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
越南语:Nhà Nguyễn/家阮)是
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越南语:Việt Nam/越南,1804年废除原
大越国号),1839年,明命帝
阮福晈改国号为大南(越南语:Đại Nam/大南)。其前身为
郑阮纷争时的阮氏
广南国(1558年—1777年),统一越南后的时期为1802年至1945年。1802年,
嘉隆帝阮福映灭
西山朝正式建国统一越南。至1945年末代皇帝
保大帝阮福晪退位,阮朝正式结束。
国号
定名
阮氏政权兴起南方,并最终吞并
占城及
真腊一部,并于多年以后一统全越。
阮福映建立统一的阮朝以后,立即称臣于中国清朝,建立
宗藩关系。出于彰显阮氏基业源远流长且正大光明的用意,阮福映强烈主张将国号改为“
南越”(
越南语:Nam Việt)。不过,清朝
嘉庆帝认为历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广东、广西,字面含义与阮氏政权统治
交州故地的现实不符,而予以否决。阮福映却不肯罢休,再三争取,并且扬言如不能如愿情愿不受册封。最后,清廷采取折中的主张,将“南越”颠倒为“越南”(
越南语:Việt Nam),将这一新国号下赐给阮朝,赋以“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南字列于下表其新锡藩封”的新意。这个国号沿用至现代,其越南语发音则成为英语的“Viet nam”。
嘉隆三年(1804年)正月,清朝派遣的册封使
广西布政使齐布森、南宁府
同知黄德明携带册封阮福映为“
越南国王”的印信
敕书进入越南。从此,阮朝开始了对清朝二年一贡、四年一遣使的宗藩关系。而阮福映对新国号“越南”似乎也不甚满意,于1812年(嘉隆十二年)私下恢复了“
大越”国号。1839年,阮朝又一次变更国号,明命帝
阮福晈(
阮福映之子)宣布建号“大南”,并下诏曰:
我国自太祖嘉裕皇帝(指
阮潢)南极肇基,暨列圣日增式廓,抚有
越裳之地,故国中原号大越,
历书亦以此二字冠之,本非袭用
安南之别称大越者。比至我皇考祖
高皇帝,奄有安南,爰建国号为大
越南国,其历书
但书大越二字,于理本无妨。向来行之,已历年纪。乃有草野无识之徒,见安南国陈、黎历朝亦有大越字样,谬认雷同,妄生疑讶,则所关
国体不细。朕稽诸往古,唐、宋以前,多以兴王之地为奄有天下之号,至元、明又嫌循袭故称,即以美字为国号。暨
大清原称
满洲,后复改为大清,皆因辰随宜,事以义起。兹本朝奄有南方,提封日辟,东边一带,讫于南海,绕过西溟。凡戴发含齿,皆隶版图,海澨山陬,尽归率土。原称越南,今称大南,更明名义,而越字亦在其中矣。诗云: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信符名实,准嗣后国号,宜称大南国。一切文字称呼,即照此遵行。或间有连称大越南国,于理犹是。永不得复称大越二字。其协纪历本年业已颁行,不必一一更换,仍须改印数千张历面进候,颁给京外官员,俾明大号。余即以
明命二十年为始,改著大南字样颁行,以正名称。播告遐迩,咸孚闻听。从此以后,阮朝的国号定为“
大南帝国”,并同时采用“大南”或“大越南”双轨国号。
文献
《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载:“先是,
阮福映表
请以‘南越’二字锡封。
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
亦在其内。阮福映
即有安南,亦不过
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
越裳旧地,后有
安南全壤。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
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
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
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
