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历史发展
教养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又称学前教育。
西汉时期编纂的《
礼记·内则》中就有关于幼儿教育的记述。中国近代幼儿教育机构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于湖北武昌,名为
蒙养院,1922年定名为幼稚园。欧洲近代幼儿教育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牧师J.F.奥贝兰于1771年在孚日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
幼儿学校。1802年,英国
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于
苏格兰的
新拉纳克创办了一所招收2~6岁工人子女的幼儿园。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和
意大利教育家M.蒙台梭利对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宋庆龄、
陶行知、
陈鹤琴、
张雪门等对幼儿教育事业也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正常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中国的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1981年10月中国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提出了幼儿教育8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
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纲要还指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
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
苹果应用商店中出现了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其中包括
点读机,
有声读物等等,为幼儿教育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年龄段划分
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
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
儿童期(6~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
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0~3岁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
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
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
过渡时期。宝宝大约在出生1年后,才会开始有意义的口语沟通。在此之前,宝宝倚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与想法的。除了以哭做为直接的沟通之外,
身体语言如脸部的表情、手臂与脚的摆动都是。在此期间,你越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就越能拉近你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结,也越能鼓励他使用非语言的方式作为有效的沟通。
活教育思想
活
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教育界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活教育倡导:
教育关键期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
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
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
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美国
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
美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是大脑
生理发展的最快时期,一个成年人脑重约为1400克,其4岁时约为1000克,8岁时约为1300克。
日本学者木树久一指出,儿童潜在能力遵循一种递减的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教育,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就只能具有60分能力的人。
由此可见,幼儿大脑
发展速度之快。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别大,因为智力与教育以及
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若在这个时期内,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孩子的
可塑性强,
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家长、老师说“好”,就是“好”,家长、老师说“坏”,就是“坏”。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相反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
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总之,幼儿是智力开发、人格健全、性教育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上,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
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来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幼儿教育是决定人生命运与幸福的终身大事。
幼儿视频
2013年10月17日,由微视传媒出品的国内首档针对0-3岁亲子家庭的
科学早教电视节目《
积木宝贝闯世界》在北京举行盛大的开播仪式,主创人员来到活动现场,为节目的开播
造势。
爱奇艺网站、《
我和宝贝》杂志、
摇篮网、山西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
中国妇女出版社等众多媒体及合作伙伴到现场进行祝贺。据悉,节目将在50余家电视台及爱奇艺等
视频网站实现
台网联动播出。
中国早期教育视频节目的市场正处于一个迫切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的阵痛时期。一方面是广大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早期教育意识的觉醒,一方面则是成体系反应科学早教知识视频节目稀缺,不仅缺少科学早教的内容载体形式,还缺乏
推广平台。尤其是
央视曝光国内动画片含有暴力等不良内容,不适宜作为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视频使用。《积木宝贝闯世界》电视节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向更广大的家庭传播科学的、系统的早期
教育知识,以及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
积木宝贝闯世界》
电视栏目打造了“
积木宝贝家族”的鲜明形象。积木家族的大家长
罗静博士和积木哥哥带着三个可爱的积木宝贝吉祥物宝宝游历世界各地,体验风土人情,将早期教育知识寓教于乐,更易于孩子和父母们接收和消化。《积木宝贝闯世界》有多个子版块组成,有
