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字由“女”和“生”字合成,
古姓多“女”旁。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
原始社会的
母系氏族制度时期,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些,大体
有姓、名、字、号四项。现代人命名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除少数人有字、号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 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
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有4820个注明为汉族姓氏。
姓氏起源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
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
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而汉族
之姓则多出于黄帝,
炎帝之后,故又称 炎黄子孙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
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
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
二姓。
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
八姓,史称祝融八姓。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
父系氏族制度,
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
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
姒姓,另有霸主
昆吾为己姓,
己姓中有苏、顾、温、董、
豢龙等氏。商王室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
豕韦为
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周代是
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
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
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虽然周代贵族
有姓,但只有女子才
称姓,未婚女子如
齐姜、
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
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
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
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
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归纳起来,姓氏的起源有十二种:
1.以氏为姓:姬、姜、姒
2.以国名为姓:程、房、杜、罗
3.以邑名为姓氏:苏
4.以乡、亭之名为氏:裴、陆、郝
5.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林、刁、皇甫
6.以居住地为姓(多为复姓):东郭、西门、上官
8.以官名为氏:司马、司徒、司空
9.以技艺为氏:巫、卜、屠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汉族带来的姓:慕容、宇文、呼延
11.以谥号为氏:胡、戴、庄、康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汉文帝名恒,恒氏改为常氏
姓名研究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些,大体
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
冠礼,女子十五岁举行
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如
陶潜,号
五柳先生;
欧阳修,号
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陆游,号
放翁。
现代人命名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除少数人有字、号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 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名反映了汉族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如有的用“富、贵、财、禄”等字,希望发家致富;有的用“康、健、松、寿”等字,希望健康长寿;有的用“栋、杰、俊、才”等字,希望发达成材。男子用动物命名时,多用“鹏、龙、虎、豹”,象征勇猛、威武、吉祥,以植物命名则用“松、槐、桐、柏”等字,象征雄伟挺拔、富有生命力;女子相应用“凤、莺、鸾、燕”等字和“兰、菊、梅、杏”等字,希望貌美、温柔、贤惠。
姓氏分布
《
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
九字姓1个。《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据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有18000个。
《百家姓》中择出100个姓氏,总计约占
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其中排列在前的十九个大姓加起来,已占汉族人口一半以上。 。
中国三大姓
李、王、张为汉族三大姓,分占
汉族人口比例7.94%,7.65%,7.07%
【李】
1、出自
嬴姓,为
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黄帝之孙)。尧时,
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
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
商纣时,皋陶后裔
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
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
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
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
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
李耳称姓的。
【王】
1、出自姬姓。
周灵王太子
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
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
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
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
京兆、
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
妫姓,为古帝王
虞舜之后,居于
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
子姓,是
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
比干,为
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
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4、出自
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
姜姓为
齐国君主,史称“
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
魏献子之后。韩、赵、魏
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
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
易姓王氏。
6、出自
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
王莽篡汉自立,建立
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
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张】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
晋国有大夫
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
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姬姓演变
昔
少典,取于有峤氏,生黄帝
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国语·晋语》。按轩辕子二十五人,惟
青阳与仓林氏得姓姬。
尧立
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史记·三代世表》。按姬姜为古大姓,姬本黄帝裔,故尧赐姓姬也。
周人以后稷(黄帝之后)为祖,
亦姓姬,又如:姬国(姬姓之国,指周王朝),姬化(
周文王姬昌的
德化),
姬公(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
姬文(周文王)。
远祖黄帝,始祖文王,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
二姓 在华人的数以千计的姓氏当中,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是黄帝的嫡系后裔之一,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
【蔡】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周灭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让他与
管叔、
霍叔周成王年纪太小,
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
周公)因此
临朝摄政。管叔、
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
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
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
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称
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徽
凤台),称为
下蔡。
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许】
1、出自
姜姓,以国为氏,是
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
四岳伯夷胞族子姓周成王时,大规模地
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
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
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
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
许姓正宗。
2、传说
尧帝时
许由的后代也称许氏。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
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
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
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
