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野,指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我国古代的天文学说,把天象中十二星辰的位置与人间社会的
地分野结合在一起。这种理论,就天文学来说,被称为分星;就地理来说,则被称为分野。
历史渊源
古时,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分野学说起始于上古,它之所以将天界星区与
地理区域相互对应,其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古人依据寿星、
大火、
析木、
星纪、
玄枵、
诹訾、降娄、大梁、
实沈、鹑首、
鹑火、鹑尾等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它之所以将天界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其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到了汉代的《
汉书·地理志》中已有分野的详细记述。汉代后天文分野从一种实用的“
占星学”变成了承载人们世界观的严密体系,在《
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天官书》中,
二十八宿分别对应于东周十三国及
汉武帝十二州地理,以后历朝历代在十三分野和二十八分野间变动。古代星象文化基于古人对于天的
神圣性、威权性的认可,而天的权威又借助“分野”观与人间产生了关系。
在中国古代语境里,“
星次”与“星宿”指的就是“星座”,也就是星星的组合(可能是一颗或多颗)。中国
先秦时期就有了“十二星次”,即
星纪、
玄枵、豕韦、降娄、大梁、
实沈、鹑首、
鹑火、鹑尾、寿星、
大火、
析木,类似于西方的
黄道十二宫。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认为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对应地方的吉凶。关于此类星象活动的记载最早见于《
左传》、《
国语》等书,其反映的星象分野大体以较早出现的十二星次为准。隋朝开皇初年,一位叫那连提耶舍的天竺僧人在翻译佛经时,将
古巴比伦的十二星宫引入中国,《天乘大方等日藏经》中便详细记录了十二星宫及相应的守护神。佛经中的十二星宫学说很快又被
中国本土的道教吸收,并跟中国古老干支历法中的“地支”与“十二星次”对应起来。
引证解释
古人以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等十二星次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如:以鹑首对应秦,
鹑火对应周,寿星对应郑 , 析木对应燕 , 星纪对应吴越等。
《国语·周语下》:“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
韦昭注:“岁星在鹑火。鹑火,周分野也,岁星所在,利以伐之也。”
《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三国演义·第七回》:“
蒯良谓
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
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
孙坚。’”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四三回》:“众人都笑道:‘懂天文不懂天文,和军事有何关?古人说什么这是某分野的星,那又是某分野的星,如何有风,如何有雨,都是些迷信之谈,何足凭信?’”
2、分界、界限等的代称
本指
分封诸侯的境域,后借用为分界、界限的代称。谓划分的范围,界限:政治~、思想~。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七》:“自帝
尧以来至绍兴六年
丙辰,凡三千四百九十二年,皆随
六十甲子表以分野。”
闻一多《说舞·社会性的功能》:“上文说过,主观的真与客观的真,在
原始人类意义中,没有明确的分野。”
朱光潜《
谈读书》:“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
殷谦《棒喝世代》:“似乎
刘嘉玲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什么爱情,自己行为或举动的对错已经无关紧要,即便对与错的分野再怎么分明,这种区分似乎已经毫无意义,她的角色往往在最关键性时刻却躲在了自己的身后,她似乎无心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常指政治、思想的分歧
徐特立《五四运动和知识分子改造》:“这三部分人的世界观和政治目的各不相同,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他们的政治分野也就日益明显起来。”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我们在船上共餐了五六天,谈话的机会自然很多,在认识上和信仰上的分野,无意中流露的,已显然有截然的界限。”
马南邨《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要知道,任何重大原则的分野,常常是隐伏在不被注意的细微末节之间,有识者不可不察。”
史籍记载
《汉书·地理志》
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其界自
弘农故关今河南灵宝县废
