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专门研究药物配伍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学科历史
方剂学于20世纪50年代方剂理论体系才得以初步形成,方剂学才逐渐地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中医和中药,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
基本任务
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系,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范围主要是以古人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为主线,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治法、组方思路、方剂配伍、服用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方中药物配伍的主次关系和功效与主治病证病机相关的配伍原理,方剂适应范围,使用要点,加减变化及剂型选择的规律等。
方剂学研究指导原则以中医学术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方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规律的研究方法
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
方剂学研究具体工作主要有临床试验,文献整理,逻辑分析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面。
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方剂系列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香薷散 小青龙汤 止嗽散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 参苏饮 再造散 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第二节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 三物备急丸
第三节 润下剂 五仁丸 济川煎 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第四节 攻补兼施 黄龙汤 增液承气汤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
第三节 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
第四节 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疏凿饮子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 清营凉血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普济消毒饮 凉膈散 仙方活命饮
第四节 清脏腑热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泻白散(又名泻肺散) 苇茎汤
清胃散 玉女煎 芍药汤 白头翁汤
第五节 清热祛暑 六一散 桂苓甘露饮 清暑益气汤
第六节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当归六黄汤
温里剂
第一节 温中祛寒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回阳救急汤
第三节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阳和汤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 生脉散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第四节 补阴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一贯煎 百合固金汤 补肺阿胶汤(原名阿胶散,又名补肺散) 益胃汤
第五节 补阳 肾气丸 右归丸
固涩剂
第一节 固表止汗 牡蛎散
第二节 敛肺止咳 九仙散
第三节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桃花汤
第四节 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 缩泉丸
第五节 固崩止带 固冲汤 固经丸 易黄汤
安神剂
第一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磁朱丸
第二节 补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汤 甘麦大枣汤
开窍剂
第一节 凉开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 行军散
第二节 温开 苏合香丸 紫金锭(又名玉枢丹)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剂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 柴胡疏肝散 四磨汤 瓜蒌薤白白酒汤 半夏厚朴汤 枳实消痞丸(又名失笑丸) 厚朴温中汤 良附丸 金铃子散 天台乌药散
