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那拉氏
清高宗第二任皇后
清高宗继皇后那拉氏(1718年3月11日-1766年8月19日),原镶蓝旗满洲后抬正黄旗满洲,后拨回镶蓝旗满洲。乾隆帝第二任皇后,佐领那拉·讷尔布之女,清朝首位摄六宫皇贵妃
家族背景
成书于民国时期的《清史稿》称高宗继皇后姓乌喇纳喇氏,但是根据乾隆年间成书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继皇后并非姓乌喇纳喇氏,而是出身辉发国主系辉发纳喇氏,是辉发国主之后代。
纳喇氏是一个古老的女真姓氏,在唐代末年就有此氏族的相关记录。后来纳喇氏逐步发展,在明代形成海西四部,因为四部部长均姓纳喇氏,所以也被称为“纳喇氏四部”。此四部根据地域不同,分别被称为叶赫、哈达、乌喇、辉发。
入宫背景
根据《奏销档》记载,继皇后作为八旗秀女,按照当时的习惯,原本要在雍正十一年冬季入宫参选。由于当时天气寒冷,世宗下达旨意,延至明年春季再行选看。雍正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继皇后入宫参选。三月,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褶内称,“雍正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宫殿监督领侍苏培盛奉旨:镶蓝旗讷礼佐领下原任佐领讷尔布之女,著指与高宗作为侧福晋。同样根据《奏销档》中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褶内称:“本年十一月初八日,和硕宝亲王娶侧福晋。”可知继皇后在当年十一月初八日入宫成婚。
根据清中叶以来宫廷的习惯,对于身份比较重要之皇子,皇帝一般会特地从八旗秀女中挑选出身较好或者身份特殊者,直接指婚为侧福晋。这些直接指婚的侧福晋与使女出身的侧福晋、格格地位有相当的差距。对于未来帝位的继承人,世宗在二月初四日将出身外八旗旧世家的继皇后指婚与高宗为侧福晋,又将出身内务府包衣却为当朝新贵的慧贤皇贵妃从高宗使女中超拔为侧福晋,可能是希望高宗能够同时兼具“旧族”和“新贵”两方面的协助
人物生平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二月初十日(1718年3月11日),那拉氏出生。雍正年间,那拉氏嫁给雍正帝第四子弘历为侧福晋。
乾隆二年丁巳十二月初四日(1738年1月23日),乾隆帝册封庶妃那拉氏为娴妃,以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为正使。内阁学士岱奇为副使行册封礼。
乾隆十年乙丑十一月十七日(1745年12月9日),那拉氏晋为娴贵妃,乾隆帝命大学士史贻直为正使。礼部右侍郎觉罗勒尔森为副使,行册封礼。
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十一日(1748年4月8日),孝贤皇后去世。四个月后,乾隆帝奉皇太后谕旨,于该年七月初一宣布以娴贵妃那拉氏为继皇后,因尚在前皇后27月丧期内,先晋封她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十四年己巳四月初五日(1749年5月20日),命大学士来保为正使、礼部尚书海望为副使,行皇贵妃册封礼。
乾隆十五年庚午七月初十日(1750年8月11日),乾隆帝诏立皇贵妃摄六宫事那拉氏为皇后。同年八月二日(1750年9月2日),命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大学士史贻直为副使,行册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
乾隆十七年壬申四月二十五日(1752年6月7日)寅时,皇后那拉氏生十二阿哥永璂。
乾隆十八年癸酉六月二十三日(1753年7月23日)寅时皇后那拉氏生皇五女。
乾隆二十年乙亥十二月二十一日(1756年1月22日)卯时,皇后那拉氏生十三阿哥永璟。
乾隆三十年乙酉正月十六日(1765年2月5日),皇后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1765年4月7日),乾隆帝派额驸福隆安送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五月十四日(1765年7月1日)收那拉氏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四份册宝。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七月十四日(1766年8月19日),那拉氏去世,七月十五日,乾隆帝谕留京办事王大臣以皇贵妃礼葬;同月,御史李玉鸣以为内务府办理那拉氏丧仪未周而上奏,遭乾隆帝申斥,革职锁拿,发配伊犁。九月二十八日(1766年10月31日),入葬裕陵妃园寝
封妃立后
雍正十二年春季的选秀中,镶蓝旗讷里佐领下、原任佐领讷尔布之女被指婚于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及后,由钦天监根据八字算日子,即所谓“择吉”,决定在八月十二日巳时送妆奁,行初定礼,赏宝亲王侧福晋之父讷尔布染貂冬冠一顶等物,赏侧福晋之母镶有两个珍珠的金耳坠三对,赏福晋父母四成色淡金十两,银七百两等物。十一月初八日(1734年12月2日)正式娶进,新娘卯时上轿,正未时梳头,行走均朝西南方向。婚礼后,侧福晋随宝亲王向雍正帝及其后妃行礼。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也即那拉氏入潜邸九个月后,雍正帝驾崩,皇四子弘历继位。在雍正十三年乙卯九月二十四日(1735年11月8日)那拉氏被封为妃,暂称为“那妃”。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1735年12月12日),乾隆将位于花甲寺胡同的舒库入官之宅邸一所共四十二间,赏给她的父亲原任佐领讷尔布,档案可知她家原本住在河槽沿东。
