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六大家族是指
东汉早年帮助
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
邓禹家族、
耿弇家族、
梁统家族、
窦融家族、
马援家族和阴氏(阴陆、
阴识)家族。在东汉的近二百年里,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十多代皇帝,为东汉帝国开疆拓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也传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家族历史
光武帝之所以能够复兴
东汉王朝,是因为得到了出生地南阳豪强势力(阴家、邓家)和
河北豪强势力(梁家、马家、窦家、耿家)的援助。这和高祖
刘邦与杀狗的庶民一起创建前汉是根本不同的。因此,一般认为东汉王朝是豪强地主大族联合政权。和惟一的皇帝掌握强大权力的
西汉相比,东汉时代皇权较弱,具有与豪强大族协力联合行政的意义。所以,东汉一代,从一开始政治上就是
皇权和世家
豪族两种势力并存。皇帝手中集中着权力,世家豪族有着尊贵的政治、社会地位。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内部不可能没有矛盾斗争。刘秀在对待世家豪族采取了这样的政策:一方面尊重豪族们在政治上的地位,给他们高官厚禄,请他们作
三公大臣;一方面又紧紧地把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左右的小官尚书权力大起来,成为实际上总理国政的机关。《后汉书·仲长统传》说:“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
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刘秀依靠豪强势力建立的东汉王朝,代表豪强地主的利益。豪族大姓往往世代高官,有众多的“门生”、“
故吏”和私家武装,实际上控制着中央和地方的政权,但其积极的一面是东汉帝国由于这一批人的存在,使得其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
窦融家族
窦融家族—东汉举足轻重的外戚名门世家豪族
窦融(公元前16~公元62)东汉初大臣。字周公。新莽当政时,为
强弩将军司马。窦融历任
冀州牧、
凉州牧、
大司空、代行
卫尉事,兼领
将作大匠、河西五郡大将军,祖上三代世居于
西北。窦氏一门贵宠,前后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府邸相望京邑,奴婢以千计,当时贵戚功臣都无法相比,其弟兄
窦士、
窦友皆在凉州,拥有数万
凉州精骑,
班固之父
班彪曾做其谋臣,
窦融子孙放纵,多行不法。永平二年(公元59),从兄子窦林因罪处死,汉明帝
刘庄诏令窦融
归第养病。
【
汉章帝皇后窦氏(?—97年)】,
汉章帝皇后。曾祖窦融(官
大司徒);父窦勋,母
沘阳公主,东汉章帝
刘炟的皇后,貌美,性悍妒。窦氏出生于显贵的家庭,到了她的父亲窦勋,因罪
伏诛,家道中落,父窦勋,追爵
安成息侯;母为东海恭王刘强女
沘阳公主。公元78年被立为皇后。窦氏六岁能作文章,而且天生丽质。建初二年(77年)八月,窦氏及其妹妹被选入
长乐宫。由于她貌美、举止言谈非凡,得到了马太后的赏识,更得到了
章帝的喜爱。尔后,马太后病逝,宫内权力最大的莫过于窦后。
【
窦宪(?—92)】,字伯度,
窦融之曾孙。祖父窦穆,父窦勋均以罪被诛。
楔子:大汉出塞曲:北京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所带来的气流扰动,可能导致几天后纽约的一场暴风雨,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这个著名的例子常常被用来说明,在一个混沌系统中,任何因子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在遥远时空的另一端带来不可预知的宏观效应。当然,除了少数专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一只蝴蝶扇一下翅膀,就会带来千万里外的狂风暴雨。但世界历史同样是这样一个不可预测的混沌系统。我们却能在其中发现和验证同样的“蝴蝶效应”。譬如,亚德里亚堡会战这场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暴风雨之一,就是三百年前一只远东的“蝴蝶”扑闪翅膀的结果:一个
东方贵族的死导致了一个西方皇帝的死,两个东方民族间的战争导致两个西方民族的兵戎相见,中华帝国的崛起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崩溃,这就是
亚德里亚堡之战的故事。
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洛阳。宗室子弟、
都乡侯刘畅在洛阳的一个
卫所被刺身亡。这一年
汉章帝刚刚驾崩,年方十岁的太子
刘肇继位,是为和帝,由母亲
窦太后垂帘听政,汉朝的中枢政权逐渐被窦太后的几个兄弟,侍中
窦宪,
虎贲中郎将窦笃等人所控制。惨死的刘畅虽然只是皇室疏宗,但最近因为
章帝驾崩来京吊唁国忧,连连被窦太后召见,俨然已是太后的新宠。他的死无疑具有很大的政治敏感性。窦太后大怒之下,严令彻查此事,中间却遇到了很不正常的阻力。在一批正直官吏的不懈追查下,最后真相大白:买凶杀人的,竟然是太后的哥哥窦宪,动机是惧怕
刘畅得到太后的宠信,会和自己分享权力。
窦太后显然也没有想到这个结果,一时犯了难。从法律上来说,
窦宪谋杀皇族,早已犯了死罪,铁板钉钉;但窦太后毕竟手足情深,再加上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当然不能处死兄长,只有先将他关在宫中再想办法,名为囚禁,实为保护。朝野间巨大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机会,给了
窦宪一根救命稻草:
南匈奴使者前来朝见,请求朝廷出兵讨伐
北匈奴。