橘核丸 暖肝煎 加味乌药汤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复元活血汤 温经汤 生化汤 桂枝茯苓丸 失笑散 丹参饮 鳖甲煎丸
第二节 止血 十灰散 四生丸 咳血方 小蓟饮子 槐花散
黄土汤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独活寄生汤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牵正散 玉真散 消风散
第二节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
治燥剂
第一节 轻宣外燥 杏苏散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第二节 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 养阴清肺汤 玉液汤 琼玉膏 增液汤
祛湿剂
第一节 化湿和胃 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八正散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毒丹) 连朴饮 当归拈痛汤(原名拈痛汤) 二妙散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 猪苓汤 防己黄芪汤 五皮散
第五节 祛湿化浊 萆薢分清饮 完带汤
祛痰剂
第一节 燥湿化痰 二陈汤 茯苓丸 温胆汤
第二节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滚痰丸
第四节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消食剂
第一节 消食化滞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木香槟榔丸
第二节 健脾消食 健脾丸 肥儿丸
驱虫剂
瓜蒂散 救急稀涎散 盐汤探吐方 参芦饮
方剂歌诀
解表剂歌诀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热清表解此为良。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姜葱草,加减临时在变通。
4.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皆能康。
7.十神汤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感冒效堪夸。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湿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9.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疏风寒,前胡荆芥细辛甘,半夏茯苓生姜枣,头昏咳嗽属外感。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共,三拗只用麻杏甘,表散风寒力最雄。
苍耳散专治鼻渊,白芷辛夷薄荷添,研末葱茶汤送下,升清达窍病能安。
伤寒麻杏石甘汤,四药组成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13.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14.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节奄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枳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绥水煎尝。
葱豉桔梗俞氏方,翘竹栀薄草同商,此是辛凉发汗法风热感冒服之良。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最相宜。
19.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加大枣,阳虚无汗法当谙。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噤口痢祛邪扶正有奇功。
21.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此方施。
外台葱白七味饮,新豉生姜干葛根,麦冬生地干杨水,血虚外感此方珍。
香苏散内用陈皮,香附紫苏二兼随,甘草合中兼补正,风寒气滞此方宜。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董氏升麻葛根汤,芍药更加甘草襄,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效彰彰。
竹叶柳蒡干葛知,蝉衣荆芥薄荷司,石膏粳米参甘麦,初起风痧此可施。
27.神术散
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太无神术即平胃,加入菖蒲与藿香,海藏神术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黄,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方良。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29.神白散
