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
肾小球滤过膜的
滤过作用和
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健康
人尿中
蛋白质(
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
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
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
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
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简介
形成
蛋白尿(Proteinuria)是
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
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小球
毛细血管有三层结构组成,由内到外分别为
内皮细胞层、
基膜层和上皮细胞层。由于这三层细胞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滤孔和
负电荷,所以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屏障功能可以分有两种,即机械屏障——滤孔 和电荷屏障——负电荷。
1、机械屏障——滤孔
①内层是
毛细血管的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fenestration)。水、各种溶质以及
大分子蛋白质可以自由通过窗孔;但可以阻止
血细胞通过,起到血细胞屏障的作用。
②中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呈微纤维
网状结构。血浆中较大分子物质,如蛋白不能通过基膜。基膜是肾小球防止大分子蛋白质滤过的主要屏障。
③外层是
肾小球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
足突,相互交错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裂隙上有一层
滤过裂隙隔膜(
filtration slit membrane),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它可以阻止由内、中两层滤出的大分子蛋白通过,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
内皮细胞、
基底膜和裂隙隔膜共同构成了
肾小球滤过膜。滤过膜上大小不同的滤过孔道,只能使
小分子物质容易通过,而
有效半径较大的物质只能通过较大的孔道,一般来说,有效半径小于1.8nm的物质,都可以被完全滤过。有效半径大于3.6nm的
大分子物质,如
血浆白蛋白(分子量约69000)则几乎完全不能滤过。
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
负电荷的物质,所以滤过膜的
通透性还决定于被滤过物质所带的电荷。这些带负电荷的物质排斥带负电荷的
血浆蛋白,限制它们的滤过。虽然血浆白蛋白有效半径为3.5nm,但由于其带负电荷,因此难于通过滤过膜。当各种病理损伤(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损伤)作用于肾脏时,会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促使肾脏组织(功能
肾单位)
缺血、缺氧。由于缺血、缺氧损伤了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旦受损,就会吸引血循环中的
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质(
IL-1、
TNF--α等),此时的病理损伤会造成受损肾脏的
炎症反应。肾脏处于
病理状态,
肾小球基底膜(
GBM)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其滤过孔增大或闭锁、GBM断裂,电荷屏障损伤,肾脏通透性增强,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
糖蛋白减少或消失,都会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
量比正常时明显增加。故此期在临床上
形成蛋白尿。
分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由于
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
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
屏障作用减弱,
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
近端肾小管重
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肾小球损害较重,
球蛋白及其他大
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可增加。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尿蛋白分为2类:
(1)
选择性蛋白尿:以4~9万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清蛋白为主,可伴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如
抗凝血酶、
转铁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
Fc片段等。无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
清除率小于0.1,
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过3.5g/24h,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2)
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损伤。尿蛋白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中等的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如IgM、IgG和
补体C3、清蛋白、糖蛋白(
T-H糖蛋白)、
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24h。非选择性蛋白尿是一种持续性蛋白尿,有发展为
肾衰的危险,常提示预后较差。常见于原发或继发
肾小球疾病。
它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尿β2-M、
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1+~2+,定量1~2g/24h.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
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兼具两种蛋白尿特点,但各组分所占比例因病变损害部位不同而不一致,也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是指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异常增多的蛋白有
游离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溶菌酶、
本周蛋白等,尿蛋白定性多为1+~2+。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5.组织性蛋白尿
这种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
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生理性约为20mg/d,尿蛋白定性±~1+,定量0.5~1.0g/24h。
鉴别
假性蛋白尿?顾名思义即不是真正的蛋白尿。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尿常规检查蛋白质一项呈阳性反应。 假性蛋白尿一般出现于下面几种情况,如果是该项中其中任何一项导致出现蛋白尿,建议做深入检查。
假性蛋白尿见于以下情况:
①尿中混入血液、
脓液、炎症或
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这种尿的
沉渣中可见到多量
红细胞、
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而无
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
②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
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
③尿中混入精液或
前列腺液,或下
尿道炎症分泌物等,
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病人有下尿路或
前列腺疾病的表现,
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皮细胞等,可作区别;
⑤有些药物如
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
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
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治疗
蛋白尿是
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
微小病变型
肾炎及轻度
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
选择性蛋白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
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β
脂蛋白等含量较少。
在
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
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
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 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 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想问,尿蛋白大量丢失的病人康复困难吗?
