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韩东山(1905年6月—1986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湖北省大悟县人。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建国前曾担任黄安县黄陂站苏维埃赤卫队班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班长、排长,罗山红军独立团连长,红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一营营长、三十六团副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团长、第二十五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副团长、补充团团长、三八六旅副旅长,东进纵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鄂豫皖湘赣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干部旅旅长,豫鄂陕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江汉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参谋长,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经历
1905年6月,韩东山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陈家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韩志鑫。其父佃租地主田地耕种,收成不够交租谷,长年累月给地主白干活,以抵欠租。韩东山从六七岁就放牛,稍大即下田帮父母干活。全家人起早贪黑地干,依然食不果腹。韩东山9岁那年,父母为了让他识几个字,以便学会记账,免得求人或受他人欺骗,筹措了一些钱送他到本村私塾读书。韩东山自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颇为发奋。但好景不长,因学费难以为继,韩东山仅读两年便辍学,先帮父母种田,后来跟人打石头、学做石匠手艺。韩东山20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生活愈加困难。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任应岐部在宣化店招兵,韩东山为了谋生应招当兵。几个月后,任应岐部被丁应坤部打垮,韩东山逃回家继续务农。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黄麻起义爆发,成立了黄安县(今红安市)农民政府和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1928年1月,韩东山参加黄安县黄陂站苏维埃赤卫队,并担任班长。8月,韩东山由黄庆云、何玉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5月,韩东山于宣化店加入鄂豫皖红军游击队,主要任务是打土豪和对付土豪劣绅的武装。韩东山见多识广,又认得一些字,对问题理解快,打仗有冲劲,很快便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班长、排长。
1930年5月,韩东山所在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罗山独立团,他被提升为连长。11月,国民党军调集8个师、8个旅近10万人,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韩东山随罗山独立团投入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南下东进,往返拼杀。
1931年1月,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围剿”遭到失败。同月,鄂豫皖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第十、第十一师。韩东山所在的罗山独立团扩充后隶属红四军领导。鉴于国民党军新的“围剿”尚未开始,红四军于2月主动向京汉铁路信阳广水段出击,令信阳的国民党军频频告急。国民党军急调兵分别由南北推进,企图夹击红军。3月,国民党军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率部从湖北省孝感地区北进,行至双桥镇地区,比较突出、孤立。红四军军长旷继勋当机立断,以2个团在双桥镇以北三里城监视北面的国民党军,集中5个团兵力对岳维峻部实施奔袭。罗山独立团担负向小河溪方向警戒和切断岳维峻部退路的任务。韩东山率全连占据一道土岗布阵。他对战士们说:“我们的任务很重,大家要构筑好两面阻击阵地,既要准备顶住小河溪方向来增援的敌人,又要击退从双桥镇后撤的敌人。”双桥镇战斗非常激烈,岳维峻部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据守顽抗,最后顶不住了,果真有溃军由此撤退。韩东山指挥全连,配合主力予以反击,堵住了国民党军的逃路,完成了预定任务。红军取得双桥镇大捷,俘岳维峻及其官兵5000余人。鄂豫皖苏区内一片欢腾,掀起了参加红军的热潮。4月,罗山独立团编入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师。此时,国民党军调集10余个师约十二三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鄂豫皖红军主力东西往返机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对进犯的国民党军不断进行侧击、尾击和袭扰,伺机予以杀伤。韩东山随警卫师由陡沙河北出至晏家河,又向西进抵宣化店。红军主力集中,战多获胜。韩东山初步体会到:由游击部队转化为正规部队,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实际是个带战略性的转变,战斗规模大了,战术要求高了,自身的军事素质也应不断提高。5月底,鄂豫皖苏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警卫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三师,罗山独立团为第三十九团,韩东山升任营长。此后,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对付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周边国民党军暂取守势。然而,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没有抓住红军向外发展的良好时机,而是积极贯彻“左”倾路线,展开大规模的“肃反”,先后以“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团以上干部三四十人、营以下基层指战员2500余人。韩东山随部在前线连续作战,得以暂免厄运。11月7日,鄂豫皖红军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辖红四、红二十五军。原第十三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二师,师长陈赓、政治委员刘杞。原第三十九团改编为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徐海东。韩东山为第三十六团第一营营长。11月上旬,红四方面军积极进行反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的各项准备,并以8个团的兵力发起黄安战役。韩东山是头一次打这样的大仗,他事先下到各连检查战斗准备情况,然后信心十足地向团长徐海东报告:全营已经做好进攻准备,请团长放心。10日夜,韩东山所在第三十六团随第十二师向东王家据点发起攻击。战斗打响不久,韩东山接到第三连连长报告:黄安城区有援军赶来。韩东山立即向徐海东报告情况,并按徐海东指示,率全营退出进攻东王家据点,调转方向,专门负责打援军。韩东山高喊:“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坚决顶住,保证主力夺下东王家据点!”之后,韩东山指挥全营坚守3天,并不断发起反击,直到黄安守军停止出援。红四方面军主力相继攻克黄安守军外围据点,切断黄安与外地的联系。第十二师在黄安独立团的配合下,逐渐紧缩包围。11月22日,黄安城守军以1个旅向南反扑,企图重占外围据点桃花店。第十二师师长陈赓下令迎击。韩东山率全营奋勇拼杀,将其击退。23日,黄安守军又以2个团兵力向南出击,再遭第十二师迎头痛击,被迫退回。第十二师乘胜于27日占领黄安城东、西两关。韩东山率第一营占领东关。12月22日,黄安城守军本欲固守持援,但经红军长达31天的围困,渐至粮弹匮乏,眼见外援无望,军心更加动摇。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发起总攻,并以“列宁号”飞机飞临黄安城上空,投掷宣传品和迫击炮弹,给守军以极大震撼。黄安独立团乘机攻占可俯瞰全城的制高点课子山。是日夜,主攻部队第三十五团勇猛登城并迅速向纵深发展。守军师长赵冠英急令部队突围。韩东山率全营随第三十六团乘胜追击。红军和赤卫军于城西郊外全歼逃跑守军5000余人,并俘获赵冠英。黄安战役历时43天,共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是红四方面军第一次取得攻下由国民党军整师兵力设防的强固据点的重大胜利,韩东山随部参加了黄安城内举行的盛大庆祝会。为纪念黄安战役的胜利,战后黄安改名为红安。
1932年1月,红四方面军为继续扩大苏区,发起商潢战役。韩东山率部随红四军第十二师由红安地区向北开进,先攻占北亚港,继而向河凤桥、江家集、豆腐店逼近。红军控制了商城潢川间全段公路。第十二师于豆腐店东侧高地构筑阵地,担任正面阻击任务。适逢大雪纷纷,落地即化,地面泥泞,工事难挖。韩东山高声激励指战员:“加油挖哟,要有大仗打呀!”并拿起工具和指战员们一起修筑工事。在韩东山鼓舞下,指战员们干劲倍增。2月上旬,国民党军汤恩伯第二师进至豆腐店地区。韩东山率全营随第三十六团据守阵地,顽强阻击,数次肉搏,形成相持。红军其他主力乘势迂回成功,开始全线反击。韩东山指挥全营跃出工事,穷追猛打,直至潢川近郊。商城国民党守军陈耀汉第五十八师所部见势不妙,未等红军主力对其包围,便弃城逃往麻城。商潢战役历时20余天,歼国民党军5000余人。3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东进皖西,发起苏家埠战役。韩东山所在第十二师留在潢川、商城地区,协助中共地方组织和政府发动群众,开展新区工作。其间,第十二师在师长陈赓指挥下,与来犯的国民党军接连打了三仗,三战三捷。4月,韩东山任第三十六团副团长。他协助团长余天云、团政治委员张成台指挥作战和发动群众。6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取得苏家埠战役胜利后回师商城地区,随即发起潢光战役。12日晚,第十二师包围双柳树国民党军守军1个旅(2个团)。13日拂晓,师长除赓以“三面围攻、网开一面”之战法,下令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双柳树发起攻击。韩东山所在第三十六团隐蔽于环山以北,待双柳树守军由此突围时予以截击。战斗打响后,当双柳树国民党守军抵挡不住、向北逃窜时,韩东山率第一营迅速向姚楼察迂回堵截,歼其一部。逃军余部折返向西北逃窜。韩东山率部尾随追击至傅流店一带,与兄弟团一道将其全歼。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其他部队实行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均获胜利。潢光战役仅历时5天,共歼国民党军及地方民团近1万人。此时,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会议,确定了对湘鄂西和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整体战略部署,并调集24个师另6个旅共30余万人,向鄂豫皖、湘鄂西苏区发动“围剿”,首先将进攻重点置于鄂豫皖苏区。蒋介石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由于张国焘被接连几次战役的胜利冲昏头脑,认为国民党军已是“偏师”,不顾红军自黄安战役以来连续7个月作战的疲劳,不听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等人提出的停止进攻、休整部队、做好反“围剿”准备的建议,坚持要红军继续实施不停顿的进攻,并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力由潢川地区西进威逼武汉。第十二师奉命向京汉铁路信阳至广水段出击,韩东山所在第三十六团为全师的先锋。25日,第十二师攻下鸡公山,歼灭国民党守军1个团。7月,红四方面军两次围攻麻城,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久攻不下,损耗严重,陷入被动。8月上旬,国民党军开始大举进攻,很快逼近鄂豫皖苏区边缘河口一带,扑向红安。10日夜,张国焘慌忙下令:红军主力撤麻城之围,兼程赶往红安迎击国民党军。第十二师为先锋,第三十六团为师的先锋,韩东山率第一营为团的先锋。11日,在红安城西冯寿二、冯秀驿地区,与国民党军先头部队相遇。韩东山令第一营抢占有利地形,先其开火阻击。团长余天云率后续部队赶来参战。第三十四、第三十五团也随即投入战斗。至傍晚,第十一师赶到配合反击,国民党军后撤,双方形成相持。13日晨,第七十三师赶到并向国民党军左翼出击,但未能成功。国民党军中路军第二纵队迫近七里坪,局势极为不利,红军被迫撒离,红安失陷。红四方面军主力相继赶到七里坪地区,在倒水河东岸酒醉山、小雾咀山、古风岭等地布阵。