《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世祖高皇帝嘉隆年)卷二十三载:帝复遣
黎光定等人请封,又请改定国号。书略言,先代辟土炎郊,日以浸广,奄有
越裳真腊等国。建号南越传继二百余年,今扫清南服,抚有全越,宜复旧号以正嘉名。
清帝初以南越与东西粤(即今
两广)字面相似欲不与之许。帝再三复书辨析,且言不允即不受封。清帝恐失我国意,遂以越南名国。来书言,从前抚有越裳已称南越,今又得安南全境,循名责实自当总前后所辟疆土肇锡嘉名,其定于越字冠于上,示我国承旧服而克继前徵;以南字列于下表我国拓南交而新膺眷名,名称正大,字意吉祥,且与内地
两粤旧称迥然有别。
发展历史
王朝前身
广南国(Quảng Nam Quốc,公元1558年至公元1777年)是阮朝的前身,公元1777年一度被
西山朝灭亡。广南国君主虽然是
后黎朝属下的
异姓王,但黎皇对之毫无影响力。
广南国成为一个实质上的独立王国。
公元1558年,
阮潢借守
顺化之机,奠定了阮氏广南国的基础。
阮主政权并没有将国号定为“广南”。据近代越南史家
陈重金所说:“当时南方之地虽独立,但阮氏只称主而不称王,且仍未置国号。然而外国人却常称阮主领地为广南国。这是因为广南有
会安(费福,Faifo),为中国人和其他诸国人出入贸易之地,故以广南之名称之。”
阮熙宗
阮福源时,确立了阮福为
国姓。广南国后期,阮世宗沉迷女色及加重税收,使人民不满,更给西山朝机会发动起义。公元1777年八月,
阮文惠攻香堆,广南国
末代君主阮福旸和大臣商议逃至平顺,但未及逃走就与宋福和等十八
位大臣被西山朝军队杀死。
立国称帝
阮福映(Nguyễn Phúc Anh,公元1762年—公元1820年),阮朝的创建者,又名
阮映,通称
嘉隆帝。广南国阮王宗室后裔。
公元1775年春北方
郑氏军队攻陷富春(今
顺化),
阮福映随其叔定王
阮福淳南逃。公元1777年,定王
阮福淳及新政王
阮福旸在
嘉定为西山
起义军所杀,唯独
阮福映侥幸逃出,在龙川被阮氏旧臣推为
大元帅摄国政。
公元1780年,
阮福映在嘉定称王,誓言恢复阮氏祖业,据柴棍(
西贡)与西山军对抗,公元1782年被西山军击败,流亡
富国岛。公元1784年与
暹罗联军,但再次为西山军所败,被迫流亡暹罗。此后在法国传教士
百多禄的帮助下获得法国援助,公元1786年,百多禄代表
阮福映,同
法国政府签订越法《凡尔赛条约》,规定法国派兵援助阮福映,而获得越南的沱囊港(
岘港)和
昆仑岛。不过,当时
法国大革命一触即发,这个条约并未付诸实行。百多禄见法国政府不愿出兵,只好自行募兵购械,并连同法国教官20人回到越南。不论动机如何,百多禄终究不负所托,历尽波折带回了外援。这个洋人终身为阮福映服务,最后在从征途中病死,被阮福映追赠为
太子太傅、悲柔郡公。
公元1789年阮福映乘西山军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凭借嘉定之地屯田练兵休养生息,任用西洋士官训练军队、建造舰艇、铸造枪炮,经过整顿,战斗力大增。之后逐渐平定全国。
公元1802年五月,
阮福映在富春筑
南郊坛祭天自称皇帝,改元嘉隆(因嘉定、永隆两地在阮氏复国战争中出力最多,定年号为嘉隆)定都富春,建立阮朝,并遣使向中国清朝请求册封。同年十一月,阮福映一统南北、大告武成。献俘太庙后,景盛帝及其子弟宗室被
凌迟处死、五象分尸。如此仍不能消解阮福映内心郁积多年的仇恨,以
阮岳、
阮惠为首,西山阮氏一族男女的头颅被永久囚禁于
牢狱,骸骨则统统被捣碎扬灰。纵横南北25年的
西山朝,随之烟消云散。
王朝前期
阮朝在全国各地分设二十三镇及四营,在升龙设置了北城统辖北方11镇,南方以嘉定城为中心统辖南方5镇,顺化京畿之地设置4个
直隶营。阮朝以武力起家,也以武力统一南北,因而武人地位崇高,全国各镇的首长由武官充任,朝中的首长,也是执掌兵权的五军
都统。朝廷的官制,在
黎朝旧制的基础上,参照清朝体制,革罢了丞相,以兵刑礼工吏户六部主理国政,置
都察院监察百官。法律方面,以《
大清律》为蓝本,修订了《嘉隆律书》398条,覆盖了军事、财政、刑法等诸多方面。阮福映标榜儒学,他下令在顺化建立国子监,开乡试录取文人仕官。同时,阮福映下令群臣编写《大越一统舆地志》、《
大南实录》之类的官方史地大型编撰物,不无张扬一统王朝气派的用意。此外,
阮福映在位期间统一了国内的