神术散用白芷草,姜葱淡豉合煎好,备急单煎葱白豉,风寒初起均能疗。
泻下剂歌诀
大承气内用芒硝,枳实大黄厚朴饶,救阴泻热功偏长,急下阳明有数条。
小承气汤朴实黄,谵狂痞硬上焦强,益以羌活名三化,中风闭实可消详。
调胃承气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不用朴实伤上焦,中焦燥实服之好。
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随,大黄黑丑兼香附,
滴水为丸量服之,一切实积能推当,泻痢食疟用咸宜。
大陷胸汤治结胸,心间硬痛便难通,伤寒下早邪传里,大黄芒硝甘遂从。
35.十枣汤
汤攻水结邪,纵横上下证多乖,遂戟芫花肥红枣,审病投方事必谐。
36.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仲师方,胁下寒凝痛莫当,共和细辛三种草,功专温下妙非常。
37.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温通并用妙非常。
38.麻子仁丸
丸名麻子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亡便难出,通幽养阴蜜丸嚼。
三物备急丸最猛,大黄巴豆干姜勇,食停肠胃胀难消,冷热诸邪此方统。
40.济川煎
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病虚难下夺,用通与补法堪宗。
41.黄龙汤
黄龙汤即大承气,加入参归甘桔比,姜枣共煎十味同,攻补兼施两法俱。
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般同,热结津亏大便秘,煎饮能收润下功。
承气养荣用地黄,枳朴大黄知芍当,肠燥津枯大便秘,增水行舟功最强。
44.外导法
蜜煎导法通大便,或将胆汁灌肛中,不欲苦寒伤胃府,阳明无热勿轻攻。
45.舟车丸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又木香,青皮更与橘皮入,燥实阳水却相当。
和解剂歌诀
小柴胡汤和解共,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蒿芩清胆枳竹茹,苓夏陈皮碧玉属,少阳热重寒轻症,胸痞呕恶总能除。
48.四逆散
四逆散里柴胡俱,芍药枳实甘草齐,此是阳邪成厥逆,平阳回逆此方需。
49.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热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土泻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
达原饮用朴槟芩,白芍知甘草果仁,邪伏膜原瘟疫发,疏邪宣壅急先行。
52.清脾饮
清脾饮用清朴柴,苓夏甘芩白术偕,更加草果煎姜用,热多肠疟此方来。
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甘青陈,疟发频频尤不止,正气未虚此方神。
54.何人饮
何人景岳出新方,久疟双虚法最良,配入归陈调气血,更须煨熟好生姜。
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寒热平调呕痛忘。
黄芩汤用甘芍并,二阳合利枣加烹,此方遂为治痢祖,后人加味或更名,再加生姜与半夏,前症兼呕此能平,单用芍药与甘草,散逆止痛能和营。
六和藿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六气平,或益香薷或苏叶,伤寒伤暑用须明。
58.奔豚汤
奔豚汤治肾中邪,气上冲胸腹痛佳,芩芍芎归甘草半,生姜干葛李根加。
表里双解剂歌诀
厚朴七物是复方,桂甘枳朴枣黄姜腹满发热脉浮数,表里交攻此法良。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里治,妙法内攻并外攘。
61.防风通圣丸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62.水解散
延年水解桂麻黄,黄芩芍草大黄襄,发表清中兼解毒,天行瘟疫可煎尝。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安康。
黄石膏芩柏连,栀子麻黄豆豉全,姜枣细茶煎热服,表里三焦热盛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好。
66.五积散
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芍归芎,枳桔桂姜甘茯朴,陈皮半夏加姜葱。
茵陈丸用大黄硝,鳖甲常山巴豆邀,杏仁栀豉蜜丸服,汗吐下兼三法超,时气毒疠及疟痢,一丸两服量病调。
清热剂
68.白虎汤
白虎汤用石膏君,知甘粳米四般存,热盛津伤宜急服,气虚尚可加人参。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灵,甘草粳米煎成剂,暑烦热渴脉虚寻。
70.升阳散火汤
升阳散火葛升柴,羌独防风参芍侪,生炙二草加姜枣,阳经火郁发之佳。
清心莲子石莲参,地骨柴胡赤茯苓,芪草麦冬车前子,躁烦消渴及崩淋。
72.清震汤
清震汤治雷头风,升麻苍术两般充,荷叶一枚升胃气,邪从上散不传中。
清咽太平薄荷芎,柿霜甘桔及防风,犀角蜜丸治膈热,早间咯血颊常红。
消斑青黛栀连犀,知母玄参生地齐,石膏柴胡人参草,便实参去大黄跻,姜枣煎加一匙醋,阳邪里实此方稽。
74.辛夷散
辛夷散里藁防风,白芷升麻与木通,芎细甘草茶调服,鼻生息肉此方攻。
75.栀子豉汤
豉汤治阳明表,虚烦懊憹此方好,前症兼呕加生姜,若然少气加甘草,又有栀子朴实汤,下后心烦腹满饱,枳实栀豉劳复宜,食复再加大黄讨。
76.清荣汤
