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
熊槐(?-前296年),
芈姓熊氏名槐,
楚威王之子,
楚顷襄王之父,
战国时期
楚国国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熊槐是
楚威王之子。
楚国自
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休养生息,到楚威王后期,国势达到顶峰,与先后崛起的齐、秦并列为三大强国,楚国成了当时诸侯中最大的国家,也是当时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
楚威王十一年(前329年),楚、秦联合伐魏,期间魏赂秦
上洛,于是秦国倒戈,
魏国在
南阳击败楚军,是为
陉山之战。同年,楚威王去世,熊槐即位,是为楚怀王。
楚怀王五年(前324年),
惠施主张以韩、魏合齐、楚,因此魏国以太子魏嗣(即
魏襄王)入质于齐,公子高入质于楚。同年魏嗣返魏。
楚怀王六年(前323年),楚国打着送魏公子高回魏国夺太子位的旗号,派大司马
昭阳带兵攻入
魏国,在襄陵(今河南
睢县)大破魏国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一雪陉山之耻。同年,秦、楚、齐举行
啮桑会盟。次年,因
魏惠王耻于襄陵之败,
张仪趁机游说魏王推行
连横,提出联合秦、魏、韩来攻打齐、楚的主张,并担任魏相。楚、齐闻讯想要攻打魏国,因雍沮劝阻而作罢。
楚怀王七年(前322年),因齐国封与楚国有旧怨的
靖郭君田婴于薛地,楚王大怒,想要攻打齐国,因
公孙闬的劝说而作罢。楚王又派昭阳向田婴提出用数倍之地来交换薛地的请求,田婴不同意。
楚怀王八年(前321年),韩国想要用中原之地交换魏国的
上党地区。因这样交换土地会使韩、魏壮大,楚国和
赵国陈兵边境,逼迫韩、魏取消了这次交易。
合纵图强
合纵伐秦
楚怀王十年(前319年),楚国因谋划灭越,在广陵(今
扬州)筑城。同年,楚怀王称张仪“不忠不信”,施压魏国驱逐张仪,而
公孙衍则得到东方各国的支持而升任魏相。至此,合纵的形势便形成了。
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并推举楚怀王为纵长。
东周赐胙于楚怀王。这一次合纵中,一说楚军未见出兵记载,一说楚国出兵夺取新隍、於、长亲之地。
义渠亦乘机起兵击败秦军。魏、赵、韩三国则出兵
函谷关与秦交战,被秦国击败。由于本战中魏国受到损失较大,魏使惠施出使楚国,要和秦讲和;同时楚国大臣
杜赫也指出楚国正面临着“东有越累,北无晋,而交未定于齐、秦,是楚孤也”的困境,希望与秦国和谈。于是五国纷纷退兵。次年秦军乘胜追击,大胜韩赵联军,合纵宣告失败。
变法图强
楚怀王十二年(前317年)开始,楚怀王任用
屈原进行变法,变法的内容包括“励耕战、举贤能、反壅蔽、禁朋党、明赏罚、移风易俗”等。由于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加之楚怀王听信了
上官大夫的谗言,这次改革最终失败了。但是,部分新政仍然得以推行。
佯装救韩
楚怀王十四年(前315年),秦军在
浊泽击败韩国。韩王为同秦国讲和,约定与秦国一起伐楚。楚王用
陈轸之计,骗韩王说楚国已经出兵救韩。韩王中计,取消了和秦国的和谈。秦兵再至,楚国却没有履行救韩的承诺。此时韩国难以抵挡秦军的进攻,大败,不得不向秦国求和。
合纵存燕
同年,齐国趁秦、韩、赵、楚势力都困在韩国战场(一说此动机附会
马陵之战,不可信)、且燕国发生
子之之乱的时机,出兵伐燕。楚怀王十五年(前314年),齐国成功吞并了燕国,震动天下。
当时,楚王欲联合赵、魏等国一道伐齐,来使燕国复国。楚国甚至许诺向魏国割地六城,来确保魏国能留在同盟中。然而,秦国却以救齐之名出手干预,一边出兵攻下魏国的曲沃(毗邻函谷关,与山西名城
曲沃为两地),一边联合韩国对魏国进行外交施压,从而逼迫魏国退出了合纵伐齐的联盟。于是这次伐齐便作罢了。燕国在两年后才得以复国。
丹阳之败
齐楚同盟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楚国转而与齐国结盟,北围秦国的前一年攻下的曲沃、以及於中地区(地处商於),来扼制秦国东出。
一说同年,越王
无彊发兵攻打齐国。齐王为了避免战祸,竟写信劝越王转而攻打楚国。信中称此时“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
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兵力分散,是越国伐楚的良机。越王听从。于是楚王不得不调兵击退越王的军队。
见欺张仪
同年,在齐国的帮助下,楚国已经攻下了秦的曲沃,将要继续进攻於中。
此后,秦国想要断绝齐楚之交。楚怀王十六年底至十七年年初(前313-312年),秦惠文王与魏襄王在临晋、蒲坂(两地隔
黄河相对)会盟,会上讨论到分化齐楚的问题。期间,楚大夫
景鲤出使秦国,也跟随秦王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时,楚王仍然较为重视齐楚之交,他担心景鲤的这一举动会使齐国误会楚国暗中与秦、魏交好,便责问了景鲤。
其后,秦国继续离间齐楚。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年末,张仪出使楚国,欺骗楚怀王说,如果楚王断绝和齐国的盟约,秦国就会将六百里商於之地归还给楚国。怀王中计,不顾陈轸的劝阻,与齐国断交。但秦国却迟迟没有兑现承诺。