匈奴曾经是汉朝最可怕的劲敌,但在几百年的反复打击下,东汉初年已经衰落并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朝称臣,关系良好,北匈奴僻处漠北,对汉朝的威胁也不大。近年来,北匈奴饥荒惨重,人民流亡,所以南匈奴请朝廷出兵征讨。窦宪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上书请求带兵征讨北匈奴以将功赎罪。
显然,胜利是十拿九稳的,否则窦宪也不会将此作为救命稻草。但对朝廷来说,当下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有没有必要去打。大多数官员都反对出兵,指出消灭
北匈奴,漠北的土地人民不能为朝廷所有,势必被
南匈奴或其他胡族占领,等于是朝廷帮助匈奴统一或其他蛮族坐大,效果适得其反。还不如保持匈奴目前的分裂,对本朝更加有利。如果在平时,窦太后当然会慎重考虑这些意见,结果多半不会出兵。但现在,一场预期中的军事胜利可以挽救兄长的性命,也能帮助整个家族渡过丑闻的危机,这比虚无缥缈的长远利益要现实得多。窦太后于是利用摄政太后的权力力排众议,下诏任命
窦宪为
车骑将军,率领凉州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
胡军,出塞讨伐北匈奴。
第二年,汉永元元年,
窦宪和
南匈奴军会师。经过在
蒙古高原上的艰苦跋涉,
汉军在
稽落山(今
蒙古国西南)与
北匈奴的主力相遇,并如预料之中取得了大胜,斩首一万三千多人,俘获牲畜达一百万头以上,北匈奴八十一个部落二十多万人投降。此后几年,窦宪继续清剿北匈奴残部。永元三年,汉军在
金微山(阿尔泰山)下击溃北匈奴最后的抵抗力量,连单于的母亲也被俘虏,
北单于率数万部众远遁西域,从此不知所踪。汉朝三百年来对匈奴的战争达到了胜利顶点。
窦宪恢复了权力和声望,得意洋洋地回到洛阳,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
窦宪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因此在极北的
燕然山(今蒙古
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
权力真空,不久
东胡的
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
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
五胡之乱”的远源。而
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
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
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
窦宪荡平北匈奴后,威名大振,“
窦氏父子兄弟并居列位,充满朝廷”。弟窦笃进位特进,
窦景为
执金吾、窦瓌为
光禄勋。窦宪以
耿夔、
任尚等为爪牙,邓叠、
郭璜为心腹,
班固、傅毅典文章。
刺史、守令多出其门。
尚书仆射郅寿、
乐恢并以
忤意,相继自杀。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窦氏骄纵,以窦景为甚。元四年(公元92年),受封为
穰侯的邓叠与其弟
步兵校尉邓磊、窦宪的贵婿
射声校尉郭举等,相互交结,
邓叠母与郭举得幸于太后,遂共谋杀害和帝。和帝知其谋,乃与近幸
中常侍郑众定议,欲诛郭举等。因窦宪在外,恐其惧祸作乱,故忍而未发。不久
窦宪、
邓叠班师还京师。和帝诏使
大鸿胪持节郊迎,赏赐将吏。
窦宪到来,和帝幸北宫,令
执金吾、五
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官,闭城门,收诛邓叠、邓磊、郭举、
郭璜,皆下狱诛,家属徙合浦。遣
谒者仆射收窦宪大将军印缓,更封为
冠军侯。
窦宪与弟
窦笃、
窦景、窦瓌皆遣就国,和帝以太后故,不欲有诛窦氏之名,选严能相督察之。
窦宪、
窦景、
窦笃至国,皆被迫自杀,受株连者也都免官还乡。
【窦武(?~168)东汉末年外戚﹑大臣】,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
窦融玄孙。其父
窦奉是定襄
太守。他少时以“经行”著称,显名于关中。永康元年(167)﹐他为
司隶校尉李膺﹑
太仆杜密遭
党锢一事上书﹐请求贬黜掌权的
宦官﹑
李膺﹑
杜密等人以此得到赦免。同年冬﹐
桓帝死﹐窦武以拥立
灵帝故﹐拜大将军﹐更封
闻喜侯。他与
太傅陈蕃共秉朝政﹐引用
尹勋为
尚书令﹐
刘瑜为
侍中﹐冯述为
屯骑校尉。
窦武是汉灵帝时为反宦官的领袖。
【
汉桓帝窦皇后名妙】,是
章德皇后从祖的孙女,父亲郎中窦武。
延熹八年,桓帝废
邓皇后,窦皇后被选入宫中,立为
贵人。当时,桓帝对
采女田圣特别宠爱,想立
田圣为皇后,但朝臣以
田圣出身微贱而强烈反对。桓帝无奈,只好策立
窦妙为皇后,封
窦武为槐里侯、特进,拜
城门校尉。但尽管如此,桓帝对窦皇后仍不甚宠幸,所爱还是田圣等女。永康元年(167年),桓帝病重,就封田圣等九女皆为贵人。由于
桓帝的薄情,
窦皇后对田圣等人一直有气。桓帝去世,
窦皇后称
皇太后,即与父亲窦武
临朝定策,迎立解犊亭侯
刘宏,是为灵帝。临朝听制后,窦太后立即发难,桓帝的棺材尚在前殿,就派人杀了田圣,并且还想把其他桓帝的贵人全都杀掉。在
中常侍管霸、
苏康的苦谏下,方才作罢。不久,窦武和
陈蕃等人谋诛
宦官事露,中常侍
曹节等矫诏杀死窦武,即把太后迁于南宫云台,其家属迁于比景(今越南南部)。灵帝念及太后曾援立自己,对
窦太后比较照顾。建宁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曾率领群臣朝见太后,并亲自为她祝酒。以后又听从
黄门令董萌的劝告,增加太后的供养。但太后心中悲愤,熹平元年(172年),终因母亲死在比景,感伤而死。死后与
桓帝合葬
宣陵,谥“
桓思皇后”。
邓禹家族
邓禹家族—东汉最显赫的世家大族
邓禹(2—58年),字仲华,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
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有十三个儿子,《後汉书》记载:
邓禹长子
邓震、次子
邓袭、三子
邓珍、六子
邓训和少子
邓鸿。邓禹为