函谷关以西
京兆今
西安府、扶风今
凤翔府、冯翊今
同州、北地今
庆阳以北、
上郡今延安以北、西河今
汾州府以西北、安定今
平凉府、天水今
秦州、
陇西今韦昌府,南有巴今
重庆府、蜀今
成都府、
广汉今
汉州、
犍为今
叙州府、
武都今
阶州,西有金城今
兰州以西、
武威今
凉州卫、张掖今甘州卫、酒泉今
肃州卫、
敦煌今废沙州,又西南有?柯今
遵义府、越?今建昌行都司、
益州今
云南府,皆宜属焉。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鹑首之次,秦之分也。
魏地觜、参之分野也。其界自高陵今陕西
高陵县以东尽河东今
平阳府、河内今
怀庆府,南有陈留今河南有
陈留县,及
汝南之召陵见河南
郾城县、氵隐强见许州、新汲见
洧川县、西华今县、长平见陈州、
颍川之舞阳今县,郾即今郾城县、许即许州、
鄢陵今县,河南之开封见
开封府附郭祥符县,
中牟今县、阳武今县、
酸枣见
延津县、卷见
原武县,皆魏分也。
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今之河南
雒阳、□城俱见今
河南府附郭
洛阳县、平阴见今
孟津县、偃师今县、巩今县、
缑氏见
偃师县,是其分也。自柳三度至张十二度,谓之
鹑火之次,为周之分。
韩地,角、亢、氐之分野也。韩分晋得
南阳郡今府及颍川之
父城今见汝州
郏县、定陵见
舞阳县、
襄城今县、
颍阳见
登封县、
颍阴见
禹州、
长社见
长葛县、
阳翟今禹州、郏即郏县,东接汝南今
汝宁府,西接弘农,得新安今县、
宜阳今县,皆韩分也。自东井六度至亢六度,谓之寿星之次。郑之分野与韩同分。
赵地,昴毕之分野。赵分晋得赵国,北有
信都今北直
冀州、
真定今府、常山今
元氏县,故郡治也、中山今
定州,又得氵豕郡之高阳今县、莫阝今见
任丘县、州乡见
河间府附郭
河间县,
东有广平今府、
钜鹿今
顺德府境、清河今有
清河县、河间今
献县是其治也,又得勃海之东平舒今
大城县、中邑在
沧州境、
文安今县、束州见河间县、成平见献县、章武见
盐山县,河以北也。南至浮水即
浮阳,今沧州治,废
清池县也。讹曰浮水、
繁阳见
内黄县、内黄今县、斥丘见
成安县,西有太原今府、
定襄见朔州、云中见
大同府境、五原见
榆林卫、上党今
潞安府、长平今
泽州府,皆赵分也。
燕地,尾、箕分野也。东有
渔阳今蓟州、
右北平今永平府、
辽西今广宁等卫、
辽东今辽阳等卫,西有
上谷今宣府卫境、
代郡今
蔚州、雁门今代州境,南得
涿郡之易今
易州、
容城今县、
范阳见易州、北新城见
安肃县、故安见易州、涿县今州、良乡今县、新昌见新城县,及渤海之安次今东安县,皆燕分也。乐浪、玄菟今朝鲜境,亦宜属焉。自危
四度至斗六度,谓之
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齐地,虚、危之分野也。东有?川今县、东莱今
莱州府、琅邪今沂州地、
高密今县、
胶东今
即墨县、泰山今
泰安州、
城阳今
莒州、千乘见
高苑县,清河以南勃海之高乐见北直
南皮县、高城见盐山县、重合见沧州、
阳信今县,西有济南今府、平原今
德州境,皆齐分也。鲁地,奎、娄之分野也。东至东海,南有泗水,至淮,得临淮之下相见
邳州、睢陵见
盱眙县、僮见
虹县、取虑
亦见虹县,皆鲁分也。
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
宿州境、梁
归德府、楚
徐州、山阳见山东
金乡县、
济阴今
曹州境、东平今州、
东郡之
须昌见
东平州、
寿张今县,皆宋分也
班固又云:东平、须昌、寿张皆在济东,属鲁,非宋分也,当考。盖固本据旧文,不敢以己意刊正。古人之不敢自用类如此。
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也。今之东郡今北直开州及
魏郡彰德府境、
黎阳见□县、河内之
野王今怀庆府附郭河内县、朝歌见
卫辉府淇县,皆卫分也。
楚地,翼、轸之分野也。今之
南郡荆州府、江夏
武昌府、
零陵永州府、
桂阳郴州、武陵今
常德府、长沙今府,及
汉中今府、
汝南郡,尽楚分也。
吴地,斗分野也。今之
会稽苏州府以南、九江寿州以南、丹阳应天府以西、
豫章南昌府以南、
庐江庐州府以南、广陵
扬州府以北、六安郡治
六县,见庐州府
舒城县、
临淮郡郡治
徐县,今见
泗州境,尽吴分也。
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苍梧
梧州府、郁林今
郁林州以西北、
合浦今
廉州府境、交?今太平思明等府境、九真今安南境内、南海今
广州府、
日南今安南境内,皆粤分也。
此十二国分野之详也本志所载十三国,而曰十二国者,吴粤本同分也。
王氏曰:十二国分野,本出于七国甘、石之学《
天官书》:传天数者,在齐甘公、魏
石申是也。汉
之言天数者,复以当时
郡县分配之。班氏志地理,遂从而著其说。其后
张衡、
蔡邕亦传述焉。
郑康成曰:
九州诸国中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正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后之言分野者,益从而附会之,诞矣。《山居杂论》曰:分星之说,载之《
周礼》,散见于左氏。
司马迁世掌天官,亦言曰:天有日月,地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有列宿,地有州域。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乘兼之北斗乘
十二辰,兼十二州也。所从来久矣。然参考诸家,惟班氏所载,庶不大悖于古,亦可兼通于今。因差次其文,以备一家之学。至于《晋志》所载,魏
太史令陈卓更定郡国所入宿度,其辞虽详,然大旨不出于《班志》而特为支离穿凿之耳。其尤不经者,柯、越而概之以魏,酒泉、张掖而系之于卫,济阴、东平而属之于郑,上党、太原而别之为秦。则其术之疏缪,固不必累举而见也。乃后代犹袭其缪而附益之,不亦异乎?