韩东山所在第三十六团随第十二师于酒醉山西侧构筑工事,严阵以待。此时新谷未下,粮食困难,许多群众将谷种拿出来给红军食用。韩东山与指战员极为感动,纷纷表示:吃群众一粒米,就要消灭一个敌人!8月15日拂晓,国民党军中路军第二纵队向红军发起进攻。红四方面军以少数兵力固守,集中主力向第二纵队第二师反击,歼其2个团的大部。韩东山随部冒着猛烈的炮火和飞机轮番轰炸,徒涉倒水河,突破国民党守军前沿阵地,反复肉搏,血染战衣,战斗极其惨烈,为鄂豫皖苏区前所未有。国民党军第二纵队司令陈继承亲往第二师督战,下令死守笔架山,并急调2个师增援。红军彻夜激战,付出重大伤亡仍未能攻下笔架山,遂退守酒醉山至古风岭一线。8月17日,国民党军中路军第六纵队2个师由红安地区北出,欲与第二纵队夹击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再向檀树岗转移。21日,国民党军第二纵队由七里坪推进,与在浒湾以北被阻的第一纵队会攻鄂豫皖苏区政治中心新集。张国焘力图保住新集、又令红军迎头堵击,不幸正迎合了国民党军的意图。9月2日,国民党军在飞机掩护下,向红四方面军自浒湾西北至西南的扶山寨、四面山、金兰山一线阵地发起猛攻。韩东山所在第三十六团随第十二师在扶山寨西侧抗击。为了节约子弹,韩东山反复高喊:注意隐蔽,把敌人放近了再打!5日拂晓,国民党军再次发起进攻,红军与之展开激烈肉搏战,阵地多次失而复得,致其攻势受挫,在阵前遗尸累累。此时,国民党军北面第一纵队和南面第六纵队步步向红军侧后进逼,与第二纵队形成三面合围。局势严峻,张国焘不得不下令红四方面军及鄂豫皖党政机关全部撤出新集地区,向皖西金家寨转移。10月19日拂晓,红四方面军主力行至枣阳以南,拟待机打回苏区,追兵赶至,引发激战。第十二师奉命占领制高点乌头观,但被国民党军抢先占领。20日,第十二师奉命扼守关门山,韩东山配合团长余天云,指挥第三十六团于关门山左侧防守。韩东山到阵地前沿亲自指挥,部队奋勇阻击。15时,第十二师奉命强攻乌头观。韩东山率第三十六团第三营打头阵。由于乌头观国民党军据险顽抗,未能攻下。10月21日,国民党军以2个师向关门山、刀峰岭红军阵地猛攻,另以1个师从红军侧后进攻,沿襄(阳)花(园)公路疾进的国民党军1个师也逼压过来,再次形成合围之势。是夜,红四方面军急速向西北转移。22日中午,红军于枣阳西南土桥铺地区再遇险境:据守沙河的国民党军2个师迎面堵击,尾追之敌紧逼于后,另有2个师从两侧夹攻。红四方面军经奋力拼杀,得以通过沙河和襄花公路。韩东山所在第三十六团随主力经枣阳七房岗地区继续向西北转进。红四方面军兼程行进,经新野邓县南部,徒涉丹江,于11月初抵达鄂豫陕交界的南化塘地区。这时,国民党军4个师紧追不舍。红军转抵漫川关东南任岭、雷音寺一线,又被驻陕国民党军3个团堵住去路,国民党军第一师2个旅也追踪而至。第十二师奉命在第七十三师协同下夺路前进,韩东山配合余天云率第三十六团奋勇冲杀,终于从国民党军2个旅的接合部打开一条通道。红军穿行于秦岭山脉,攀岩涉水艰难前进,刚出秦岭,又与堵截的国民党军激战。国民党军6个师三面逼近,再次形成包围(南面为秦岭)。第十二师属后梯队,韩东山随部经通宵激战,得以摆脱重兵。11月29日,红四方面军由周至县以南新口子出发,再次翻越秦岭。已届严冬,指战员身着单衣、草鞋,饥寒疲惫。沿途人烟稀少,粮食极缺。第十二师担任红四方面军的后卫。韩东山深为供给断绝、无粮可筹而忧,他忍痛下令宰杀战马给指战员充饥。12月7日,红四方面军进抵秦岭南麓的小河口。10日夜,红军前行南渡汉水,进驻陕南上元观地区。至此红四方面军终于摆脱了被动局面。15日,红四方面军在钟家沟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确定了进军川北创建川陕苏区的方针,并决定立即翻越巴山,首先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地区。1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进占通江县北部两河口地区。21日,韩东山随第十二师忍饥耐寒,战胜巴山风雪,进人川北。25日,韩东山随第十二师直趋通江城,第三十六团首先攻入城内,歼守军1个营和当地的团防大部。红四方面军乘势展开部队,很快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片地区。
1933年1月,四川军阀田颂尧嘉陵江沿岸调兵堵击红军。国民党军第六十五师从陕南西乡向川北万源营山渠县杨森第二十军和盘踞在达县万源刘存厚恩阳河一线阻击田颂尧部中央纵队和右纵队,然后主动撤至巴中附近。田颂尧部中央纵队和右纵队各一部疾进跟踪。第十二师迅速调整部署,于巴中城南郊的南龛(坎)坡对其两翼实施反击,歼其1000余人。此时,杨森部1个旅由营山北犯兰草渡,韩东山和余天云奉命率第三十六团,占据高岗布设阵地,以火力封锁渡口,阻击该旅不得前行。3月8日,第十二师奉命撤离巴中,收紧阵地至清江渡一线。18日,红军主动放弃南江,且战且退,诱敌深入。第十二师后撤到杀牛坪至得胜山一线。双方暂呈相持状态。韩东山与团长分别深入各营、连阵地,督促检查工事,鼓舞士气,准备迎战。4月26日,田颂尧部又一次全线发动进攻。韩东山所在第三十六团坚守杀牛坪阵地,以2个连抗击其轮番进攻,激战3昼夜,阵地屹然未动。29日,红军撤出通江城,再次收紧阵地于平溪坝、鹰龙山、鸡子顶、九子坡一线,退守到方圆不及百里的狭窄地区。5月17日,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兵力,歼灭冒进空山坝以南的田颂尧部左纵队。21日拂晓,韩东山指挥所部奉命向左纵队右翼发起攻击。川军左纵队9个团被红军分割包围于空山坝以南余家湾、柳林坝地区。激战3昼夜,歼川军5000余人。田颂尧部全线崩溃,纷纷败退。韩东山率部奉命乘胜追击,配合主力部队收复通江,继而夺回巴中,又克恩阳河,进迫仪陇城,直至收复江口镇。至6月中旬,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作战胜利结束。7月,红四方面军整顿扩编。第十二师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辖第二十五、第二十七师。韩东山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团长。就在红军反国民党军“三路围攻”作战紧张进行之际,张国焘竟下令在红军中再次“肃反”(从2月持续到8月),一批红军指战员和党政领导干部相继遭到逮捕、杀害。韩东山也遭遇劫难,他在《自传》中写道:“三三年下半年部队进行‘肃反’,当时在‘左’的情绪下,搞得人心惶惶,非常害怕,同时又有人把我当为‘肃反’对象,认为我是‘改组派’,师部(当时我在团部任副团长)即派人将我的武器卸掉,并押到师部关了一天一夜。后来因无凭据,由师政委詹才芳将我放回,仍任副团长,并未被撤职或停职,后又升任正团长。”8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乘四川军阀之间矛盾重重、互相观望,新的“围攻”尚未准备就绪之际,为进一步扩大和发展苏区,集中红军主力连续发起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达战役三次进攻战役。12日,仪南战役开始。红九军的主要任务是,由巴中以西之恩阳河地区向仪陇和南部发动进攻。这是韩东山作为团级军事主官打的第一仗,他决心用胜利给单位增添荣誉。红九军在尹家铺与川军1个团遭遇,歼其200余人,其余逃向阆中。红军经一周左右连续战斗,打下仅陇县城外围多个据点,歼川军1个多团。韩东山等率第七十五团积极进行攻城作战准备,同时组织小分队进行夜袭,消耗疲惫川军。23日,红九军发起进攻仪陇县城战斗,一举攻占仪陇县城,开守军2个营,其中俘300余人,守军纷纷败退嘉陵江以西。韩东山等率部向南部县以东的嘉陵江沿岸地区挺进。当地多产井盐,红军大量收购并动员群众向苏区运输,第七十五团指战员也满载而归。9月22日晚,营渠战役开始。红九军由仪陇地区向东与由巴中之江口地区向西的红四军部队一道实施两翼攻击。韩东山等率领第七十五团占领马鞍场,歼民团武装1000余人。24日,随红九军进抵营山以北30余公里的马深溪,击溃川军一部,随即向营山进攻。10月3日,红九、红三十军向大庙场、新店子一线川军发起攻击。韩东山等指挥第七十五团在大雨滂沱之中连破数道工事,在泥水里与守军扭打肉搏。当晚,红九军部队占领营山城。10月16日夜,宣达战役开始。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为中路第二梯队,由刘坪向川军防线中段土地堡一线实施中央突破。17日拂晓,中路部队一举袭占土地堡附近要隘烟灯寨,打开了缺口。韩东山等率第七十五团作为第二梯队投入战斗,攻占丘家侯、马渡关,击溃川军1个团,继面向宣汉进击。19日,红九军攻占宣汉城北要点板凳垭和尖子山,宣汉城内守军不战而逃。此时,红三十、红四军相继攻占达县、万源县城。宣达战役期间,刘湘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纠集大小军阀部队110余个团约20万兵力,对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11月初,刘湘以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在刘存厚部协同下,首先发动进攻。16日,刘湘下令各路军开始总攻。红四方面军分别于开县以西的杨柳关、开江城北的永兴场一线,以及营山城北凤凰寨一带,以东西两面阻击迟滞川军的进攻,为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作战准备争取了时间。红军仍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投入战斗。红九军及其他主力共20个团奉命于万源迄宣汉、达县的东线地区布防,对付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第五、第六路军。韩东山等率第七十五团于宣汉城西曾家山布阵,抢筑工事,并进行伪装。12月16日,第五、第六路军在飞机掩护下分别强渡前河州河。红军居高临下,乘其半渡之际开火,予以大量杀伤。18日,东线红军奉命撤离,韩东山等率第七十五团收紧阵地转至东起庙坝,西经井溪场、东升场、双河场、碑牌河迄北山场一线。转移途中,红九军于宣汉城西北的万鼓楼再歼川军第五路军一部。
1934年1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东线、西线多次挫败四川军阀部队的进攻。为继续诱敌深人,创造战机,东线红军再次主动后撤,向固军坝、罗文坝、马渡关西迄红灵台一线转移。2月10日夜,东线红军发起反击(马鞍山战斗)。红九军第二十五师迅速攻占毛坝场以西的红岩。11日,攻占胡家场的街口。韩东山等率第七十五团勇猛作战,歼川军第三师师部一部。12日,红九军向西占领池溪场,继而围困鸣鼓场、老木口,连攻两日未能突破,战斗转成相持,后奉命停止反击。马鞍山反击战虽未达成反攻,但使刘湘扬言3个月“全部肃清”川陕苏区红军的计划成为泡影。4月,红四方面军再次收紧阵地。东线红军撤至万源城以南,西经镇龙关至刘坪一线。韩东山等率第七十五团配合兄弟部队,利用川军向前推进的时机,乘其不备予以阻击和反击。5月上旬,红军收复万源县城。韩东山等率部一面抓紧进行练兵,一面深入政治动员,鼓舞士气。6月,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与红四、红三十军各一部,奉命于万源以南迄通江城北坚守东线阵地,有力地阻止了川军的进攻。7月,时值反“六路围攻”作战艰苦相持阶段,韩东山升任红九军第二十五师师长。他与师政治委员陈海松指挥第二十五师在万源以南地区英勇阻击,川军未能突破。东线红军坚守万源,为反攻创造了条件。8月8日,红四方面军在嘉奖万源前线部队的通令中同时宣告:“乘胜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了!”10日夜,东线红军发起反攻。韩东山与陈海松率第二十五师作为红九军第一梯队,担负突破任务。先头部队勇猛打开缺口,占领要隘青龙观。11日拂晓,红九军自左翼发起进攻,攻占青龙观以东之清花溪、田家坝,击溃川军第五旅,继而向西南方向长坝场追击。川军防线如堤溃决,败军数日退却数百里。至24日,东线反攻结束。28日,红四方面军主力迅速西转,开始西线反攻。红九军由通江城南上老官庙渡过通江,从川军第三、第四路军接合部得胜山附近冷水垭实行夜袭,突破其防线。接着再度组织夜袭,突破右垭口,向巴中前进。红军攻势勇猛,各路川军原路溃退。韩东山与陈海松率第二十五师对第三路军穷追猛打,直扑仪陇。9月16日,红军收复仪陇,继之收复阆中县城外围的嘉陵江东岸地区。至9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历时10个月的反“六路围攻”作战胜利结束。韩东山与陈海松率第二十五师转入整训,同时协助恢复和开展地方工作。11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毛浴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会议表彰了反“六路围攻”中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韩东山所在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被授予“攻如猛虎”奖旗,第七十五团被授予“守如泰山”奖旗。中旬,红四方面军在巴中县清江渡召开军事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反“六路围攻”的经验,研究了打破国民党军“川陕会剿”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还制定了加强部队军事建设和训练、军事教育、组织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大纲。韩东山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比较高层次领导的会议,深受启发教育。他结合亲身经历也谈了体会,并表态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经3个多月休整,兵员、物资得到补充,部队战斗力进一步提高。韩东山在整训中作了自我总结,一方面总结了个人的不足:“三四年七月由正团长升为红二十五师师长,曾在四川宣汉、万源粉碎敌人六路向川陕苏区进攻的战斗,当时觉得自己打仗行,能指挥作战,于是产生了英雄主义的思想……又感觉在张国涛(焘)领导下,只要会打仗、不怕死、出身成分好、没犯过错误,就能吃得开,这也是助长了我的英雄主义的来源。”