刘秀中兴汉室立下大功,满门显贵,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大家族。宋代姓氏学家
邓名世、
邓椿哀父子所撰《古今胜氏书辩证》说:“自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担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
谒者不可胜数。”
【邓训(40年——92年)】字平叔,东汉开国名将
邓禹之子。少有大志,厌文尚武,邓禹骂他不肖。
明帝初年(58年)为郎中,能与士卒同甘苦,士大夫多附之。
章帝时任
乌桓校尉。历官
张掖太守、
武威太守、
护羌校尉。永元四年(92年),病卒,河湟族在
土楼山建圣贤神祠。有女
邓绥,为
汉和帝之皇后。共有五个儿子:
邓骘、邓京、邓悝、邓弘、邓阊。
【邓骘(?-121年)】字昭伯,
邓禹的孙子,
邓训之长子,
邓绥的哥哥。
延平元年(106年),汉和帝拜邓骘
车骑将军、
仪同三司。
汉殇帝驾崩,
邓太后与
邓骘共同拥立安帝。
邓骘与士大夫关系较好,曾重用
杨震等人。建光元年(121年),太后驾崩,不久被
汉安帝逼令自杀,邓骘绝食而死。
汉顺帝即位,下诏追复
邓骘故大将军之位。
【邓绥,东
汉和帝皇后(81-121)】。
邓皇后(81年-121年),东汉女政治家,南阳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
邓禹的孙女。邓禹和南阳阴氏两个家族都是世居新野,世代联姻,
阴皇后的祖母叫邓朱,而邓绥的母亲姓阴,阴皇后是邓皇后表姑。邓皇后大量任用其兄弟,先以其兄邓骘为
车骑将军辅政,后又为晋升大将军,常留禁中,有大事常与之商量,其它的兄弟如邓悝、邓弘、邓阊等亦居官封侯,成为
邓太后统治上的助手。邓太后虽重用外戚,却了解到必须要管理使他们守法守分。元初七年(120年),在
皇太后邓绥的主持下把与
阎姬有杀母之仇的李氏所生的皇子
刘保立为皇太子,引起阎姬的极大不满。
永宁二年(121年),
邓太后病死,安帝亲政。
阎姬便开始实施扶持阎氏,打击邓氏的计划。她通过汉安帝将
阎显、阎景、阎耀、
阎晏4兄弟并列为卿校,典掌
禁兵。随着阎氏家族的势力迅速崛起,邓氏家族遭到灭顶之灾。阎姬指使他人诬告
黄门侍郎、
侍中、西平侯邓弘、邓悝等曾反对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满,邓氏或被贬或被捕入狱。南阳邓氏为了逃避杀身之祸,被迫纷纷外迁。
【
汉桓帝邓皇后名猛女】,是
和熹皇后邓绥从侄邓香之女。其母名宣,先嫁给郎中邓香,生
邓皇后,后因丈夫早死且邓氏遭难,改嫁
梁冀的妻子孙寿之舅
梁纪。邓皇后因幼年随母亲生活,即改姓梁氏。长大后,
孙寿看她容貌姣美,在
永兴年间(153~154)把她送入宫中。当时为
采女,为
桓帝所“绝幸”。因此,第二年桓帝就封她哥哥邓演为南顿侯。邓演死后,其子
邓康嗣侯。到梁皇后病死后,桓帝诛灭梁冀,即立为皇后。当时桓帝由于厌恶梁氏,便把她改姓为薄,并封她母亲宣为
长安君。后来到
延熹四年(161年),有人指出邓皇后本是邓香女儿,不应该改易
他姓,桓帝又让她重新改姓邓氏,并且追封邓香
车骑将军、安阳侯,更封宣、康大县,赏赐以巨万计。不久,其母宣去世,
桓帝又特加优待,葬礼均照皇后之母的规格举行,并以邓康弟邓统封昆阳侯、邓统从兄邓会袭封宗阳侯、邓统弟邓秉为清阳侯,其他
邓氏宗族也都位列
校尉、郎将等。由于
邓皇后无子,桓帝对她的宠爱也没有持续多久。后来桓帝对
郭贵人宠幸,
邓皇后自恃位尊,骄横忌妒,与
郭贵人在桓帝面前互相谮告。这使桓帝对
邓皇后非常不满,到
延熹八年(165年)下诏废黜,送
暴室管制。
邓皇后忧愤而死,为皇后7年,死后葬于
北邙山(今河南洛阳东北),其兄也都受到制裁。
耿弇家族
耿弇家族—东汉三代为将的铁血巨族
耿弇yan(3—58年),字伯昭,扶风
茂陵(今陕西
兴平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少而好学,尤爱兵事。更始元年(23)投奔
刘秀。次年率
上谷骑兵随刘秀军攻灭
王郎。建武元年(25)拜建威大将军。耿氏父子忠勤王室,功勋显赫,受到了皇帝的优厚待遇。建武十二年,
耿况病重,刘秀亲自去探病。
耿弇的弟弟
耿国做当了
驸马都尉,耿国的弟弟耿广、耿举都做了
中郎将。史称:“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耿氏家族除耿弇外,他的父亲耿况、弟弟
耿舒,侄子
耿秉、
耿夔、
耿恭等人皆为西北地区当世名将。一家三世用兵,仍立功勋,威镇西北,打破了古人所谓“三代为将必败”的
谶言。
【
耿秉(?—91年),字伯初】,东汉名臣
耿国之子,耿弇之侄。耿国二子:耿秉,
耿夔。
汉明帝时常向
耿秉询问一些用兵的方略,并拜其为
谒者仆射,受到重用,每逢大臣议论军情,
明帝常常把耿秉叫来一起讨论。 建初元年(76年),拜耿秉为
度辽将军。在边疆巡视了七年,使
匈奴人感念其恩德。后命其为
执金吾,越发倚重。
章帝到各地出巡,耿秉常领
禁兵进行保护。永元三年(91年)夏,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谥曰
桓侯。和帝赐朱棺、玉衣,命五营骑士三百余人为其送葬。匈奴闻秉去世,“举国号哭,或至斴面流血”(《后汉书·耿秉列传》)。
耿秉长子耿冲嗣爵,后因
窦宪被杀。
【我们的“拯救大兵
耿恭”】,
岳飞名篇《
满江红》中的千古绝句“壮志饥餐胡努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说的就是
耿恭在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7年)以偏师
征守疏勒城的事迹。那一仗耿恭以百人之力,抗拒
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大军经年之久,箭尽粮绝,甚至榨马粪以求水,熬皮甲炖
弩弦以充饥……
东汉,
章帝元年,刚刚继任皇位的
汉章帝立即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整个西域或许已经落入匈奴手中。原来在这年的三月,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蠡音离)带领二万军队与汉帝国争夺西域,匈奴军队势如破竹,攻破了归附汉帝国的
车师后国,招降了西域北部
焉耆等小国,汉帝国刚上任的
西域都护陈睦战死,驻扎柳中城的关宠部、驻扎金蒲城的