《晋书·天文志》
十二次。班固取《
三统历》十二次配十二野,其言最详。又有
费直说《
周易》、蔡邕《月令章句》,所言颇有先后。魏太史令陈卓更言郡国所入宿度,今附而次之。
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为寿星,于辰在辰,郑之分野,属兖州。费直《周易分野》,寿星起轸七度。蔡邕《月令章句》,寿星起轸六度。
自氐五度至尾九度为大火,于辰在卯,宋之分野,属
豫州。费直,起氐十一度。蔡邕,起亢八度。
自尾十度至
南斗十一度为析木,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属幽州。费直,起尾九度。蔡邕,起尾四度。
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
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属扬州。费直,起斗十度。蔡邕,起斗六度。
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
玄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属青州。费直,起女六度。蔡邕,起女十度。
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为
诹訾,于辰在亥,卫之分野,属
并州。费直,起危十四度。蔡邕,起危十度。
自奎五度至胃六度为降娄,于辰在戌,鲁之分野,属徐州。费直,起奎二度。蔡邕,起奎八度。
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于辰在酉,赵之分野,属冀州。费直,起娄十度。蔡邕,起胃一度。
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为
实沈,于辰在申,魏之分野,属益州。费直,起毕九度。蔡邕,起毕六度。
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首,于辰在未,秦之分野,属
雍州。费直,起井十二度。蔡邕,起井十度。
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属三河。费直,起柳五度。蔡邕,起柳三度。
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一度为鹑尾,于辰在已,楚之分野,属荆州。费直,起张十三度。蔡邕,起张十二度。
角、亢、氐,郑,兖州:
东郡入角一度
泰山入角十二度
济阴入氐二度
东平入氐七度
房、心,宋,豫州:
颍川入房一度
汝南入房二度
梁国入房五度
淮阳入心一度
鲁国入心三度,
楚国入房四度。
尾、箕,燕,幽州:
凉州入箕中十度
上谷入尾一度
渔阳入尾三度
右北平入尾七度
西河、上郡、北地、辽西东入尾十度
涿郡入尾十六度
渤海入箕一度
乐浪入箕三度
玄菟入箕六度
广阳入箕九度。
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
九江入斗一度
豫章入斗十度
丹阳入斗十六度
会稽入牛一度
临淮入牛四度
广陵入牛八度
泗水入女一度
六安入女六度
虚、危,齐,青州:
北海入虚九度
济南入危一度
乐安入危四度
东莱入危九度
平原入危十一度
菑川入危十四度
营室、东壁,卫,并州:
安定入营室一度
天水入营室八度
陇西入营室四度
酒泉入营室十一度
张掖入营室十二度
武都入东壁一度
金城入东壁四度
武威入东壁六度
敦煌入东壁八度。
奎、娄、胃,鲁,徐州:
东海入奎一度
琅邪入奎六度
高密入娄一度
城阳入娄九度
胶东入胃一度
昴、毕,赵,冀州:
魏郡入昴一度
钜鹿入昴三度
常山入昴五度
广平入昴七度
中山入昴一度
清河入昴九度
信都入毕三度
安平入毕四度
河间入毕十度
真定入毕十三度
觜、参,魏,益州:
广汉入觜一度
越巂入觜三度
犍为人参三度
牂柯入参五度
汉中入参九度
益州入参七度
东井、舆鬼,秦,雍州:
云中入东井一度
定襄入东井八度
雁门入东井十六度
代郡入东井二十八度
太原入东井二十九度
上党入舆鬼二度。
柳、七星、张,周,三辅:
弘农入柳一度
河南入七星三度
河东入张一度
河内入张九度
翼、轸,楚,荆州:
南阳入翼六度
南郡入翼十度
江夏入翼十二度
零陵入轸十一度
桂阳入轸六度
武陵入轸十度
长沙入轸十六度
(注:加粗字格式为:星宿名,国家名,州名。各部分中间用
顿号隔开。)
其它史籍记载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邦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
王勃《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
南昌地处
翼宿、
轸宿分野之内。《滕王阁序》中对南昌天文的描述将翼轸牛斗共列,后人疑其必有一错。
北宋王观国《学林》中记载:“考《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及诸史天文皆曰:牵牛、婺女,扬州也。翼轸,荆州也……滕王阁在豫章而勃序以为星分翼轸者,误矣……勃序颇为唐人所脍炙,而首误二字何耶”;