演播室版块,也有动画片,还有早教专家罗静博士的talkshow“
静观育儿”。
《积木宝贝闯世界》内含若干独立版本模式,便于实行
网台联动,同时在全国五十家电视台和
爱奇艺同步播出,每周播出一集。并配套有相应的图书、杂志专栏等,顺应媒体发展新趋势,打造
全媒体链,通过电视、视频网站、杂志、书籍等,向更多的家庭传播免费、便捷的科学早教,尤其是三、
四线城市、偏远城市的家庭。
单亲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只要你能做到这几点,孩子成长(生理和心理)是没问题的。首先,调整好你的心态,分手是你们的事和孩子没关系,孩子不管跟哪一方生活,都要让他知道,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都一样爱他,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错失、坏话(其实,错和对都是相对的),让他埋下仇恨的种子;其次,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和同龄人交往,培养他的健康心理。现代人物质追求意识非常强烈,但是,你必须明白有些东西是金钱无法换到的,不要为了钱而失去不该失去的东西;第三,告诉孩子:“没有人不会犯错误的,不管你做错了什么事都要告诉我,让我和你一起来面对”切忌不要恶语相加,不要棍棒相向,不要伤害孩子的
自尊心;最后,虽然这个社会乌烟瘴气,但是,一定要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让孩子遵守“知道的可以不说,但说出来的一定是真话”的原则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
几大误区
过分宠爱
一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孩子吃饭,一家人来哄,出门怕宝宝走路累着,忙着抱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专家提醒: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而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
过多管制
有的爸妈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宝,就会变得胆小、怕事。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看得很重,总是挑毛病,而对优点却视而不见,极少表扬,甚至经常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
自卑感很强,做事缺乏信心,
逆反心理很强,性格较为孤僻。
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尊重,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孩子和家长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民主方式。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征兆在孩子入园时已经显现。为了筛选优质生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许多幼儿园不断提高入园门槛,2、3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数数、背诗、写字、
记单词。
进入幼儿园后,小学化倾向更是明显。据报道,天津
河西区一所幼儿园已开始应父母要求教孩子用
竖式算3位数的加减法,而这是小学二年级的课程。“橘、凳、酱、藕、墨”这些原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
学前500字》之中。
哈尔滨某幼儿园的一块
小黑板上,写着幼儿们周末应完成的作业:抄写古诗《
静夜思》三遍并背诵、默写
汉语拼音字母、父母出20道
退位减法题。
这样的幼儿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在他们应该游戏、唱歌、跳舞、绘画、到处跑、到处玩、胡思乱想的年龄,孩子们不得不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读书、写字。这会让他们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一种惩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心生厌倦。
早教影响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大家普遍认为早教就是针对婴幼儿展开的教育 ,其实不然,早教的实质不只是对孩子,在孩子接受早教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也很重要。外国早教专家很早就指出“亲子互动”的重要性,父母是才是孩子的
启蒙老师,同样身为教育者的父母也需要学习早教知识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各国早教专家们也致力研发科学的
亲子互动课程,当前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专业还是国外的一些知名早教机构,其中美式早教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完善,很多美式早教机构在教学中采用
双模式教学,把孩子和家长都作为教育对象,并且在
教学过程中让父母也尽量参与进来,锻炼孩子与家长的协作能力和默契感。
中国传统教育方式采用灌输式教学,也是老师和家长最常用也最普遍的方法,这种不遵循孩子发展特点的
教育方法是早教的大忌。婴幼儿尚处在智力和性格发展的初级阶段,对那些强加给自己知识如果不感兴趣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将直接关系到孩子上学以后对学习的科目是否感兴趣。无压力教学,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潜能的开发,这才是科学的早教方式。在强调无压式方面国内传统的早教机构普遍滞后于国外的一些知名早教机构,美式早教机构——
悦宝园在这方面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品牌。
中国式早教普遍认为只要给孩子更多的玩具玩,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新鲜东西,殊不知早教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婴幼儿的
分辨能力以及
自我保护能力最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具、玩具以及整体的
教学环境都要达标,同时
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到安全。市面上的许多教具和
儿童玩具都不达标,这些都是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安全隐患,所以广大家长们在选择早教机构的时候对这些硬件质量的考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育知识
好处
德国幼儿
早期教育家威特说:“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那么早也不会过头”。国内外多数专家认为,幼儿早期教育重点是指3到5岁前的教育。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幼儿期是人生
智力发展的
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
学习效果。例如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
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
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
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
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