肾病专家分析,蛋白丢失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是不成
正比的。肾小球病变轻的患者,尿蛋白不一定少,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相反,一些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及新月体性肾炎,其病理损害严重,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能只有几克。所以治疗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肾脏病理类型、损害的情况及肾功能情况。
另外,也要看病人能否与医生合作,是否注意防止复发诱因的出现(如
感冒、劳累、腹泻等),是否能坚持治疗,是否避免使用
肾毒性药物。
饮食
肾炎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一般可以通过饮食来补充,认为肾炎病人不能吃含蛋白质的食物的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即使对
慢性肾炎发展到晚期——
尿毒症期的病人,也主张给吃高质量的
低蛋白饮食。
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尿毒症病人,在透析治疗期间,尤其是进行
腹膜透析时,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量应增加,约1。2~1。5克/公斤体重。
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质,如肾功能正常者,主张进食高蛋白质饮食,以纠正
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及改善或增强机体
抵抗力。
如果肾炎患者出现
氮质血症,或早期
肾功能不全时,则应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否则会加速肾功能恶化。总之,不同的病情,应采用不同的饮食
食谱。
当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时,也不必过分恐慌;当小量蛋白尿出现时,也不能过分忽视病情的
严重性,最好及时确诊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蛋白尿的方案。从肾脏病理损伤角度彻底恢复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
疾病预后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
肾脏B超检查、
肾功能检查、
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
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
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
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
预后不良。在
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IGA肾病,
糖尿病肾病和慢性
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
肾脏病进展和
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
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
存活率。
病因
(一)肾性蛋白尿
①
选择性蛋白尿:以
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
IgG,IgA,
IgM,
C3,C4),
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
肾病综合征。
②
非选择性蛋白尿:说明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
蛋白质,如
免疫球蛋白,
补体;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质,
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
急进性肾炎、慢性
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
糖尿病肾炎、
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出现
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
预后较差。
剧烈运动、长途行军、
高温环境、
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
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
间质性肾炎,
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
分泌性蛋白尿。由于
尿液形成过程中,
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
(二)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
我们用
银染法检测尿蛋白分子量,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MCP-1表达变化,观察二者的关系,及各自与肾脏小管间质变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了解
原发性慢性
肾小球肾炎的尿蛋白
SDS-PAGE分型在
疾病诊断方面的意义,明确MCP-1在
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能的分子病理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部分实验依据,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
白蛋白往往是蛋白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证实
牛血清白蛋白和
人血清白蛋白均可以刺激肾小管细胞产生多种
炎症介质,从而介导
肾间质小管炎症及纤维化.但有学者证实,肾炎患者血浆中的白蛋白较正常人发生了改变.而且,白蛋白在尿液中也可能会改变,与在血浆中不尽相同.因此,研究肾炎患者尿液中白蛋白与疾病关系应该更符合真实的病理生理状况.正常人体血液中并不存在白蛋白多聚体(urinary albumin polymers,PAs),Doman等发现,只有当白蛋白分子离开
血循环后发生改变、存在低分子量尿超滤因子(该种超滤因子分子量少于700d,既不是肽、
氨基酸,也不是脂肪酸),且尿标本必须在-14℃冷冻至少48小时,
尿白蛋白才能聚合成PAs.众多研究表明,尿PAs并非一种简单的人为现象,而可能是从组织学及功能水平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生化标志.为此,我们利用
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PAs的存在,探讨它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尿白蛋白片段(urinary albumin fragment,uAF)是尿液中修饰型白蛋白经SDS处理后断裂、分裂而成的分子片段.Yagamem等认为其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但uAF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罕见报道.为此,我们对肾炎患者尿液中uAF进行研究,探讨它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
诊断
病史
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
过敏性紫癜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 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
痛风发作史。
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
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
眼底检查,
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
血管痉挛,慢性肾炎
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实验室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
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
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
2.尿蛋白定量检查
3.尿蛋白特殊检查
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
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
核素