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年初,楚国调动此前北聚边境的景翠一军,包围了韩国的雍氏(今河南
长葛)。韩国派冷向向秦国求援。与此同时,齐国、
宋国也发兵围攻魏国的
煮枣(今山东
东明)。
面对以上五国大战的局势,秦惠文王口头答应了救韩及联魏攻楚的方案,但还是心存观望。而楚怀王
熊槐则派出
昭鱼、
屈匄在边境与秦国谈判,试图争取秦国。随后,秦国大臣
甘茂力劝秦王伐楚。他和纵方的
苏秦都已看出,如果秦国不及时救援、拉拢魏韩,魏韩就会投向楚国的阵营。因此秦王下定了救韩伐楚的决心。同年,
张仪声称前一年只许给楚国六里地,秦楚关系彻底破裂。战争一触即发。
丹阳、蓝田之战
楚怀王十七年(
公元前312年)春,由于秦国已经表态,加之愤于被张仪欺骗,楚怀王
熊槐决定发兵攻打秦国。陈轸劝楚王继续与
秦国议和,一同攻打齐国,楚王不听。
于是楚怀王
熊槐发动丹阳之战,派将军
屈匄进攻秦国的
商於;与此同时,雍氏和
煮枣的战役也还在继续。在对峙中,秦军分三路反击楚军。首先,中路的
魏章在丹阳(今河南
西峡县以西、
丹水以北地区)大破楚军,斩首八万,俘虏楚将
屈匄,楚国“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然后
魏章率军向西进攻,与西路向东进攻的
甘茂会合,攻取了楚汉中六百里地(今
汉水中游两岸地带),设置
汉中郡。东路的
樗里疾曾帮助魏章打败楚将屈匄,又帮助韩国反攻楚景翠所部得胜,接着就向东进发,帮助魏国打败齐军于
濮水一带,齐师败走。魏军随后还攻打了附近的
楚国襄丘。
楚怀王(
熊槐)因
汉中失守而大怒,再召集全国的部队进攻
秦国,大军深入到
蓝田(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蓝田县),距
咸阳不到一百里,与秦军激战。一说此役
楚国战败,并割让两座城池求和;另一说楚国此役得胜,还一度拉拢到韩国。然而不久韩魏又袭楚,攻到了邓(一说召陵附近,一说今河南
邓州,一说湖北
襄樊),迫使楚退兵。是为
蓝田之战。魏章还曾会合韩军攻楚,取得上蔡(今河南
上蔡)。次年,秦国进一步攻取楚国的召陵(今河南
召陵)。(丹阳、蓝田之战图册来源)
丹阳、
蓝田之战的惨败使得
楚国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秦楚议和
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在这样的形势下,楚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和。此次秦楚谈判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汉中,换取楚国驱逐陈轸、昭过(一说即
召滑)。由于昭过本人、楚廷亲齐派以及秦国大臣甘茂的反对,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阶段:秦国提出归还
武关之外的土地(即汉中之半),换取楚国的
黔中郡。
第三阶段:楚王要求秦国交出张仪,来交换黔中郡。
第四阶段:秦相张仪至楚,被楚王(
熊槐)囚禁,本来将要被杀。由于楚王舍不得割让黔中郡,加上张仪贿赂
靳尚、
郑袖为自己说情,楚王(
熊槐)最后还是释放了
张仪,而秦国也就没有得到黔中郡。两国达成了连横共识。
当
张仪回国时,楚王(
熊槐)担心张仪会继续败坏楚国,靳尚便自请为楚王跟随、监视张仪,却不幸遇刺身亡。此外,《屈原列传》记载,张仪离楚后,屈原恰好出使齐国返回,质问怀王(
熊槐)为何不杀张仪;怀王(
熊槐)悔悟,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而《张仪列传》则记载,张仪在楚时,屈原便劝阻了怀王,但怀王(
熊槐)没有听从。
无论如何,至此,楚国和秦国成为了盟国。
时纵时横
转而合纵
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张仪返回秦国后,楚王又派
昭雎出使秦国,巩固楚秦关系。昭雎还没有抵达,
秦惠文王就去世,
秦武王即位。这时,诸侯听闻张仪不被新王宠信,纷纷和秦国断交,转而和齐国结盟。
楚怀王十九年(前310年),张仪被驱逐出秦国,转而去魏国为官。见此情形,楚王(
熊槐)亦背弃了和秦国的盟约,逮捕昭雎来向齐国示好。桓臧游说楚王,称昭雎和张仪的交情也能巩固楚魏关系,劝楚王释放昭雎,楚王听从。不久后魏相
田需去世,一说张仪接任魏相,一说楚国支持魏太子魏遫(即
魏昭王)做了魏相。于是,魏、楚、齐等国合纵的局势又一次形成了。次年,张仪去世。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秦武王派
司马错从
巴蜀水路攻打楚国的黔中一带,未能完全攻克。约同年,
西周武公的共太子去世,楚王在
昭翦的建议下扶持公子咎登上西周太子之位。
用间灭越
早在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楚国与秦、魏、韩对峙时,越国曾援助魏国战船、箭矢等武器。因此,楚王加紧了灭越的准备,以消除后顾之忧,并将领土扩展到江东一带。。
楚怀王十九年至二十三年(前310-306年),楚王