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
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
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
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
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
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要点
采取表扬教育还是
批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永远的论题。在某些情况下绝不纵容孩子,这是可以肯定的。要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总结出以下六大要点,涉及到“心灵教育”的方方面面。记住这六大要点。可以使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取得良好的效果。
▲ 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
如果能对孩子的优点给予很好的表扬和赞许,缺点就会自然消失。
▲ 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
不要认为孩子的表现已经定型。当前的表现,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他偿会不断地成长。
有的家长给孩子设定了极高的标准,从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做到十全十美。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是人生的头一回,可能会做得不好;而在这么多做不好的可能中,孩子漂亮地完成了一件事,是多么了的了不起,家长一定要进行表扬。这样,家长也不会太在意那些做不好的的事情。
家长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自家的孩子只要按照自己的
个性发展就非常令人满意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家长要相信,只要孩子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成长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 不要把培养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重心
学习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一味地以此作为教育的重心会使整个教育出现倾斜。必须把对心灵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的
EQ作为重点,重视心灵教育,学习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 现在就是最好
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给以肯定和赞扬,就可以让那些缺点消失。家长越是努力想去纠正孩子的缺点,就越有可能适得其反,缺点会越固执地留在孩子身上。与其这样,不如把现在的孩子当做最好,肯定他的优点,表扬他的长处,孩子会自然地变得优秀起来。
常识
注意
1.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说教的方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
3.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以及哪些是
可回收垃圾,哪些是
不可回收垃圾,以及哪些是
有害垃圾。
还有“关爱他人”的教育,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开智学校慰问、表演
木偶戏,使孩子从小懂得同情和关怀弱者。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样的孩子才有发展潜力?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
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卫生习惯。孩子的潜力非常大,小班的孩子经常玩交通安全的游戏,已经懂得走
人行道要靠右走,过马路要走
斑马线等
交通规则。
5.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且,由于孩子喜欢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选择,就把在家庭和社会中看到、听到的一切现象都模仿和表现在游戏中了,比如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
醉酒的样子。
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实际上就已经在教孩子怎么做了。家长经常跟孩子说,对人要有礼貌,不能乱发脾气。可是家长自己说话的时候,经常大呼小叫的。孩子怎么能不受影响呢?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有些家长说,我们要是早知道这些就好了,可以让孩子早点养成
好习惯。
6.错过幼儿期再纠正就难了
有人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以后长大了再慢慢教。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教他更容易接受。如果错过了幼儿期的教育,以后再纠正就难了。
7.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
家长们常常是口头上说很重视
子女教育,但具体到小事上,就做不到。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尽量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过于娇惯孩子,孩子就不懂得谦让。
幼儿教育要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才会见实效。还有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比如幼儿园请家长 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
鞋带,可有些家长却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家长应该多放手,让孩子得到锻炼,不能让他事事依赖。
盲点
1 、第一个方面从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系。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
强调孩子听话、努力学习、刻苦学习。
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实际起作用
的还是管和被管的关系。
而在西方,父母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
孩子所处的
小环境比中国孩子所处的小环境要宽松自由得多。
在西方,父母强调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
学校老师和孩子平等和谐地相处。
从社会传统来看,我们中国是提倡集体主义的国家,
这种集体主义不是政治上的集体主义,
而是传统的。
日本、朝鲜和
新加坡都是属于这种传统的集体主义国家。
而西方强调个别文化、强调个性和区域性,认为每一个人是独立人,
完整的人,有价值的人。
打个比方:中国人愿意买一样的东西。
如经常会听到人说:“你的衣服在哪买的?挺好看,我也买一件。”
而西方商场里很少有一样的东西,住的房子也是不一样的,
没有两座房子是相同的。
比如说家庭是一个集体,
那么每个家庭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为家里增光。
家长经常问孩子:“你今天做得怎么样?老师对你怎样评价的?
你是不是班上最好的孩子?”