耿恭部被合围,这两支不过数百人的小部队一旦被消灭,匈奴军队将长驱直入山南。 多数大臣都认为救援没必要,西域的失去已经不可避免了,而那些战士们,已经注定为国牺牲了。但是,年轻的皇帝却被以司徒
鲍昱为代表的大臣的决心打动:汉帝国从来不冷却英雄的热血,即使这次救援注定失败,也要向世人宣告汉帝国从来不会放弃为他战斗的勇士!实际上,耿恭乘大雨向敌人发起突击,成功逃出重围。到了五月,耿恭因为水源问题引兵转移到
疏勒城。疏勒城有
涧水流过,可以保证夏季的饮水;同时,疏勒城正当山南山北之间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略山南各西域小国。
匈奴人很快发现了
耿恭部的意图,再次将耿恭部合围在疏勒城。匈奴人曾把涧水的上游壅塞住,要渴死
汉军,但是失败。而附近的国家都已经投降匈奴,形势十分险恶。城中汉军因为不断有人战死、病死、饿死,结果只剩下了数十人,也没有人想要投降匈奴。被困日久将士们饿得要死,只得把身上的皮制铠甲放进锅里,煮软一些,然后切成一块块地分下去,吞嚼充饥。再后来,连皮甲都吃完了,迫不得已,将弩也拆了,把上面绷着的皮条和用作弓弦的兽筋同样煮了吃。护具和武器无疑是战士的第二生命,为了稍填肚子,都顾不得了。
这时
匈奴单于亲临城下,知道城里的汉军已经疲痹得不得了,却还不投降。
匈奴人虽凶残,但是心肠直,敬重英雄,于是他心生敬意,便招降
耿恭,并答应封他为王。这时一幕令人震骇的事便发生了——耿恭答应投降,并将匈奴使者骗进城里,亲手击杀,然后就在城上,对着匈奴的大军,将尸体的肉割来烤着吃!耿恭用这样的行动,把投降这一条后路给完全断绝掉了。与其说是饿极了骗个“食物”进来,不如说是横下一条心,誓死无二。
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说得就是这事。第二年的正月,汉帝国的救援军终于到达了柳中城,关宠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了,在这么严寒的天气下,救援军认为更加艰难的耿恭部更不可能存在了,于是统兵的
秦彭、
王蒙、皇甫援等将领都决定返回,毕竟他们不能冒险把全军置于危险之地。但是,范羌泣血要求一定要去去
疏勒城看看,虽然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但还是分给他两千部队。范羌领兵冒雪前进,沿山北而行,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城下。城中
汉军已经所剩无几,还活着的都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了,半夜察觉有军队开来,还以为是匈奴军趁雪来打,大惊绝望。范羌远远喊道:“我是范羌啊!不是敌人,是汉朝派兵来迎接耿
校尉,救你们回国!这时候,城内只有二十六人。由于将士忍饥挨饿,身体孱弱,一路上,多有死者,到
玉门关时,仅剩了十三人,而且衣服洞破褴褛,形容憔悴枯槁。
中郎将郑众安排
耿恭等人洗沐,更换衣服。并上
奏章给皇帝,希望表彰耿恭:“耿恭凭单薄的兵力坚守孤城,当匈奴的要冲,面对几万敌军的攻击,累月连年,心思用尽,力量耗光。从山上打井取水,煮弓弩当粮,抱着万死而无一生的决心,前后杀伤敌军数以千百计,终于忠勇双全,没有给国家丢丑。耿恭的节义,真是古今不曾有过的,应当授给他显要的爵位,用来勉励将帅。”耿恭回到洛阳。
鲍昱也上奏皇帝,说耿恭的节义超过了
苏武,应该赐予
爵赏。于是,朝廷任命耿恭为骑都尉。
【
耿夔字定公】东汉名臣耿国之子,耿秉之弟,耿弇之侄。
耿国二子:
耿秉,耿夔。 耿夔字定公。少有气决。公元91年,大将
耿夔、
任尚又再次大胜
北匈奴,俘虏其太后
亲王五千多人,北匈奴单于仅有数骑于混乱中落荒而逃。自此北匈奴残余部落在
漠北再也无立足之地,一路向西流亡。3个世纪后,匈奴未被杀尽的余部终于侵抵
黑海北岸,导致了原居民
西哥特部落向西侵入
多瑙河。而多瑙河原住民汪达尔部落又被这帮“失败者”赶得向西侵入
罗马帝国。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经不住这些野蛮民族的滚滚大潮,最终灭亡。所以,
耿夔将军的一击,恰似一根强有力的手指推倒了一个
多米诺骨牌,导致了影响整个世界格局的民族大迁徙。
北匈奴汗国逃亡后,
南匈奴内附中国,再也不成气候。公元216年,最后一位
呼厨泉单于去
邺城拜见曹操,大丞相“因留不遣”,分匈奴分五部,正式结束了匈奴的历史。
从东汉开国到
建安末,耿氏家族共出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娶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
中郎将、
护羌校尉及
刺史、
二千石数十百人,成为东汉一朝之巨族,与东汉政权共存亡云。
梁统家族
梁统家族--与东汉一朝共存130年的望族
东汉一朝,自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共十三帝计195年。刘秀建武五年(公元29年)四月,成义侯
梁统附汉,
武威太守。到
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冀被涉霸权抄家,其间恰好130年,与大汉朝共度三分之二的
荣光岁月。由梁统至
梁冀,先后有七代十六人封侯。仅
梁商一门,“前后九封侯,三皇后,六
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
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
【东汉成义侯梁统】
梁统(公元前5年~公元62年),字仲宁,安定乌氏人。东汉初年的政论家、军事家、思想家。先祖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梁益耳、战国时期秦国卿大夫
梁恪的后代。梁统的高祖父
梁褚随父亲迪国侯梁睦将家族从河东迁到北地居住。梁统的曾祖父梁桥时,凭借着上千万的钱财迁居到茂陵。汉哀帝、汉平帝末年,父
梁延将家族迁到安定乌氏居住。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任命梁统为
中郎将。后来梁统主动要求到河西担任了酒泉太守,想到凉州自保。更始三年(公元25年),更始帝
刘玄失败,赤眉军攻入长安,
梁统与