清荣汤是鞠通方,暑入心包荣血伤,犀角丹元连地麦,银翘竹叶卷心藏。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清邪泻毒亦滋阴。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贵。
神犀丹内用犀君,金汁参蒲芩地群,豉粉银翘兰紫草,温邪暑疫有奇勋。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兰根煮,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服,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效力普。
82.泻心汤
泻心汤是仲师方,并用芩连及大黄,热迫血行成吐衄,火平血静自安康。
83.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当归芦荟木射香,黄柏芩连及大黄,栀子青黛龙胆草,肝经实火尽能攘。
86.左金丸
左金茱连六一丸肝经大郁吐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已,热邪泻痢服之安,连附六一治胃痛,寒因热用理宜参。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合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88.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
89.甘露饮
甘露二冬二地均,芩枇只斛与茵陈,合和甘草平胃热,口烂龈糜吐衄珍。
90.泻白散
泻白方医肺火蒸,桑皮地骨降而清,更须甘草和粳米,培土生金妙如神。
91.黄芩汤
黄芩汤中用甘草,并添芍药与大枣,此方遂为治痢祖,温病气分用之好。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秦皮比,性寒味苦入下焦,坚阴止痢称良剂。
秦艽鳖甲治风痨,地骨柴胡更有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94.芍药汤
初痢多宗芍药汤,芩连槟草桂归香,痢下赤白便脓血,病势不减加大黄。
95.清咽利膈汤
清咽利膈咽痛消,清热疏风蒡连翘,荆防栀桔玄参草,银花芩薄大黄硝。
96.总方六味丸
总方六味治喉咽,荆防薄桔草僵蚕,或加射干大力子外感风热银翘添。
养阴清肺白喉方,玄芍参甘麦地黄,贝母丹皮入薄荷,肺阴不足用此汤。
98.玉女煎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疼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99.秦艽扶羸丸
秦艽扶羸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苑皆,半夏人参兼炙草,肺痨蒸嗽服之偕。
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阳黄栀子大黄入,阴黄附子与干姜,亦有不用茵陈者,仲景栀子柏皮汤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温病方剂歌诀
102.王氏连朴饮
王氏连朴饮芦根,栀豉葛芩滑石增,胸痞呕恶兼口渴,苔黄厚腻壮热吞。
薏苡竹叶散蔻仁,滑石连翘通草存,湿留气分成白,淡渗利湿加茯苓。
菖蒲郁金丹皮妙,竹叶竹沥滑石要,连翘牛蒡玉枢丹姜汁菊花栀子效。
105.茯苓皮汤
茯苓皮汤生苡仁腹皮通草合猪苓,竹叶二钱水八杯,淡渗利湿小便行。
医原藿朴夏苓汤,杏蔻苡仁豆豉襄,猪苓茯苓兼泽泻,湿重热轻用此方。
107.杏仁滑石汤
杏仁滑石用通草,黄芩黄连郁金讨,橘红厚朴京半夏,辛开苦泄利三焦。
黄芩滑石茯苓皮,腹皮白蔻猪苓齐,通草一钱水六杯,湿化热清此方宜。
109.芳香化浊饮
雷氏芳香化浊法,藿佩陈朴荷叶纳,腹皮半夏七味药,芳香表里湿可化。
110.宣透膜原法
宣透膜原草果姜,槟芩草朴夏藿香
111.益胃汤
益胃沙参冰糖进,麦冬生地玉竹存,甘寒生津复胃液,口渴舌红中焦证。
112.清宫汤
清宫汤用五般心,邪入包络此堪清,玄参莲心鲜竹叶,连翘犀角主宣经,热痰竹沥兼梨汁,蒌壳痰清热亦清,解毒人中金汁好,银葛荷叶治神昏
加减银翘散大青,丹皮竹叶地玄参,蝉蜕牛蒡桔梗草,清络解肌风疹
114.化斑汤
化斑白虎犀玄参,发斑成片血热因。
宣白承气生石膏,大黄蒌壳杏仁敲,除痰泻热兼医喘,黄降辛开力最豪。
导赤承气汤赤芍,硝黄连柏地参入,温邪下陷溺来疼,法取养阴通府药。
冬地三黄芩柏连,玄参甘草共相添,芦根汁与银花露,温病津亏湿热兼。
复脉汤中加减何,炙甘生地麦冬多,阿胶白芍胡麻仁,甘润存津虚热瘥。如去麻仁加龙牡,汤名救逆起沉疴,新加复脉添三甲,龟鳖潜阳牡蛎和。
黄连阿胶鸡子汤,白芍黄芩共合方,滋液熄风尤泻热,朝凉夜热服之康。
120.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龟蛎鳖,阿胶鸡子芍宜白,地冬炙草味麻仁,法取酸甘咸救逆。
121.小定风珠
小定风珠鸡子黄,阿胶淡菜龟板尝,再加童便合方中,止呃除烦又潜阳。
猪肤汤煮一斤肤,粉蜜调熬近似糊,下利咽痛虚热逼,阴虚阳亢服之舒。
123.苦酒汤
苦酒汤专入少阴,去黄鸡子但留清,生半夏需研为末,同内壳中锅内蒸,咽痛有疮声不出,辛开苦降效如神。
124.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治失眠,若无秫米苡仁添,如与桂枝汤合用,即名半夏桂枝汤
125.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参芪草,归陈麦味青皮好,曲柏葛根苍白术,升麻泽泻加姜枣。
新加香薷饮堪夸,银翘厚朴扁豆花,形似暑温汗不出,须知长夏伤寒家。