南宋叶大庆《
考古质疑》亦疑“丰城剑气,
上冲牛斗而星分翼轸,分野尤差”,清
俞樾《俞楼杂纂》称:“此说足订子安之误”。《滕王阁序》将翼轸斗牛并列必错,三江五湖不明,扑朔迷离,难以解释。《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李白《
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
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
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从古代关于星象活动的记载中,可以判定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十二分野图解
作品《
晋书》中的十二分野。地支、方位、十二
星次、
二十八星宿、分野与
黄道十二宫对照表(据《晋书·天文志》所载整理)
十二分野
星野划分
分野,亦作
三垣、十二次、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星辰的划分。
分野亦将地上的州、
诸侯国划分为十二个区域,使两者相互对应。就天而言,称为“十二分星”; 在地而言,称为“
十二分野。”也有以二十八宿划分分野的。《
晋书·天文志》记载了十二州乃兖州、豫州、幽州、扬州、青州、并州、徐州、
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十二州,分别由郑、宋、燕、吴(越)、齐、卫、鲁、赵、魏(晋)、秦、周、楚十二古国瓜分,如簊、尾二宿代表燕·幽州。
分野简图及说明:
1.角、亢、氐:陈、兖州。韩、郑。对应大概是
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今
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河南
新郑一带、山东兖州。
2.氐、房、心、尾:豫州。原先是宋的分野,大概是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
3.尾、箕:幽州。
燕国的分野,大概是今
河北省北部和
辽宁省辽河以西。
4.斗、牛、女:扬州。这三个包括的地方很广。斗分野在吴,牵牛、婺女,则在越,包括了今
江苏省南部和
浙江省全境,在汉代扩展到今
福建省、
广东省、
海南省等省份全境及
江西省东部、
越南北部地区。
5.女、虚、危:青州。主要是齐的分野。包括现今
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及河南省东南一部分。
6.危、室、壁:并州。主要是卫的分野,今河北
保定、
正定和山西
大同、太原一带。
7.奎、娄:徐州。主要是鲁的分野,则今山东省南部和江苏西北部。
8.胃、昴、毕:冀州。主要包括赵、魏的分野,今山西北部和西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陕西省东部一带。
9.毕、觜、参:益州。主要是魏晋的分野。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
10.井、鬼:雍州。主要是秦的分野,今陕西省和
甘肃省一带,还包括了四川的大部分。
11.柳、七星、张:三河。主要是周的分野,三河即
河东郡、
河内郡、河南郡三郡的合称,河东郡、河内郡属
九州中的冀州,而河南郡属九州中的豫州。
12.翼、轸:荆州。主要是楚的分野,主要是湖南大部分,旁及湖北、安徽、广东、江西、贵州等。
历史沿革
中国
先秦时代就有了“十二次”,即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类似于西方的
黄道十二宫。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我国古代
占星术认为,地上各周郡邦国和天上一定的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最早见于《
左传》、《
国语》等书,其所反映的分野大体以十二星次为准。
《国语·周语下》:“昔武王伐殷,
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
析木之津,辰在
斗柄,星在
天鼋。”其所载故事即:
武王伐纣这天的天象是岁星在鹑火,因而周的分野为鹑火。鹑火就相当于狮子宫。
战国以后也有以
二十八宿来划分分野的,《
淮南子·天文训》:“星部地名,角、亢郑,氐、房、心宋,尾、箕燕,斗、牵牛越,须女吴,虚、危齐,营室、东壁卫,奎、娄鲁,胃、昴毕魏,觜巂、参赵,东井、舆鬼秦,柳、七星、张周,翼、轸楚。”后又因十二星次与二十八宿互相联系,从而两种分野也在西汉之后逐渐协调互通。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
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李白《
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