窦融、
班固以及各位郡守起兵保卫边境,并共同商议,推举统帅。开始是按官位推选,于是大家都推举梁统为统帅,梁统却坚决推辞说:“从前陈婴不接受王位,是因为家有年迈的母亲。如今我内有双亲,而且又没什么功德和才能,实在不配担此重任。”于是大家就共同推举窦融为河西大将军,重新推举梁统为
武威太守。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当时东汉政权已经建立,梁统等人各自派遣使者跟随窦融的长史刘钩到东汉
光武帝刘秀所在处进贡,并归顺东汉,光武帝下诏加封梁统为
宣德将军。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夏天,光武帝亲自率军攻打隗嚣,梁统与窦融等人率军与光武帝会合。
隗嚣被打败后,光武帝封梁统为成义侯,梁统的胞兄梁巡、堂弟梁腾同封为关内侯,并任命
梁腾为酒泉典农都尉镇守河西。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梁统和窦融等人来到京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以列侯的资格上朝参见,改封为高山侯,官拜
太中大夫,梁统的四个儿子都授任为郎官。梁统在朝中,经常向光武帝提出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他认为现行法律宽松,致使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应加重刑罚,以使遵循过去的典章制度,于是便上疏圣上。梁统又希望陛下能采纳贤臣
孔光、
师丹等人的意见。奏议呈圣上,上边扣住,没有给以回答。
梁统后出任九江太守,最后定封陵乡侯。梁统执法严厉在郡任上也很有政绩,官吏百姓都很敬佩服从他。公元62年,梁统最终死于任上。由他长子
梁松继承他的爵位,次子
梁竦。
恭怀梁皇后(61年—83年)梁皇后,汉章帝刘炟贵人,汉和帝生母。追封皇后。梁氏为褒亲侯
梁竦之女。梁氏年少失母,为伯母舞阴公主所养。梁氏年十六,既在建初二年与姐姐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建初四年,梁贵人生和帝。章帝的窦皇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妒梁氏。八年,窦皇后作飞书以陷梁竦,梁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
汉和帝永元九年,已成为太后的
窦皇后逝世,还未下葬,而梁贵人姐姐梁嫕上书陈贵人枉殁之状。太尉张酺、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上奏,请求依照汉光武帝黜吕后的事例,贬去窦太后的尊号,不与汉章帝合葬。百官亦多上言者。汉和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事十年,深惟大义,臣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无降黜,其勿复议。”于是窦太后与汉章帝合葬敬陵。
汉和帝因为生母梁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姐梁大贵人俱葬西陵,礼仪等同于同为汉章帝贵人的宋贵人(其孙为汉安帝)所葬敬园。
梁妠(106年~150年),安定
乌氏(今甘肃省
平凉县西北)人。东
汉顺帝刘保皇后。
少年时善于做女工,喜好阅读史书,九岁时能背诵《论语》,研习韩婴所传《诗经》,书中的大义都能领略。经常以列女图放置于左右,自我监督和警戒。永建三年(128年),梁妠与她的姑姑一同选入掖庭,时年十三岁,被汉顺帝封为贵人。梁妠经常被特殊召去侍奉汉顺帝,从容地对汉顺帝说:“帝王要像温暖的阳光广泛地施舍才是德,后妃要像螽斯不妒忌不专宠独占才是义,子孙众多,蛰蛰然幸福就由此兴起。希望皇上把云雨之恩泽均匀地撒在所有后妃身上,使后妃像鱼一样按先后轮次以进,使得小妾我免遭诽谤之罪。”由此汉顺帝更加敬重她。
阳嘉元年(132年)正月二十八日,有关主管官员上奏
汉顺帝请求立梁妠为皇后,汉顺帝采纳奏议,在寿安殿立梁妠为皇后。梁妠深知前代的兴衰得失的道理,不敢有骄横专宠的思想,每当出现日食、月食(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时,她总是换穿素服,检讨自己的过失。
顺帝死后,她执政6年,先后迎立
冲帝、质帝、
桓帝三位皇帝,
临朝听政。
梁太后执政期间,能兼用外、
宦官,重用拥护她的官僚集团,表扬儒学,以此取得大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150年2月,梁太后还政于桓帝,3月病死,谥曰顺烈皇后。由于梁太后的地位,梁氏家族前后有九人封侯爵,三人贵为皇后,六人晋为贵人,梁商、梁冀二人任大将军。公元159年(
延熹二年),
汉桓帝依靠宦官的力量,发动政变,诛灭了梁氏外戚。
梁商(70年 ~141年9月22日)字伯夏,年轻时凭借外戚的身份拜为郎中,后又升为
黄门侍郎。顺帝
阳嘉元年,梁商的女儿被
册立为皇后,妹妹被立为
贵人,因此,又加梁商“
特进”的官职(授
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得自辟僚属),赏赐安车驷马,那一年,又拜梁商为
执金吾(督巡三辅治安的长官)。阳嘉二年,封梁商的儿子
梁冀为
襄邑侯,梁商谦让不接受。阳嘉三年,顺帝想让梁商当大将军,梁商坚持说自己有病不上朝。阳嘉四年,顺帝派太常桓焉捧着
策书到梁商的家里来授官。梁商才来到皇宫叩谢接受任命。梁商常常谦恭温和,前后举荐了汉阳人巨览、上党人
陈龟为
掾属,
李固、
周举为
从事中郎。于是京城内都齐声叫好,称
梁商为好官,顺帝更把国家的重要大事都交给他处理。遇到灾荒年成,梁商就把自己田租收取的稻谷运到城门处,赈济那些没有粮食的灾民,并且不说是大将军的恩惠(只说是国家的救助)。然而
宦官们嫉恨粱商得到皇上的宠幸,反而想要陷害梁商。顺帝永和四年,
中常侍张逵、
蘧政等人一起合谋,诬陷梁商和另外的两个中常侍
曹腾、
孟贲,说是想要向各位王子征求意见。打算商议废掉顺帝另立新的皇帝,请求逮捕梁商等人治他们的罪。顺帝说:“大将军父子一家都是我的亲人,