127.生脉散
生脉冬味与人参,补气生津保肺阴,少气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清络饮用荷叶皮,竹丝银扁翠衣添,暑温汗后余邪疟,气分轻伤病可痊。
129.香薷饮
三物香薷豆朴先,若云热盛益黄连,或加苓草名五物,更益木瓜六味全,再合参芪陈白术,又名十味内伤痊。
六一生甘滑石莹,若兼湿热此堪清,益元碧玉鸡苏散,砂黛薄荷加之灵,温清更有干姜入,玉泉须与石膏生。
桂苓甘露散河间,暑湿伤中烦渴连,滑石石膏寒水石,五苓甘草一方煎。
132.三石汤
三石汤用金汁调,银通杏竹滑寒膏,三焦暑热舌黄滑,气分邪浸此法超。
加减清宫治湿温,银花犀角连翘心,玄参竹叶赤皮豆,痉厥昏迷亦可吞。
银翘马勃喉咽,牛蒡攻毒合射干,不痛阻塞加滑石,桔梗苇根妙如仙。
135.三香汤
三香汤治湿温方,桔梗蒌皮与降香,香豉郁金陈枳壳,宣通机窍喜芬芳。
136.茯苓皮汤
茯苓皮汤有猪苓,竹叶通花薏苡仁,大腹皮兼广滑石,湿温窍阻尿难行。
137.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新制橘皮竹茹汤,再加柿蒂与生姜,阳明湿滞而为哕,法取苦辛通降良。
139.泄热通阳汤
泄热通阳汤橘皮,翘豆卷滑神奇,湿温谵语苔黄涩,面赤头昏自汗宜。
140.温胆加连汤
温胆加连汤七般,半苓橘实竹茹甘。
141.开疸汤
开疸汤中杏苡仁,蚕砂连翘赤豆行,山栀滑夏木防己,肢疼痿黄用最灵。
142.沙参玉竹麦冬汤
沙参玉竹麦冬汤,扁豆天花甘草桑,法取甘寒清燥气,如其咳嗽骨皮攘。
桑杏汤方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燥伤气分脉数大,但主辛凉病可医。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解郁滋干效堪夸,痰盛瓜蒌尖贝母,血枯生地亦可加。
琼玉膏中生地黄,参苓白蜜炼膏尝,肺枯干咳虚劳疟,金水相滋效倍彰。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红肺气伤。
五汁饮用梨皮藕,荸荠苇根捣汁同,或以蔗浆来易藕,甘寒救液著奇功。
地黄饮子参芪草,二冬二地枇杷讨,泽泻枳壳疏利兼,消渴烦躁此方好。
麦门冬汤半夏参,枣甘粳米合煎成,咽喉不利因虚火,养胃除烦逆气平。
150.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暑疫湿温此最良。
藿香正气苏腹皮,甘桔陈苓术朴具,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五加正气脘闷方,藿朴陈苓均需尝,一加茵腹曲麦杏,通已苡卷二加良,加杏加滑居三味,四添楂曲草果攘,五加正气治便泄,苍腹谷芽最相当。
缩脾饮用清暑气,砂仁草果乌梅暨,甘草葛根扁豆加,吐泻烦渴温脾胃,古人治暑多用温,暑为阴证此所谓,大顺杏仁姜桂甘,散寒燥湿斯为贵。
祛风除湿方剂歌诀
154.小续命汤
小续命汤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己兼甘草,风中诸经此方通。
155.牵正散
口眼歪斜牵正散,阳明风中邪干漫,僵蚕白附全蝎投,酒服二钱功可赞。
156.玉真散
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方内若加僵蚕菊,菊花茶调用亦臧。
活络丹中用胆星,二乌乳没地龙寻,酒丸酒下能通络,风血痰涎闭在经。
159.独活寄活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若去寄生加芪续,汤名三痹古方珍。
蠲痹汤医风气痹,羌防桂芍共黄芪,姜黄姜枣同煎服,体痛肢挛手足靡。
161.三生饮
三生饮用乌附星,三皆生用木香增,参汁对调宗薜氏,卒中痰迷服此灵。
162.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杏苡仁,防独归陈草茯神,五加酸枣木香入,中风子痫可回春。
肝肾不足续断丸,羌防地膝加青盐,苡术加皮瓜萆蔛,风湿肢痛步履难。
乌头汤原金匮方,芪草芍药麻黄攘,病由历节伸舒痛,除湿行痹更助阳。
165.青空膏
清空膏法治头风,偏正头风火上攻,芎草羌防柴上散,芩连降下用茶冲。
当归四逆桂芍草,通草细辛共大枣,温经通脉畅血行,冻疮腹痛用之好。
越婢汤本风水方,麻石甘枣共生姜,肺胀目突加半夏,恶风脚弱木附襄。
麻黄杏苡甘草汤,关节烦疼服之康,功异麻黄加术法,祛风利湿此良方。
金匮麻黄加术汤,麻桂杏甘白术攘,发汗祛湿消水肿,身体疼烦服之康。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独活汤中羌独防,芎归辛桂参夏菖,茯神远志白薇草,瘛疭昏愦力能匡。
172.顺风匀气散
顺气匀气术乌沉,白芷天麻苏叶参,木瓜甘草青皮合,涡僻偏枯口舌喑。
173.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黄柏苍术天南星,桂枝防己及威灵,桃仁红药龙胆草,羌芷川芎神曲停,痛风湿热与痰血,上中下通用之听。
174.清空膏
清空芎草柴芩连,羌防升之入顶巅,为末茶调如膏服,正偏头痛一时蠲。
人参荆芥散熟地,防风柴枳芎归比,酸枣鳖羚桂术甘,血风劳作风虚治。
资寿解语汤用羌,专需竹叶佐生姜,防风桂附羚羊角,酸枣麻甘十味详。
177.马膏生桑桂酒方
马膏生桑桂酒方,马项油脂白酒襄,再以桑灰桂枝和,歪斜口眼中风良。
养阴安神方剂歌诀
镇肝熄风天冬,牛膝麦芽赭石同,玄楝龟茵龙牡草,肝风内动有奇功。
俞氏羚羊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炙草,石决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省入薄荷姜枣服,喑厥风靡能治之,火归水中水生木。
大补阴丸治水方,火炎劳热致虚羸,地黄龟板兼知柏,猪脊脂膏蜜和为。
