2.11万人。
参考资料:
体育事业
2023年,桂林市有体育场地15829个,向上级输送各类运动员186人。在各类大赛中获国际比赛金牌6枚,获全国比赛奖牌133枚,其中,金牌51枚,银牌33枚,铜牌49枚。
社会保障
2023年末,桂林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7.90万人,比上年增长1.3%,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8.66万人,增长3.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09.84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0.69万人,增长1.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7.06万人,增长6.0%,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9.24万人,增长7.4%。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4万人,增长6.1%,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68万人,增长4.1%。全市有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102个,床位1.47万张。其中,养老机构87个,床位1.32万张。不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和设施总数3261个,其中,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数1943个。
交通运输
概况
桂林市位于泛珠三角、西南、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经济试验区、泛珠三角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处,是沟通国内西南与华南沿海经济的桥梁,是贯通国内与东盟的枢纽。桂林自秦开凿灵渠沟通珠江、长江两大水系起,就一直是联系岭南与长江流域的咽喉要地,已构筑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复合式、立体化便捷的交通网络。
截至2022年底,桂林市公路总里程18000千米,比上年增长6.5%。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92千米,增长10.8%。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7.15万辆,增长8.8%,其中私人81.60万辆,增长9.4%。
公路
桂林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直通广西各地和邻近省份,全市拥有国道321、国道322、国道323、国道357、国道241等5条普通国道1126千米,其中国道321桂林至阳朔段已改造成高等级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南接柳州、南宁、北海,北达湖南;桂梧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桂林至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距离,构筑起桂北地区及湘贵川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公路通道;兴安至桂林高速和灌阳至凤凰高速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开通运营,资源至兴安高速和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于2017年开通运营;2019年7月30日,从柳州市鹿寨县到桂林市阳朔县的阳鹿高速公路开通运营;2020年12月8日,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简称荔玉高速)正式建成通车。
2023年末,桂林市公路总里程19141公里,比上年增长5.5%。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33公里,增长4.1%。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92.41万辆,增长4.3%,其中私人86.34万辆,增长4.5%。
截至2017年底,桂林市客运站92个,总建筑面积107776平米,一级站3个,二级站13个,三级站15个,四级站16个,五级站28个,等外站14个;拥有营运车辆39170辆,其中:营运客车7613辆、营运货车31557条。
铁路
随着2013年底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以及2014年底贵广高铁的开通运营,桂林迈入高铁时代,成为广西铁路交通的“新贵”,贵州、四川、云南都将以桂林为一个重要“节点”通往珠三角地区,桂林成为连接湘、桂、黔、粤四省区乃至西南、中南、华南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已开通直达南宁、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上海、贵阳、广州、杭州、重庆、南京等省会城市和首都北京的动车。
桂林与广州贵阳长沙南宁4个省会城市形成两小时经济圈,辐射中南、西南、粤港澳和东盟,成为大西南区域性的重要交通枢纽。湘桂高铁与东西向的贵广高铁两条“大动脉”在桂林境内十字交会,形成“一个中心”(以桂林为中心)、联通“两泛”(泛珠三角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三南”(中南、华南、西南)、两到三小时到达“四省会(首府)”(广州、长沙、贵阳、南宁)的高铁交通经济圈,并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
航空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位于桂林市西南临桂区两江镇,机场占地面积4.53平方千米,飞行等级4E,跑道长3200米,现有航站楼面积50305平方米。2018年9月将建设完成桂林机场T2航站楼及站坪配套设施扩建工程项目,T2航站楼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站坪面积为40万平方米,配套新建31个机位(建成后机位总数达48个),满足旅客吞吐量年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飞机起降量10.12万架次。桂林机场是国家重要的旅游机场。2017年,桂林机场旅客吞吐量786.2万人次。2018年,桂林机场飞行航线96条,通航城市75个,夏秋换季后桂林机场新增及恢复至雅加达、安庆、呼和浩特、襄阳、洛阳、长治、临汾、包头、五台山、上海虹桥的航班。桂林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8条,飞行城市为雅加达、新加坡、吉隆坡、仁川、曼谷,以及香港、台北。
水路
桂林市主要航运江河有漓江、桂江、湘江、洛清江、资江、寻江、百寿河等7条,航道里程共541千米,其中通航里程175千米。漓江、桂江是桂林市重要的通航河流,辖区通航175千米,经梧州流入珠江通外海。
云轨
【主词条:桂林轨道交通
桂林云轨1号线已于2017年8月28日正式开工。
2017年7月27日,桂林市中心城区至两江机场旅游专线试验线选线方案公布。该项目位于桂林市中心城区至两江机场,途径临桂新区。规划桂林市中心城区至两江机场旅游专线试验线走向为火车南站—联达广场—临桂大圆盘—山水公园—会展中心—两江机场,并在上述节点设站,在临桂区的部分线路走向为金水路口—临桂大圆盘—人民路—新龙路—公园北路—会展中心。
航运
桂林市主要航运江河有漓江、桂江、湘江、洛清江、资江、寻江、百寿河等7条,航道里程共541千米,其中通航里程175千米。漓江桂江是桂林市重要的通航河流,辖区通航175千米,经梧州流入珠江通外海。
截至2017年底,桂林市共有港口码头188个,其中:旅游码头15个,货运码头3个,便民码头170个;营运船舶384艘,其中:客船264艘(旅游船舶207艘),货船84艘。
历史文化
概述
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民族文化构成了桂林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特征。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
地名来源
考诸典籍,“桂林”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其《海内南经》有“桂林八树,在番隅东”的记载。“桂林”之名,始于秦代,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
桂林是具有万年历史的人类智慧圣地,甑皮岩文化是史前中国多元一体进程的文化源流之一,代表了距今12000—7000年间古人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一种最佳适应方式,承载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历史信息。