曹腾、孟贲都是我喜爱的人,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只是你们都嫉妒他们罢了。”张逵等人知道自己编的谎话顺帝不信,他们害怕了,于是做了一篇假诏书去把曹腾、盂贲逮捕起来关在皇宫中。顺帝听说后大怒。命令
宦官李歙赶紧去把曹腾、孟贲放了,并且把张逵等人逮捕起来。他们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供词牵连到一些在位大臣,
梁商担心有人冤枉受牵连,就上疏说:“《春秋》一书主张,立了大功,只奖励主帅;犯了大罪,只惩罚主犯。所以赏赐不因超越本分而发得很多,施刑也不因为过分而用得很宽。这就是五帝、三王治理天下都能安康太平的缘故。我听说审查
中常侍张逵等人时,他们的供词牵连到很多人。大案兴起,必然牵扯到很多无辜的人,该判死刑的罪犯长期关押,一些小的问题最后都要变成大的案件,这不是用来顺应天地间的和畅之气、安定国家局面、教化百姓的办法。应该早一点把这件事情了结,停止那纷繁的逮捕。”顺帝于是采纳了
梁商的意见,只是把那些确实有罪的人判了刑。永和六年秋天,粱商病重,告诫他的儿子粱冀等说:“我没有大的功德,却享受了许多福分。在生没有更多地辅佐好朝廷,死了还定会耗费国家的钱财。穿上好的衣服,口里含着珠宝之类的东西,这对朽骨又有什么好处呢?百官
劳顿,拥挤在道路上,只是增加了路上的尘土,虽然说是按照礼节该如此办,但礼节也还有灵活处理的时候。现在边境上在打仗,国内四处都有盗贼出现,哪里还能为了我的丧事而破费国家更多的财物呢?我死之后,把我运到坟墓前,马上就装殓入棺。就穿平时穿的衣服,都用我穿过的衣服,别另外裁制新衣。穿戴好后就把坟墓打开,坟墓打开后马上就下葬。祭祀时用的食物就像我在生时吃的一样,不要用猪牛羊这三牲的大祭礼。人们说,是孝顺的儿子就应该按照父亲的意愿办,你们不要违背我的话啊。”等到死的时候,顺帝亲自到他的遗体前来志哀。用朝廷的名义赏赐了东同朱寿器、银镂、黄肠、玉匣、什物等一共二十八件,钱二百万,布三千匹。皇后(因为是
梁商的女儿)用自己的钱物送了钱五百万,布一万匹。等到下葬的时候,皇后亲自送丧,顺帝也送丧,但只送到宣阳亭,然后伫立瞻望(目送)送丧的车马远去。梁商死后,朝廷赐予他谥号“忠侯”。
汉顺帝永和六年(141年)八月,梁冀出现在外戚专政的政治舞台上,这标志着东汉外戚专权进入了最险恶的境地。
梁冀当权时,
东汉王朝名义上是刘家天下,实际上是梁家天下,真是梁冀一人当上大将军,梁家的阿猫阿狗统统升天。梁冀一门,前后封侯的有七人,当上皇后的有三人,六个
贵人,二十大将军,夫人、女儿、封了食邑,册为君的有七人,娶公主为妻的有:人,其余的卿、将、尹、校达五十七人。梁冀的祖先是
梁子都,原是
河东郡人,为了做生意搬到通向西域的要道附近。发财后,其子梁桥又迁回内地
茂陵,在茂陵住了两代,到了梁延任西域司马,故又迁往
安定郡。梁延生
梁统,他是梁冀的高祖。梁统在新莽离乱之际,曾当过酒泉太守,新莽政权倒台,西北地方势力推
窦融为河西大将军,梁统为
武威太守,拥兵
保境。东汉王朝建立后,窦融和梁统望风归顺,
刘秀待之为开国功臣。建武十二年(36年),梁统与窦融至洛阳,窦融任
大司空,梁统封高山侯,任
太中大夫。并且窦、梁两家都与皇室联姻,刘秀将他的女儿午阴公主嫁给梁统的儿子梁松为妻。从此,梁家的子女就取得了选配皇后的资格。
公元144年八月,
汉顺帝突然病逝,享年三十。这无疑是给了
梁冀玩弄“贪孩童以久其政”的一个机会。之后的整整一年时间内,东汉王朝连死了顺、冲、质三个皇帝。
太尉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
赵戒联名写信给梁冀,大意说,天下不幸,屡遭
大忧,一年之间,连失三帝,如今又当立继位人,这是万事中最大的事,国家兴衰,全在此一举,太后为此操心,梁将军因此劳虑。但是,要选择“圣明”之主,必须广泛征求群臣意见。正当
梁冀苦于谋划之时,老谋深算的不倒翁
中常侍曹腾深夜来访,他向梁冀进言说:“梁将军累世有皇室联姻,长期以来,掌握朝政,手下又有那么多宾客,难免不发生差错的。
清河王刚正清明,倘若他做了皇帝,那将军就要大祸临头了。不如立
刘志,富贵才可长保下去!”立刘志,实际上是立梁家王朝;立
刘蒜,梁氏家族命运不可捉摸。曹腾这一番话,促使他下决心立
刘志为帝。梁冀为了排除
李固的阻挠,以妹妹梁
皇太后的名义,先免去李固的
太尉职务,剥夺了李固的
朝议权,然后再立刘志为帝,称为
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甘陵人
刘文与
南郡刘鲔联合“谋立”
清河王刘蒜。李固并没有参与这个政治活动,工于心计的
梁冀却巧妙地将这件事与李固、
杜乔挂起勾来。诬告他与刘文谋立
刘蒜的罪名处死李固。为了酬谢梁冀“
援立之功”,桓帝
刘立是不惜代价的。对梁冀礼遇之优,超过了
萧何;封地之广,超过了
邓禹;赏赐之厚,超过了
霍光。可以说梁冀所受到的皇帝恩遇,超过
两汉以来一切元勋。梁冀做了二十多年的大将军,穷奢极欲,为所欲为达到了极点;权重势盛,威风凛凛,不可一世。这二十多年是东汉外戚掌权的鼎盛时期,也是梁冀及其家族的“黄金时代”。
延熹二年(159年),梁皇后死,这时
桓帝已二十八岁。桓帝利用这时机,将
宦官唐衡单独拉到厕所里问道:“朝廷里有谁与梁家不对头?”唐衡回答说:“单超、
左倌、
徐璜、
具瑗都忿疾梁氏专横。”于是,桓帝急呼单超、左倌入密室密谋诛灭梁氏。恰恰在这时又发生了
梁冀派人杀
贵人邓猛的母亲宣的事件。邓猛的父亲是
邓香,邓香死后,其妻宣又嫁给
梁纪。梁纪是梁冀妻
孙寿的舅父。邓猛为桓帝所爱,升为贵人。梁冀为了巩固他的权势,就认邓猛为女,改姓梁。但是又怕邓猛的家族得势,而与梁氏分庭抗礼。所以先杀了邓猛的姐姐的女婿
议郎邴尊,后又要杀邓猛的母亲宣。事发后,邓猛的母亲宣向
桓帝告发,于是桓帝就派
宦官单超、具瑗、
唐衡、左倌、徐璜等五人带兵围攻梁冀宅,捕捉河南尹
梁胤,梁家及其妻孙家,无论长幼皆弃市。
梁冀家产全部没收,官家拍卖,合价三十余亿钱,供朝廷之用,可减天下税租之半。梁氏灭了,
东汉王朝的外戚专权的时代也就基本结束了。但是
东汉的皇权并未因此而强盛起来。因为皇帝身边有两个轮子,一个是外戚,另一个就是宦官。桓帝依靠宦官除掉外戚,现在坐上了宦官的独轮车,他本人也就由外戚的傀儡变成了宦官的傀儡,时代又进入了一个
宦官专权的鼎盛时期。桓帝为了酬谢
单超等人除
梁冀之功,即封他们四人为侯。四侯如梁冀一样骄横,当时流传这样的话:“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
梁女莹(又名梁媖),是梁太后之妹,
桓帝初为
蠡吾侯,
梁太后征桓帝到洛阳,准备把她嫁给桓帝。尚未成婚,桓帝被