我发现中国的小学生心里都非常明白的一件事就是班里谁是最好的,
谁是第二,谁是第三,谁是最差的。
在美国,老师不表扬每一个人,特别不当众批评某一个人。
4.从德育角度。
毫不客气的说,道德沦丧。
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
相互之间很“自私”,
公、私分明。我说的自私不是指损人的意思。
在西方的道德里面没有自私这种说法,
他们提倡诚实、公正,互相帮助。
他们认为爱护自己的东西是应该的,
在爱护自己东西的基础上爱护别人的东西;
不爱护公家的财务是违法的,
这是外国人从小对孩子灌输的思想。
中国人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
西方人又不能接受中国的道德,导致中西方的差距很大。
孩子必须要有相当的知识和良好的个人习惯。
并不建议把孩子过早的进入寄读学校,
在没有完全培养孩子自给
安全感之前,让孩子在父母身边久一些。
但是,千万不要过渡溺爱,你的孩子。
我送了4年的毕业生,要是从小过渡溺爱的孩子,
没有一个能上中等以上的高中。
不要帮孩子埋怨中国现行教育制度!
因为改变不了的现实,必须适应。
否则,害得是自己。
政策分析
中国有关
幼儿园办园体制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有(按
时间顺序):
(1)1979年10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在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时指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
(2)中国现行《
宪法》(1982年宪法,2004年3月14日修正)第19条中规定:
“国家举办
各种学校……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
“国家鼓励
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
事业组织和其他
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
教育事业”。
(3)教育部在1983年9月21日发布的《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够发达的国家,发展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农村应以群众集体办园为主,充分调动社(乡)、队(村)的积极性;县镇则应大力提倡机关、厂矿企事业、街道办园,并支持群众个人办园。与此同时,要积极恢复和发展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发展幼儿教育,还必须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园。在县镇,可按单位办,也可以联合办或按系统办;在农村,可办独立建制的幼儿园,也可在有条件的小学附设幼儿班;可办常年性的,还可办
季节性的。农村幼儿园(班)实行社(乡)办社(乡)管、队(村)办队(村)管;附设在小学的,也可实行队(村)办校管。”
(4)1987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
国家教委等九部委《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中指出:“幼儿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福利事业的性质,因此,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地方政府举办幼儿园外,主要依靠部门、单位和集体、个人等方面力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5)1988年8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教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意见》进一步认为:“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地方性和群众性。发展这项事业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国家包起来,要依靠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一起来办。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办。”
《意见》进一步强调:“幼儿园不仅有全民性质的,大量应属集体性质的,以及由公民个人依照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举办的。”
(6)《
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准)第5条规定: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7)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
基础教育应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国家对
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国家欢迎港、澳、台同胞、
海外侨胞和外国友好人士捐资助学。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范围内进行
国际合作办学”;
(8)国务院在《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1994年7月3日发布)中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同时鼓励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民办公助’、‘
公办民助’等形式。”
(9)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国《
教育法》第25条规定:“
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
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10)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在批转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今后3~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11)在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12)国务院在2001年5月29日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基础教育捐赠”;“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
教育服务”。
(13)2003年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
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今后5年(2003-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
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
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14)2006年6月30日,教育部颁布《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校
安全管理工作内容有:(一)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
责任制和事故
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
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二)健全学校
安全预警机制,制定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
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三)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
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
环境安全;(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
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五)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等。
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是幼儿教育管理机构和幼儿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和统一体。
中国有关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依据(按时间顺序):
(1)1985年5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的原则”;“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决定外,
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省、市(地)、县、乡分级管理的职责如何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