另一方面又总结了个人的收获:“由于工作范围的扩大,这时候在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方面比较全面,在战术学会了如何选择攻击点和牵制敌人的方向以及与敌人直接战斗,战而不胜,第二步又如何办等等,都要作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成熟的考虑而行动,加之这一时期单独作战和单独行动比较多,客观环境促使了主观的能动性,使自己在指挥艺术上和部队行政管理各方面都有了提高。”1月22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广昭战役。当晚,韩东山与陈海松率第二十五师与兄弟部队相继由广元以北朝天驿渡过嘉陵江。23日,于羊模坝围歼川军近1个团。战斗中,副师长潘幼卿牺牲。第二十五师随后担任警戒和准备打援的任务。此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集中红四方面军主力12个团出击陕南,于2月3日发起陕南战役。韩东山与陈海松率第二十五师奉命坚守转斗铺地区,保障了出击部队左翼侧后的安全。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当夜,先头部队以神速隐秘的动作从苍溪、阆中之间西渡嘉陵江,迅速占领沿江要点,向川军守军纵深及两翼发展攻势。29日,红九军作为左翼,从阆中以北涧溪口渡过嘉陵江。韩东山与陈海松率第二十五师相继攻克阆中、剑阁,再向江油地区川军第一路军总指挥邓锡侯部实施进攻。4月10日,韩东山与陈海松率部渡过涪江,进面包围江油守军1个旅。14日,奉命参加江油以南打援作战,与川军援兵激战于塔子山、雉山关一带。15日,韩东山与陈海松率部向援兵右侧包抄,使其混乱动摇。红军全面出击,击溃援兵,歼其4个团。接着乘胜连克中坝镇彰明镇。至21日,嘉陵江战役结束。红四方面军先后攻克8县城,歼川军部队12个多团1万余人。嘉陵江之战虽控制了二三百里广大地区,但此次作战是为了策应中央红军的行动,因此从嘉陵江战役开始,红四方面军实际上便开始了长征。蒋介石为防止红军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建立根据地,重新调集重兵组织新的“围攻”。红四方面军处境十分被动。此时,中央红军以惊人的毅力和神速的行动,进到了云南北部金沙江南岸,准备渡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领导认为,实现会师,红四方面军必须向西行动。西进的唯一通道是北川河谷,处于中段的土门乡是东达北川、西进茂县的要隘。红四方面军决定发起土门战役,突破土门要隘,乘胜西进。5月2日,韩东山等率第二十五师从蔡家嘴、乱石窖抢渡湔江。韩东山亲临江边指挥调动部队,与指战员一起冒着弹雨,用竹筏、木板抢渡,一上岸即投入战斗。红军击溃守军杨宗礼部1个旅,继而攻占大垭口,重创2个旅。10日,韩东山等率部攻占千佛山主峰佛祖庙,并追击至西大垭口。至12日,在大垭口、白家林、千佛山等地,红军与邓锡侯部进行激烈争夺战。14日携晓,红军向土门发起总攻。经激战,于当日占领土门,于15日占领茂县,于18日在大垭口重创川军第六路军总指挥王瓒绪部1个旅。至22日,土门战役结束,共歼四川军阀部队1万余人。6月初,韩东山率第二十五师正在川西北汶川一带进行筹粮工作,被电话召到北川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神情严肃地指示:有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你师立刻做好战斗准备,为中央首长和中央红军进入懋功(今小金县)打开通道。会师后,向中央汇报我四方面军的情况,并掩护好中央红军安全通过夹金山,进入懋功。具体行动由第三十军政委李先念指挥。韩东山受领任务后,立即召开师、团干部紧急会议,传达了徐向前的指示。6月5日凌晨,部队开始急行军。7日下午,进抵懋功东北10余公里的抚边乡。据侦察得知:隔小金川河据守的,是邓锡侯部2个营及被其欺骗利用的少数民族武装1000余人。金川河河面不宽,但水深流急,原有的桥已被拆掉,无法通过。韩东山派出1个连就地筹集材料,当夜准备就绪。8日凌晨两点,在加强营的掩护下,架桥的连队半个多小时就抢搭一座简易浮桥,部队迅速渡河,一举击溃河防守军。紧接着向懋功县城发起进攻,歼守军700余人,其余逃散。战斗结束,天尚未亮。部队稍事休整,韩东山留下2个营据守并担负后方警戒,率其余部队兼程赶路,当晚进占懋功东南约50公里的达维镇。全师边行军边战斗,3天多时间行程约150公里。6月9日拂晓,韩东山令第七十四团为先遣团,他向团长杨业华交代任务:率第三营为前导,向夹金山进发,一面警戒灌县之敌,一面寻找中央红军。第三营行至巴郎关附近,遭遇川军,激战中营长陈玉清等60余人牺牲。12日,第七十四团与中央红军第二师第四团在夹金山北麓会师。消息传来,韩东山等师领导在达维指挥部队整理内务,张贴标语,腾让房子,准备粮食。韩东山专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研究改善伙食问题,决定派出两个排到山里去打牦牛。很快就有收获,拖回两头牦牛,分配给伙食单位。6月17日,韩东山与陈海松带领红二十五师机关人员和驻在达维的部队,列队迎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韩东山对中央领导一个都不认识,上前一一敬礼。幸好见到了老师长陈赓,陈赓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时,韩东山为团长,陈赓后来到上海养伤,之后去了中央红军。在陈赓的介绍下,韩东山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韩东山请中央领导到一座喇嘛寺庙休息,这是当地最好的建筑。毛泽东亲切地让韩东山坐下,关切地询问情况。韩东山回答有些紧张,周恩来递过一碗水,和悦地说道:“讲得很不错嘛,别慌,别慌。”韩东山激动地站起来报告:“我们师指战员都是来自鄂豫皖和四川的贫苦农民,打仗都非常勇敢,上战场没有怕死的,都是拼命往前冲。”毛泽东也站起来,把手一挥说:“是啊,这就是红军的作风!我们从江西出发那天起,飞机在头上飞,敌人在地上追,我们还是闯过来了,而且……”毛泽东把两个拳头有力地合到一起说:“更发展了,更壮大了!”韩东山和屋内的领导们都会意地笑了。当晚,两个方面军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周恩来主持大会,首先宣布让红四方面军代表韩东山讲话。韩东山根据徐向前的指示,结合红四方面军走过的战斗历程,放开胆子讲了一番。接着,毛泽东和朱德相继讲了话。最后,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剧团演出了精彩节目。第二天,中共中央机关向懋功进发。临行前,毛泽东握着韩东山的手说:“我们走后,后面部队还得几天走完,你要把警卫工作布置好,掩护部队安全通过。现确定将红五军团三十七团交你指挥,待我们从懋功出发后,你们再行动、明白吗?”韩东山庄重地敬礼,大声回答:“明白,保证完成任务!”中共中央到懋功后,受到红三十军政治委员李先念率领第八十八师部队的热烈欢迎。在李先念的统一指挥下,第二十五师与第八十八师及中央红军第五军团第三十七团,于达维、夹金山、懋功一线坚守了七天七夜,保证了中央红军全部通过。之后,韩东山等率第二十五师进抵懋功县两河口镇地区,担负警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6日召开的两河口会议的任务。会后中革军委拟定《松潘战役计划》,确定集中主力北进,首先取得甘肃南部,创造川陕甘苏区。7月,韩东山率部随红九军向毛儿盖进军。8月初,中革军委鉴于敌情变化,放弃《松潘战役计划》,拟定《夏洮战役计划》。由中共中央率领右路军在毛儿盖地区集结,向班佑村巴西镇地区开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在马塘、卓克基地区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红九军编入左路军。韩东山等率红二十五师经过6天左右的艰苦行军,穿越茫茫草地,于22日到达阿坝地区。30日,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即占领以岷州(今岷县)为中心的洮河以东地区创建根据地的精神,以及红军总部决定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的指示,韩东山与陈海松率第二十五师由阿坝向班佑前进。9月3日,坚持分裂主义错误的张国焘致电中共中央,反对继续北上,同时下令左路军返回阿坝。15日,张国焘发布《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17日,张国焘下达南下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部队分别从阿坝和包座乡地区南下,再次穿越茫茫大草地。下旬,韩东山等率领第二十五师随南下红军集结于马塘、松岗、党坝一带。10月5日,张国焘召开卓木碉会议,公然宣布成立“第二中央”。为贯彻其错误的南下方针,实现在川康边创建根据地的计划,于7日发出《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计划》,组织左、右两路纵队沿大金川两岸攻击前进。8日,韩东山等率第二十五师编入右纵队,沿大金川右岸前进,奉命强占绥靖(今金川镇)、丹巴。第二十五师在绥靖以北观音河向西强渡,遇川军刘文辉部凭借高山峡谷抗击而受阻。红军遂以左纵队强渡大金川,连续击溃刘文辉、杨森部守军。20日,绥崇丹懋战役结束,共击四川军阀部队6个旅,相继攻占丹巴、懋功两城以及绥靖、崇化(今安宁镇)、抚边乡、达维、日隆关(今四姑娘山镇)等要镇。10月22日,张国焘又组织三路纵队,实行《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计划》。韩东山等率第二十五师编入中纵队,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发起进攻。11月1日,第二十五师与中纵队兄弟部队一起攻占宝兴,击溃杨森部3个旅,又接连打垮刘湘部1个旅和1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12日,芦山守军在红军猛烈攻击下弃城逃窜。韩东山等率第二十五师随中纵队向朱家场、太和场进攻,击川军2个团。16日,攻占名山东北百丈镇地区,沿通往邛崃的大路攻击前进。此时,四川军阀已陆续投入兵力达80余团。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阻击下,红军的攻势很快受挫。11月19日拂晓,川军集中10多个旅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从三面向红军百丈关地区数公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韩东山等率第二十五师坚守阵地,激战七天七夜。红军固守死拼,虽歼川军1.5万余人,但自身伤亡也近万人。至下旬,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被迫结束。当接到撤离命令时,韩东山面对几成焦土的阵地和来不及处置的指战员的遗体,忍不住痛哭失声,他亲自抬了一夜伤兵。红军撤离百丈地区,转至天全、芦山境内。
1936年2月,国民党军六七个师加上川军主力,开始向天全、芦山地区大举进犯。红四方面军部队再次陆续撤离。韩东山等率第二十五师经达维、懋功向西北转移,沿途再次经受了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考验,翻越了终年积雪、气候无常的大雪山。3月初,韩东山等率第二十五师奉命由道孚南下,与由丹巴南下的红三十一军钳击泰宁(即乾宁)。守军弃城南逃康定。15日,张国焘在道孚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在南下碰壁、损失过半、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提出向西北转进,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方针。4月,红四方面军重新进行整编。整编中一大批干部抽调到红军大学学习,韩东山也是其中之一。其间,张国焘在炉霍召开会议,宣布取消“第二中央”,并复电中共中央表示同意北上。6月底,红四方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会师。7月5日,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7月初,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北上。韩东山这次在红军大学学习时间约半年,既学文化,又学政治,主要是学习军事,许多课目都是在行军中进行的。军事上学习战术理论和组织指挥,这些课多由校长刘伯承主讲。韩东山曾总结道:“就个人的学习收获来说,是不够大的,当时也有几点主要收获:一、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开始有些认识,知道是不对的,觉得一个战斗一个人是搞不起来的,需要全体同志和依靠群众共同来干才行,这样在群众观点上有所加强。二、在红大一切靠自己来劳动,无论烧火、担水、扫地全由学员干,因而又锻炼了劳动观点。三、对问题的看法和分析比未进红大前也提高了一步。”10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同月,韩东山被分配到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任副师长。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三十、红九、红五军西渡黄河(后改称西路军)。韩东山所在的红三十一军和红四军渡河受阻留在河东,与红一、红二方面军归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直接领导。这时,国民党军3个军齐头并进,妄图消灭红军于黄河以南、同心城以西地区。11月4日,韩东山随红三十一军向东转移至宁夏同心城以南的西王家团庄、段家沟、田家庄地区。由于国民党军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关麟征各部迅速推进,红三十一军和红四军再次向东转移。16日,红三十一军和红四军奉命于甘肃环县西北萌城、甜水堡一带设伏,开展山城堡战役。韩东山所在第九十一师布阵于左侧魏家山。17日,胡宗南部第一师先头部队进至石梁山下,红军阻击部队三面出击。第九十一师冲出预伏阵地,向第一师左后侧包抄围歼。萌城甜水堡战斗共歼国民党军第一师600余人,余部向草坪山溃逃。11月19日,韩东山率部随红三十一军和红四军进至古城堡、张天堡等地,继续实施阻击,先后击退国民党军1个师又4个团的进攻,而后向山城堡地区转移。胡宗南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向山城堡进攻,孤军深入,中革军委前敌总指挥部决定集中红一、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歼灭之。韩东山所部随红三十一军编为右翼,奉命歼灭第一军的先头部队。21日下午,左、右两翼部队向进至山城堡的国民党军第一军1个师突然发起攻击。经一昼夜激战,全歼该部1个旅又2个团。战后,韩东山所部随红三十一军向东进入陕甘宁边区,抵达宁夏盐池地区进行整训。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在团结抗日基础上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援助主张抗日的友军,制止国民党亲日派的军事进攻,红军主力泰命南下关中。16日,红三十一军和红四军由盐池地区出发,22日抵甘肃庆阳