熊槐派召划在越国活动,制造越国内乱。前306年,越国大乱,楚国趁此机会进攻越国,将其灭亡,并在江东设郡。至此,楚国疆域空前辽阔,南至厉门塞(一作濑胡,今广西
桂林),东至句章(今浙江
宁波)。
假纵胁秦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起,楚国在外交上转变为中立方。这一时期,楚国常常采用“假纵胁秦”的策略,试图通过作势援助、结交其他合纵国,来逼迫秦国割地赂楚(尤其是归还楚国的失地);一旦得地,楚国就会保持中立,乃至背叛合纵、与
秦国连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宜阳之战和皮氏之战。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秋,
秦国攻打韩国的
宜阳(今河南
宜阳县)(见
宜阳之战)。一开始,楚王曾想要救援韩国,因陈轸反对而作罢。同时,秦武王向楚国空口许诺,称如果楚国愿意保持中立,秦国就会归还汉中,楚王应允。等到次年秦韩战事胶着时,楚国又背秦助韩。楚将景翠发兵干涉,作势要援助韩国;此外,楚国还扬言要攻打给秦国借道的
东周。但在东周君游说下,景翠没有实际参战,而是等到宜阳陷落后再进兵迫近秦韩两军。秦国害怕楚军会攻打疲敝的秦军,便将煮枣献给楚国。战后,楚王又向秦国索要前一年许诺的汉中,秦王不同意。
楚怀王二十二年(前307年),秦武王崩,
秦昭襄王即位。同年,楚王
熊槐第二次攻打韩国的雍氏。昭应率楚军持续围攻五月后,雍氏粮草殆尽。韩国向秦国求援,虽然此时
秦宣太后因出身楚国而不愿救韩,但甘茂还是说服秦王救援韩国。于是楚国退兵。
同年,秦、楚联合攻打魏的皮氏(今山西
河津)。楚国背秦助魏,欲借机要挟秦国割地于楚;同时,魏太子魏遫来楚为质。面对这种情形,秦将
樗里疾怒而与魏国讲和,并诱骗楚王放归魏太子,然后和魏国一起反攻楚国。由于魏太子从中调停,最后三国偃兵而散。
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楚王得知身为宣太后外族的
向寿很得秦王宠用,就重赂向寿。向寿将杜阳地赠给了楚国小令尹作为回报。同年,韩国想要请求秦国归还自己武遂,怕触怒
楚国,就派唐客说服楚王支持这件事。于是楚王派使者赴秦,替韩国索要武遂,甘茂就许诺把武遂归还给韩国。这时甘茂与向寿争权,
苏代为韩出使
秦国,建议向寿不要再倚仗楚国,而应通过游说楚国把
颍川归还给韩国的方式,与韩国交好,来与甘茂相争。向寿同意了,但楚王没有答应这件事。之后甘茂便把武遂交割给了韩国,向寿则攻讦甘茂迫使其出走。
同年(前306年),秦归韩武遂后,齐王因不愿看到秦楚联合,写信劝楚王加入合纵。楚王
熊槐采纳昭雎的建议,一边交好齐、韩,一边厚待秦国重臣
樗里疾,再挟齐韩之势来迫使
秦国割地赂楚。仅仅一年后(前307年),楚国就背齐合秦,得到了秦国归还的土地。楚王
熊槐的这一策略,在短期内一度“取地于秦”,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使楚国失信于诸侯,为
垂沙之战埋下了隐患。
黄棘之会
早在楚怀王二十二年(前307年),因出身
楚国的秦
宣太后主政,秦楚关系已便有所回温。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
楚国厚待向寿和樗里疾,两国关系便进一步好转。
楚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
秦昭襄王厚赂
楚国,秦楚联姻,成为盟国。这一年,楚、秦一起攻打韩国,围纶氏。而向寿也在楚怀王的推荐下登上秦国相国之位。大致在同年或次年,屈原因反对秦楚结盟被放逐汉北。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楚王
熊槐与秦王在黄棘举行会盟,是为黄棘之会。同年,秦国把上庸(今湖北
竹山县,
汉中的一部分)归还给
楚国。
垂沙之难
秦楚失和
楚怀王二十六年(前303年),齐、魏、韩以楚国背叛合纵盟约为由,攻打
楚国。楚国用太子
熊横为质,换取
秦国的援军。双方休战。同年或次年,
楚国以新城为主郡,来防备秦国从宜阳的进攻,与
秦国的关系出现裂痕。
楚怀王二十七年(前302年),楚太子在秦斗殴,杀死了
秦国的一位大夫,逃回楚国,使得秦楚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一年,秦国与韩、魏会盟,向魏国归还前一年攻取的
蒲阪。列国形势发生了变化。
垂沙之战
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楚国与齐、韩、魏、秦四国之间爆发垂沙之战。
关于
垂沙之战的发端,有两种说法。一说为,齐韩魏谋划攻楚,孟尝君
田文担心秦国还会像前年一样救援楚国;为了离间秦楚关系,田文便欺骗楚王说齐国欲与
楚国合纵伐秦,楚王答应。然而这时,齐魏韩却出尔反尔,一起攻打楚国;而
秦国因知悉楚国先前想要伐秦,也不救楚国。因此楚国大败。另一说则云,齐国和秦国是相约攻打楚国。
在本次战役中,齐、韩、魏、秦四国伐楚,进攻楚国的方城(南阳地区)。楚将唐眜率楚军主力在泚水与齐魏韩联军对峙六月之久,最终在垂沙进行决战,三国联军大破楚军,攻占了楚国宛(今河南
宛城区)、叶(今河南
叶县)之北的土地,
唐蔑阵亡。此外,楚臣昭雎在重丘抵御秦军,一度取胜,守住了重丘。
同年,
秦国攻打