广西自古属于中国汉地十八省之一,桂林是原广西省省会,自广西建省800年以来为广西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桂林在民国新桂系统治时期是全国模范省的省会,抗战时期作为中国抗战文化中心,被誉为文化城。
文化遗产
桂林市区范围内有文物古迹共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17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23处、市(县)级89处。其中,甑皮岩洞穴遗址,与古运河、都江堰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的兴安灵渠,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靖江王府和靖江王墓群,中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恭城文庙,集历代摩岩石刻之大成的桂海碑林,历史悠久、具有“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近代的八路军办事处、李宗仁故居等文物古迹。
智慧圣地
桂林是具有万年历史的人类智慧圣地,是世界上具有三处万年古陶遗址(甑皮岩、大岩、庙岩)的城市,也是中国发现洞穴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世界陶器起源空白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学术机构誉桂林为“万年智慧圣地”。
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考古专业机构认为:桂林甑皮岩先民是具有高智商的智慧人,双料混炼技术是万年前人类的发明,桂林是万年人类智慧圣地。2017年6月22日至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桂林举行“中国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遗址发掘学术研讨会”,专家们一致同意将桂林命名为“万年智慧圣地”。2017年6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桂林举行了“万年智慧圣地”揭牌仪式。桂林甑皮岩文化是史前中国多元一体进程的文化源流之一,代表了距今12000—7000年间古人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一种最佳适应方式,承载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历史信息。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桂林市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
桂林市辖区共发现史前遗址169处,是中国发现史前文化遗址点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大岩、螺蛳岩、新岩、象鼻岩、父子岩、塔山等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建构了桂林史前文化基本序列,填补桂林史前文化多项空白,彰显了万年来桂林先民开发桂林山水胜地的智慧,建立了岭南岭北史前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坐标,为研究桂林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进程提供了最新的考古证据。
文化特色
民俗风情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处湘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桂林文化总体来说更接近长江流域文化。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桂林方言属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话桂柳片,口音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相似。桂林的建筑风格也与长江流域相似,只可惜由于上个世纪国内战乱,加上日本鬼子轰炸桂林,老式桂林传统建筑几乎全毁。
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桂林市总人口的8.5‰左右。桂林市聚居的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保持着古朴、奇特、多彩的民俗风情,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达努节,苗族芦笙节、拉鼓节,侗族花炮节、冬节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吸引力。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虽共同生活在华夏民族的文化气氛中,却都保持着自身的风俗,包括服饰,食物,节日,宗教信仰,甚至语言文字。
名优特产
漓江四宝
漓江四宝,声名远播,即:漓江长寿鱼、漓江泉水虾、漓江菊花蟹、漓江岩石螺,这是漓江的特色小吃。
桂林三宝是指桂林享誉海内外的三种制品,即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
“桂林四宝”,在“桂林三宝”的基础上加西瓜霜
风景名胜
总体情况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桂林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从远古以来,历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以甄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宋代、明代古城池格局为代表的古代城市建设文化,以灵渠、相思棣为代表的古代水利科技文化,以名山胜迹、历代摩岩石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靖江王城、王陵墓群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以近、现代革命遗迹、历史纪念地为代表的近现代文化是桂林历史文化的精髓。市区范围内有文物古迹共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17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23处、市(县)级89处。其中,甑皮岩洞穴遗址,与古运河、都江堰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的兴安灵渠,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靖江王府和靖江王墓群,中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恭城文庙,集历代摩岩石刻之大成的桂海碑林,历史悠久、具有“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近代的八路军办事处、李宗仁故居等文物古迹。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桂林共有A级景区60家,其中5A级景区4家,分别是桂林漓江景区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4A级景区25家,3A级景区31家。
桂林城地处漓江河谷冲积平原。唐代筑桂州府(桂林)城,因借漓江与阳江(今称桃花江)交汇之处筑成城廓,东西以漓江与阳江河道构成了城防水系,北借叠彩山宝积山等山构筑陆上城防,拱卫夹城、子城,客观上形成了山水环抱的城市格局。宋代依山傍水凿池筑城,兴建街市,形成了现有的城市内湖水系(宋护城河)和核心区用地格局。明代以叠彩山、象鼻山为城市轴线,以独秀峰为核心,建靖江王城,城景交融的城市形态基本形成。桂林城市道路与城区中的各座山之间往往都有对景关系,形成的道路线形曲折而有致;沿江湖道路与水道皆成顺应关系,使得临水的街区亦变化有趣。山光、水色与田园、城郭巧妙融汇,空间格局与结构形态独具特色,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形成了桂林“山—水—城”和谐的城市形态。
著名景点
著名人物
媒体报道
百名艺术家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公益巡回活动走进广西三月三开幕式于2023年4月22日上午10时在桂林市中心广举行。开幕式由央视主持人席恺主持。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8: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