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
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高超。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
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
文化素养,以其生动的神韵蜚声国内外,是世界文明中一颗闪光的明珠。
简介
中国工艺美术起源于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此后,在漫长的
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的
青铜器、陶瓷、丝绸、刺绣、漆器、玉器、
珐琅、金银制品和各种
雕塑工艺品,相继取得辉煌成就。历史上著名的“
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高度发展和对
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见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工艺美术生产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空前的发展。产区不断扩大,新产品大量涌现,艺术水平日益提高。已经形成一支以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体、城乡结合、专业和副业相结合的群众性工艺美术生产队伍。现拥有3200多个企业,62万专业职工以及 400多万厂
外加工的副业人员。工艺美术生产,长期以来,绝大部分采用
手工操作,设备简陋,
生产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50年代以来,在保持和发扬工艺美术传统特色和艺术水平的前提下,通过
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把手工艺同
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使必要的手工操作同机械操作并存,生产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工艺美术生产企业的
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30%左右,拥有各种专业设备约 6.2万台。工艺美术品,经历了恢复-发展-创新的
发展阶段,使内销工艺品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又扩大外贸出口,促进了
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自1951年以来,中国工艺美术品先后在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展出300多次,赢得世界各国、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此外,中国还有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分布各地的18所中等工艺美术学校;并在10所艺术学院设有工艺美术专业,在全国建立了20余所工艺美术研究机构。
20世纪80年代前期,基于“
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格局,工艺美术行业形成了综合管理、生产、教育、研究及交流传播诸机制机能的庞大而整饬的运行体系。
体系结构中,从中央到省、地、市县的四级
管理体制,统筹除外贸外的计划指令、原料供应、
资金分配、生产组织、人才培养、创作研究、展览宣传、评比认证、
艺术交流、学术团体和专业刊物等事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举办座谈会、交流会、展览会、
评审会等专业活动,并有“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国家级评价、
荣典制度。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在最大程度的集约化中得到新的发展,其门类品种、艺术面貌、制作质量以及技艺类型和水平发挥都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按照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的“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
商品经济”的改革目标,我国逐步施行进一步的
经济体制改革,并遵循“
政企分开”原则转变
政府职能。从此,由改革管理机构开始,转型转制的改革逐渐推展到全行业,全国工艺美术运行体系日趋分化,民营企业和个体作坊则逐渐崛起。
生产组织形式的这种调整变化尽管让许多过来人都经历了变革的阵痛,却更加适合
手工生产规律和特性,为工艺美术生产和创作的再度繁荣提供了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以民营企业和个体作坊为主体的工艺美术行业新格局逐渐形成。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所增进的
自主性以及
市场经济对从业者的激励,极大地解放和激发了工艺美术的生产力,为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行业带来活泼生机。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随着
综合国力的增强、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文化自信的增进,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跃进,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国民对工艺美术有了新的认识和诉求。