(2)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教委等九部委《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1987年10月)中指出:幼儿教育事业“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3)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教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1988年8月)中也强调指出:“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4)《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8月)第6条规定:“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中指出:“深化中等以下
教育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由地方政府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实行统筹和管理。”
(6)国务院在《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1994年)中进一步指出:
“深化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
(7)中国《
教育法》(1995年3月)第14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中强调:
“继续完善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9) 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年3月)中指出:
“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
管理机制。”
(10)根据中国《教育法》(1995年3月)第15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11)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8月)第6条规定:“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12)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10月)转发国家教委等九部委《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中的规定,教育部门主管幼儿教育的职责主要有:
①贯彻中央、国务院有关幼儿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拟订
行政法规和重要的
规章制度;
②研究拟订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综合编制事业发展规划;
③负责对各类幼儿园的
业务领导,建立视导和评估制度;
④
组织培养和训练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
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
⑤办好示范性幼儿园;
⑥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1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2003年3月)在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
教育部门主管幼儿教育的职责主要有:
①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行政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②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
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
③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
④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
⑤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
⑥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14)根据中国《教育法》(1995年3月)第15条 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15)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10月)转发国家教委等九部委《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中的规定,对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计划部门负责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等列入各级计划;
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有关幼儿教育事业经费开支的制度和规定;劳动人事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幼儿园工作人员的有关编制、工资
劳动保护、
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规划与
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设施,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建设;轻工、纺织、商业部门按各自的分工,负责幼儿食品、服装、鞋帽、
文化教育用品、卫生生活用具和教具、玩具的研制、生产和供应。
(16)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2003年3月)在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
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国务院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
管理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根据生均
培养成本、当地
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该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经同级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
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
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安排,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可采取面向社会
公开招标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也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
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让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劳动保障部门在研究探索农村
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
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城市幼儿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要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
合法权益;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
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
教师编制的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
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发挥各级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
妇联组织的作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 幼儿教育机构内部管理体制
中国有关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有(按时间顺序):
(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5月)中指出:“学校逐步实行
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
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中的党组织要……大力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
(2)《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8月)第23条规定:“