乾隆元年丙辰五月(1736年6月9日—1736年7月8日),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乾隆帝下旨赐匾”德洽六宫“于储秀宫,”令仪淑德“于永寿宫,又”著收拾景仁、承乾、钟粹三宫,用买尺七方传七千叁百八十六块......,据《故宫100》介绍,那拉氏曾为承乾宫主人,推测乾隆初年那妃居所或为承乾宫。最迟到乾隆九年甲子十二月(1745年1月3日—1745年1月31日),娴妃搬进翊坤宫
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行娴妃册封礼;其封号“娴”在内务府《鸿称通用》中记载的满语是“elehun”,意为“安和的”,“恬静的”。
乾隆十年乙丑正月二十三日(1745年2月23日),那拉氏被晋封为娴贵妃;十一月十七日行册封礼。
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十一日,弘历的元后孝贤皇后病逝,中宫皇后的位子出现空缺。三月二十二日,乾隆帝下令将养心殿后殿贵妃所居的西耳房装修挪入皇后所居的东耳房,与此同时调整了妃、嫔等人所居东西围房。四月十二日,部分低位妃嫔如陆常在、那常在(即后来的庆妃、颖妃)等已经内部晋升为贵人,四月十四日(1748年5月10日),娴贵妃侄子、佐领讷苏肯授三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四月十六日,东耳房内挪得装修讫,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此后东耳房内出现了安床、安柜、糊纱等陈设改动。四月二十日,那拉氏已经在内部档案里被称为皇贵妃。六月二十一日,孝贤皇后丧满百日。二十二日,军机处呈进所拟册立皇贵妃谕旨,乾隆帝朱笔改册立谕旨后,批示明日再述。
七月初一日(1748年7月25日),乾隆帝正式下诏宣示那拉氏为继任皇后。因尚在先后丧期,乾隆帝参考明太祖李淑妃郭宁妃相继摄六宫事,顺治十三年清世祖福临册封董鄂妃为皇贵妃时曾颁诏天下、“典至崇重”,先为那拉氏创设了“皇贵妃摄六宫事”这一头衔,赐予皇贵妃接受中宫笺表、颁诏天下的尊荣,令“(册封礼毕)上御太和殿受贺。颁诏天下。嗣后遇三大节。及庆贺大典。三品以上大臣官员、进笺庆贺”;笺表是外臣每逢年节庆典进给皇后的贺文,有固定的格式,自诞生以来就是皇后专属的权利,“贺笺授之,此半皇后矣。”因为后宫女眷一般不能为外界所知,只有皇后作为国母可以接受外臣的贺表,诏告天下。在此之前,仅有宋仁宗贵妃张氏(即温成皇后)和清世祖顺治的皇贵妃董鄂氏两位妃嫔以非皇后的身份在册封礼后接受臣子贺表。而自明朝皇贵妃这一位分诞生以来,仅有董鄂妃和乾隆继后两位皇贵妃享有颁诏天下的尊荣。乾隆又令贵妃、妃、嫔、王妃公主命妇等都在册封礼后给皇贵妃行礼,确立了皇贵妃作为内外命妇之首的地位。通常情况下,皇贵妃属于嫔妃的一阶,因此贵妃等无需向皇贵妃行礼,内庭嫔妃向皇贵妃行礼,这在清代尚属首次。
七月初二,乾隆帝与皇贵妃共同出席在坤宁宫举行的还愿求福祭,祭拜满族神话中掌管送子的女神佛立佛多鄂谟锡妈妈。
七月初十日,皇贵妃之侄讷苏肯被赐予油坊胡同(今灯市口北巷)的官房一处。次日,皇贵妃等位前往雍和宫,随行的有翊坤宫茶房太监等,而按清宫制度,只有皇帝、太后和皇后会配备专属的茶膳房。因为在此之前还未有出身于下五旗的皇后,七月三十日,乾隆帝又将准皇后那拉氏一族由满洲镶蓝旗抬入满洲正黄旗。乾隆十四年,乾隆帝下令提升后宫的仪仗规格,改皇后、皇太后仪仗名为仪驾、将皇贵妃准用明黄仪仗写入会典并增加了仪仗数量。此前的大清会典规定:皇贵妃、贵妃仪仗相同,都只能用金黄色。
乾隆十四年三月初六日(1749年4月22日),首领文旦交御笔黄绢“懋端壸教”匾文一张,安设在翊坤宫后殿明间北墙上,亦赐予御笔红绢“德茂椒涂绵福履,教敷兰掖集嘉祥”对联一副;以上楹联都用于形容皇后职责。四月初二日(1749年5月17日),据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当天乾隆下谕:初六日王妃公主命妇止在皇贵妃前行礼,贵妃前无必行礼。四月辛巳(初四),以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遣官祭告圜丘、方泽、太庙、奉先殿、社稷。以次册封贵妃、令妃、舒妃、婉嫔同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四月五日,行皇贵妃册封礼;四月初八日,因册封皇贵妃兼平定金川为皇太后加徽号”康惠“,这也是只有立后才会举行的庆祝仪式。四月初九,以册封皇贵妃兼平定金川战事加上皇太后徽号礼成,御殿受贺,诏告天下。以“边徼谧宁,中宫摄位,慈宁晋号”祭告各地山川帝陵,赦免当年本应充军流放的罪犯。赏赐和硕亲王以下、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即全体宗室、民爵公侯伯子男到一等轻车都尉及其他无爵位的三品以上官员,并令王公百官自四月初五日到初九日都穿蟒袍补服办公,以示庆贺。除此之外,当时清朝的藩国还要向皇贵妃进贺。据朝鲜《承政院日记》记载,乾隆十四年六月十六日(1749年7月29日),当颁诏的清朝使者到达朝鲜时,朝鲜英祖大王询问是否要给皇贵妃进贡礼物,使者回答:“雍正时, 亦有贵妃, 而不加皇字, 今则既加皇字, 太子以下皆拜, 与皇后等矣, 其礼币等物, 惟在贵国量处之如何耳。”当年八月初五日(1749年9月16日),朝鲜国王即决定以”今此进贺兼谢恩使方物二起, 及圣节·冬至·正朝使方物三起中, 皇贵妃前礼物, 一依皇后礼物数。“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三百七十五记载,乾隆十四年,“暹罗国王遣陪臣朗呵派呱提等,奉金叶表文入贡御前方物:象二、龙涎香一斤、犀角二、沉香二斤......皇后前不贡象,余物各减半。”次年正月初二,皇太后照例于宫中宴请内外命妇,王公大臣们需要向皇太后、嫔妃等进宴桌。皇贵妃前和皇太后、皇后一样进的都是御筵,贵妃等则只是馔筵。可见摄六宫事皇贵妃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实际地位都与皇后相差无几了。
位正中宫