1937年1月4日,部队经赤城镇宁县抵达西安西北的三原泾阳淳化地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全国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韩东山与红军广大指战员更加体会到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性。西路军自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后,即遭到优势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处境艰难。2月27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援西军西进增援。红三十一军编入援西军。3月中旬,援西军于甘肃省镇原平凉地区得知西路军已经失败,遂停止西进。4月,援西军全面展开批判张国焘路线斗争。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由于有过“左”的做法,一些红四方面军指战员有些不理解、想不通。韩东山也一度有想法,“经第三十一军军长萧克、政治委员郭述申多次谈话,逐步加深了认识。”全体指战员一致拥护中共中央的决定,紧密联系历史实际,以回忆、对比的方法来认识、分析、揭发和批判张国焘路线造成的危害,特别是批判其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罪行。大家对张国焘假借“肃反”排除异己、杀害党和红军大批优秀干部的罪行,更是切齿痛恨。清算张国焘错误路线历时3个月,使韩东山及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受到极为深刻的教育。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发表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红军通电请缨开赴华北前线抗日杀敌。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奉命由镇原折返陕西省淳化、三原地区集结待命。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命今,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韩东山所在的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改编为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团长徐深吉,韩东山任副团长。9月6日,第一二九师在石桥镇召开奔赴抗日战场誓师大会。徐深吉与韩东山率第七七一团参加了大会。16日,又随师部进驻富平县庄里镇地区,进行出征前的准备工作。30日,徐深吉、韩东山率所部随第一二九师机关从富平庄里镇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战场。10月中旬,为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太原作战,韩东山与徐深吉率第七七一团随第三八六旅,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张浩率领下,向娘子关东南日军侧后挺进,抵达山西平定地区,寻机歼敌。下旬,韩东山与徐深吉率第七七一团随第三八六旅在长生口、石门村、马山村等地袭击日军,连连获胜。22日,韩东山与徐深吉率第七七一团于七亘村附近的营庄布置阵地,赶修隐蔽工事,不巧被日机发觉。当夜,日军1个联队和200余骑兵突然包围过来,第七七一团一部猝不及防,仓促应战,伤亡30余人。韩东山与徐深吉率部奉命撤出,转至马山村设伏,接连配合并保障第七七二团于26日和28日两度在七亘村伏击获胜,共歼日军4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11月2日,日军1个大队约700人出东冶头镇,经黄崖底向昔阳进犯。第一二九师领导决定:以第三八六旅于黄崖底利用河谷两侧高地,伏击日军;第七七二团于黄崖底以东巩家庄一带隐蔽待机。韩东山与徐深吉奉命率第七七一团于黄崖底以南凤居村一带,占据有利地形部署阵地,并派小分队向黄崖底方向警戒,协同第七七二团歼灭来犯之日军。部队行动前,韩东山特别提醒警戒分队,要接受营庄遭袭击的教训,及早发现目标,咬住不放。警戒分队与日军接触后,且战且退,将其诱至黄崖底河滩处。设伏部队居高临下猛烈开火,予日军以大量杀伤。日军退至黄崖底村中及附近沟渠内顽抗待援。伏击部队受到限制不便出击,后奉命撤出战斗。黄岸底战斗击毙日军300余人、战马200余匹。12月下旬,日军步骑兵5000余人兵分6路,向太行地区第一二九师部队进行分进合击。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奉命在内线抗击掩护。韩东山与徐深吉率第七七一团,乘夜从日军两路间隙跳出包围圈,转移至武乡,后参与外线进行袭击,配合内线作战。太行区反日军“六路围攻”共歼日军700余人,为开创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38年1月,第一二九师新兵团改称补充团。韩东山任补充团团长,团政治委员丁先国。该团随即奉命南下,开辟太行山南部及道清铁路两侧地区。为钳制向黄河河防进攻的日军,并配合晋南国民党军作战,3月,第一二九师领导决定:以第三八六旅为主,在潞城黎城之间神头岭地区,沿神头岭公路三面设伏,伏击日军。韩东山与丁先国率补充团奉命参战,补充团位于神头岭东侧。韩东山举目望去,一条土筑公路弯弯曲曲,两侧都是沟沟坎坎高低不平的乱石枯草地,不禁连声叫好称妙。16日凌晨,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1个营袭入黎城,歼日军百余人后于拂晓撤出。黎城受袭,由涉县驰援的日军被第七六九团于东黄须、西黄须击退。潞城出援日军步骑兵1500余人,9时许进至神头岭地区,虽派出先遣分队侦察,却未发现公路两侧沟渠草丛中的设伏部队。9时30分,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地域,首先遭到第七七一团由神头岭北侧正面迎击。繁接着,第七七二团从公路西侧、韩东山与丁先国率补充团从公路东侧实施夹击,将日军截成数段,逐一歼灭。日军仅百余人逃回潞城。神头岭伏击战共毙、伤日军15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骡马及军用物资。6月,韩东山升任第三八六旅副旅长,旅长陈赓,政治委员王新亭。9月至10月,第三八六旅参加第一二九师组织的对平汉铁路正太铁路和道清铁路的3次总破击战。韩东山协助陈赓、王新亭指挥部队,袭击日军驻守的车站、据点和小股部队,破坏路基、桥梁,撬铁轨,砍电线杆,使日军交通及联络陷于半瘫痪,策应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同时加强了晋冀豫边区抗目根据地。12月下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主力先后挺进冀南地区。韩东山协助陈赓率第三八六旅和先遣支队第3大队由太行山出发,奔赴冀南平原永年肥乡地区。在师部统一领导下,参加了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整编抗日武装,加强政权建设,动员群众拆城挖沟,改造地形,积极进行反“扫荡”作战准备。为解决平原作战的困难,部队分散分区活动,以小分队开展游击战,疲惫、消耗、寻机歼灭日军。同时对国民党军石友三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初到平原作战,韩东山感到仗难打。他曾深有感触地写道:“在抗日战争开始时,自己对日本鬼子还有些轻视,特别是在山西神头村一战把敌人1个中队全部歼灭了,于是更觉得敌人的战斗力不强。直到三八年冬敌人六路分兵进攻太行山,这样才感到日本鬼子亦挺厉害。后来我们转到河北省南部一带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感觉作战更加困难,既无口子可守,又无山险可凭。”
1939年1月,日军调集3万余兵力分多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第一二九师将主力与地方武装分为几个机动作战集团,反击日军“扫荡”。韩东山协助陈赓、王新亭指挥第三八六旅作战集团,利用日军每遭袭击后必派部队报复的规律,在威县以南香城固地区诱伏日军。2月10日,驻威县日军在八路军连日夜袭下,派出1个加强步兵中队,分乘8辆汽车向南追击。行至南草场附近,遭到第三八六旅骑兵连阻击。骑兵连以且战且退吸引日军,将其诱至香城固地区预伏圈内。第三八六旅作战集团设伏部队从三面突然发起攻击,将日军全部围歼。香城固战斗共击毙日军大队长以下200余人、俘8人,缴获炮4门。后成为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平原地区诱伏战的典型战例。6月,韩东山调任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陈再道。8月,韩东山协助陈再道指挥东进纵队,参加第一二九师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部的作战。25日,在赵县栾城之间地区,打击并歼灭了张荫梧残部,张荫梧只身脱逃。同时,在任县邢家湾地区消灭了张荫梧所部独立旅王子耀部。韩东山对这一时期的斗争,以及自己在战术上的提高,有深刻认识和总结:“在这样残酷的环境里,为了要坚决消灭和打击敌人,使我们更加依靠和接近群众,离开了群众就不能生存,也就谈不上要消灭日本鬼子了。几年中经过与敌人不断的战斗,使自己在战术上有所提高,摸着了敌人对我们的合击规律,因而使我们有利的给予敌人以反击,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所以能保存了部队的力量,这与我军在战术上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在长年战争中,韩东山战伤多处,身体瘦弱。
1940年1月,韩东山随一批干部从前方调往延安休养。在休养的一年中,经常有中共中央军委领导来看望大家,表达关心和爱护,大家非常感动。
1941年1月,韩东山受组织安排到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学习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西方革命史、联共(布)党史、党的建设等。该校学员须经考试,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入学。韩东山是未经考试直接保送的,可能由于他上过红军大学,这在高级军事干部中算是比较有文化的了。可是韩东山却高兴不起来:“感觉自己文化程度低,理论水平不高,感觉学不进去。同时在一起学习的都是一些新知识分子,在生活上不大与他们合得来,在学习上觉得他们能读一套马列主义,自己感到不行。”11月,韩东山转到军事学院学习。这所学院是军委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由朱德任院长,叶剑英任副院长。学员都是从部队来的干部,学习内容是急用的战略战术、组织指挥和游击战等。韩东山学习情绪高涨,每次上理论课都认真作笔记,野外作业也都努力去完成,抓紧有限的时间充实自己。他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仅3个月),在收获上仅对战术概则有进一步的领会”。
1942年2月,韩东山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这次学习时间长达两年,韩东山兴趣很浓,收获也大。他曾回顾并总结道:“党校是毛主席兼校长,算是一个真正的学府,而且还有很多较高负责同志都参加学习,从客观上对自己启发很大,因而深感自己不学习就是不行,所以在思想上是很安定的”,“对六大以来各个时期所犯错误路线的认识,如陈独秀的机会主义、李立三的盲动主义路线,特别是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和军阀主义给予党和革命的损失,有一个系统的和正确的认识”,“对知识分子政策和俘虏政策在认识上提高了一步”。