幼儿园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工作。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中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的
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教职员工办好学校。”
(4)1996年3月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发布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
“ 幼儿园实行
园长负责制,园长在举办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依据本规程负责领导全园工作”。“幼儿园建立园务委员会”;“幼儿园应建立教职工大会制度,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
会议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党在幼儿园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园长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等其他组织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作用”。
(5)2002年12月28日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
决策机构。”;“民办学校校长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
行政管理工作”,行使管理职权。
主要区别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互衔接的两个
教育阶段。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教育属于非
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教育“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以教为主”。
幼儿教育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
小学教育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
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
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
学习习惯。
3.幼儿教育课程与小学课程都是
综合课程为主,但对幼儿教育“整合”的程度相对小学和中学教育来说都要深,力度要大得多,因为幼儿最初需要的是对世界总体的最基本的认识。幼儿园课程主要是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而小学的课程相对来说要多些: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
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4.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教育则以课堂
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
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学习动机
幼儿期的活动多种多样,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幼儿逐渐学会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化的
社会行为,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意味着学习、掌握各种
知识经验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但对于学习,不同的幼儿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是同一个幼儿,有时对学习兴致勃勃,有时又兴致索然,这都与学习的动机有一定的关系。培养和激发幼儿的
学习动机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类型
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
社会性动机。个体的求知欲、探究欲等都是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
学习动机是强还是弱,将会影响学习的成效。如果幼儿有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便会主动进行学习、用心去探索环境,以取得
新经验和新知识,并能够从中体验到乐趣和喜悦,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幼儿没有探索环境和追求知识的意愿,则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即使勉强幼儿进行学习,他所学到的东西也不会持久,甚至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厌恶感。
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与一般的动机分类相似,学习动机也可以分为
内部动机与
外部动机。除此之外,美国心理学家
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
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常常以好奇心、求知欲等
心理因素表现出来。是对学习任务本身感兴趣,所以说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也称为内部动机。能对学习起持久的
促进作用。最初它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力量,是从好奇心和探究环境的倾向基础上产生的,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才能具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然后成为真实的动机。
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尊而学习。指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内
驱力。有时简单地总结为“为了自尊而产生的驱力”一般来说,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与其所赢得的地位是相一致的。学习者为赢得一定的地位,促使自己去努力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也是学生
成就动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动机成分不像
认知内驱力那样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完成学 习任务当作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一旦出现手段和目的不一致,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并没有导致个人地位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可能减弱。所以,
自我提高内驱力这一动机成分的功利性很强,把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学习成就当作赢得地位的手段。因此,这样的学习者 可能只求取得表面形式上的好分数、好结果,而不求
掌握学习的过程,不求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一旦目标达到,也不再对这些知识加以复习巩固或进行深入探讨,从而难以对后继学习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附属的内驱力
也就是指外在的驱力,说白了就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学习。指为得到教师、家长的赞许、表扬而表现出的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或内驱力。这类学习者的学习既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地位,而是为了获得师长的表扬或认可。换言之,学生的学习取决于师长的外在强化(如师长夸奖其可爱、聪明、有发展前途,且受到种种优厚的待遇),一旦外在强化撤除,
附属内驱力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尽管附属的内驱力在整个成就动机的结构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它的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原因
幼儿教育原则
三无原则
与普通父母相比,成功的
父母在幼儿教育中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和原则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出不同的孩子,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不妨参考成功父母幼儿教育的三无原则,即无错、无批评、无压力原则。
无错原则