乾隆十五年庚午正月(1750年2月7日 — 1750年3月7日),部分内廷档案中已称皇贵妃为皇后;六月十一日(1750年7月14日) ,孝贤皇后富察氏二十七月丧期满。七月初十日,乾隆帝正式下诏册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于八月初二日举行册立礼。八月初三日,行册立皇后的庆贺礼,并恭上皇太后徽号册宝。八月初四,以册立皇后并加上皇太后徽号,诏告天下。虽然只是册立继后,但据《清通鉴》《皇朝通典》等史书记载,乾隆帝为本次立后“诏赦天下”“大加赏赉” 。这也是清朝自顺治十三年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后第一次及最后一次因册立后妃赦免罪犯。在诏书中,乾隆帝不仅下令停本年秋决,缓决五次以上者,量予减等;允许被判处死刑的内外监候质审干连人等保释;赦免内外王公文武官员及外藩蒙古王公大臣议罚,还赏赐了上三旗包衣佐领拜唐阿、太监、上三旗辛者库当差妇人,几乎涵盖了全体承担内廷服务的工作人员;免除乾隆9年以前全国各地积欠钱粮,令各省州县官借助当地贫民籽种以资耕作;扩大当年国子监招生范围,命“各省儒学,以正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赏赐全国年老妇人,其中包括八旗七十岁以上妇女和普通平民八十岁以上妇女;允许年老伤病兵丁的子、孙、弟、侄替补其职位,以资养赡。继后的册封使、宣册女官等人共受赏绸缎60匹,而按照雍正元年册立原配孝敬宪皇后的先例,皇后册封使及宣册女官只需受赏绸缎52匹。除此之外,乾隆帝还赏赐了王妃以下、宗室公妻以上;内外公主以下、县君以上的贵族女眷,并再次遣官致祭“五岳、四渎、及先师孔子阙里等处。
八月十五日,追封皇后之父讷尔布为一等承恩公,皇后之母朗佳氏为一品公妻夫人,由孙讷苏肯袭爵一等承恩侯。按惯例,非原配、非帝母的皇后外家是不能袭封承恩公的,但在立那拉氏为继后时,乾隆帝打破了这一惯例,以册封元后外家的规制也给那拉氏外家追封公爵、承袭侯爵。
八月十七日,乾隆以“继册中宫。庆典既成。礼宜躬率皇后。祗谒先陵。以展孝忱。以资福佑。”为由,携皇后奉皇太后巡幸嵩洛、拜谒泰陵、景陵。十一月初三日(1750年12月1日),帝后一行人还宫。那拉氏自正位坤宁以后,皇帝无论江南巡幸、盛京祭祖,还是木兰秋狝、皇陵展谒,都有皇后伴驾同行。
乾隆十七年二月初十日(1752年3月25日),乾隆帝赏赐皇后石榴花盆景一件(雕黄杨竹根座),当时那拉皇后怀孕约七个多月,石榴多子,在古代是寓意“多子多福”的吉祥之物,乾隆赐予皇后这件盆景,可见他十分期盼皇后为他诞育这个孩子。甚至在皇后还未生产时,朝鲜君臣就已经猜测皇后生下了皇子,并且是“康熙后初生太子。”四月二十五日,那拉皇后于翊坤宫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璂”,是皮弁里缝合处镶嵌的玉饰,按照明清服制,“天子之冠十二会则十二璂,以次第降,为贵贱之等。”(据赵汝珍《古玩指南-玉器》)永璂诞生后,乾隆帝不仅写诗纪念,还在奏折朱批中让大臣与自己“同喜”。
○丙辰。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皇十二子永璂生
庚申。○大学士管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奏、下江淮、扬、徐、海、等属。四月以来。天气晴和。又得时雨霡霂。二麦秋实。愈见坚好。大概均得丰收。现米价无增。民情宁谧。得旨、欣慰览之。北省今春及入夏。雨旸时若。二麦可定丰收。又皇后已生皇子。一切顺适吉祥。卿其同此喜也。(《清高宗实录》)
乾隆十七年五月二十日(1752年7月1日),申祺为皇后诞下皇子上庆贺折;七月二十八日(1752年9月5日),广东右翼总兵毕暎为皇后诞下皇子上庆贺折;十月,裕陵地宫完工。同月二十二日(1752年11月27日),乾隆携皇后、嘉贵妃、怡嫔、颖嫔、林贵人、固伦和敬公主和硕和婉公主、定安亲王永璜福晋、皇三子永璋福晋前往孝贤皇后陵参加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三人的奉安典礼。二十五日,帝后一行人抵达裕陵,在隆恩殿内为孝贤皇后祭酒后,乾隆与皇后、嘉贵妃第一次进入地宫阅视。二十七日,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三人正式葬入地宫,乾隆与皇后、嘉贵妃、固伦和敬公主进入地宫金券再一次阅视。怡嫔、颖嫔、林贵人、和硕和婉公主、永璜福晋、永璋福晋在第一道石门外观看。此时皇后已经再次怀孕。
乾隆十八年二月初十日(1753年3月14日),乾隆帝赏赐皇后那拉氏玛瑙三多花插一件(紫檀座),所谓“三多”,即桃、石榴佛手三种植物,意为多寿(桃寓意长寿)、多子(石榴寓意多子)、多福(佛手谐音福);六月二十三日寅时,皇后生皇五女。九月(1753年9月27日 — 1753年10月25日),皇帝侍奉太后巡行热河及木兰,中间曾有谕,派内大臣等护送皇后前往盘山行宫休养。此时那拉皇后生下皇五女已经三个月。
○谕曰、皇后至盘山。海望不必随往。著舒赫德为领侍卫内大臣。管理内务府大臣事务、随往。
○壬申。谕曰、尚书舒赫德、差往江南。仍著阿里衮、为领侍卫内大臣。随护皇后前往盘山。
乾隆十九年甲戌闰四月二十四日(1754年5月15日)员外郎西宁来说,太监胡世杰交东珠荷包豆一副,高宗命人将此物送予身处圆明园的皇后。
乾隆二十年乙亥四月二十二日(1755年6月1日)酉时,皇五女夭折;十二月二十一日,皇后生十三皇子永璟;十二月二十八日,催总管李文照将绢画两张持进翊坤宫内张贴。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二月初一,皇后之母、一等公讷尔布夫人郎佳氏过世。此时皇后正在随驾南巡。初十日(1757年3月29日),那拉氏四十岁生辰当天,乾隆帝下旨遣官祭奠皇后之母并赏赐银两:“侯讷苏肯之祖母病故,著派散秩大臣一员,偕同侍卫等带茶及奶子酒祭奠,其出殡之日,著右翼二品以下大臣官员等前往发送,并加恩赏银三千两,裨其办理丧事。钦此。”;七月二十四日(1757年9月7日)子时,皇十三子永璟夭折。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三月十五日(1758年4月22日),据《穿戴档》载,胡世杰传旨:“袍子领子小些,到家里着皇后放样。巡幸褂抬肩转身最小,亦着放样。”此时乾隆帝在谒泰陵回京的途中。