免疫分析法测定对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帮助较大。
鉴别诊断
1、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出现水肿、
高血压、
血尿、蛋白尿和
管型尿。
2、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从下肢开始,从下向上蔓延,病程长,易复发,晚期常常有
肾功能损害,以高血压型出现最早。
3、
肾盂肾炎: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腰痛、膀胱刺激症状,
实验室检查为脓尿
菌尿是其特点。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
自身免疫性疾病,脱发,
面部蝶形红斑,
口腔溃疡,
游走性关节炎,光过敏,
雷诺现象,多脏器 损害尤以心、肾最多见,其中肾受损占第一位。其蛋白尿一般较多,部分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
5、多发性骨髓瘤:老年男性好发,
贫血重且与肾脏受损不相称。病情进展快,易损害肾功能,
骨质破坏,骨骼疼痛,
病理性骨折。其尿蛋白是
溢出性蛋白尿。
6、其他:剧烈运动出现
微量蛋白尿,
发热出现蛋白尿,
心力衰竭肾
淤血引起蛋白尿,
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一般诊断不困难。
危害
(1)蛋白尿的系膜毒性:
在
肾衰模型中,可以观察到
血清蛋白在
肾小球系膜中的蓄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聚集可引起系膜
细胞损伤、增生各系膜基质合成增加,从而产生
肾小球硬化。蛋白尿肾病模型中,肾小球中有
低密度脂蛋白(LDL)和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
载脂蛋白B以及
载脂蛋白A沉积这些聚集最终也可导致
肾小球硬化。
发生蛋白尿时,进入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量增加,使
溶酶体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体溢入小管细胞浆,随后的细胞损伤可刺激炎症和疤痕形成。
出现蛋白尿的许多肾脏病都存在着细胞过度增生,代表着一种非适应性反应,导致肾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蛋白质可直接调理小管细胞功能,改变其生长特性及其
细胞因子和
基质蛋白表型表达,可导致小管基底侧释放
PDGF、
FN和MCP-1,诱导纤维化过程。
(4)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缺氧加重:
蛋白尿
重吸收各消化大量蛋白质需额外能量,可造成小管细胞缺氧, 以致引起小管细胞损伤
孕妇蛋白尿
现在很多女性朋友对蛋白尿的现象十分的担心,而且也十分想要弄清楚
孕妇蛋白尿怎么回事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孕妇朋友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也都发现了患有蛋白尿的症状,令很多女性朋友十分的担忧。
蛋白尿是各种
肾病所体现的一种症状的体现,目前很多孕妇患者也都出现了这种现象,但是很多患者对蛋白尿怎么回事并不了解,如果怀孕女性出现这种现象,就要提早治疗了,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会致命的。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简称“
妊高症”是怀孕女性在妊娠24周以后出现高血压、
浮肿、怀孕女性蛋白尿等症状,属
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的疾病,是世界上孕产妇三大死因之一。
(1)高血压:血压>130/90mmH?溃?或与基础血压相比,
收缩压>30mmH、
舒张压>15mmH。
(2)浮肿:经临床休息6~8小时后,浮肿不消退;或每周体重增加0.5公斤。
(3)
孕妇蛋白尿、
尿常规有蛋白或尿蛋白尿定量>0.3 /24小时。
先兆子痫为血压>160/110mmH
肾病治疗网专家介绍,针对蛋白尿怎么回事一定要引起孕妇的高度重视,该症状是以全身小
动脉痉挛为基本病变的一组综合征状,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怀孕女性的蛋白尿及水肿。因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进而出现心脏后负荷量增加,肾脏由于
肾小球毛细血管痉挛缺血缺氧,患者可出现水肿尿蛋白,同时
脑血管也发生痉挛,导致
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进而出现心脏后
负荷量增加,肾脏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痉挛缺血缺氧,患者可出现水肿尿蛋白,同时脑血管也发生痉挛,导致
头晕、
头痛、呕吐,更为严重的是当脑部
运动中枢缺血缺氧时,患者可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抽搐,昏迷,甚至
脑水肿,
脑溢血。
浮肿是
孕妇蛋白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经临床休息6~8小时后,浮肿不消退,或每周体重增加0.5公斤。怀孕女性的尿蛋白、尿常规有蛋白或尿蛋白定量>0.3/24小时。先兆
子痫为血压>160/110mmH,伴水肿、
头昏、
胸闷、眼花等症状,子痫则伴发抽搐、昏迷。患了妊高征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按时检查,积极治疗。那种担心胎儿的生长而拒绝服药的想法是错误的,更是危险的。治疗妊高征的目的主要是解除全身小动脉痉挛,降低血压、利尿。产科门诊医生所开的药,应是在考虑母婴安康两个方面的前提下安全、经
临床实践表明具有显著疗效、而又没有
致畸作用的药物。
怀孕女性出现蛋白尿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表现,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怀孕女性缺氧而致命的,因此患者对此现象一定要重视,发现有这种症状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检查方法
病史
根据蛋白尿的原因不同追问病史要有所侧重,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
过敏性紫癫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
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
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
眼底检查,
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
血管痉挛,慢性肾炎,
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实验室检查
1.留尿之日早晨8时主动排尿,这次尿是8时以前产生的,应弃之不要。
2.8点以后至次日8时,
24小时内每次的排尿量,应全部保留在干净的容器内。
3.次日8小时后也应主动排尿,这次尿是8时以前产生的,必须全部留下。
4.将24小时的尿收集搅匀,记总量。
5.将混匀的24小时尿液取出10毫升,送化验室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告知化验6.室医生总
尿量。
(1)在气候炎热时,尿液中要放
防腐剂,以免
尿糖分解,发酵及细菌繁殖,从而影响结果的
准确性。
(2)把尿液放入冰箱内保存,较为理想。
(3)有一个比较简单的保存尿液的方法:只要将放尿液的容器盖紧,放入冷水(注:隔2~3小时换一次水)中,然后放在比较阴凉的厕所里就可以了,不必放防腐剂或放在冰箱里了。
(4)把收集的尿液放置于
阴凉的地方,防止细菌侵入繁殖,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
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每日尿量2000ml定性“+’的尿蛋白量比尿量400ml定性为“+’者多因此
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对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观察疗效的判定
均应以尿蛋白定量为宜。
2.尿蛋白定量检查 方法较多有巴氏法双缩豚法
磷钨酸法读酸一三氯化铁法等以双缩豚法最准确最常用24h尿蛋白1g以下
肾小球疾病机会少常见原因肾盂肾炎肾硬化
尿路梗阻尿路肿瘤及
结石等尿蛋白1~3g最常见的原因是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患24h尿蛋白定量在3.5g以上者见于原发或继发肾病综合征。
尿蛋白特殊检查
常用尿
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可分以下五型:聊IgGIgAIgEIgD型尿放免法是一种尿蛋白定性方法
尿常规阴性时
放射免疫法可表现阳性其缺点
假阳性率高放射免疫法尿β2-m g测定对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帮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