1944年3月,韩东山从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分配到新四军第五师鄂豫皖湘赣军区,任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主要负责地方工作,兼任地委书记。此时每个军分区有1个主力团兵力,其余为地方武装,主要担负粉碎日伪军进攻和主动出击日伪军据点等任务。韩东山最初负责地方工作,缺乏经验,感到有些困难。他首先进行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了解群众的疾苦,并设法解决他们急迫的困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并巩固政权,同时调动群众参军、参战和支前的积极性。经过不断努力和总结,韩东山很快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体会到:“做群众工作,要了解群众的特点,这是开展工作打开局面的最重要一环。所以在地方工作的一年又两个月的时间内,仍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45年4月,新四军第五师新成立第四、第六军分区(原第四军分区撤销,成立鄂皖军分区)。韩东山就任新的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夏忠武(左觉农)。第四军分区辖信阳县确山县桐柏县泌阳县等地区,下辖挺进第一、第三团,以及信桐、桐柏、确泌桐、汝蔡遂、汝正确5个总队和豫南军政干校等单位。韩东山与夏忠武领导第四军分区军民一面进行各级民主政权的组织建设,一面根据师的部署,积极展开对日伪军的反击,密切配合主力部队的全面反攻作战,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玩弄两面手法,一面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面加紧进行内战准备。新四军第五师所处的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地处中原战略要地,是国民党军东进与北上的障碍。蒋介石陆续调集10个整编师约30万兵力,由西、北、东南几个方向,向新四军第五师大举进犯。新四军第五师部队不得不迅速集中整调,投入反内战的准备。10月,新四军第五师主力部队与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南下支队于河南桐柏山会师,成立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下辖第一、第二纵队和江汉、鄂东、河南3个军区,兵力6万余人。韩东山所在第四军分区与第六、豫中军分区合并,组成河南军区,韩东山任司令员,政治委员刘子久。河南军区地处舞阳上蔡及湖北宣化镇(属大悟县)、随县之间,下辖独立第三旅,以及第一至第五军分区。韩东山到职时,河南军区所属各军分区已被国民党军割离分开。“当时军区任务很重,主要是牵制和打击敌人,保卫中原局(驻在宣化店),这一艰巨任务,自己在思想上怕完不成,而有些担心。但在工作上并未松懈,并且密切了与地方党和地方进步人士的联系,得到他们各方面的有力支援(如供给、情报、送粮等),从而使自己认识到地方党在配合部队各方面的力量也是不小的。”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月至6月,国民党军30万重兵日益逼近,中原军区主力部队被逐渐包围压缩于宣化店地区方圆不足百公里、人口仅有40多万的狭区内,给养极度困难,一日三餐难以维持。韩东山号召战士们挖野菜、捕鱼虾、磨豆腐、生豆芽,提出并带头三餐改两餐,干饭改稀饭,再加瓜菜代。6月22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截获蒋介石的密令:命国民党军第五、第六绥靖区“按既定计划先速歼鄂中李先念部,便而后主力作战之利”;“担任攻击各部队统于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形势及攻击准备,待今实施攻击。各部应于攻击开始之日起,对敌一举包围歼灭之”。中原局速报中共中央并获批准,决定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分南、北两路军分别向西突围,然后转至豫西、鄂西、陕南地区。突围前夕,中原军区机关干部和一批待分配干部编成干部旅,由韩东山任旅长。干部旅对外称第十四旅(或独立旅),下辖警卫团(第四十团)、干部一团(第四十一团)、干部二团(第四十二团)和独立营。6月26日拂晓,国民党军兵分4路以宣化店为目标,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大规模进攻。当日晚,中共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直属机关撤离宣化店,与中原军区部队约5万人,分成南、北两路开始突围。中共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直属机关以及第二纵队第十三旅、第十五旅1个团、第三五九旅、干部旅组成北路军。29日夜,北路军由信阳以南、武胜关以北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连日冒雨前进,同国民党军追堵部队展开了一场争时间抢速度的“竞赛”7月8日,北路军抢在国民党军合围之前,渡过唐河白河,进至河南邓县镇平之线地区。11日,得知国民党军6个师的兵力集结荆紫关一带。为分散国民党军的兵力,北路军又分左、右两路向西挺进,干部旅与第三五九旅为右路。此时国民党军已抢先占领荆紫关,北路军右路决定抢渡丹江,向南绕过鲍鱼岭、南化塘,再向陕南挺进。13日下午,北路右路突围部队在丹江大石桥渡口组织抢渡。水深难以架桥,又无船只架浮桥。韩东山正着急为难,听说有个战士弄来一捆电线,说用它可以过江。韩东山立刻派人从附近收割几捆电线,把几根并拢拧成一股,挑选会水的战士携带游到对岸,将电线两端固定在两岸。指战员们抓住“绳索”渡过了丹江。7月17日晨,前卫部队于鲍鱼岭遭遇国民党军阻击,展开激战。干部旅的后续一部被国民党军包围。韩东山迅速组织接应,指挥全旅参战。干部旅的干部多为机关干部和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过去多是指挥作战,已很少亲自冲锋陷阵,此时个个都是普通的战斗员,英勇果敢。经浴血奋战,终于突出包围。进至南化塘,又经一番激战,然后北上入陕,进抵商南县湘河街(今湘河镇)一带。下旬,在山阳县长沟口(今长沟镇),再陷国民党军重围,几经苦战,又得以脱险。28日,韩东山所率干部旅与第三五九旅组成的北路军右路部队,辗转进至商县黑山镇中原突围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8月上旬,韩东山所在的中原突围北路军右路部队,于黑山镇召开团以上干部会,做出分散活动的决定:韩东山带干部旅一部随第三五九旅赴延安;干部旅一部组成若干游击支队就地坚持斗争,一部化装转移。韩东山带干部旅一部与第三五九旅继续北进,沿途冲破国民党军追击、堵截,于8月底到达延安。10月,韩东山奉命返回豫陕边区,在河南省鲁山县寻找就地坚持斗争的突围部队。11月,韩东山被任命为豫鄂陕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此前,国民党军1个旅会同当地保安团,对第四军分区所辖地域实行“清剿”。韩东山到职第二天,未及了解情况,使与军分区司令员黄霖一起投入指挥作战,先后进行沙河、横涧、双槐树、五里川等战斗,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个团和3个保安团。经过连续作战,将国民党军在伏牛山的13县联防指挥部及其所属保安团全部赶出卢氏县境,取得反“清剿”斗争的胜利。12月,国民党军又先后调集9个旅和17个保安团,对豫鄂陕边区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清剿”。豫鄂陕军区从第二、第三、第四军分区抽调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东进豫西的南召、鲁山地区,诱使国民党军东顾,减轻根据地反“清剿”斗争的压力。
1947年1月,豫鄂陕军区副司令员陈先瑞在卢氏县五里川召集各军分区和支队领导人开会,研究部署内线反“清剿”斗争。韩东山积极支持并配合陈先瑞,他还建议:各军分区留在内线的部队主动出击,配合第一野战纵队在外线的行动;各军分区机关所有人员编成战斗组织,随时准备拿起武器投入反“清剿”战斗。得到与会领导认同。2月,鉴于国民党军继续增兵“清剿”,中共豫鄂陕边区委作出决定:将主力部队分两批撒至黄河以北休整待机;以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争。第一野战纵队于20日从济源垣曲间渡过黄河。韩东山协助陈先瑞组织留在内线的部队第二批渡河。当收拢的部队进抵黄河南岸时,发现国民党军已在渡口设伏,他们当即决定以先头部队牵制掩护,主力退返伏牛山地区,继续收拢整顿,待机渡河。3月,陈先瑞和韩东山所率部队,先后与第二军分区蓝(田)(商)洛大队、第三军分区机关、第五军分区一部及1个干部队、原新四军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一部以及商山、勋山支队等部会合。这些部队基本是以原中原军区突围部队为骨干所组成。6日,在河南省洛宁县熊耳山南麓,奉命组成豫鄂陕军区第二野战纵队(陈韩纵队),司令员陈先瑞,政治委员韩东山。下辖第一、第四、第七支队和1个干部大队。韩东山在支队(团)以上干部会上号召全体指战员团结一致,作好北渡与北渡不成继续坚持游击斗争的两手准备。15日拂晓,第二野战纵队从嵩县西北老道沟出发,当晚击溃国民党军1个营的偷袭。次日,翻越熊耳山,渡过淇河。前卫第七支队在木柴关击溃国民党军1个保安团。17日,涉过洛河,在韩城麦村与国民党军1个团和4个保安大队激战,歼其300余人。此时,部队十分疲劳,有的领导主张休整一下,不要急于突破陇海铁路封锁线。韩东山分析认为:国民党军已察觉我北渡意图,不断袭扰迟滞我行动,以争取时间在陇海铁路部署大规模的截击。他坚决主张不能停留,必须抢先乘夜冲过铁路。认识统一后,韩东山与陈先瑞率部加速前进,赶到陇海铁路义马站,一鼓作气强行冲过铁路线。“次日(18日)拂晓,国民党军5个步兵团和1个装甲团追上来,担任后卫的1个营以及伤病员受到一定损失。”韩东山与陈先瑞率第二野战纵队抵达黄河南岸的新安县西沃乡渡口,在太岳军区部队接应下,于19日黄昏北渡黄河,第二天上午渡过黄河进至山西省阳城地区。略事休整,部队开赴晋城地区,进行4个月的军政整训。8月,经过整训的豫鄂陕军区第一、第二野战纵队等部8300余人,奉命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纵队司令员赵基梅,政治委员文建武,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韩东山。下辖第三十四、第三十五旅。随即,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李先念率领下,第十二纵队由晋城东进,经河南入山东,于9月从寿张以南夜渡黄河再入河南境内。相继解放通许扶沟等县城。11月2日,韩东山随第十二纵队进抵光山县文殊寺,与第一纵队第二十旅会师。月底,第十二纵队奉命在信(阳)潢(川)公路阻击国民党军整编第十师,接应并掩护第十纵队进人大别山地区。12月6日,韩东山所在第十二纵队在黄安县西北华家河与中原军区独立旅合编,重新建立江汉军区。司令员赵基梅,政治委员刘建勋,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韩东山。下辖独立旅、警卫团和第一、第二、第三军分区以及襄西支队。中旬,韩东山随江汉军区西行进入湖北境内。他协助赵基梅、刘建勋指挥部队,组织侦察,了解敌情、地形、民情,于广水、花园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江汉地区。江汉地区北接桐柏,南临长江,西依巴山,东近平汉铁路。军区领导便决心在这一地区重新建立根据地。这时,司令员患病,副司令员张才千代理指挥。韩东山与张才千等江汉军区领导研究分析,江汉地区国民党正规军不多,游杂武装保安团不少,认为“土顽不除,我难立足”,决定初期军事斗争方针以“消灭土顽”为主要任务。12月20日至23日,韩东山协助张才千、刘建勋组织发起京钟战役。江汉军区以独立旅为主,第一、第二军分区配合,全歼湖北保安第二总队4个大队1300余人。首战告捷,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的通报嘉奖,并给独立旅记功。27日,司令员赵基梅病故,张才千继任司令员。韩东山协助张才千、刘建勋指挥连续作战,不断歼灭国民党各类地方武装,一路势如破竹。
1948年1月,部队已先后解放京山钟祥天门潜江沔阳随县6座县城。国民党军白崇禧部火速从围攻大别山根据地的兵力中抽调两个整编师回援江汉地区。2月,国民党军以1个师、3个旅、1个团加上地方保安武装,分别对江汉军区所属第二、第三军分区进行“清剿”。韩东山协助张才千、刘建勋指挥部署,江汉军区部队避强击弱,以独立族出击应山安陆国民党守军。独立旅由枣阳以南吴家唐东行,进至应山附近,守军闻讯弃城逃跑。独立旅进至安陆,与国民党守军县保安大队激战一夜,歼其600余人。至月底,江汉军区相继建立15个县的民主政府和军事指挥部,胜利地实现重建江汉根据地的战略任务。3月,国民党军意识到“后院起火”的严重形势,再次调集兵力计17个团约4万余人,对江汉地区实施局部“扫荡”。下旬,国民党军1个团孤军冒进至应山以北余家店。韩东山与江汉军区领导抓住战机,当即派独立旅2个团迅速出击,利用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将其包围,歼灭国民党军570余人。通过余家店战斗,提高了军区主力部队对国民党正规军作战的能力。4月,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五师主力向北增援,其在三阳店、宋河等地“清剿”的1个旅处于突出地位。韩东山与张才千、刘建勋一致认为战机不可错过,即令独立旅和军区警卫团1个营,急行军40余公里赶赴三阳店。15日,在第一军分区的配合下,发起攻击。守军抵挡不住,向宋河逃窜。独立旅追至宋河,于16日再次发起攻击,至17日,全守军。三阳店、宋河战斗,歼国民党军新编第十七旅3000余人,迫使企图北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五师转头西进,有力配合了中原野战军主力的宛西战役作战。为把国民党军第三、第十二兵团牵制在大洪山、桐柏山地区,配合中原野战军主力在豫中地区作战,10月23日至26日,韩东山协助张才千、刘建勋指挥部署江汉军区部队发起应城战役。以独立旅和第二军分区部队,对据守应城的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军一部发起攻击。应城战役歼守军4000余人,俘其副军长顾心衡以下3261人。12月,江汉军区发出《关于地方武装的建设问题》的训令,训令要求:建立健全县一级地方部队;地方部队要加速向正规军发展(升级为正规军)。韩东山协助军区主要领导积极地抓紧此项训令的贯彻落实。军区部队由进江汉时的1.1万余人发展到3.5万余人。是月,江汉军区组建独立第二旅,原独立旅改为独立第一旅。