乾隆二十四年已卯十二月初六日(1760年1月23日),胡世杰传旨:金银线东珠押豆火燫怎么不伺候万岁爷带随又传旨:降东珠押豆火燫拿来伺候呈览。总管马国用等随将火燫二把交与胡世杰奉至御前呈览。奉旨:将东珠押豆一个摅下交于皇后重做一把火燫来。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六月十九日(1760年7月31日)皇后位下学规矩女子拜尔葛斯氏被封为伊贵人,是为慎嫔,在此之前的二月初四日(1760年3月20日)和卓氏则被封为和贵人,是为容妃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五月二十六日,皇后位下系镶黄旗富拉他佐领下苏拉官保之女永玉因笨退出宫去。十一月二十五日(1761年12月20日),皇太后七旬大庆,皇后奉旨,在寿康宫进御笔贝叶长生汉字金字无量寿佛经一套,共计二部。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八月十五日(1762年10月2日),档案记载“恭进皇太后月饼一盒四品……伺候皇后、妃二位、嫔三位、常在一位,共七位,每位自来红月饼一盘,阿哥八位,每位自来红小月饼一盘,共用月饼一百二十个”。而乾隆二十二年档案记载皇后月饼为十个。同年,有传闻称皇后已于宫内出家,皇帝为其在宫外修建了极壮丽的庙宇,但尚未有宫廷档案证明此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五月十八日(1763年6月28日),乾隆驾行热河。根据《拨用行文底档》记载,这一年那拉皇后和令贵妃并未随驾,那拉皇后独自一人住汤泉,七月初二日(1763年8月10日)行清档记载令贵妃等位于七月十九日外出,皇后亦未同行。但是九月二十二日(1763年10月28日)福隆安为后妃自避暑山庄回京上奏折,推测皇后与众妃可能有去热河,只是未和乾隆同行。
帝后离心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因出巡江南故而提前赐皇后生辰物品。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二月初十日(1765年3月1日)皇帝还为她庆祝生日,当天乾隆赐扈从王公大臣和江南大小官员等食,并赏赐所有江浙二省派出办差的兵丁两个月的钱粮,以示恩赉。据膳档记载,皇后在千秋当日和次日早膳都给皇帝进菜,二月十一日,帝后妃等人还一起包饺子进献太后,正是乾隆说的”承欢洽庆“之景象。闰二月十七日的早膳,乾隆赐“熏炸板筋”一份给皇后,晚膳又赐皇后“攒盘肉”一份。
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妃陆氏、容嫔和卓氏。清宫档案《乾隆三十年节次照常膳食档》上记载,当晚呈上膳食单供乾隆圈点时,乾隆第一个给令贵妃赐菜,因为之前乾隆都是第一个给皇后赐菜,所以记录档案的人先写上皇后的名称,为此记录档案的人用纸糊住皇后的名称,写上令贵妃的名称。由此可见,最晚在晚膳准备好了的时候,还没有人发现那拉氏断发。
当天,乾隆帝派额驸福隆安按照指定的路线由水路遣送皇后进宫,日行两站加紧回京,沿路马匹纤夫都必须准备充足,并在宫内阿哥请安折中告诉首领太监潘凤等:“皇后疯了”,要那拉氏在翊坤宫后殿养病,不许见一人。闰二月二十一日,乾隆帝的态度有所软化,令福隆安“酌情行进,无需过急”,回程途中还让地方官员筹备接驾,并且查看沿途水路河道情况等事宜。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有录入乾隆三十年三月初五日(1765年4月24日)山东巡抚崔应阶奏报皇后御舟已过八闸及委员扈从缘由折。该奏折称三月初三日皇后御舟才刚抵达山东省台庄境,大臣李弘镇和鲜逊率同司道敬谨地扈从皇后御舟经过八闸。山东巡抚崔应阶暂在韩庄将留东各棚马驼,分拨至徐家渡交收后,即赴江苏省恭迎乾隆帝御舟。由此可见,宫廷档案中皇后到达北京的日期曾被高宗下旨改为闰二月二十八日。
三月二十三日,乾隆帝下了一道嘉奖皇后侄子讷苏肯的谕旨。几日后,乾隆帝又谕令福隆安务必于入京前,等候英廉传旨。约于此时,乾隆帝在另一道十五阿哥请安折上朱批,谕令所有阿哥、公主、福晋在皇后到宫之日前来听取他对此事的后续处理,要求潘凤等审问当日服侍皇后的宫女为何不留心,问清楚后当着皇后及众阿哥公主的面前将三位宫女责打六十大板,同时要太监潘凤观察继后听取旨意时的反应,待乾隆帝至涿州时当面回奏。又令削减皇后的待遇,将翊坤宫官女子、太监、他坦(小厨房)悉数遣散,另挑老实的女子两位及太监十位侍候,命太监开齐礼为翊坤宫首领太监。阿哥等求见皇后乾隆还要求仔细地搜查皇后宫内和圆明园的住处,封存所有皇后的物品,看看有无邪道踪迹。
四月二十一日(1765年6月9日)乾隆帝回京,进驻圆明园。五月初二日(1765年6月19日),刑部侍郎阿永阿因力谏不可废后而被贬往伊犁,次日,另一位为阿永阿求情的大臣钱汝诚辞官被允准;五月初四日,交泰殿首领太监张凤盗走皇后金册被通缉。五月十四日,收缴那拉氏四份册宝夹纸,并且裁减她位下的部分佣人,但尚未褫夺皇后位号。五月二十一日 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报审阅太监张凤亲属人等供情及督率查缉事,乾隆帝朱批:”好,诸处皆当留心,不但伊本籍也,此人甚可恶,竟敢将皇后册私行盗毁,非寻常逃犯可比。“
六月二十四日(1765年8月10日),继后侄子、署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讷苏肯上了一道《奏因皇后擅自剃发欲意出家颁谕削侯爵留任而谢恩》折,奏折中提到一份三月初三日乾隆于南巡回銮途中寄给讷苏肯的一份密信,信中乾隆说:“前近,朕恭侍皇太后驾临杭州,正欲返回,于启程前之日,皇后忽然想要出家,肆行翦发。身为皇后,所行如此,着实不像话。”八月,盗走皇后金册的太监张凤被两淮盐政高恒缉拿归案,九月被处死。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七日(1766年7月13日),那拉氏一族被拨回镶蓝旗并改为公中佐领。同月讷苏肯被降为三等侍卫并交由乌什大臣差遣。七月,那拉氏位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位分最低微的答应才只有两名宫女。七月十四日未时,皇后崩,十五日,正在木兰狩猎的皇帝发了一道上谕:
“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只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著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同日,乾隆命十二阿哥永璂从避暑山庄回京穿孝。八月初一日,十二阿哥就回圆明园了,这样算下来,乾隆只让十二阿哥为继后穿孝十几日,但按乾隆朝的规矩,皇子要为生母穿孝百日。八月初四日,尚书房师傅入直,十二阿哥开始读书。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监察御史李玉鸣因妄奏皇后丧仪而被革职并带铁链九条发往伊犁。八月十一日(1766年9月14日),李玉鸣和阿永阿各减六十大板和二十大板,并当着阿永阿的面责打李玉鸣四十大板,又责打阿永阿六十大板。
皇后死了,皇帝却说是她福薄所致,并且不肯为她举行皇后等级的葬礼。直至此时,帝后反目事件仍然令人不解。而民间议论则愈演愈烈,乾隆四十一年的严譄案中,奏请为纳皇后补行颁诏的都察院候选吏员严譄供称:“三十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后回京,我那刚在山西本籍即闻得有此事,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纳皇后不依,因此挺触将头发剪去,这个话说的人很多,如今事隔十来年,我哪里记得是谁说的呢。”乾隆四十三年,又有一锦县生员金从善上书奏请立储、立后、纳谏、施德,并为继皇后鸣冤,要求乾隆就此事下罪己诏。引得乾隆帝勃然大怒。
为了平息民间议论,在金从善案中,乾隆帝终于松口承认皇后断发,但绝口不提皇后断发的原因,只说皇后丧仪降等是”自蹈非理“而非”色衰爱驰“,自己才是委曲求全的一方:“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况自此不复继立皇后。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又何从訾议乎?该逆犯(指金从善)乃欲朕下罪己之诏,朕有何罪而当下诏自责乎 ......。
南京博物院“走进养心殿”特辑中展出的一份“十五阿哥请安折”或许有助于解开皇后剪发之谜。其中乾隆朱批提到,“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可见皇后是屏退宫女独自在屋内断发,剪发时乾隆并不在场。“再令阿哥公主福晋们进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们念,他怎么礼、做何光景,一一记下,不必写折子,涿州接驾你再奏。”“谕王成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她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
葬礼仪表
实际上,那拉皇后的丧礼比皇贵妃的级别还要低,按皇贵妃的丧仪规定,每日应有大臣、公主、命妇齐集举哀、行礼一项,在那拉皇后的丧事中,这项被取消了,只派了那拉皇后的儿子十二阿哥和儿媳博尔济吉特氏为其穿孝。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单建陵寝,却葬在了妃园寝内,更有甚者,按惯例,凡葬在妃园寝内的,无论地位有多低,都各自为券,而那拉皇后却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位于一侧。根据大清会典,皇贵妃棺木应用梓木,漆饰35道,抬棺夫96人。从内务府记载的档案中看,那拉皇后所用的棺为杉木制,抬棺夫64人,仅为嫔等级而已,这也符合发掘清理的纯惠皇贵妃地宫里那拉皇后的棺木状况。
另外,清制:凡皇贵妃、贵妃、妃死后都设神牌,供放在园寝享殿内,祭礼时在殿内举行,而嫔、贵人、常在、答应则不设神牌,祭祀时,把供品桌抬到宝顶前的月台上。而那拉皇后既不设神牌,死后也无享祭,入葬以后也只字不提。根据内务府清单档案《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掌仪司奏为皇后薨逝事,所有用过什物钱粮数目清单贮内备查》记载,内务府掌仪司奏报花费的物品和银两,也就是那拉皇后去世当天和第二天所花费的跟掌仪司有关的开支仅用银207两7钱9分7厘。一般来说,丧礼从逝世到入葬,要有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那拉皇后不可能刚去世就给出全部费用。再加上皇室丧礼是由各部门经手的,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开支,各报各的帐,掌仪司给的账目只能是跟掌仪司有关的开支。丧礼持续时间长,经手部门多,再加上资料不全,所以很难知道丧礼的总费用,但按此花费水平可知那拉皇后的丧仪很简陋。
作为一个位号尚存的皇后,受到如此待遇是很令人不解的。当时就有一个叫李玉鸣的御史因此上书,却不料惹得乾隆帝大怒,“御史李玉鸣奏,内务府办理皇后丧仪,其上坟满月各衙门应有照例齐集之处,今并未闻有传知是否遗漏等语,实属丧心病狂。去岁皇后一事,天下人所共知共闻。今病久奄逝,仍存其名号,照皇贵妃丧仪,交内务府办理,已属朕格外优恩。前降谕旨甚明,李玉鸣非不深知。乃巧为援引会典,谓内务府办理未周,其意不过以仿照皇贵妃之例,犹以为未足,而又不敢明言,故为隐跃其辞,妄行渎扰。其居心诈悖,实不可问。李玉鸣著革职锁拏,发往伊犁。并将此晓谕中外知之。”
公元1929年12月,纯惠皇贵妃园寝发现被盗,逊帝溥仪派载泽载瀛等人赴清东陵处理纯惠皇贵妃地宫被盗事宜。学者徐广源所著的《清皇陵地宫亲探记》记载,在公元1981年11月,诸位学者在开启和探视纯惠皇贵妃地宫时,发现纯惠皇贵妃内棺里有二个头颅骨和一堆遗骨,已无法分辨是属于何人。