楚国的新城。次年,即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00年),新城沦陷,秦军斩首二万,杀楚将
景缺。
此后,楚王
熊槐恐惧,欲割让给齐国六座城池,以太子为质,来向齐国求和。但昭雎认为,可以同时与
秦国和谈,齐国害怕楚、秦修好,就不会向
楚国索要土地。楚王
熊槐听从了他的建议,一边派
景翠、昭应送太子入齐为质,与齐国达成了休战协议;另一边派景鲤、苏厉入秦和谈,用近万把弓弩、四十万箭矢、及重刃等地赎回了
秦国此年侵占的新城。
庄蹻暴郢
在垂沙之战后,楚国又发生了内乱,史称“
庄蹻暴郢”事件。此事使得
楚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对于庄蹻暴郢的性质,学界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平民起义、将领叛乱和越人反叛。其中,说法一多以《韩非子·喻老》“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治”为依据,说法二多以《史记·
西南夷列传》描述
庄蹻入滇时所载“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为依据,双方各执一词;说法三则忽略了“昧之难,越乱”上下文的时间,不能自圆其说。对于此事时间的界定,多在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垂沙之战以后。此外,学界对此庄蹻与二十年后“庄蹻入滇”中的楚将庄蹻是否为同一人也有争议。不论何种说法,“庄蹻暴郢”事件发生在楚怀王晚年,是无疑的。
庄蹻暴郢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此事过后,“楚分为三、四”,一说是楚之领土分裂为三四块,另一说则是
楚国的党争派系分为三四支。总之,楚国发生了严重内乱。
谋立韩储
早先,秦、楚支持的韩公子几瑟与公子伯婴、公子咎争夺太子之位,又与齐、魏支持的大臣公叔争权。楚国大臣
郑强出使韩国时,为帮助几瑟夺权,矫诏许诺待几瑟成功后楚国会把新城、
阳翟割让给
韩国。楚王得知后大怒,想治罪郑强,郑强却辩解说不管事成与否
楚国都可以反悔,楚王竟便不治罪郑强。后伯婴被立为太子。
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垂沙之战前夕,韩与齐、魏合纵欲攻楚,公叔便趁机纳齐军入新郑,用以固其位、并迫使几瑟出走至楚。同年,景鲤出使
韩国时,曾设法阻止伯婴去
秦国为质。
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00年)新城被
秦国攻占后,楚国与齐国议和。期间,齐王应韩国请求,要求
楚国驱逐几瑟,楚王
熊槐不听。后
楚国又与
秦国议和,赎回新城。同年,韩太子伯婴去世后,楚王
熊槐又听从韩国大臣公仲建议,决定联合
秦国干涉,送几瑟回国与公子咎争夺太子之位。楚王让几瑟住在阳翟,并发兵十余万第三次攻打
韩国的雍氏,想要以此送他回国当太子。同时,楚王
熊槐派郑强使秦谋求
秦国的支持,但
秦国受
韩国游说不再干涉此事。最后,楚军败退,无功而返。公子咎被立为太子,后为
韩厘王。
客死于秦
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国攻打楚国,取八城,及前一年归还楚国的新城。同年,秦军又攻取了新市。其后,秦王写信约怀王在
武关会盟,信中承诺两国结盟后秦国会归还楚国失地,对怀王
熊槐威逼利诱。
楚怀王
熊槐见信后,心生畏惧,担心赴约将受骗,不赴约又会激怒
秦国。此时
屈原已被召回,与昭睢皆称“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劝怀王不要去。但怀王
熊槐的小儿子
子兰以不应破坏和秦国的邦交为由,劝怀王
熊槐赴约。怀王
熊槐最终还是前往武关。结果
秦国在后面伏兵埋伏,关闭了
武关的大门,断绝了怀王
熊槐回国的道路,将怀王
熊槐劫持到了
咸阳,要求楚王
熊槐用附属国的礼仪朝见秦王。怀王大怒,后悔没有听昭雎的话。此后,秦王逼迫怀王
熊槐割让
巫郡和黔中郡,被怀王严词拒绝。于是秦国扣押了怀王
熊槐。游腾劝秦王释放怀王
熊槐,秦王不听。
怀王
熊槐被扣留期间,在齐国为质的太子
熊横却答应向齐国割让下东国五百里地,从而得以回国继承王位,是为
楚顷襄王。回国后,顷襄王不愿兑现承诺,于是齐国攻打楚国。随后,一说顷襄王派大臣到秦国去求援,击退了齐军;另一说为秦国担心齐国壮大,所以主动救楚。
楚顷襄王元年(前298年),因
秦国未能从怀王
熊槐手中索要到土地,秦王发怒,攻打
楚国,斩首五万,取析地十五城而去。同年,
孟尝君率齐魏韩三国联军攻秦,期间施压秦国释放楚怀王
熊槐,但秦王还是不同意。
楚顷襄王二年(前297年),楚怀王
熊槐逃走,秦国发觉后便关闭了通往
楚国的道路。怀王
熊槐逃到赵国,赵国不让他入境。怀王
熊槐企图逃往
魏国,但被
秦国追兵捉住。怀王
熊槐只好再次回到了
秦国。
楚顷襄王三年(前296年),楚怀王
熊槐在
咸阳病逝。
秦国把遗体送还
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怀王
熊槐去世后,
楚国人长久地思念他。故
范增说:“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
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也。”正因楚人对怀王