梁冀策立为帝。第二年,即
建和元年(147年),有关部门上奏梁太后称:应具备礼章,按婚礼规定的时间纳彩。于是按惠帝时娶
张皇后规格,聘黄金两万斤,其他彩礼仍旧。这样,梁莹于六月入宫,到八月即立为皇后。
梁皇后被立以后,由于其姐姐
临朝听制和哥哥专权,桓帝对她极尽宠爱。和平元年(150年)三月,梁太后病逝,桓帝对她的态度就开始转变。
梁皇后虽得到桓帝数年宠幸,却一直无子,
桓帝对她慢慢疏远。这使她对桓帝
嫔妃暗
怀怨忌,凡妊娠者,无不设法使她们堕胎。桓帝由于畏惧
梁冀,对
梁皇后暂时还不敢谴责,但对她更加疏远,很少再与她恩爱。到
延熹二年(159年),
梁皇后终于因忧愤而病死,死后葬
懿陵,谥“懿献皇后”。同年,桓帝诛灭梁冀,此后就下诏追废懿陵为
贵人冢。
马援家族
马援家族—上不了云台的军事巨族
马援(前14—公元49年),汉族,字文渊,扶风
茂陵(今陕西
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
伏波将军,封
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
赵奢。赵奢曾在
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功勋卓著,被
赵惠文王赐号为“
马服君”,自此,赵奢的后人便以马为姓。汉武帝时,马家从
邯郸移居茂凌。
马援的曾祖父马通,
汉武帝时,因功被封为重合侯,但因为他的兄长
马何罗谋反,马通受到牵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父亲这两代家境式微,地位不显。马援有三个哥哥,他们是马况、马余、马员。都很有才能。新莽时都做到了
二千石的高官。三国时蜀汉将领
马超也是其后人。
【高处不胜寒——上不了云台马援的阵阵寒意】
云台二十八将,这个是东汉年间的一场造神运动,这些神像造好后,放在朝堂之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供起来让文武百官瞻仰。这个光武帝的做法,可谓一箭三雕。云台二十八将和绘像凌烟阁都成了中国历史上稍有的一种
杯酒释兵权的套路,而且做的更隐蔽、更美妙、更迷惑人。比起朱洪武来,光武帝和
唐太宗的手腕明显要略高一筹。
为何说是一箭三雕呢,其实也很简单。第一雕,打仗的时候是马上打天下,但是安能马上做天下,上马管兵,下马能治民的焉有几个,下了马不能治民了,给你安一个金灿灿的高帽子,谁都舒服,除了像吴汉之流还能当一个
大司马,下场也不是太好之外,其他诸将主民不多;第二雕,飞鸟尽,良公藏;狡兔死,走狗烹,王朝建立了,该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节了。南征北战中,这些
丘八大个的白花花的银子见多了,所以也不希罕,至于土地,他们几乎都是河南的地主,豪强地主的背景,土地、部曲对他们来说也吸引力不大,最为关键的名利中,名好像重了很多,云台上绘像,都会让他们意淫一番,陶醉再自己梦幻中编制的一个美梦里,这样就乖乖的交出兵权,居功享乐了;第三雕,对皇帝来说,在朝廷之上,开口子容易,摆平难,行功论赏的时候座次如何安定,这个绝对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那个时候都是同打落水狗的,虽然不痛,但是众口铄金的气氛中,皇帝可以借力打力,针对几个钉子户,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把他整的很惨。云台绘像就可以达到这一点,谁画上去,谁不画上去,标准和界限很模糊,这里的自由裁量权就是一个政治摆平术。
因此,我们历史上突然看到了一句话,
伏波将军马援未能
上云台,东平人
王苍观图后,问道缘由,道理如此“以椒房故,独不及援。”安知马援的处境差点就是以身饲虎,伴君如伴虎,难道就是皇帝的亲戚就不能上了
云台阁,让大家都瞻仰一番,功高劳苦,一口同声的赞扬的就害怕天下悠悠众口?伏波一身戎马倥偬,马援此世威名远播,难道就是一个将军封衔就能够说明。
原因就是
马援其实一辈子都不是和
邓禹、
吴汉、
寇恂和
冯异等同辈,在汉光武帝那里
客卿的等级,让他的心目中位置太高,在实际上就要摆平。当世时,
马援是当仁不让的仅次于
光武帝的一个人,光武帝以儒生起兵,他的身边围绕了一圈功臣,均能知书好学,进能立功,退能守礼。但是,
马援在平定蜀中隈嚣时,当时和隈嚣讨论天下大势。隈嚣问
马援东方流言和首都的八卦,马原回答说光武帝是百年一遇的明君,每天都接见很多官员,询问民间疾苦,才能、英明、勇敢和胆略,那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能够开诚布公,兼听豁达,博览群书,政事练达,
千古一帝就是这个样子。但
马援又发现
光武帝和高祖的差距时,毫无讳言地说:高祖无可无不可,而现在的皇帝(指刘秀)喜欢官事,动用节度,又不贪女色,不好喝酒,这个问题就大了。
果然,革命胜利后,国歌的序曲刚刚响起,一帮功臣上了
云台阁,下了庙堂。理性之极的
光武帝,一竿子就捅到底了,把一船老水手都送回了老家。南征北战的一辈人中就留了
马援一人。可是,我们发现
云台二十八将是能征善战的一帮人,其中没有
伏波将军马援,可后来天下初定的时候,战将就留了马援,何是道理?二十八将中就马援乃椒房,其实
邓禹等皆是。当时功臣,
马援最有才智,因此,
光武帝肯定不能容。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人,肯定要在每个给他地方安小鞋,让他走路不是太舒服,这样才能为自己服务。
史书说大皇帝陛下经常出兵打仗,在战场上时间长了,看着流血死亡的场景,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有些于心不忍,所以不喜欢人谈兵论武,现在天下初定,大百姓都很疲惫,需要修养生息。因此,他经常训斥皇太子,因为太子经常询问和了解战争、战术等等。可是那个
马援,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要在阵前亡,希望继续南征北战。想想他在光武帝登基之后,平西羌、征隈嚣、攻
交趾、战武陵
五溪蛮,光武帝表面上说
伏波将军马援每次论兵,都和我的意见相一致,其实就是在心里打鼓,这个
马援王八蛋,怎么还不老实,可惜,最后一次,皇帝再也忍不住了,征
五溪蛮的时候留了一手,派了女婿梁松
监军。