乾隆晚年可能考虑过恢复继皇后的地位。学者王冕森在所著《清代后妃杂识》一书中提到,乾隆六十年,高宗正式宣布以皇十五子永琰皇太子,并追封嗣皇帝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令其位次居孝贤皇后之后。礼部于是奏请将孝仪皇后神牌从皇贵妃神龛中挪出,与乾隆帝原配孝贤皇后神牌并列奉安于裕陵享殿正龛之中。但乾隆帝否决了礼部的提议,批示道:“知道了。孝贤皇后神位仍居中,孝仪皇后居右,钦此。”清代享殿神牌位次一般以中为尊、以左为尊。乾隆帝命人将孝贤皇后神牌居中、却空出了左侧的位置,其地位要尊于居右的孝仪皇后神牌,可能说明乾隆曾有意恢复那拉氏的皇后身份,但无论如何,最终乾隆并未更改那拉氏的身后地位。
宫廷生活
继皇后嫁入宫廷之后,在高宗潜邸一直处于侧福晋的身份,未能生下子女。高宗即位之后,同样作为没有生育的侧福晋,慧贤皇贵妃直接获封贵妃之位,而继皇后则排在其次,获得妃位。之后在乾隆十年随同其他主要主位一起晋位,并未显示出特别的恩宠。而在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崩逝之后,继皇后的地位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孝贤纯皇后崩逝之后,后宫之中位分最高者即是同为贵妃位的继皇后和纯惠皇贵妃。纯惠皇贵妃比较受宠于高宗,但其为江南民籍汉人出身,其家族在乾隆四年才被加恩入旗,所以纯惠皇贵妃的存在,事实上违背世祖顺治帝所谓“宫中从无汉女”的家法,只不过其作为普通后宫主位,外界不清楚而已。若此时将纯惠皇贵妃立为皇后,则与普通后宫主位不同,其家世难免不被世间所知,故而只能选择让继皇后成为继后,或者重新挑选八旗秀女,选出新的皇后。出于各方面考虑,加之继皇后“持躬淑慎,礼教夙娴,暨乎综理内政。恩洽彤闱,用克仰副皇太后端庄惠下之懿训。允足母仪天下。”高宗最终选择让她成为自己的继皇后。
在被册立为皇后之后,继皇后与高宗的关系似乎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分别在乾隆十七年、乾隆十八年和乾隆二十年生育两子一女。
封谥释义
高宗继皇后的封号为“娴”,满文作“elehun”,意为“恬然”“娴静”。
人物评价
乾隆帝:①娴贵妃那拉氏,禔躬淑慎,秉性端庄,克承慈顾之恩,允协顺成之义。虽正位之礼,尚待于三年;而统摄之仪,当循乎徃制。②皇贵妃摄六宫事那拉氏、自皇考时。赐朕为侧室妃。二十余年以来。持躬淑慎。礼教夙娴。暨乎综理内政。恩洽彤闱。用克仰副皇太后端庄惠下之懿训。允足母仪天下。既臻即吉之期。宜正中宫之位。
蔡东藩:高宗南巡,皇后截发,当时史官讳恶,只载迹类疯迷之谕,实则伏有原因,中宫固非无端疯迷也。著书人把赏花饮酒诸事,显为揭橥,虽或言之过甚,然亦出自故老传闻,未尝凭空蜮射。
史料记载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
乾隆帝册封庶妃那拉氏为娴妃册文
命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为正使,内阁学士岱奇为副使,持节、册封庶妃那拉氏为娴妃。册文曰:朕惟教始宫闱,式重柔嘉之范;德昭珩佩,聿资翊赞之功。锡以纶言,光兹懿典。尔庶妃那拉氏:持躬淑慎,赋性安和。早着令仪,每恪恭而奉职;勤修内则,恒谦顺以居心。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娴妃。尔其祗膺巽命,荷庆泽于方来;懋赞坤仪,衍鸿休于有永。钦哉!
乾隆帝晋封娴妃那拉氏为娴贵妃册文:
大学士史贻直为正使,礼部右侍郎觉罗勒尔森为副使,持节、册封娴妃那拉氏为贵妃。册文曰:朕惟化起璇闺,克佐肃雝之范;劳襄椒掖,聿彰淑慎之声。爰考彝章,式颁纶綍。咨尔娴妃那拉氏:性生婉顺,质赋柔嘉。秉德罔愆,协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膺褕翟之光荣。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益懋温恭,尚祗承夫休命;弥怀谦抑,庶永集乎繁禧。钦哉!
乾隆帝晋封娴贵妃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册文:
命大学士来保为正使,礼部尚书海望为副使,持节、册封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册文曰:朕惟基化必资于内治,宫庭之模范当崇;从宜适协于成规,名位之优隆惟允。稽徽章而具在,重慈命之钦承。咨尔娴贵妃那拉氏:早毓名门,素娴内则。赐从潜邸,久昭婉顺之仪;晋锡荣封,克佐肃雍之化。端庄表度,锵雅韵于珩璜;恪谨持躬,著芳规于翟舀。兹以坤宁之虚位,屡烦圣母之萦怀。选继体于后宫,时加注意;命嗣音于椒殿,每切谕言。朕曲体圣衷,追踪家法。虽母仪俪极,事有待于将来;而阃职总持,典宜隆于此日。恭奉皇太后慈命,以册、宝封尔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尔其祇承懿训,益懋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勖夏凊冬温之节;统掖庭之内政,赞宵衣旰食之勤。端令范以率先,顺成是望;迓鸿庥而受祉,福履方绥。敬绍前徽,用光显命。钦哉!
乾隆帝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册文:
上御太和殿宣制。命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大学士史贻直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册文曰:朕惟乾始必赖乎坤成,健顺之功以备;外治恒资于内职,家邦之化斯隆。惟中阃之久虚,宜鸿仪之肇举。爰稽茂典,用协彝章。咨尔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秀毓名门,祥钟世德。早从潜邸,含章而懋著芳型;晋锡荣封,受祉而克娴内则。噙躬淑慎,洵堪继美于兰帏;秉德温恭,信可嗣音于椒殿。往者统六宫而摄职,从宜一准前规。今兹阅三载而届期,成礼式遵慈谕。恭奉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祇承懿训,表正掖庭。虔修温凊之仪,洽观心于长乐;勉效苹蘩之职,端礼法于深宫。逮螽斯樛木之仁恩,永绥后福;覃茧馆鞠衣德教,敬绍前徽。显命有光,鸿庥滋至。钦哉!