【陈】
1、出自
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周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045年,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
陈侯,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称陈氏,遂称
陈满,为陈氏得氏始祖,在位60年,薨谥胡公,史称
胡公满。
2、出于
陈国公族后裔,由田氏恢复陈姓。陈国厉公陈佗之子
陈完因国内乱出奔到齐国,改称田氏,其10世孙田和建立田氏齐国,齐末王田建的第三子田轸,在齐国灭亡后,恢复陈姓。迁入
颍川。
3、出自
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黄】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
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
潢川县),
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
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
伯益帝颛顼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
修鱼氏、白
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
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
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
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
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
金天氏之后。
台骀是
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
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
黄姓。
【林】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
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
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
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
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
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慕容】
【南宫】
2、春秋时,
鲁国大夫
孟僖子的儿子叫作
仲孙闵,他居住在南宫,他的后代遂以其居住地命姓,称南宫氏。
【孟】
孟氏,发源于春秋的
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
伯禽,周公旦是
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
鲁桓公的庶子
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
鲁庄公夫人
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其小弟
季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莒国。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
公孙敖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
孟姓出自山东。
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
周武王的
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
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
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彭】
1、火神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
陆终为古
祝融之后,生有六子,三曰彭祖
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
大彭氏国2、
祝融之后有
八姓己、董、彭、秃、妘、斟、曹、芊。周灭之。彭为八姓之一。
【潘】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子
毕公高后。毕公高封其子
季孙于潘,附庸于
毕国。据说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采邑
命氏。
2.出自
芈姓,春秋时楚国有潘氏,见于家传者始租为
潘崇。
【欧】
1 出自
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
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
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
闽侯县冶山,为
越王铸造过
湛卢、
巨阙、
胜邪、
鱼肠、
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
龙渊、
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
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
区姓。欧与区音同。
2 出自
姒姓。与
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
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
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
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
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
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
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
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
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马】
1、出自
嬴姓,为帝颛顼裔孙
伯益之后,其始祖为
赵奢。相传
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赐
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传至
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世
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
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
赵城(今山西
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
赵国。战国时
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
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
马服君邯郸。史称
马姓正宗。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
人马宫,
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廖】
1、出自己姓,为
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
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
巨鹿。
3、出自
偃姓,尧、舜的贤臣
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
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廖氏。
4、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
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蒲】
1 来源于一种称为蒲草的植物。东晋时期怔北大将军、
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个水池,里面长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后都感到奇异,于是人们就把他家称为蒲家。得到
蒲姓。
2 来源于封邑名。相传夏朝时
舜帝的子孙被封在蒲坂,于是他的子孙就把蒲作为自己的姓氏。
【濮】
1、出自有
虞姓,是舜的后代。
虞舜为
炎黄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
濮姓。
2、出自
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
颛顼帝裔孙
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3、出自姬姓,是卫国
康叔的后代。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市东
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称濮氏。
4、以国为姓,周朝时,有
百濮国(在今湖北
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这支濮姓,也出自
熊姓。
【仇】
1、出自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末,
纣王杀
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为
仇姓。
2、为春秋时
宋国大夫
仇牧之后。仇牧为在
蒙泽(在今
河南商丘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
宋万。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仇牧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氏。
3、出自
侯姓。后魏时有中山人
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
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
中原仇姓一支。
【孔】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
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
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
孔甲,曾经作《
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
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法:
第一、 跟据宋代的《
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
成汤第二、 据唐人
林宝《元和姓篡》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绉王的哥哥
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
正考父,是宋国
上卿。其子名嘉,字
孔父,史称
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第三、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
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出自姬姓的孔氏,卫国(今河南
滑县东)有出自古
佶姓的孔氏,
陈国(今河南
淮阳)有出自