马援开始还说梁松的父亲是我弟兄,他是我晚辈,虽然地位高贵,可是我是他老叔,就不怎么摆他,后来发现自己天真之后,来不及了,终于在蛮荒之地,葬送了自己一世英名。
范晔在他的史书中表彰了
马援,不过背后就看到了他就是第二个
韩信而已。高祖用韩信的助手
曹参磨灭了他所有的功劳,而
光武用一次失败掩盖了
伏波所有的功勋。高处不胜寒,可没有登上云台的
马援,可能需要
马革裹体,才能抵御这种寒流,可惜,一般来说
马革裹尸,下场就可窥一瓣了。
【汉明帝刘庄明德
马皇后:中国第一女史家】明德
马皇后闺名已经失传,谥号为明德皇后。
马援有三个女儿,其中三小姐最聪明灵秀,他在世时,曾将三小姐许婚窦家。但马援死后,窦家参与陷害马援,于是
马援的蔺夫人就坚决与窦家解除婚约。原本与马家定亲的人也纷纷给以势力眼,马氏的堂兄
马严不忿,取消马家三姐妹的婚姻。三姐妹的年龄都在当时的选妃标准里,当时太子
刘庄诸王皇子都没有
正妃,马严便希望能让堂妹们成为诸王姬妾,对于当时人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条出路。马氏十三岁时,其堂兄
马严上表请命,于是她进入太子宫。进宫后,她很好的侍奉
阴皇后,和其他
妃嫔友好相处,礼数周全,上下和睦,于是特别受到宠幸,太子经常与她住在一起。
马皇后生性谦恭和顺,对太子的母亲
阴皇后侍奉周到,对其他
嫔妃诚挚热情官中上下交口称赞,太子刘庄对她更是宠爱异常。中元二年
刘庄继立是谓汉明帝。她即被封为
贵人。永平三年(60)春,当有人建议汉明帝立后时,
皇太后说“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结果她毫无争议地被立为皇后。
贾贵人(
马皇后的外甥女)生下皇子
刘炟,马皇后无子,
明帝就把刘炟交给
马皇后抚养。马皇后尽心抚育,对养子宽爱慈和,刘炟虽非她亲生,但犹如亲子。永平十八年,明帝驾崩,太子刘炟即位,是为
汉章帝,养母
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而生母贾贵人毫未尊封。不但如此,
章帝仅仅只对马氏家族封以
侯爵,对贾氏家族毫无封赏。建初四年(79年)六月癸丑,42岁的马太后病逝于
长乐宫,谥曰明德皇后。同年七月壬戌,她与明帝合葬于
显节陵。
【
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阴氏家族
阴氏家族—东汉一等一的外戚世家
汉光武帝
刘秀对统治集团尽可能地予宽容笼络,其中手段之一就是皇室与功臣宿将的家族联姻,用婚姻关系来维系政治关系,企图借此巩固皇室统治,因此,
东汉王朝选皇后不出
窦融、
邓禹、
马援、
梁统等功臣的世家巨族之外。但
刘秀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达到巩固皇室的目的,而且在皇帝身边培植了一种侵蚀皇权的强大的外戚势力。
东汉王朝自第四个皇帝和帝起,就开始了外戚专权的局势。《后汉书·皇后纪》称“外立者四帝”。外戚掌握了废立皇帝的大权就必然是“贪孩童以久其政”。自章帝以下,所立皇帝最大不超过十七岁,最小的不过百日。皇帝幼小,
皇太后就有理由援例
临朝听政。所谓“临朝者六后”,即是窦、邓、阎、梁、窦、
何六个皇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将实权不是委之于父,就是托之于兄。因之与这些
皇太后相联的父兄都相继掌握了朝廷大权。南阳阴氏在东汉可是一等一的外戚世家,
汉光武帝刘秀最喜欢的女人就是南阳美女
阴丽华。
【
阴兴字君陵(8~47),东汉大臣。
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
膂力。阴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
涂泥,率先期门。
阴兴当了
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他同张亲、鲜于裒关系不好,但他知道这二人有才学,对朝廷有用。当谈起他们的时候,他总是抛开个人恩怨, 只说他的优点,并且设法让皇上知道。
阴兴与张汜、杜禽是好朋友。他知道这二人华而不实,徒有虚名,对国家没有多大用处,平时只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在职位升迁方面上,从来不替他们说一句话。
【
阴识(?—59)字次伯】,南阳新野人也,
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建武元年,
光武遣使迎
阴贵人于新野,并征阴识。封阴
乡侯。十五年,定封原鹿侯。及
显宗立为皇太子,以识守
执金吾,辅导东宫。帝每巡郡国,识常留镇守京师,委以
禁兵。入虽极言
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识所用掾史皆简贤者,如
虞廷、
傅宽、薛愔 yīn等,多至
公卿校尉。
【
光烈皇后阴丽华(5——64)】:
汉光武帝皇后。南阳新野人。父阴睦,当地大户;母邓氏。公元41年被立为皇后,谥号“
光烈皇后”。
阴丽华一生谦德可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
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
文景之治”并称的“
光武中兴”时代。刘秀死后,
阴丽华的儿子即位,就是
汉明帝,尊
阴丽华为
皇太后,又过了七年,
阴丽华死,享年六十岁,合葬在
刘秀的
原陵。
【
汉和帝皇后阴氏(80年——102年)】:
汉和帝皇后。南阳新野人。曾祖
阴识,
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兄。公元96年二月,17岁的阴氏被立为皇后。阴氏颇得和帝喜爱。很快,
太傅的孙女
邓绥进宫,这让
阴皇后感到分外嫉妒和害怕。她竟打算加害邓
贵人。她对身边的人咬牙切齿地说“我要有一天得志,一定不会让邓氏再有
遗类。”阴皇后的姨母邓朱为了帮助她夺回昔日的光耀地位,便给
阴皇后出谋,企图用
巫术来咒死和帝。不久,
阴皇后的阴谋被人告发,于是和帝下命将
阴皇后迁到待罪的
桐宫。
阴皇后不堪折磨,忧愤而死。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年),葬于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