《星源吉庆》记载:
皇后纳喇氏,佐领那尔布之女,初雍正时为高宗藩邸侧福晋,乾隆二年十二月册封娴妃,十年十一月晋封娴贵妃,十四年四月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立为皇后,三十年正月以故自行剪发忤上旨,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七月十四日崩,诏以皇贵妃礼葬。
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后妃》记载:
皇后乌拉纳喇氏,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殇。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传八·诸王七》记载:
高宗十七子:孝贤纯皇后生端慧太子永琏、哲亲王永琮,皇后纳喇氏生贝勒永璂、永璟,孝仪纯皇后生永璐、仁宗、第十六子、庆僖亲王永璘,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生循郡王永璋、质庄亲王永瑢,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定安亲王永璜,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生履端亲王永珹、仪慎亲王永璇、第九子、成哲亲王永瑆,愉贵妃珂里叶特氏荣纯亲王永琪,舒妃叶赫纳喇氏生第十子。永珹为履懿亲王允祹后,永瑢出为慎靖郡王允禧后。永璟、永璐、第九子、第十子、第十六子皆殇,无封。
《清皇室四谱——卷二》记载;
追降皇后乌拉纳喇氏赠一等承恩公,佐领那尔布之女(生于二月,未详何年)雍正时为高宗藩底侧福晋,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册封娴妃,十年十一月,晋娴贵妃,十四年四月晋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立为皇后。旋随驾巡幸中洲,十七年生皇十二子,赠贝勒永璂。十八年生皇五女,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璟。三十年正月随驾东巡,以故自行剪发忤上旨。三十一年丙戌七月十四日崩,诏以皇贵妃礼葬。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记载:
皇十子,舒妃叶赫纳喇氏,早薨未有名;皇十一子永瑆,淑嘉皇贵妃金氏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后纳喇氏生,皇十三子永璟,皇后纳喇氏生,早薨。
赠一等承恩公纳尔布满洲正黄旗人;皇后那拉氏父乾隆十五年八月赠。
一等侯讷苏肯满洲正黄旗人,一等承恩公讷尔布孙;皇后那拉氏侄。乾隆十五年八月封,三十年六月以罪削爵。
《皇朝通典卷·五十二》记载:
乾隆元年,孝贤皇后以嫡妃正位中宫,二年十二月行册立礼;同日册封贵妃、娴妃、纯妃、嘉嫔礼,与雍正元年同。上御太和殿宣制遣使,持节将事皇后受册宝行礼均如仪上率王公大臣。诣皇太后宫行礼,皇后率贵妃、妃嫔诣皇太后宫行礼。上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庆贺礼,颁诏天下。皇后率贵妃、妃嫔,诣皇帝前行礼;贵妃、妃嫔及公主福晋命妇诣皇后宫行礼如仪。十五年八月,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为皇后礼仪与乾隆二年同;凡册封仪具大清通礼。
《清高宗御制诗二集》
秋日奉皇太后时廵以继册中宫先谒二陵遂幸嵩洛发轫京师即景成什
气爽秋宜狩,天高吉撰辰。自来传警跸,都觉有精神。
揭露滋兰埒,龙旗出凤闉。大安舆敬奉,中壼制重陈。
冠剑瞻依近,苹蘩谒拜新。触怀愉以戚,问俗富还贫。
念结嵩阳麓,吟期洛水滨。 传闻今岁好,便往阅高囷。
恭谒泰陵
敬陪慈驭上桥陵,慰怆难为情曷胜。
纵复三年频泥首【戊辰己巳及今庚午凡三谒陵寝】
教一去辄填膺。
兹来允为苹蘩继【继册中宫特行展谒礼】
自昔常慙统绪承。
设以微躬论遭际。於昭顾諟感应增。
视朝旋跸诣畅春园问安遂至昆明湖上寓目怀欣因诗言志 (十二阿哥永璂诞生后所作)
视朝已备仪,弄璋重协庆(适中宫诞生皇子),
天恩时雨旸,慈寿宁温清。
迩来称顺适,欣承惟益敬。
湖上景愈佳,山水含明净。
柳浪更荷风,云飞而川泳。
味道茂体物,惜阴励勤政。
乾隆二十二年,帝后又同奉皇太后南巡,这次乾隆因故需先回京城,由皇后奉太后在山东一带继续游览。乾隆在御制诗中也记录了这一母慈子孝、家庭和睦的温馨场面。
恭奉圣母懿旨启跸还京纪事
徐方时迈,鸾驭暂违曲阜,言旋帷宫,载觐迨莅玉符之胜。境泉石蔚其清凉,聿奉銮辂于名区,饮膳调其旨适,乃颁懿训,俾速星言,奏小憩以同行,未蒙慈允,用首途而遄发,仰体圣怀。中宫率嫔御以承颜,亲藩整师徒而扈跸。稍稽旬日,伫侍起居,诗纪五言,情抒六韵
南巡三阅月,北至近临期。方泽躬禋际,明庭胪选时。
皇都程尚远,慈驭速非宜。况喜名山秀,欲留几宿颐。
亲藩简护卫,宫眷毕追随。懿命关勤政,前驱志敬兹。
十四年四月。始奉皇太后懿旨。册娴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总摄二宫事。诏告天下。以册后大礼必俟三年后举行。庚午八月初三日乃正坤宁之位。或云。今皇后为高斌之侄女。
继后或与慧贤皇贵妃往来较密,因此被时人猜测为是高斌侄女,古代关系好的两家孩子经常在对方父母面前自称侄子侄女。皇后生子,慧贤皇贵妃的父亲高斌、堂兄弟高晋都具折庆贺,高斌本人更是上了两道庆贺折子,他在奏折中说道:”皇后诞育皇子,奴才不胜欢忭称庆,钦惟我皇上承天广进、皇后俪日同明,万方蒙清晏之庥......”皇后诞育皇子普天同庆,奴才先于五月十一日率同妻子望阙九叩恭折庆贺。“
《清宫词》吴士鉴
鬒云截去独含颦,不学文昭望孟津。(注:文昭即指魏曹丕文昭皇后甄氏
祔庙但虚椒屋礼,生前依旧俪中宸。
高宗继后那拉氏,随侍孝圣皇后南巡,忽自剪发,失其常度,中途送还京师。满洲旧族,最忌剪发。高宗谕旨,谓本应废立,以其继位中宫,故优容之。越数年薨逝,命以皇贵妃礼治丧,不得袝庙。其实有满员上疏力争,谓宜用后礼,留中不发。迨嘉庆四年高宗上仙,始将此折封固,交内阁收贮。或谓废后在杭州为尼者,误也。
《清宫词》枝巢子
正位坤宁十五年,南游有旨放先还。无人为买相如赋,典礼终难拟孝贤