熊槐的怀念,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项梁将楚怀王
熊槐之孙
熊心立为楚怀王,“从民之望也”。
为政举措
政治
重视法治
楚怀王
熊槐是一位重视法治的君主。一方面,他关注法律的制定,曾经任用屈原草拟、发布宪令,使楚国一度富强,屈原的《惜往日》开篇就回顾了当时的场景。据《
包山楚简》记载,在楚怀王
熊槐时期,楚国已经有了完备的成文法典来指导法律的执行。楚国在
民事、
刑事、
行政、
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已经使用法律来调节与控制,并已形成了严密的司法审理流程。另一方面,楚怀王
熊槐也对
司法环节表现出关切。当时,下层官员可以越级将刑事告诉怀王,楚怀王
熊槐会亲自过问;有的案件,甚至由他亲自审理并作出判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国境内一度十分安定,故有“楚治”之说。
中央集权
战国时期,楚国与列国相似,实行
郡县制与
封君制并行的制度。楚怀王
熊槐时期,
楚国的
中央集权程度进一步加深,在《
包山楚简》中有所体现。
在郡级层面,楚怀王
熊槐在已有的宛、巫、黔中三郡基础上,又在
汉中、
江东、新城设郡,加强了对边境和新征服地区的管控。在县、封地级层面,封君的权力较战国初期大幅削弱。截至楚怀王
熊槐年间,封君的行政、司法、军事活动都受中央节制,其属官直接对中央的同职能部门负责,并且封君还受到中央委派的监察官吏的监督;封君的封地小于县,性质则越来越与县趋同了。在基层管理方面,户籍管理更加严格,并出现了官与民、民与民相互
担保的制度,从而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控制。
但此时
楚国的地方管理制度也呈现出一些弊端。与他国相比,
楚国封君小而多,并且可以世袭,其地方势力仍不可忽视。这时的封君经济特权过大,除封地
食税权、部分免税权外还新出现了食禄州,攫取了大量地方财政收入,使国家积贫积弱。此外,当时楚国设郡区域有限,而县制下又兼有邑制、里制,尚未达到严格的统一。这些问题都给楚国的中央集权带来了阻碍。
整顿吏治
楚怀王
熊槐时期,朝廷贪腐之风横行,一些贵族大臣“厚赋敛于民”,压迫百姓。此外,楚廷还存在着言路壅蔽、结党请托、妒能害贤等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楚怀王任用屈原,以“励耕战、举贤能、反壅蔽、禁朋党、明赏罚、移风易俗”为纲领进行改革。但由于楚怀王
熊槐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这次改革在权贵集团的抵抗下最终以失败告终。
党争误国
楚怀王
熊槐时期,楚国人才济济,既有
昭阳、
景翠、屈原、
召滑、
昭鱼、
昭雎、
景鲤、
屈匄、
唐蔑等本土士人,又有
陈轸、
杜赫、吾得、
苏厉、
郑强等客卿。但是,怀王朝的党争非常激烈。首先是清、浊流大臣长期倾轧争斗。例如屈原曾因
上官大夫的谗言而见疏;而
垂沙之战后,苏子劝告楚王
熊槐“无听群臣之相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则反映了这一斗争的持续。其次,楚廷对部分客卿表现出排外态度。
惠施曾经流落到楚国,楚王
熊槐不予留用;陈轸曾在
楚国任职,但朝中权贵“欲公之去也”,陈轸也不得不出走齐国。这些人才的流失,无疑会对楚国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大臣间还有其他私怨,例如陈轸与杜赫之间的龃龉。苏子所言“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虽有夸张之嫌,也反映了楚廷的政治斗争非常普遍,到了危及国家的程度。
在权贵腐败以及朝廷党争的双重影响下,
楚国爆发了
庄蹻之乱,造成了“楚分为三、四”的严重后果。
经济
在楚怀王
熊槐时期,楚国的经济十分发达。在农业方面,土地私有制进一步流行。《包山楚简》证实,截至楚怀王
熊槐时期,私有的田地已经可以买卖,产权受到官方保护。为了支持农业发展,这时的楚国出现了
农业信贷制度。地方政府向中央申请贷金、贷种,中央经审查后酌情批准,用于扶助农民播种或灾害赈济;楚怀王
熊槐亦曾亲自过问并下令令尹贷种。在这些举措下,到了楚怀王
熊槐中期,湘水流域已成为楚国的粮仓,有“雠、庞、
长沙,楚之粟也”之称。而云梦泽的特产橘、柚也成为《
橘颂》的创作灵感之一。
在手工业方面,这时官营的、私营的、集体的、个体的、家内的手工业并存。其中,楚国著名的冶铁中心
宛城出产的铁器闻名遐迩,有“宛钜铁矛,惨如蜂虿”的美誉。
在商业方面,水陆交通的发展为商业运输提供了便利;
郢都、宛、
陈,都已成为有名的商业城市。出土文物证实,除了与中原的贸易,楚国还通过
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得益于商业的发展,关税已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楚怀王
熊槐还巧妙地利用税收政策调控经济发展。在《
鄂君启节》中,楚怀王
熊槐有意不将沿途最繁荣的城邑地区如鄢、宛、
陈纳入免税网络,而是在淮南地区和湘沅诸水流域为鄂君商旅提供免税,从而引导商人进入这些后进地区,用扩大贸易额的方法带动当地的经济开发。