妫姓的孔氏。
【姜】
1、
姜姓来源于远古的
炎帝神农氏。关于这种说法,在许多文献如《元和姓氏》、《
说文解字》、《
新唐书》中都有记载。《
水经注》:“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
姜水。”身为我国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
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于是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子孙世代相传。姜姓与姬、媙等20个
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
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与姜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以“齐、甫申、吕、纪、许、向”等8氏为姓的。而作为神农氏嫡系的姜氏后裔,国
七雄之一。
2、 出自亘氏改姓。据《
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
【钱】
宋人
郑樵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 》记载,
陆终世本守藏因西周建都于
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必在京为官,故
钱姓形成于陕西。
【孙】
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
康叔的后代。拒《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8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
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
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
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
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
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时楚国
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
妫姓。春秋时,陈(为
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
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
田完的5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
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
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
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
【周】
1、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
黄帝轩辕氏。据《
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
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
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
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
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
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
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
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
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周赧王之后。
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
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
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
【赵】 1、出自
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
伯益,具体始祖是
造父。伯益为
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
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
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
昆仑山,见到
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
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
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
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
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
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
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
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丁】
1、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
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3、为
孙姓所改,是
周文王的姬姓后裔。《
江表传孙权因
孙匡康叔。
4、出自
子姓。春秋时宋国有大夫
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
【白】
1、出自
颛顼帝芈姓后裔。相传颛顼帝的后裔
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
熊绎在
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
丹阳。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
楚平王时,
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
熊胜便逃到吴,投奔
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称为
白公胜2、出自姬姓。
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
百里奚,生子
孟明视。他有二子,一曰
西乞术,一曰
白乙丙。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字为氏,就是秦国的白氏。
【曹】
根据《元和姓篡》的记载,中国的
曹姓,最初是颛顼
嬴姓的后代。综合各种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第一、 起于黄帝姬姓的后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之子,
周武王之弟叔振铎被封于曹,建都
陶丘,成为始封之君,也就成为曹氏的始祖。
第二、 由
邾姓改姓为曹。提起曹氏姓源,往往同朱氏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朱姓源于周时的
邾国,而邾国本来是曹姓所建。
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生有六子,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国。古代邾国贵族一直以国为氏。后来邾被为楚所灭,安的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改姓曹。这两支曹姓子孙都发源于山东省境内,所以,早期的中国
曹姓人都来自山东。
【邓】
1、出自
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相传夏朝时帝
仲康有子孙封在
邓国(今河南
邓州一带),
邓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称邓氏。
2、出自
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
曼姓。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
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
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
邓姓正宗。
3、出自李氏。
五代十国时期的
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
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
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崔】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
姜姓。齐国是西周初
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
临淄(今山东
淄博市),开国君主是
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
河南南阳),从其
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
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
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
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戴】
1、出自
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
元和姓纂》及《
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
周公旦在平定“
管蔡之乱”后,封商朝 末代君主帝纣之
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
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
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
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
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
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
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据《鼠璞》载,殷氏有改
戴姓的。武王灭商后,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柴】
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
高柴,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东方】
1、出自上古伏羲氏。伏羲氏裔孙中有个叫
羲仲的,出于震位(震位在八卦中主东方),世代执掌东方
青阳令。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 方
命姓,称东方氏。
2、出自张姓,是汉代文学家
东方朔的后代。东方朔本姓张,他的父亲
张夷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母亲田氏生下他三天后也死了, 他右邻居抚养成人。因为他出生时正值东方天亮,所以起名叫东方朔。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为姓,称东方氏。