高宗后纳喇氏,自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后。同奉皇太后幸江浙,以疾令先归,三十一年薨,诏谓其“迹类疯迷、饰终典礼不得循孝贤例。”葬以皇贵妃礼。
人物争议
姓氏
关于本词条主人公的主要姓氏,有二种说法。
其一,乌拉那拉氏说。民国年间编纂的《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皇后,乌拉纳喇氏,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同样成书于民国年间的《清皇室四谱》亦收录乌拉纳喇氏的说法。但这种说法未见清代原始史料佐证。
其二,辉发那拉氏说。据清朝官方文献《钦定八旗通志·卷十六》及《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二十四-辉发地方那拉氏》可知,那拉氏的父亲讷尔布(或那尔布)是辉发国贝勒王机砮的后代,祖上归于清室之后编入镶蓝旗,世袭四品佐领一职。继后一系的脉络为:莽库(或作莽科,继后爷爷的父亲)—罗和(继后的爷爷)—罗多(继后的伯父)、讷尔布(继后之父)—讷里(继后的兄弟)—纳苏肯(继后的侄子)。所以,如果从家族血脉来看,乾隆帝继皇后姓氏就为辉发那拉氏,但尚无史书记载。
综上所述,清代文献《清实录》与《星源吉庆》直接称之为“那拉氏” 或“纳喇氏”;《清史稿·列传一》中有“皇后乌拉纳喇氏”之称,《列传八》又表述为“皇后纳喇氏”,当代也有人据其家世认为她当为“辉发那拉氏”。相较而言,直接称之为“那拉氏”比较稳妥。
画像
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宁等为乾隆皇帝和皇后、十一位妃嫔的画的像。画中的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乾隆一生只看过三次,即绘制完成之时、和他退位之际。可见乾隆对这幅画的珍视。这样一幅乾隆珍视的画卷中却没有继后那拉氏的画像,仔细校查画中人物身世,我们却发现了排列上的差错;再看画卷上的裱作痕迹,则更加露出了破绽。画卷上的后妃女子,进宫时间有先后之别,地位有高低之差,故排列顺序也应合情合理。图中应该还有继后纳喇氏,时为娴妃的她位置应在贵妃(慧贤皇贵妃)之后纯妃(纯惠皇贵妃)之前,但她惹恼乾隆帝,几乎被废,所以猜测她的画像应该被抹去了。并且不曾发现继后的用于供奉的正装朝服坐像,而作为皇后一定会有这张坐像,就有猜测认为在那拉皇后病逝后,乾隆就销毁了所有关于那拉皇后的画像,甚至修改了群像,抹去了继后的面容,并修改其余妃嫔面容以符合各自的身份站位次序,如《塞宴四事图》中部分妃嫔面容有改动痕迹,甚至某妃嫔脸上出现了两对眉毛,明显为改动过人物,据此猜测乾隆皇帝曾令销毁继后画像,不过尚无任何实质性证据。
在清朝,历代帝后画像曾存放于景山寿皇殿,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寿皇殿遭劫,大量画像散佚,部分被带至国外,而不排除继后的画像在那时遗失,而且现藏于法国多勒市美术馆的一幅无名画像,曾标注为“嘉妃中年吉服像”(即本词条中概述处的那一张),但该像明显与《心写治平》中嘉妃面容相差较大,应非同一人。现今猜测此像有可能为继后画像(看画中人服制约为妃位,刚好符合郎世宁为帝后妃作像时继后为娴妃),但这张像也可能是愉妃的画像,因愉妃也未曾留下画像,所以画中人究竟是谁,尚且不能作下定论。
亲属成员
曾祖:莽库,原任佐领;王机砮之孙
祖父:原任佐领,副都统罗和
父亲:佐领那拉·讷尔布(又译那尔布);追赠一等承恩公
母亲:郎佳氏,一品夫人。生年不详,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十去世
伯父:罗多,原任佐领。后任右卫副都统
配偶: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兄长:那拉·讷礼,佐领(袭一等承恩侯,后剥夺)
姐姐: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玄孙,已革奉恩辅国公爱新觉罗·富增嫡夫人那拉氏
堂兄弟:伍德,四格,皆为罗多之子,俱任佐领
从堂兄弟:萨赖,与继后同一曾祖父母,任佐领
长子: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去世,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多罗贝勒
幼子:皇十三子爱新觉罗·永璟,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乾隆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去世
女儿:皇五女,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出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日夭折
儿媳:博尔济吉特氏,阿巴噶右翼亲王衔郡王索诺木喇布坦之女,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第二十一代后裔
侄子:讷苏肯,原任佐领,原任一等承恩侯,后任三等侍卫
侄女:佐领讷礼之女,嫁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六世孙,奉恩将军色克为妻
堂侄:苏巴尔汉,伍德之子,任佐领;查喇分,四格之子,任佐领
外甥:已革奉恩辅国公富增与嫡妻那拉氏所生长子海祥、次子海智。海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比继后还大。海祥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比继后大
甥孙:奉恩将军色克与妻那拉氏所生长子奉恩将军德茂,乾隆三十六年四月袭爵,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九月十七日卯时卒,年23,无嗣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22.国学迷.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14:39
目录
概述
家族背景
入宫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