文化
楚怀王
熊槐本人喜好文学,也鼓励
楚国的文艺创作。《
文心雕龙·时序》记载:“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屈平联藻于日月,
宋玉交彩于风云。”这表明,类似于齐国的
稷下学宫,楚王
熊槐已经有意选拔人才在
兰台宫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讲学了。《
拾遗记》也收录了一则传说,称楚怀王
熊槐每年都在
湘山举行宴会,命群才创作辞赋和音乐。
楚国官方对文学的重视,客观上有益于
楚辞艺术的发展。
军事
军备制度
战国时期,出于奖励军功等目的,爵秩制度普遍推行。楚国的爵秩等级分为五等,分别是
列侯(又称
通侯)、
执珪(一作执圭)、
执帛、
五大夫和
七大夫,丹阳之战时“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馀”,就是其中一例。在当时,楚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
垂沙之战时仍有“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坚如金石;宛钜铁矛,惨如蜂虿;轻利僄遫,卒如飘风”之称;但楚军亦存在军心不稳、“不敢坚战”的问题。
对外战争
楚怀王
熊槐时期的大型战争有五场,分别是襄陵之战、五国攻秦之战、丹阳
蓝田之战、灭越之战和
垂沙之战,在人物生平部分已有论及。下面,分地域来探讨
楚国对外战争的得失。
在对
秦国方面,楚国主要与之展开了
商於、
汉中、
黔中、新城地区的争夺。而楚怀王对
巴蜀地区争夺的疏忽,使得楚国在战略上陷入被动。截至怀王
熊槐去世时,楚国未能收复商於,丢失了析、汉中的西半部和新城,守住了大部分黔中。
在对韩、魏方面,
楚国的领土有所缩水。楚国曾三次攻打雍氏,都无功而返;而在大型战役中,楚国失去了召陵附近及宛、叶以北的土地。这些地区的丢失,使楚国的
方城(
南阳盆地)暴露在敌国的兵锋之下。到楚怀王
熊槐去世后五年,宛、叶便彻底被
秦国夺去了。
在对齐国方面,楚国在东地与之有着从越、
泗上、
淮北到薛邑的争端,无得无失。
只有在对越作战中,楚军才大获全胜,吞并了
越国的全部领土,至此“统一了东南半壁”。
回顾楚怀王
熊槐即位之初,他一度春风得意。
张正明在《
楚史》中指出,自从楚怀王六年(前323年)
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楚国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国”,疆域最为辽阔。然而此后,楚怀王
熊槐却在对中原的战争中屡屡失利,兵挫地削。其过错,一是轻视了巴蜀的战略意义,二是外交失败、使楚国两次陷入被三国乃至四国围攻的困境。而丹阳
蓝田之战与
垂沙之战的惨败,也直接导致
楚国由盛转衰。
外交
楚怀王
熊槐即位时,正值战国中期、魏国霸权衰微、多强并起的时期,
合纵连横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其中,齐、楚、秦三国对“天下之枢”韩、魏的争夺,正是合纵连横的重要体现之一。总的来说,
楚国的外交目标,是争夺对韩魏的控制以保证
南阳盆地的安全,再在齐秦中争取一方盟友避免被齐秦夹击。但在实践中,却常常事与愿违,使
楚国两次沦为各国联合打击的对象。下分国别论述之。
在对韩魏方面,从楚怀王五年到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24年-前300年),楚怀王
熊槐屡次尝试用军事、外交手段操纵韩魏,使两国留在自己的阵营中。其中外交手段包括:两次在韩魏置相,三次令韩魏
质子来楚,两次发兵干涉韩魏立储,使用威逼利诱等手段拆散秦魏联盟等。总的说来,在前期,这些举措一度取得成功,有“纵合则楚王”之称;到了后期,由于楚国的国力衰落和国际影响力下滑,其纵长的地位便被齐国取代了,此后
楚国的争取往往以失败告终。期间,楚怀王
熊槐坐视
秦国攻韩魏而不救,是其在韩魏争夺上落败的原因之一。
在对齐、秦方面,楚怀王熊槐多有犹豫和反复。总的说来,
楚国在
蓝田之战前善齐多一些,在该战后亲秦多一些。在该战前,楚齐须共同应对
张仪连横的威胁;而在该战后,楚怀王
熊槐长期受到
秦国诈许或真实的退还
楚国失的(如
汉中、新城)的诱惑,为此多次对秦外交讹诈或与秦修好,在收复
上庸的同时,也牺牲了外交信誉和主动权。究其根本,是
楚国缺乏普遍的
大一统导向的共识,也没有以此为目标的长远战略规划;因此,楚怀王
熊槐后期的外交多为收复或扩张领土的中期目标服务,怀王常常被这些利益诱惑,举棋不定或背叛盟约,难以形成更加长期、稳定的外交策略。
由于楚怀王
熊槐的这些失误,加之
楚国的强大引起了诸侯的忌惮,
楚国在合纵连横的博弈中两次遭到诸侯的联合打击,国力一蹶不振。
历史评价
屈原:①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②君可思而不可恃。③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④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⑤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殁,骥焉程兮?