主要产品
中国工艺美术品类繁多,分十几大类,数百小类,品种数以万计,花色不胜枚举。大类包括陶瓷工艺品、
雕塑工艺品、玉器、
织锦、刺绣、
印染手工艺品、花边、编结工艺品、
编织工艺品、地毯和
壁毯、漆器、
金属工艺品、
工艺画、首饰等。
中国工艺美术生产队伍较大、产值较高、品种较多、声誉较盛的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3大城市和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湖南7个省。北京是元、明、清三代的故都。随着
封建王朝的衰败和崩溃,许多宫廷工艺流传到民间,形成了生产特种工艺品为主的集中产区。著名的产品有玉器、
象牙雕刻、
景泰蓝、
雕漆、
雕填漆器、
宫灯、
琉璃工艺品、
红木小件、首饰、
绒制工艺品、
绢花等。另外,北京的地毯、
补花、
京绣,也独具地方特色。天津盛产地毯,也是中国地毯出口的主要口岸。产品以纯羊毛
手工栽绒地毯为主,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其他传统产品有风筝、剪纸、
杨柳青木版年画和“
泥人张”的彩塑、“
刻砖刘”的刻砖艺术等。上海的工艺美术生产门类也很多,国内外称著的有
顾绣、
绒绣、绣衣、地毯、玉器、
象牙雕刻、漆器、首饰、
黄草编织等。
产区
山东省的花边、
草编,历来是享誉海外的大宗出口商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山东
潍坊的嵌
银丝红木小件、
仿古铜器、风筝、拓片、
木版年画;
淄博的美术琉璃和
美术陶瓷;掖县的石雕,都是传统佳品。
江苏省工艺美术品种和产地之多,堪称全国之首。举世闻名的
苏绣,是
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苏州的缂丝、
宋锦、
红木雕刻、
明式家具、文房四宝、仿古铜器、装裱、
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及
折扇、
檀香扇、
宝素珠等,都是声名卓著的传统工艺品。江苏省工艺美术的主要产地和产品还有:
扬州玉器和漆器、
常熟花边、
南京云锦、
宜兴紫砂陶器、
常州梳篦、无锡惠山泥人、
南通彩锦绣等。
浙江省的著名产区和工艺品有:
青田石雕、
乐清黄杨木雕、嵊县
竹编、
萧山花边、
杭州织锦、
杭州绸伞和
王星记折扇、
龙泉青瓷和
龙泉宝剑、
温州瓯塑和挑花,以及
台州、
宁波的草编、
麻编等。
福建省的主要产品有:
福州的
脱胎漆器、
寿山石雕、
龙眼木雕、
软木画、
德化瓷器,
漳州脸谱、泉州木偶、竹编、厦门珠绣。广东的工艺美术生产十分发达,著名的产品有
粤绣、花边、彩瓷、
端砚、
金漆木雕、
藤编、葵编、草编、陶瓷、焰火爆竹等。主要产区集中在广州、
佛山、
汕头、
肇庆、
东莞等地。
四川省是
西南地区工艺美术的集中产区,品种十分丰富,有
蜀绣、漆器、首饰、
瓷胎竹编、
竹帘画、
篾丝扇、
荣昌陶器、
邛崃彩釉陶瓷等传统产品。
湖南省的工艺美术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传统产品有
湘绣、
菊花石雕、
醴陵瓷器、
邵阳竹刻、
浏阳爆竹、
益阳水竹凉席和竹器。
此外,其他省、自治区也有不少著名的传统美术工艺品和产区,如
江西省的
景德镇瓷器和
宜春地区的焰火爆竹;
陕西省西安的皮影、
陶俑、剪纸、
唐三彩等;
安徽省
歙砚和芜湖铁画;
山西省的稷山
螺钿漆器和
平遥描金漆器;
河南省的
禹县钧瓷、临汝
汝瓷和
开封汴绣;
河北省的
曲阳汉白玉石雕、
唐山瓷器;
辽宁省的
抚顺煤精雕刻、
沈阳“
辽三彩”;
吉林省的
树根雕、地毯;哈尔滨的编结绣、
桦木雕刻;
湖北省的
汉绣和广济竹器;广西的
泥兴陶器、
桂林梳篦和
钦州焰火爆竹;
贵州省的
大方漆器和
玉屏萧笛;云南省的
斑铜、大理石雕和
个旧锡器;
甘肃省的
酒泉夜光杯和洮州石砚;
内蒙古的地毯;
青海省的酥油塑;
宁夏的贺兰山石刻等。
在
少数民族工艺品中,著名的实用品有:
蒙古族的马鞍、
腰刀、镶嵌制品;
傣族、
壮族、
土家族、
苗族、
侗族、
黎族等各县不同风格的织锦;
维吾尔族、
藏族的地毯;维吾尔族的
花帽、乐器;苗族、侗族的挑花、银首饰;苗族、
布依族的
蜡染;
哈萨克族的
补花;
彝族的漆器等。
地方特色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不仅具有鲜明的
民族风格,而且各地的产品都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各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有很大差异,长期的
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以及地域
交通阻塞,使得这种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方式、
文化素养和审美习尚。工艺美术的创作和生产,直接受人们生活习俗的影响,因此也就形成了各地工艺美术品浓郁的地方特色。例如陶瓷,有钧、汝、官、哥、定宋代
五大名窑,主要产区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保持和发扬了各自的独特风格。号称“瓷都”的景德镇,产品装饰以青花、
釉里红、釉
上古彩和粉彩最有
代表性,风格典雅,可作日用品或
陈设品;薄胎瓷和
颜色釉瓷也是景德镇独树一帜的产品。湖南
醴陵的产品以瓷质洁白透澈、釉面光洁润泽的釉下五彩瓷最著称。广东枫溪瓷器以
镂雕最有名,
虚实对比,玲珑剔透。山东
淄博瓷器,造型和装饰风格富有现代感,突出的产品是
焦宝石瓷,属于细石质瓷类,偏灰
米黄色,沉着含蓄,质地坚实。河北唐山瓷器的独特产品是细腻透明的
滑石瓷、光泽晶莹的
骨瓷和
白玉瓷,装饰方法以釉上
新彩、
喷彩和雕金为主。河北
磁州窑(邯郸)的产品,装饰手法以黑白对比为特点,运用
铁锈花、
刻花等技法,描绘
丰富多彩的纹饰。浙江
龙泉青瓷属于厚釉系统瓷器,以
开片或浮雕刻花为主,具有唐、宋装饰特点。河南的钧瓷、汝瓷都是宋代名瓷。钧瓷多以
色釉和“窑变”为突出特点,如
海棠红、
朱砂红、鸡血红、葡萄紫、天蓝、