【刘】
1 出自
祁姓,为
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
刘国,亦即今
定州唐县。其子孙以
国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
周武王去世后,
周成王继位,封
王季的儿子于
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 出自
他姓,据史籍记载,原齐国人
娄敬在洛阳向
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
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
此姓;刘邦为了感谢
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
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杜】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
尧姓伊祁,杜氏出自
祁姓,是
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
曾建国于刘。当时
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
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
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
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
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
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
杜伯。
周宣王时,
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巩】
1、出自姬姓,是以地名
命姓的姓氏。周朝
周敬王有个同族
卿士简公收封于巩(今河南巩县),称为
巩简公。巩简公一度执掌朝政,他鉴于周王室的历次内乱,大多因为贵族掌权而引起的。于是他便录用从各诸侯来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为官。这项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满。后来
王子朝2、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巩朔的后代。
【冯】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
元和姓纂》、《
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
毕公高后裔
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
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出自
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
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
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房】
房氏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尧有个儿子开始被封
于丹水,人们称他为丹朱。因为他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尧就把帝位让给舜了。舜又把丹朱封到房(今河南
遂平县),建立
房国,为房侯。丹朱的儿子陵,以父封地为姓,称
房陵,其后遂为
房姓。
房姓望族居
清河(今河北
清河县东)。尧之子丹朱,舜封为房邑侯,其子陵,以父封地为氏,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始居焉,今房姓称
清河郡,本此。
【公孙】
公孙复姓起源很多。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 ,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
一姓的后人。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
上古时期。《
路史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
轩辕帝广韵其姓通志【范】
出自
祁姓,为杜氏后裔。舜时,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在传至尧裔孙
刘累,后刘累迁居鲁县,称系韦氏,商末,迁于唐。
周成王时,唐被灭。唐贵族迁到杜,为
伯爵国,称唐杜氏。周宣王时,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
杜伯。
桓因宣王一宠妃诬告被屈杀后,其儿子
隰叔投奔晋,为
士师,他的儿子
士蒍以官名为氏,子孙称为士氏。士蒍的孙子
士会任晋中军元帅,执掌国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后得到
范邑,所以又称
随会、范会,他死后,又称
范武子。他的子孙后分为士氏、范氏和随氏。后有
范文子、
范宣子、范献之,世代为晋国
上卿。
晋静公二年,范氏或迁入魏国或迁入秦,或迁至南阳。
【管】
1、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三子。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把
叔鲜封在管,建立了管国,让他与
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
周公旦主持朝政。
管叔和
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
2、来源于
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
周穆王的后代,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
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谷】
1、以国为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尾孙被封于夹谷,他的后代于是以国为姓,称为谷氏。
2、出自
嬴姓,与赵、秦同一个源流。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传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嬴氏的后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
谷国(在今天的湖北
谷城),秦为公爵,谷是
伯爵。春秋时谷国的后代开始以谷为氏。
【关】
1、颛顼德后裔
董父为帝舜养龙,被封为
豢龙氏。上古豢、关二字同音通用,所以后来又写作关龙氏。夏帝桀暴虐荒淫,用酒作池。酒槽堆成小山,他在旁边通晓畅饮,不理政事。有个贤臣叫关龙蓬的前去劝谏,触怒了
夏桀,结果被囚禁起来杀死。关龙蓬的后代后来改姓关,称关氏。
2、以官名为姓。春秋时期,周大夫
尹喜在函谷关任
关令。相传老子西游出关时,为尹喜写下《道德经》五千言,尹喜将此书传播于世以后,也追随老子成仙了。尹喜的后人以他的官名为姓,也称关氏。
【傅】
1、出于殷商名相
傅说的后裔,也即商王武丁发现大臣的地方命名的姓氏。相传自从盘庚将
商都迁至
殷墟以后,商朝只是兴旺了一个很短的时期,等到
商高宗武丁傅岩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叫说(音同越)的奴隶,便将说带到朝中。后来,说果然帮助
武丁傅说傅姓正宗。
2、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大由(唐侯丹朱之子)封于傅邑,故其子孙便以地为氏,也称傅氏。
3、出自赖氏改傅姓。赖氏族人有为
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
【段】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
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
郑武公的妻子
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出自复姓
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
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耿】
1、以地名为姓。商代有君王名
祖乙,
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后来的
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在今天的河南省
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
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ing的
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出自姬姓。商代末年有
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
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原耿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
【蒋】
出自姬姓,以国名
命姓。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
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
蒋姓。《
元和姓纂汝南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
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
汝南郡,魏、晋时改属
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胡】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
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
周武王封为陈地的
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
陈侯。在位60年,薨谥胡公。
陈申公次子庚娶李氏,生一子
龙泉,以曾祖父胡公陈满的谥号为氏,称胡氏。由此可见,中国汉族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
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
胡国是
归姓,在
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
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
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
胡母生和
胡母班。晋代以后,
胡母【何】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
少典之子,
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
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
唐叔虞裔孙
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
江淮【郭】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
郭崇的后代。据《
姓氏考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周武王时封文王弟
虢叔(一说
虢仲)于
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
郑武公功灭郐和
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
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