司马迁: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
熊槐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谷永:楚怀王
熊槐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而兵挫地削,身辱国危。
王夫之:夫以为怀王
熊槐不聪不信,内为艳妻佞幸之所蛊,外为横人之所劫,沉溺瞀乱。
潘啸龙:楚怀王
熊槐虽骄横但不乏振兴楚国之雄心,虽时有利令智昏之举而不失悔过之意,虽昧于群小之弊却也终究维护了楚国之尊严。这是一位处于明、暗之间的国君,而并非是狂暴无道、专事虐杀的独夫。
张正明:(楚怀王
熊槐)误国误得荒唐,爱国爱得卓绝。
轶事典故
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出自《
高唐赋》,这篇文章中提及了楚怀王
熊槐与神女在
巫山相会的故事。
宋玉对
楚襄王说:“以前先王(即楚怀王
熊槐)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
自荐枕席。于是先王临幸了这位女子。巫山之女临别之时告诉先王说,她住在巫山的南面,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湘山之会
《
拾遗记》载:楚怀王
熊槐在位时,喜欢与诸位才俊在洞庭湖中的
湘山(今之
君山)吟诗作赋。他曾称赞洞庭潇湘之乐十分动听,就连《
咸池》《
九韶》也不能与之相比。每逢
四仲的节气,怀王熊槐就到这里绕山游玩,举行宴会,众人各选四仲的节气编写乐章。
夹钟时节(农历二月),就在山南宴会,创作关于轻风流水的诗歌;
蕤宾时节(农历五月),就谱写形容皓露秋霜的曲目。
郑袖争妒
魏王送给楚怀王
熊槐一位美人,楚王
熊槐很喜爱她。于是
郑袖表面上善待魏美人,背地里却对
魏美人说:“大王不喜欢你的鼻子,你以后见到大王不妨遮掩一下。”魏美人照做后,郑袖就对楚王熊槐说:“魏美人嫌弃您有狐臭,所以才每次见您都捂着鼻子。”楚王
熊槐大怒,将魏美人处以
劓刑。
人际关系
人物争议
姓名考据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
熊槐为芈姓熊氏、名槐。然而,其氏与名俱有可推敲之处。
首先关于姓氏,自
郭沫若在《诅楚文考释》中提出“文物中楚王熊槐每自称酓氏而非熊氏”以来,这一问题就引发了诸多学者的讨论。此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盖“酓”与“熊”当时为同声通假字,在楚简中亦混用。
第二,由于秦国在《
诅楚文》中称呼楚王熊槐为熊相,而熊相不见于《楚世家》中的楚王世系,故历代学者对这位楚王熊槐的身份展开了争论。如今,通过对《诅楚文》所描述史实的辨析,可以确定同时期这位楚王只可能是楚怀王。由此引发了第二个问题,即“楚怀王熊槐到底是名槐还是名相”。对此学术界有两种意见,分别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名一字”说与以
欧阳修为代表的传抄讹误说。前者依据《周官·朝士》中“面三槐,三公位焉”一句,构建槐与相字之间的联系。持后者观点的现代学者则以考古资料为依据,证明楚文字中“鬼”、“目”部极其相似并且时常混用。
灭越疏证
关于越国灭亡时间,一共有四种说法,分别是
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威王灭越、楚怀王十六年或十七年(前313或312年)楚怀王
熊槐灭越、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楚怀王熊槐灭越和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始皇灭越。目前,以《越世家》原文所载的第一种说法流传最广,以
杨宽所证的第三种说法最受学术界认可。不过,不管何种说法,楚怀王熊槐曾经趁越动乱、击败越国是没有争议的;至于他是否灭亡越国,有待辨析。因此,下对越亡问题作一概述。
一、楚怀王熊槐即位前至在位早期楚越边界变化情况。
楚惠王时期,楚国东侵越国,夺取
江淮北部地区,扩张至
泗上,是最后一次得到公认的楚越交战记载。此后,楚国逐渐蚕食越国。至迟至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楚国已经控制了
扬州(位于
邗沟、
长江交界处西北侧),一说及其东部的
海阳,领土东至于海。旁证是,《
包山楚简》记载,前318年,技师曾为楚怀王“
煮盐于海”,既然学界通常认为楚国曾占据
广州的地方志记载不实、楚国不曾拥有
南海海岸线,那么技师就一定是在
东海地区为楚王煮盐。而
苏北未见先秦盐业记载,那么这就意味着此时楚国已经占领了
苏中沿海地区。
何浩更进一步指出,这年楚越应该是隔长江对峙的状态。
从
楚简王至楚怀王早期,楚越边界是如何演变成前318年的状态,目前尚无定论。唯一可疑的记录是,《越世家》中记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越王
无彊伐齐,齐王劝其转攻楚国;于是越王伐楚,楚军击败越国、乘胜灭越,取得了包括
浙江在内的越地。此后楚威王顺便在
徐州之战中击败齐国。但这一记录的真实性饱受质疑。