当幼儿发生淘气、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幼儿犯错误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
说服教育甚至打骂。
无错原则认为:这是幼儿对
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在幼儿自己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实际上,幼儿的淘气、损坏物品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他并没有主动犯错误的动机。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令人烦恼的故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幼儿。幼儿的对、错的观念与成人有很大差异,他们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和人的。
示例一:幼儿在跑动中冲撞另一个婴儿
他这样做不是为了把别的幼儿撞倒取乐,这是他与其他幼儿交流的一种手段,也许他只是希望另一个幼儿同他做追逐游戏。
示例二:幼儿总喜欢翻箱倒柜,拆装玩具、电器等他绝不是一个淘气的幼儿,而是一个好奇心强、非常聪明的幼儿。幼儿需要不停地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知,从而积累经验。他不停地翻乱物品、拆装玩具等,正是认识事物的行为。
示例三:幼儿到邻居家里拿了东西,回家后就据为己有这并不是道德问题。这是幼儿对物品
占有欲的一种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象是他的手臂一样应该属于自己。在婴幼儿期,这种现象是非常自然。无论是长大后道德上多么好的人在3岁时也难免会这样。对于这种现象当然不能鼓励,但也不可大声呵斥他。父母应逐步引导,让幼儿分清楚自己家的东西和别人家里的东西是不同的,可以让他玩一会儿再送还给人家,并且尽量在幼儿愉快情绪下让他归还物品。
相关链接
幼儿园内,
男幼师他们常常因为人数稀少被戏称为“
大熊猫”;幼儿园外,他们又常被称为“
男阿姨”。男幼师在给幼儿园带来活力和平衡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惑——
“橘子老师,这是我做的手工,送给您。 ”“橘子老师,上次你教的体操我已经学会了。 ”在
合肥庐阳区一家幼儿园里,一名男幼师刚进门就被一群孩子围了起来。
小李就是这位深受小朋友欢迎的“橘子老师”。他并不是这家幼儿园的专职老师,而是从专门的
早教机构“租赁”而来。一周来这里代课一天,主要职责就是带孩子们进行体育和
户外活动。
“对
学龄前儿童来说,学会如何玩很重要。玩是一个体智能协调发展的过程,某种程度上,男老师更会跟小孩子玩。 ”小李介绍说,譬如孩子跌倒了,女老师可能像妈妈一样呵护他们,但男老师不会,“我们会像平等的哥们一样,让他们自己站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自从幼儿园请了男老师代课以后,感觉孩子变得更加勇敢了。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5岁了,一直比较害羞,胆子有点小,参加过几次小李带做的幼儿园
户外游戏后,受到鼓励和引导,会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今天的游戏还第一个举手报名呢。
“孩子在0到6岁期间,主要接受母系教育,喂奶的妈妈、哄睡的保姆、幼儿园老师都是女的。在女性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难免会太柔。如果让男幼师参与教育幼儿,有助于培养孩子更健全的人格。 ”有着30多年幼教经验的周多英老师告诉记者,中国传统的学前教育,长期处于被女性包围的环境中,不利于儿童
健全人格和品质的形成。
周多英曾在多所幼儿园担任过园长。她说,表面上看,男老师没有女老师细心,但是他们在运动、科技、
理性思维等方面有优势,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
全面发展。男老师特有的威信与活动方式,可以避免女教师因过分关怀而养成幼儿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缺陷。将男幼师引入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早期生活中接触到不同性别特征的人,潜移默化地培养一些必须具备的性格元素,为以后的性格健全和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这也就跟一个健全的家庭拥有爸爸和妈妈一样,虽然角色不同,但异曲同工,缺一不可。 ”
四名男幼师半年走了仨,“留不住”的尴尬在延续
男幼师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现实中,许多幼儿园仍然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困境和尴尬。
池州市直
机关幼儿园在当地首次招聘4名男幼师。一时间,被小朋友们昵称为“健康哥哥”的4名男幼师备受关注。然而仅仅半年多,4名男幼师中已有3人悄然离开。
“有些遗憾,毕竟当初是我们精心挑选来的并寄予了厚望。 ”对3名男幼师的离开,池州
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汪栀香表示惋惜,“在待遇方面,我们已经给予他们最大关照,并明确告诉他们,正式聘用后应不会低于每月2000元,并且提供
早中餐。但很遗憾,他们还是选择离开。 ”
但汪栀香表示了理解:“这4人中除留下的一人外,其他3人都是外地的。在异地生活的成本肯定比较高,而且待遇瓶颈在幼儿园层面短期内难以解决。 ”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待遇偏低的问题,男幼师还要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以前很多家长或朋友,听说我是幼师后,都很惊讶,觉得一个男孩子做幼师是难以想像的事。 ”“橘子老师”小李告诉记者,自己最初是因为喜欢小孩,所以走上了“幼师”这条道路,但现实生活中被人误解,“很多人的观念里,这应该是女孩子的事情,对男幼师的职业
认同度不高。甚至身边一些同行朋友,在相亲、恋爱时,因为职业问题屡遭碰壁。 ”
不过,对于职业前景,小李依然乐观,“我相信这个职业是一个
朝阳职业,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男幼师的重要性,未来随着
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我们的认识一定会改观。 ”
省人大代表、
淮南市直幼儿园园长孙明霞长期关注男幼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并专门开展调研。她表示,当前,在男幼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三道难题:传统文化和
社会舆论对
男性幼儿教师的认可度较低;在职男幼师和在校幼师男学生自身专业认同感和
幸福感较弱;在女性主导的
工作群体中男性角色竞争力相对较弱。“这三道难题由外而内、层层递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只有妥善解决,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
更多理解、更多关心,让更多男幼师有所作为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尴尬的局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首先就是要让这个职业得到
社会认同,让男幼教不再因为害怕外界的眼光而排斥这份职业。”
合肥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发展改革办公室主任李丽表示,应当加大
社会宣传的力度,让全社会关心支持男幼师的成长,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支持与鼓励,让男幼师在学前教育这片沃土上,干得开心、自信,觉得有价值。
李丽认为,虽然幼儿园男幼师配备情况存在不足,相信随着国家“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逐步实施,这一现状会得到改善,“今后,教育部门在进行教师招聘时也将进行有意识地引导。 ”
“目前幼儿园教师的
编制比例低,亟待政府在招考教师时为男幼师提供编制。有了编制和待遇,身份也确定了,就能吸引人才过来。”池州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汪栀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政府、社会重视男幼师的配备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幼教保障体制。
“改变女幼师‘一统天下’的格局,要从源头抓起。 ”周多英老师认为,可以在高招中推行免费师范生政策,招收培养男幼师,并吸取国内外经验,制定如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优惠政策,吸引男性教师加入幼教队伍。
“作为幼儿园,要为男幼师成长创造条件。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派专人负责指导、培养,为他们搭建发展平台。 ”孙明霞认为,
干出成绩、获得肯定,这是男幼师愿意长期扎根幼儿园的重要因素。
“男幼师也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胜任工作和证明自己。 ”孙明霞
同时表示,一名合格的男幼师,要坚定热爱幼教的决心,不受外界的干扰,进一步加强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兴趣与爱好,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魄力,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在学前教育事业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