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
阳曲郭公南虢。后被晋国所灭。
西虢东迁时,还有
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
郭为姓。
【江】
1、出自
嬴姓,为颛顼裔孙
伯益之后。相传
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
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春秋时被出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
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
翁山(今浙江省
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
翁源县【霍】
出自姬姓,是
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八子,
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
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
霍县南),建立了
霍国,人称
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霍叔、
管叔、
蔡叔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
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
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
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简】
1、出自姬姓,是
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春秋时,晋国有大夫
狐鞫居,他的祖先是
唐叔虞(
周武王之子,武王为文王之子)的支裔,因曾经居住在
犬戎部落,所以姓狐。狐鞫居的族人
狐射姑与
太傅阳处父不和,鞫居为他刺杀阳处父,结果被
赵盾处死。狐鞫居的封邑在续,死后谥为续
简子,世称续简伯,他的子孙后代便以其谥号为姓,称
简姓。
3、出自检姓。汉代时有
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而改姓简。
【纪】
上古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
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
寿光县东南),建立了
纪国,到古代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
【季】
1、出自姬姓。春秋时,
鲁庄公的弟弟
季友平定了
庆父之乱,子孙以他的字
命氏,称为
季孙氏,在鲁国执政。季友的孙子季
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戴,谥号
季文子。季孙氏后来简称季氏。季文子、
季武子、
季平子三代执掌国政,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以致出现了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季氏后人以季为姓。
2、出自
芈姓,是
颛顼帝的后代。颛顼帝裔孙有
陆终单姓【贺】
1、出自
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
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她的儿子
庆封以父名
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
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
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
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
吴王将
朱方封给庆封,庆氏
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至西汉末,子孙徙
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
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
汉安帝的父亲
刘庆贺纯。史称
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罗】
1、出自
妘姓,为
颛顼帝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
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
祝融,名黎,为
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
八姓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
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
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
枝江(今湖北省南部,
长江【卢】
1、出自
姜姓,为
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
胞族——
四岳,他们与姬姓
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
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
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
2、出自复姓改单姓
卢氏卢蒲姜姓九合诸侯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
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
单姓卢氏。
3、出自
他姓赐卢氏。
隋炀帝时,河间人
章仇(复姓)太翼,善天文,赐姓卢氏。
4、出自他姓改
卢姓。如
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
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
【方】
1、出自姬姓,以字为氏。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
方叔(姬姓,字方叔),因功受封于洛(今河南洛阳),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氏称方氏。史称
方姓正宗。
2、出自
方雷氏及
方相氏之后裔。传说
神农有后裔开始得
雷姓〈??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
蚩尤时,因功被封于
方山(大致为今河南
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为
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
嫫母之后。亦为河南方氏。
【焦】
1、出自上古
神农氏,以国为姓。
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今河南
陕县焦城),建立
焦国,其后以国为姓,遂为焦氏。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后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遂以国名掺箶为姓。
【金】
1、出自
少昊金天氏。相传
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
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
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2、出自匈奴休屠
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
曾铸3、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唐末五代时,
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
王钱鏐【侯】
1、 出自
姒姓。是
夏禹的后代,相传
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2、直接传自黄帝至轩辕氏姬姓的后代。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
周成王小弟
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
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
晋武侯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
侯姓。
3、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
共叔段,他死后,
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
【洪】
1、为上古
炎帝神农氏之后——
共工的后代。共工本姓共氏,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
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后失败。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
不周山。到大禹时,
共工氏又起了不臣之心,大禹镇压了他们后,就把他们放逐到了江南蛮荒之地,共工氏的后人在江南定居后,为了让后世子孙记住他们的祖先作过水神,就给共字加上水旁,以此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形成了
洪姓。
3、为避讳改姓洪。如
豫章宏氏,为避
唐明皇忌讳,改姓洪。五代时
参知政事刘弘昌、刘弘果二人,为避
宋太祖之父
赵弘【柯】
1、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吴国有个叫柯虏(卢)的人,是
吴王柯姓。
2、出自
姜姓,是
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
【屈】
1、
夏代时有屈骜,曾经被夏
王启讨伐。他是屈氏的祖先。
2、以封地
命姓,出于
芈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
莫敖。春秋时,
楚武王的儿子瑕,官至莫敖,位于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于屈地(今湖北
秭归),把屈作为瑕的食采之邑,故史称
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后代以封地命姓,遂称屈氏。战国时,屈氏、景氏、昭氏成为楚国公族中有势力的大宗。
【连】
1、出自远古颛顼
高辛氏。颛顼的曾孙
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
连姓。
2、从官职而得来。出自春秋时期的芈姓。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3、出自
姜姓。是春秋时期
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
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吕】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
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一支发展出四支
胞族四岳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
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2、出自魏氏。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
人口大姓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雷89钱90汤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
龚10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