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茶叶据统计有6000多个品种, 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分类法是按制作方式分类,为三大类,即
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
发酵茶;按
商品分类为六大类,即红茶、
绿茶、白茶、
黄茶、
黑茶、
乌龙茶(青茶)。
主要有:采摘鲜叶、凋萎(晒青、晾青)、做青(摇青)、
杀青、揉捻、
毛火烘焙、包揉、足火、烘干等。
半发酵茶与不发酵茶的储存方法,基本相似,像储存绿茶一般:防晒、防潮、防气味。由于乌龙茶寿命较长,储存要求便可松懈些。不藏冰柜的话,绿茶可保用约一年,乌龙茶则二、三年。 根据乌龙茶的轻重焙、轻重发酵而酌时储茶,便能保存的新鲜;轻焙、轻发酵的茶寿命较短,收久的话得藏冰柜。一些如台湾的高山乌龙,是微微发酵的,寿命便如绿茶般脆弱。
有的乌龙茶,如
武夷山之
岩茶,人们有时故意久藏。待两三年香气渐渐消失之后,便有了医疗作用。当地人剥
柚子皮而取柚肉,然后将岩茶塞入
柚皮中,再用针线缝回柚子状。
整粒裹了茶叶的柚子皮挂在通风处阴干,据说有医疗作用。这种茶叫
柚子茶,也是储存茶叶是乌龙茶是介于无发酵的绿茶和全发酵的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属于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青茶绝对一种方法。
(2)
白茶:
白毫银针的制造工序主要有
茶芽、萎凋、烘焙、筛捡、复火、装箱等;而
白牡丹、
贡眉制造工序主要为鲜叶、萎凋、烘焙(或阴干)、捡剔(或筛捡)、复火、装箱。
(2)
黑茶:属完全发酵茶,工序为不同产地品种的黑茶制法有所不同,但大都经鲜叶、杀青、初揉、
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
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并不断完善。
绿茶为我国茶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个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
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
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量遍及
北非、
西非各国及法、美、
阿富汗等50多个
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同时,绿茶又是生产
花茶的主要原料。
绿茶,又称
不发酵茶。以适宜
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
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
茶多酚、
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
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
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
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
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
蒸青绿茶。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
化学反应,鲜叶中的
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
茶黄素、茶黄素的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
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
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
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乌龙茶,也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它是我国几
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二者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
清芬香,所以有“
绿叶红镶边”的美誉。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用作用,主要突出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乌龙茶被称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
福建省
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名字叫做苏龙,因为他长的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
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之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了,乌龙和全家人忙着宰杀、品尝野味,将
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当第二天清晨全家人才想起此事,没想到放置了一夜的新鲜叶子,已镶上了
红边了,并且散发出阵阵清香。制成的茶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于是,经过反复的试验与细心的琢磨,通过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
安溪也就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在炒青绿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由于
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
黄茶,按其鲜叶的
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
霍山黄芽;黄小芽主要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
远安鹿苑茶、
皖西黄小茶、浙江
平阳黄汤等;黄大茶有安徽霍山、
金寨、
六安、
岳西和湖北
英山所产的黄茶和广东大叶青等。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
成品茶多为
芽头,满披
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的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它的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
白茶的产区主要在福建省的一些县市。境内
丘壑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植
福鼎大白茶、
政和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
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
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这样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
氧化作用,且保持
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黑茶,在鲜叶选料、工艺流程和对其色泽、品质的要求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标准与风味,形成了同其它茶类不同,独占一个“黑”字的茶类。绿色的鲜茶叶,是经过何种制作工序变成黑茶的呢?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生产的,由绿
毛茶经蒸压而成的
边销茶。四川的茶叶要运输到
西北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减少体积,蒸压成团块。在加工成团块的工程中,要经过二十多天的湿性堆积,所以毛茶的色泽由绿逐渐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这既是黑茶之由来。
黑茶的采摘标准多为一芽五至六叶,叶粗梗长。其制作基本工艺流程是高温杀青、揉捻、堆积做色、干燥。由于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
发酵时间较长,因而颜色黝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由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之分。而其中云南黑茶是用滇青毛茶经潮水沤堆发酵后干燥而成,统称其为
普洱茶。普洱散茶是黑茶类中,独具浓醇陈香的品种。
乌龙茶有祟安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包括
武夷水仙、大红袍、肉桂等,安溪的铁观音、黄金桂、
色种等,祟安、
建瓯的
龙须茶,
永春的佛手,
诏安的
八仙茶等。绿茶有
南安的
石亭绿,
罗源的
七境堂绿茶,
龙岩的
斜背茶,
宁德的
天山绿茶,
福鼎的
莲心茶等。白茶有政和、福鼎的白毫银针、白牡丹,
福安的
雪芽等。花茶有
福州的茉莉花茶,还有荣莉银毫、荣莉春风、荣莉雀舌毫等。红茶有福鼎的
白琳工夫,福安的
坦洋工夫,祟安的正山小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