1949年1月,江汉地区除襄(河)西地区外,基本上连成一片,普遍建立了各级民主政权,根据地更加巩固。为了积极主动地打击国民党军,扩大解放区,迎接解放大军南下作战,韩东山协助张才千、刘建勋指挥部署江汉军区部队渡过襄河(属汉江一段),将根据地向西扩大。2月,江汉军区集中12个团的兵力,发起荆门战役。韩东山协助军区主要领导组织指挥。4日拂晓,独立第一旅由宜城出发,进至荆门以东宝塔山下;独立第二旅进至荆门以西双堰地区;第二、第三军分区部队进至荆门以南鸦鹊铺地区。8时发起攻击,夺取制高点宝塔山,守军仓皇向城西南方向突围,遭独立第二旅堵击,歼其大部,随即占领荆门。守军残部向西逃窜。各部队于5日跟踪追击,至7日将其全歼。荆门战役共歼国民党军8900余人,其中俘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军长方靖以下7600余人。3月,国民党军第三兵团一部从云梦转进花园地区,企图控制平汉铁路,掩护第五“绥靖”区部队自信阳南撤。中原军区指示:江汉军区部队与桐柏军区部队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开赴平汉铁路两侧,牵制并切断国民党军南退之路,力求于旷野歼灭之。31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由云梦进至花园以西,江汉军区在第五十八军配合下,发起花(园)西战斗。韩东山协助指挥部署,以独立第一、第二旅和第二军分区部队参战。激战一日,将国民党军1个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岗、唐林岗及大小陈家湾。至4月2日,将其全歼,其中俘1100余人。4月,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逼近武汉,国民党军仓皇向长江沿岸撤退。韩东山协助张才千、刘建勋指挥江汉军区部队乘势解放广水、花园、云梦,各军分区乘势进行剿匪。为了迎接胜利,准备解放大中城市,江汉军区组织部队进行了城市政策纪律教育。5月14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从湖北团风武穴间横渡长江,于15日直插大冶通山通城,一部迁回武昌郊区扫除武汉国民党军外围据点,切断国民党军白崇集团南逃退路。江汉军区部队与桐柏军区部队分别向汉阳、汉口郊区遇近。16日拂晓,韩东山传达江汉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的命令:为配合第四野战军占领武汉,独立第一旅经皂市直奔汉阳。该部轻装跑步前进,一路上摆脱国民党军纠缠,当日17时许到达汉阳,将红旗插上龟山。同日,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由江岸进入汉口。17日,第一五三师进入武昌。武汉三镇由此解放。5月20日,在孝感市花园镇,江汉军区、鄂豫军区、桐柏军区合并成立湖北军区,隶属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先念。6月,湖北军区组建后方勤务部,司令员吴先恩(不久改称部长),政治委员韩东山。韩东山被选为中共湖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湖北军区党委委员、湖北军区后勤部党委书记。此时,湖北省境内尚有许多地方未解放,军区所属4个师和7个军分区的部队配合野战部队作战,后勤保障是作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韩东山是第一次做后勤保障工作,他尊重并请教老后勤,干中学、学中干,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和支前工作。7月至8月,湖北军区(主要由后勤部牵头)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组成联合支前司令部。韩东山为指挥部成员,参与指导部署各军分区沿平汉铁路、粤汉铁路,长江、汉水交通要道,建立各级支前机构,积极组织各支前指挥部开展支前工作。其中荆沙支前指挥部组织船只,在二郎门、康家桥、拖船埠、洋码头等渡口,运送第四野战军部队渡江南下;沙市渡江大队,突击运送第四野战军部队过江,将一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运至湖南常德;宜昌支前司令部,负责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和湖北省内部队解放鄂西北的武器装备、军需物资的供应。在湖北西线经常保持650多条木船的运力,及时把几十万斤粮食运到前方。此外,韩东山等后勤部领导还及时组织湖北军区所属医疗单位在重要交通线上设置收治站,组织医疗队救治伤病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湖北全省相继获得解放,但各地名目繁多、规模大小不等的土匪及国民党特务活动很猖獗,危害比较严重。湖北军区所属部队主要投入到清剿匪特的斗争中。韩东山与吴先恩商议,并报司令员李先念批准,决定各级支前机构不撤销,继续做好部队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供应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军区部队的剿匪作战。
建国之后
1950年3月,湖北军区进行成立以来的首次整编,整编重点是精简机关、部队,加强人民武装工作。整编中,军区后勤部撤销,设供给部、卫生部。5月,韩东山任湖北军区参谋长。韩东山上任伊始,刚好贯彻中共湖北省委、湖北军区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与加强清匪肃特委员会的指示》,决定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设立清匪肃特委员会,将各军分区、县派出的工作队及清匪工作队归属各县大队建制,统一由县清匪肃特委员会领导。韩东山对回到老本行从事军事工作非常高兴,除主持司令部日常工作外,投入很大精力参与指导部署剿匪工作。很快,在全省边缘区(与邻省交界)组建8个清匪肃特工作委员会、34个剿匪指挥部(所)、24个联防区,有力地加强了湖北军区的剿匪工作。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之出兵朝鲜,占领中国领土台湾,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国民党台湾当局乘机加紧策划“反攻大陆”。湖北各地残匪再次聚集蠢动。韩东山原以为匪患基本肃清,部队可以好好休整了,但匪患经常出没。他继续指挥剿匪斗争,还部署各地建立联防,开展反空投反空降斗争。9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军区联合发出加强清匪肃特工作指示。韩东山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湖北军区抽调8900余人组织若干工作队、760余人组成若干便衣队,分赴各地开展工作。
1951年4月,韩东山参加湖北军区召开的专门会议,检查研究清匪肃特工作。会后,他支持并相继建立了大洪山、金紫山、药姑山鲁湖等清剿指挥部和鄂赣边、鄂皖边、鄂豫边联防清剿指挥部,由湖北军区再抽调干部和老战士3000余人,组成专职清匪肃特的若干便衣工作队,加强各地。工作队与公安机关和民兵相配合,依靠群众深入展开清匪肃特工作,接连摧毁多起土匪和国民党特务地下组织,平息数十起眼特暴乱。11月,韩东山再次参加湖北军区召开的清匪工作会议。他认真听取各级清匪肃特工作情况汇报,对成绩予以肯定,对问题批评指正,同时进一步提出:经过大规模的军事进剿和政治攻势,湖北地区成股土匪基本被歼灭,一些散、残匪活动趋于隐秘性潜伏方式,必须更好地发动群众,深入展开清匪肃特工作。韩东山在下大力狠抓清匪肃特工作的同时,还指导部署多项任务:取缔各种反动会道门;平息反革命暴乱;组织军区部队在剿匪作战间隙开展练兵竞赛活动;具体组织抽调8000人组建1个陆军师和1个高炮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参战;扩招、代训新兵10万余人,为赴朝作战补充兵员等等。
1952年1月至6月,据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湖北军区开展了“三反”运动。韩东山领导司令部机关开展“三反”运动。在运动中,他勇于剖析自己,并表达改进决心:“来到大城市,因处在一个新的环境,在思想上就开始产生与人家比‘排场’摆‘阔气’,表现在个人方面,就有些铺张浪费的现象,比如想住好一点的房子,用好一点的家具。”“今后,特别是注意个人党性的锻炼和政治修养,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性和简单生硬的毛病,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克服本位主义铺张浪费不良意识和作风,增进工作中的组织团结作用,发挥业务上的耐心钻研及总结创造精神,大力提高文化理论水平,为做一个好的革命战斗员而奋斗!”8月,韩东山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上任伊始,就忙于成立新兵组训工作办事处,并兼任处长,专门负责新兵组训工作以及重大兵员调动之事。此时,完成荆江分洪工程的部队共8500余人,另有参加地方土改工作后归队的2000余人,集结于孝感花园镇待命,准备赴朝参战。韩东山亲临现场,欢送这些部队补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抗美援朝战场。9月至12月,根据中南军区(1950年1月由华中军区改称)的指示,湖北军区共招收新兵2万余人,组建6个暂编团,调归中国人民志愿军。每当部队出发赴朝时,韩东山都前往送行,鼓励指战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1953年8月,湖北军区与湖北省公安厅、湖北省公安总队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由湖北省公安部队接替湖北军区部队担负全省清匪工作,并担负全省内卫值勤任务。韩东山多次参与研究及具体交接工作。同月,他参加湖北军区召开的人民武装工作会议。按照上级指示精神,随着社会秩序的安定,民兵勤务已大为减少,韩东山督促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撤销民兵基干营、团建制、以及逐步收回民兵枪支等工作。12月,韩东山参加湖北军区召开的第二届英模大会。他与军区主要领导一起,给受到表彰的民兵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
1954年6月至8月,长江发生罕见的特大洪水。江汉干堤、支堤溃口总长达160公里。湖北全省有64个县及武汉、黄石等城市受灾。湖北军区组织干部、战士2600余人,各军分区、人民武装部组织民兵50余万人参加抗洪抢险。部队和民兵组成抢险突击队,在荆州大堤设立哨棚1059个,日夜守护江汉干堤258公里,随时处置险情。韩东山轻车简从,亲临武汉城郊周边抗洪现场,还赶赴枝江、荆州分洪区,看望并鼓励指战员和民兵突击队。经过全省百万军民共同奋战,确保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安全,取得抗洪抢险的重大胜利。
1955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精神,湖北省公安总队队部与湖北军区机构合并。韩东山兼管全省公安工作。5月,武汉军区成立,由武汉军区兼湖北军区,韩东山仍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正式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这项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韩东山要求相关部门,广泛开展《兵役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他强调指出:要让广大群众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法服兵役是适龄青年应尽的光荣义务,保证义务兵役制在全省的顺利实现。
1955年9月,韩东山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5月,奉国防部命令,以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为基础,扩建组成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办公地址由汉口江汉路26号迁至武昌水陆街特1号。韩东山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一系列组建交接工作。7月,韩东山任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张体学兼任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周发田吴世安,副政治委员周志刚。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是武汉军区实施领导指挥全区公安军的领率机关(对河南省境内3个内卫团负有业务领导),接受军队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主要担负内卫治安任务,包括城市警备执勤、重点目标防卫、平息武装暴乱、军民联防联治等多方面专项工作。韩东山除了抓好机关及所属单位的组建,重点关注各项战备与内卫治安任务的执行情况。与此同时,他还亲自过问所辖公安军部队的整编工作。