首先,杨宽已经证明,楚威王不可能已经灭亡越国。其一,《楚策三·五国伐秦》记载,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楚国还“东有越累”。其二,《
竹书纪年》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楚齐宋与秦韩魏对峙时,越国还资助魏国“舟三百,箭五百万”。如果当时越国已经被重创并失去了包括浙江在内的绝大部分领土,只剩下四分五裂、流亡海上、臣服于楚的残余势力,就不可能突破楚宋齐联盟的水域防线、资助魏国如此众多的战船兵器了。因此,楚威王灭越并不属实。
其次,杨宽又根据《越世家》该段齐王信中所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
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的局势,与《秦策二·齐助楚攻秦》《竹书纪年》《
六国年表》对前313年楚国攻取曲沃、景翠率军包围雍氏的描述吻合,推断该段记录实际发生在前313至312年。但是,前文已经论述,前318年时楚国便已占领苏中地区,封锁了越国北部,因此就算越国水师能突破、瞒过或绕过楚国的防御据点给魏国送兵器,也不太可能穿过楚境攻打齐国,除非越国在楚境北部还有
飞地。所以,虽然信中确实描述了前313年的情况,但上下文中的越王伐齐也不太可能发生在楚怀王中期。
综上,楚怀王熊槐在位早期楚越大致隔长江对峙,此前楚国的扩张过程暂时不详。
二、楚怀王熊槐在位中后期楚越边界变化情况。
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或稍前,最早不早于楚怀王二十年(前309年),楚怀王熊槐灭越,取得了包括
会稽、
句章在内的
苏南、
浙北领土。
《楚策一·
楚王问于范环》、《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说六》,都记载了怀王熊槐派召滑在越国活动,趁越乱灭亡越国的史实。《
楚世家》亦提及怀王“取地于越”。楚国已经占领越都会稽东南的句章,说明此战并非一般的胜利,“亡越”所言不虚。此外,由上下文中的韩得
武遂、
甘茂出走、秦楚联姻等事件,可以将
昭雎、
范环提及“楚灭越”这件事的时间确定在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及楚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故显然,怀王灭越时间的下限在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
对于灭越时间的上限,杨宽认为是前述讨论的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但是仍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已知
召滑曾在楚怀王十五年(前314年)从楚国出发出使赵国;而史料亦记载,越国灭亡前召滑曾在越国活动了五年。由此观之,即使召滑返楚后立刻前往越国,楚国也要等到楚怀王二十年(前309年)才能将越国灭亡。此外,《楚策一·
张仪相秦》章中的昭过是否就是召滑,仍有争议。如果二人为同一人,就能证明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召滑仍在楚国,那么楚怀王灭越的时间就只能在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
因此,楚怀王熊槐灭越的时间可以确定为楚怀王二十至二十三年(前309-306年)之间。
三、楚怀王熊槐去世后越国的情况。
《越世家》记载,越亡后,“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早年
李学勤据此认为,楚国未曾占领越国全部领土。杨宽反驳他的说法,认为自楚怀王熊槐占领越国都城及周边地区、设江东郡后,独立存在的越国从此就灭亡了;只不过楚国像秦国治理
蜀国故地一样,在海滨保留了臣服楚国的越君系统。而胡运宏则在杨宽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越国曾降而复叛,在
楚顷襄王、
楚考烈王时期一度复国并占据会稽。对于《韩非子·喻老》、《齐策五·苏秦谓齐愍王》、《楚世家》顷襄王十八年、《
越绝书·记吴地传》的有关记载,学者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不论如何,到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
会稽郡”的时候,越国就彻底灭亡了。
综上所述,楚怀王曾在楚怀王二十至二十三年(前309-306年)间灭亡了越国。
史料索引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文学形象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郭沫若《
屈原》均塑造了楚怀王昏庸的形象。
商山的《武关悔》戏剧讲述了楚怀王
熊槐被骗入秦、武关遗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