鱼肚白等釉色,而且相互渗透,相映成辉。汝瓷多为青粉、灰蓝、
豆绿、虾青等釉色,并刻画
浅浮雕图案。福建
德化白瓷,呈半透明状,釉色如象牙白、
猪油白,饰以传统浮雕,通体不加彩饰,素雅恬淡,自成一格。陕西
铜川的
耀州瓷,以具有北方特色的青瓷为主,兼有白瓷、
黑瓷,刻花装饰粗犷健美。漆器的地方特色也非常明显。如北京的产品以
雕漆和
雕填漆器为主;福建主要是脱胎漆器;江苏
扬州以
螺钿漆器和
百宝嵌漆器称著;四川漆器在
髹饰技法上以雕填和研磨彩绘见长;广东
阳江和贵州大方漆器的传统特点是以皮革作胎,古雅、美观、防潮、耐用;山西、甘肃的漆器则擅长雕漆、描金、雕填等技法。刺绣中的
四大名绣,各具特色。
苏绣针法丰富,用色秀丽典雅;湘绣形象真实生动,粗犷豪放;粤绣构图匀称,色彩明快;蜀绣针法严谨,色泽艳丽。地方特色的保持和发扬,使中国工艺美术品更加丰富多彩。
地方特色同
艺术流派又是相辅相成的。在地方特色的环境中培育了艺人;艺人的才智和成就又推进了地方特色的丰富和提高。中国工艺美术历代相传,过去培养人才主要靠师傅带徒弟。有成就的艺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受他们的影响,在传授技艺,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围绕“名师”而自然形成了以师徒关系为凝聚的各家艺术流派。例如在景德镇陶瓷业中就有以知名陶器艺术家
王步(擅长青花)、
刘雨岑(擅长粉彩)、
段茂发(擅长
古彩)、
曾龙升(擅长
瓷塑)等为首的众多艺术流派。
北京玉器行业的知名艺人有
潘秉衡、何荣、刘德盈、王树森、张云和。其中潘秉衡擅长薄胎、
金银错,并开创有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的群像作品;何荣擅长神佛、仕女;刘德盈擅长立体花卉;王树森技艺超群,擅长人物;张云和擅长禽鸟,有“鸟儿张”之称。福州的寿山石雕,自清末就分“东门”、“西门”两大派。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有优秀艺人
陈敬祥、冯久和、
郭功森、周宝廷等,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自成体系。苏绣,自清末刺绣艺术家、教育家
沈寿吸取西方和日本美术、刺绣之长,创制仿真绣;30年代
杨守玉吸取油画艺术之长,创制
乱针绣;50年代
朱凤创制
散套针绣,此后苏绣已不再是单一的艺术风格。中国工艺美术流派纷呈,反映了创作的繁荣。
历代专著
《考工记》是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末年,
齐国官府工匠所记有关工艺的典籍,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工艺专著,也称《周礼·考工记》。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
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
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
经验总结。
《古玉图谱》是中国宋代(公元960~1279年)有关
玉器工艺的专著,
龙大渊著。此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玉器专著。全书共100卷,有图700幅,记载了
南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3年)皇宫中所藏玉器。内容分为国宝部、压胜部、舆服部、文房部、薰燎部、饮食部、彝器部、音乐部、陈设部九部分。书中所记古代玉器极为广泛,除礼仪典祭用的礼器外,更多的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并配以附图,堪称玉器工艺的巨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
元代(公元1271~1368年)费著编。全书不分卷,叙述了四川(
中国西部)古代锦院建立的历史、织锦的生产分工、产量及用途等,并详细描述了宋代成都转运司锦院和
茶马司锦院所产织锦的各种花色、品种。对于研究
蜀锦的历史和宋代蜀锦的装饰花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明代(公元1368~1644年)著名漆工
黄成著。全书分乾、坤两集,共18章、186条。内容包括制漆设备和工具、制漆要点、漆器装饰方法、漆器胎骨等。《髹饰录》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
髹漆工艺经验的巨著。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为明代
宋应星(公元1587~1661年)所著,
成书于1637年。这是一部有关农业和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
百科全书,总结了当时中国各个
生产领域的知识。全书共18卷,分别记述了种植、纺织、染色、
粮食加工、熬盐、
制糖、陶瓷、冶铸、车船制造、锤锻、烧制灰硫、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酿酒等多方面内容。《天工开物》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清代朱琰著,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以后曾多次重刻,传本较多。《
陶说》以叙述
景德镇窑清代金元钰编著。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刊行。因为作者是上海
嘉定人。所以该书只收录了嘉定籍刻竹艺师。全书分上、下卷,收录有明代
朱鹤、
朱缨、
朱稚征、
侯崤曾、
秦一爵、
沈大生,清代
沈兼、
沈尔望、王易、
周乃始等人。
近代
朱启钤纪闻刻丝丝织物以及古代流传下来的刺绣作品、《蜀锦谱》及日本古染物大略等。资料多来源于历代相关的文人笔记、各代史书和地方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