1957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指示精神,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在韩东山主持下,研究了整缩工作,决定分三个步骤实施:整编省军区的公安部队;调整省军区机关以及军分区和县(市)兵役机构;调整几个单位的领导关系。韩东山担任整编委员会主任,指导督促一步一步分期落实。4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番号,所属公安部队分别划归湖北、河南省军区领导。随后,武汉军区公安军兼湖北省军区,奉命改为湖北省军区,韩东山任省军区司令员。随着军区领导机关体制的变化,原所属的公安部队要进行裁减和整编;原公安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机关的各部、处以及军分区机关的兵役机构,均将进行调整。韩东山精心主持了对公安军的整编和省军区机构的调整工作。此两项重大任务,分别于同年7月和12月结束。韩东山在抓好整编工作的同时,还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改进民兵工作的指示》和湖北省下发的《关于加强民兵和预备役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指导部署民兵建设工作。他要求各级军分区、人民武装部认真贯彻“预备役和民兵合二为一”的方针,为平时征兵和战时动员工作奠定组织基础。在全省建立民兵联防组织,建立民兵观察哨、防空防特哨,加强了重点地区的反空降、防暴乱工作。
1958年8月18日至10月10日,韩东山参加中共武汉军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传达学习了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对军事训练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9月12日,在武汉视察的毛泽东接见全体与会人员,并与高级将领一一握手。韩东山感到非常激动。同年冬,根据总参谋部和武汉军区关于公安部队整编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指示,湖北省军区多次召开整编会议。在韩东山主持下,经研究确定,会同湖北省有关部门,组成湖北省军区公安部队整编交接委员会。省军区将看守监狱、劳改农场,以及担任其他任务的公安部队共2个团、1个独立营、6个独立连,总员额3786人,连同任务移交地方公安部门。将保留部队整编为1个独立团,仍负责城市警备任务。12月31日,省军区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举行交接仪式,所属公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归地方公安部门领导。
1959年1月,中共湖北省委批转《省军区党委关于整顿民兵工作的意见》,并指示“各级党组织在整党、整团和整社工作中,要切实把民兵组织整顿好,使民兵成为保卫人民利益、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队伍”。同月,在韩东山指导督促下,湖北省军区又发出《关于结合整社整顿民兵组织的指示》:从整顿的目的意义,基层武装部干部的配备,调整民兵组织,清理民兵武器,建立健全的民兵组织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整顿过程中,韩东山还率省军区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先后赴通山蒲圻黄陂咸宁安陆等县检查指导工作,直接听取汇报,及时处理问题。通过整顿,健全了民兵组织,纯洁了民兵队伍,全省民兵师保持147个,总人数770余万。整顿至6月结束。5月,韩东山参加中共湖北省军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被选为湖北省军区党委第二书记。同月,韩东山响应毛泽东关于干部下连当兵的号召,到军区独立团第五连当兵锻炼(1个月)。该连连长和政治指导员联合署名的《韩东山同志的鉴定材料(下连当兵)》记述道:“这位老同志工作一贯积极负责,虽年龄大身体弱,但干劲冲天,处处带动大家”,“工作中不怕累不怕脏,擦桌子、搬板凳、扫地、洗菜、切菜、洗米等,什么活他都主动地争着干”,“特别重视时事政治学习,有时在干活当中还提问同志们政治常识,在干活中或休息时给同志们讲战斗故事”,“平时与同志们打闹说笑,一起吃、一同睡,一块儿散步、打扑克等,真正做到了与战士‘五同’”,“时时注意发现问题,积极提出改进措施”,“根据以上事实,一致通过老韩同志为‘五好战士’”。
1960年1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确定省军区、军分区的主要职责就是搞好民兵工作。同月,湖北省成立民兵工作领导小组,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张体学任组长,韩东山和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周志刚任副组长。在加强战备要准备打仗的特定条件下,全省的民兵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是,在民兵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韩东山针对民兵建设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浮夸风、强迫命令等不良风气,予以严厉批评,制止了这些不良风气的发展。3月,按照中共湖北省委的要求,省军区再次派出“整风整社”工作队。韩东山与副司令员吴世安带1个组,先后到达竹山竹溪郧阳郧西随县的6个公社、11个生产队、36个小队调查研究,历时43天。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基层群众在生产、生活和民兵组织等方面若干新的问题。就这些新问题,韩东山、吴世安联名向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汉军区党委写出情况报告。3月24日,中共湖北省委批转了这一报告。
1961年,人民生活正处于困难时期。为了让人民群众休养生息,根据中共中央对民兵建设工作的指示,湖北省军区对民兵工作进行调整,将工作重点转向武装基干民兵建设。韩东山除了抓好省军区部队的训练、战备、执勤、民兵组建,还抓了部队学习毛泽东著作,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改善后勤保障,以及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水利、铁路、桥梁大型工程)等项工作。
1962年春,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企图对大陆进行大规模军事进攻,后又被迫放弃,转为小股武装袭扰,屡屡派出武装特务窜犯东南沿海地区,并对内地进行空降骚扰活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备战整军”的指示,韩东山的主要精力转到抓战备工作。他要求省军区部队广泛开展小分队战训练,贯彻“少而精”原则,突出技术基础训练,重点是射击训练,每个课目、每个动作都严格把关。部队迅速掀起军事训练热潮。3月,湖北省军区召开战备工作会议,研究地方武装和武装基干民兵建设、预备役兵员、维护社会治安等问题,部署战备工作。韩东山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虽然是内陆省军区,但要做好反空袭、反空降、反敌特和征集兵员、组建新部队的准备;民兵要做到保卫生产,维持治安,守护重要厂矿、仓库,桥梁等目标。6月19日,毛泽东在武汉视察期间,发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简称“三落实”)的指示。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对“三落实”的指示很快进行了传达。《解放军报》和民兵专刊对“三落实”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解释。韩东山及时指导部署湖北省军区,召开民兵工作座谈会,进行大力宣传,抓好贯彻落实。同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准备粉碎国民党军进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中共湖北省委下发《关于开展战备宣传的紧急通知》。韩东山指导部署省军区机关,与地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进行战备宣传,制订战备措施,加强军民联防,加强武装基干民兵建设和民兵值勤,加强对重点目标的防护。省军区和各军分区拟制了战争初期预定作战计划和相应的保障计划,为战备工作打下良好基础。8月,韩东山率领省军区工作组先后到房县襄阳南漳宜城等地调查民兵战备工作情况。他强调将“三落实”作为部署和检查基层民兵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着重提高民兵的战备执勤能力。12月,中共湖北省军区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韩东山被选为省军区党委第二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张体学兼任第一书记)。
1963年5月,湖北省军区召开作战会议。韩东山在讲话中要求:省军区的全训部队除了完成正常的军政训练内容外,还要采取野营的方式,重点进行城市攻防战术等课目训练;其他部队坚持边生产、边值勤、边训练。8月,湖北省军区就加强民兵对重点目标守护问题召开专门会议,韩东山听取汇报并参与指导部署。省军区决定建立民兵防空队伍,以“民兵地空情报网”替代“民兵固定防空哨”。经过认真组织实施,至1964年,全省陆续建立了“民兵地空情报网”。
1964年1月,武汉军区发出指示,要求全区部队响应中共中央军委号召,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韩东山领导湖北省军区立即贯彻落实,作出具体部署,按照“选苗定点”、培养“尖子”的方法,抓评比竞赛,很快在部队和民兵中掀起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高潮。4月20日至5月15日,韩东山赴襄阳、荆州、孝感地区对民兵工作进行考察。5月18日,即以6000余字的《关于当前民兵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调查》,署名报告省军区党委并报武汉军区党委和中共湖北省委。5月29日,湖北省军区党委发出《批转韩东山同志关于当前民兵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文件指出:报告中“所提生产中发挥民兵作用问题,在社会主义教育中的民兵工作问题,战备工作问题,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问题,是全区当前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特全文转发你们,希认真研究,结合各自具体情况,在工作中贯彻执行”。5月,韩东山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主要分管湖北、河南两省的民兵工作。7月,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韩东山为中共武汉军区党委常委。他多次带队到湖北、河南两省检查工作,强调把贯彻执行民兵工作“三落实”,作为基层民兵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抓民兵的战备教育,韩东山要求从阶级教育、传统教育入手,在抓好民兵干部、基干民兵的基础上,对广大民兵普遍教育,使之正确认识民兵的战略地位。抓民兵组织整顿,他要求各级民兵组织尤其是武装基干民兵要整顿,重点是县市武装基干民兵连,将这些民兵连的武器配备好一些,军事训练多搞一些,使之形成拳头,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过得硬。抓民兵武器的维修和武器弹药的管理,他根据总参的通知精神,要求在3年内把县(市)民兵武器、弹药仓库分别修建(改建),要有民兵看守;公社(乡)、县人武部和军分区成立民兵武器修配领导小组,组建修理厂(车间、小组),负责修配各种武器装备。抓民兵工作“三落实”,他着重检查民兵是否组成班、排、连,武器是否掌握在可靠人手里;民兵是否落实政治思想教育,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能否随时参军参战;民兵是否掌握一定军事技能,能否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这一年,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全军性的军事大比武。韩东山要求:湖北、河南两省民兵也要搞一些比武选拔培训,为举行民兵比武创造条件。民兵大比武的规模不宜过大,1000人左右即可,其目的是推动民兵训练的开展。在他的督促指导下,落实了民兵军事技术表演选拔赛,经层层选拔产生一大批民兵比武尖子。