滋肾通关桂柏知,溺癃不渴下焦医,大补阴丸除肉桂,地龟猪髓合之宜。
东垣朱砂安神丸,地草归连药五般,烦乱懊憹神不静,怔忡不寐悉能安。
185.酸枣仁汤
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佐之良,芎甘各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睡乡。
186.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宜,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天王补心柏子仁,二冬归地与三参,桔苓远志朱砂蜜,枣味酸收血自生。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杞子麦冬攘,当归川楝水煎服,肝肾阴虚此最良。
六味地黄益肾肝,薯茱丹泽地苓丸,更加栀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扶寿河车大造丸,二冬参地龟板全,砂仁苓膝杜仲柏,虚烦劳嗽能延年。
191.滋燥养营汤
滋燥养荣两地黄,芩甘归芍及艽防,爪枯肤燥兼风秘,火燥金伤血液伤。
192.活血润燥生津饮
活血润燥生津饮,二冬熟地兼瓜蒌桃仁红花及归芍,利便通幽善泽枯。
193.韭汁牛乳饮
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
194.白茯苓丸
白茯苓丸治肾消花粉黄连萆蔛调,二参熟地覆盆子,石斛蛇床螕胵要。
芳香开窍方剂歌诀
安宫犀角与牛黄,雄冰芩连栀射香,郁金朱箔珍珠入,开窍清心效擅长。
196.至宝丹
至宝朱砂射息香,雄黄犀角与牛黄,金银二箔兼龙脑,琥珀还同玳瑁良。
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磁寒水滑和膏,丁沉木射升玄草,更用赤金法亦超。
回春丹里二连并,礞石珠黄菖半星,贝母辰砂天竺射,小儿惊搐赖此平。
199.紫金锭
紫金锭用射朱雄,慈戟千金五倍同,太乙玉枢名又别,祛痰逐秽治惊风
苏合香丸射息香,木丁熏陆荜檀香,犀冰白术沉诃附,衣用朱砂中恶尝。
历代文献
黄帝内经》,唐朝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13首方剂,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五十二病方》,秦汉时期的文献,载方28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载方单方113+复方245,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肘后备急方》,晋葛洪,载单方510+复方494,方简、便、廉、效。
刘涓子鬼遗方》,晋末刘涓子撰,南朝齐龚庆宣重新整理。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载方5000余。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载方近3000。
外台秘要》,唐王焘,载方6000余,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圣惠方》,北宋王怀隐王佑、郑彦、陈昭遇等编,载方16834,翰林医官院医官,依据医局所藏北宋以前各种方书、名家验方并宋太宗亲验医方,又广泛收集民间效方集体编写而成。
《圣济总录》,南宋,载方近2万,宋徽宗时由朝廷组织人员编纂,成书于1111年-1117年,集宋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南宋太医局编,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载方788,是宋代太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
伤寒明理论》,金朝成无己,我国第一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
宣明论方》,金朝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著,善用寒凉药。
《儒门事亲》,金朝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著,主张攻下法
脾胃论》,金元,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著,擅长补脾胃。
《丹溪心法》,元代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著,力倡滋阴。
普济方》,明朝朱橚,载方61739,我国古代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
汤头歌诀》,清汪昂,为初学者启蒙必读医书,流传甚广。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1997年11月出版,该书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兄弟院校近百名专家学者历时12年完成。载方96592首,,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
参考资料
方剂学.豆瓣.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1 23:50
目录
概述
学科历史
基本任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