1965年3月初,湖北省在武汉市组织全省民兵比武大会,参加比武民兵1000余人。韩东山观看了比赛,并接见民兵比武尖子。3月中旬,韩东山带队赴湖北省建始县,参加以“四清”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3日,韩东山就民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武汉军区主要领导及军区党委写了一封信。他提出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1.不敢放手发动群众;2.政治思想教育不够;3.武器保管不当;4.对民兵干部的选拔培养不够。4月5日,武汉军区发出《转发韩副司令员关于在四清运动中民兵工作问题给军区党委的信》,指出:韩副司令员的来信,反映了“四清”运动中民兵工作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现转发各地,望你们结合本地区的情况,认真研究。8月,湖北省成立全省人民防空委员会,韩东山兼任副主任。同月,武汉军区召开民兵工作会议,韩东山到会并讲话。他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对湖北、河南两省民兵工作“三落实”提出新的要求:在两年内组建地炮、高炮、装甲、通信、工程、防化、侦察、雷达、卫生等技术兵分队,并进行专业技术训练。韩东山还带领工作组先后赴河南、湖北两省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1966年5月,“文革”开始。6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总政治部下发《关于部队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运动几项措施的报告》,其中规定“在连队和师以下的战斗部队中,着重进行正面教育”。武汉军区立即传达贯彻。韩东山一面参加军区部署的各种政治学习,一面督促落实民兵进行强渡长江训练。民兵强渡长江训练期间,韩东山几次到现场巡视,检查正式演练前的准备情况,审阅演练方案。8月8日,武汉军区湖北省军区组织武汉市1.1万名武装民兵进行强渡长江演练:步兵、炮兵、通信兵、卫生兵、运输兵和消防兵等6个民兵团,从武昌桥头下水,在强渡中演练了对空射击、通信联络、水上救护和水上灭火等一系列课目,历时2小时20分钟,强渡7000米游程。韩东山和武汉军区、湖北省军区以及湖北省、武汉市领导共同检阅了强渡长江的民兵队伍。10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从此,全军院校乃至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武汉军区所属各院校和文体单位先后开展“四大”(大鸣、大故、大字报、大辩论),打乱了正常秩序。随着社会动荡,武汉军区各级党委和办事机关被冲击,局面混乱。韩东山感到忧虑和不安。此时,武汉军区信阳步兵学校的“造反派”到军区机关串联,并要求军区领导接见。受司令员陈再道、第二政治委员钟汉华委派,韩东山与副司令员唐金龙及司令部、政治部有关领导,在汉口滨江饭店一连3天、3次接见信阳步兵学校“造反派”。对“造反派”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韩东山做了耐心的解释说服工作。
196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武汉军区成立“支左指挥部”,韩东山与副司令员孔庆德主持工作。2月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武汉军区陆续派出10万余干部、战士分赴湖北、河南两省各机关、厂矿,院校等单位,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此时,武汉地区逐渐形成两大派群众组织,对立情绪很大,不断发生武斗。调动部队制止武斗,成了韩东山和孔庆德的重要工作内容。7月20日,武汉发生“七二〇事件”。武汉军区主要领导被更换,军区许多领导人被抄家,韩东山也未能幸免。8月,武汉军区及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奉命进京,参加以中共中央名义办的“学习班”。韩东山是军区“支左”工作主要负责人之一,也是被点名受冲击的重点之一。
1968年2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韩东山与武汉军区原班子多位领导陆续返回武汉,但未分配工作。6月,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成立新的武汉军区党委。韩东山仍为常委成员,仍分管民兵工作。这时民兵训练基本处于停止状态,韩东山感到非常焦急忧虑。7月22日至8月14日,武汉地区陆、海、空军团以上干部2987人到北京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其间,韩东山与军区原主要领导多人又被召去作检查和接受批判,他内心对一些过激言行是反感的,但不得不违心地表态要总结教训、改正错误、接受批评。湖北、河南两省,属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文革”期间,武汉军区成立三线建设领导小组,军区多位领导担负重大工程的总指挥。韩东山也先后兼任多项领导职务。12月,他受命就任襄(樊)丹(江口)高压输变电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兼政治委员。此项工程是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中的重要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架设汉(江)丹(江口)90万伏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面临的特殊难题是有些地段沟深山高,吊车等机械进不去、上不了山,无法架设电缆。韩东山多次到现场勘察,和工程人员一起研究,最后决定:采用人工运送电缆,每10余米一人,像玩龙灯似的扛着上山。这个办法虽然笨,但总能把电缆架起来。他组织调集几个民兵团分片分段作业,经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将100多公里的电缆线路架通。
196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湖北省江汉地区组织石油勘探会战。随即,从全国各地有关部门抽调的大批人员,陆续开赴会战地域。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江汉石油会战由武汉军区牵头组织,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委会统一领导指挥。7月,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委会和国家石油工业部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会议,就会战指挥机构的组织形式、隶属关系、领导成员、机关地点、成立时间,以及会战队伍的安置、调遣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一致意见。韩东山参加了会议。8月1日,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委会联合发文《关于成立江汉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的通知》,并任命了指挥部的领导成员。韩东山担任指挥长兼政治委员。国家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任副指挥长,为便于工作,后兼任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指挥部机关设政工组、勘探指挥组(后改生产指挥组)、地方工作组和办事组,下设9个分指挥部,下辖若干以团、营、连为建制的单位。同月,会战指挥部召开成立大会,韩东山带领副指挥长张显扬(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和几百名军队干部参加了大会。在指挥部成立大会上,他一一介绍指挥部领导成员,对康世恩满怀敬意地说:“你这个石油专家辛苦了。”他对军队干部强调:“我们主要做些行政保障工作,业务工作由懂业务的同志来抓,要支持康世恩同志,支持那些懂业务的专业干部的工作。”韩东山认为,军队干部和地方专业干部之间的关系摆正了、处理好了,工作就会很顺利,少有扯皮的事。他强调指出:江汉油田大会战,是党中央决定的,周总理亲自抓的。我们要以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苦干,大干,快干,早出石油,多出石油,为国家做出贡献。因受“文革”不良影响,一些人无视工作纪律、擅离职守。韩东山听到反映,召开大会,严厉批评:工人不做工,专门搞批斗,还算什么工人阶级?油田会战要实行军事化管理,没有纪律怎么会战?他宣布:从即目起,必须按规定上下班,给擅自回家的捎个信,限10日内返回上班,逾期不归停发工资!不上班的停发工资!10天后,康世恩对韩东山说:“你的讲话真灵,都各就各位了,现在油田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啦。”11月,“江汉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改称“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同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武汉军区:从复员退伍战士中抽调2.5万人参加“五七”油田会战。来自全国各地的会战大军最多时达到12万余人。韩东山督促指挥部各级领导,迅速调遣,投入会战,深入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他指示将最艰苦的任务交给部队,如修道路及建管道、油库、厂房等。经过建设大军的共同奋斗,当年投产初见效益。
1972年7月,会战胜利结束。后来成立了江汉石油管理局,部队逐步撤出。韩东山回到武汉军区后,仍分管民兵工作。他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督促部署民兵开展“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训练,强调这是当前战备训练必备的技能,必须作为民兵军事训练的重点。11月,武汉军区召开民兵武器改制工作会议,并讨论了军区《民兵武器管理规定》。韩东山在讲话中肯定了改制武器的做法和经验,还提出将遗弃仓库报废的旧杂式武器改制,可用于训练。后来,总部在郑州召开改制民兵旧杂式武器现场会,推广了武汉军区改制民兵旧杂式武器的做法。
1973年1月,韩东山参加武汉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其间,武汉军区民兵工作会议也在召开,韩东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就民兵工作的认识,加强民兵组织建设,民兵军事训练,发挥民兵重要作用,加强民兵工作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他特别强调:“要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各级领导必须经常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盘。并在实际工作中搞好传帮带,把新干部放在点上去培养,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既要做好老点的巩固提高工作,又要注意发现培养新的典型。民兵工作的点最好同中心工作的点结合起来,这样便于围绕中心做好工作,总结和推广经验。”9月,武汉军区召开民兵组织训练工作会议。韩东山在动员讲话中分析国内外形势,强调搞好民兵工作“三落实”的重要性以及对民兵战略地位的认识,提出要重点研究民兵独立团、武装基干连和城市防空高炮、高机专业分队的建设及训练。等问题。他还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总参《1973~1975年民兵军事训练纲要》。
1974年10月,武汉军区召开管理教育工作会议,同时传达总参谋部召开的民兵组训工作座谈会和人防、城防工作会议精神。11月,军区召开武汉地区人防、城防工作会议。韩东山对这两个会议很重视,在讲话中强调:要进行人民防空教育,要以人民防空为重点开展民兵工作;在解放军对口帮教下,搞好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的技术、战术基础训练;采取分级负责,层层培训人武部干部和民兵骨干。
1975年1月,韩东山作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赴北京参加大会。8月,中共中央军委批准韩东山离职休养,韩东山卸去职务,心情坦然,生活平淡。他多次带子女回家多过年,住的屋子透风潮湿,铺稻草,睡通铺,入乡随俗。他对子女说:“我不把功劳当资本,向党伸手,你们更不能把父亲的功劳当资本,向党伸手!人家过得,你们也过得!”他的长女始终是农民。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韩东山积极参加武汉军区组织的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文件。
1978年2月,韩东山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79年,韩东山参加武汉军区传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活动。他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从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982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的《韩东山职级待遇》文件,韩东山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
1986年1月13日,韩东山因病于武汉逝世,享年81岁。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0:31
目录
概述
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