度量衡,下令各地修路筑堤,制定减税之例,又在各镇设置粮仓以备赈济灾荒。阮朝自嘉隆帝便推行君主
集权制,以“四不”为其统治模式,即不设宰相、不选拔状元、不立皇后、不封
外姓王。立法、司法、监察、军政、执法之权均操于皇帝。
阮朝第二代皇帝圣祖阮福胆,史称明命帝。因原东宫
阮福景在复国战争时期已经病死,故由排行第四的明命帝继位,时年正值盛年三十。明命帝政治经验老道,但刚愎自用,是典型的封建帝王。他对
儒学推崇备至而且勤于政事,常常秉烛夜阅奏章,事事必须躬亲
朱批才能成行。明命帝生前常常训诫左右:“人心思治,不欲滋事生变。然年富力强之时未有建树,而至年迈力衰之时尚能有何作为。”(《明命政要·勤政篇》)他继承父亲的治国路线,建国号为“大南”,一心想将越南建设成像清朝一样强盛的大帝国。他对中央及地方的官僚系统再作修订,中央设内阁管领诸事,又效法宋朝
枢密院及清朝
军机处而置
机密院,处理重大政务,又划定
九品正从官制;改地方各镇为省;对
少数民族采取“
流官制”,由朝廷派员监督酋长言行。明命年间,对内进一步强化
中央集权,铲除了南北疆臣
黎质和
黎文悦的残余势力,对外用兵
老挝、
柬埔寨,与暹罗作战,达到越南有史以来的最大疆域。史载阮朝全盛时期“四郊之广,无此疆,无彼界,跨牢、挝、暹、腊以为藩,莫非土,莫非臣”。
法国入侵
自中英
鸦片战争爆发,西力东侵,阮氏朝廷也感到“夷狄猖狂”。明命以来法国和越南关系转差,阮朝遂遇上西方列强挑战。1847年(
绍治七年)农历正月,法国派员到越南要求撤消禁教,当其舰只驶到沱㶞时,以为越南人有意施袭,于是开炮轰击,击沉越南战船五艘。事后阮廷加强海防,在广南设镇洋七堡。同年,英国派军舰到沱㶞,向阮廷呈交文书,但阮廷拒收,就在争持之际
绍治帝得病去世,
嗣德帝继位(1847─1883年在位)。
嗣德年间,法国逐步进犯越南,从1858年(嗣德十一年)起进攻沱㶞及嘉定等地,是为“法人取越南之滥觞”。1861年(嗣德十四年)
法军在对华作战后全力进侵
南圻。1862年(嗣德十五年),迫使阮朝签订第一次《
西贡条约》,割让边和、定祥、嘉定等地给法国。在法国军事压力下,曾有改革志士
阮长祚向嗣德提出学习西方技术、改善政府素质等方案,虽得嗣德帝注意,但遭朝中官员反对,并随着阮长祚去世而作罢。1867年(嗣德二十年)法国出兵侵占南圻西三省(安江、永隆、
河仙),又于1873年(嗣德二十六年)攻陷
河内,
刘永福应越南要求,率
黑旗军与越南军联合作战 ,在河内西郊大败法军,斩法军首领安邺上尉等数百人,乘胜收复河内。次年,越南国王授予他三宣副提督之职,让他管理宣化、兴化、山西三省。但越南官员却态度消极,正如越共史家
陈辉燎指出:“法军前进到什么地方,那里的阮朝官吏就望风归降。”1874年(嗣德二十七年),越南和法国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其内容为法国承认越南的主权及独立,而阮朝须承认整个南圻为法国领土,并开放河内、施耐汛(即
归仁市)等地为通商口埠,法人既夺得领土,又取得在越南境内来往、经商之权。1882年(嗣德三十五年),法国再次出兵,攻打河内,次年(1883年,嗣德三十六年)占领顺
安港,迫使阮朝签订《
顺化条约》,承认越南为
法国保护国。就在阮氏朝廷向法人节节退让的同时,清朝与法国就越南问题展开
中法战争,越南境内亦掀起激烈的反法斗争。
法属时期
公元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朝与法国缔结和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
保护权。法国和越南双方通过《
第二次顺化条约》,确立了法国的保护统治。至此,越南彻底成为法国的囊中之物。此后,不仅
北圻与
南圻沦为法国的直属殖民地,即使在阮朝朝廷所在的
中圻,阮氏皇室也仅仅是在名义上保有皇位,已无主权行使可言。
公元1887年,法国
殖民者将越南三部分越南分割为南圻(
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北圻(
东京)三个部分。并把南圻作为“直辖领地”,东京为“半
保护地”,中圻为“保护地”。并将这三个地区与柬埔寨一起组成所谓的法属“
印度支那联邦”。法国总督为联邦首脑,驻
河内。1893年,老挝被并入联邦为保护领。1899年,法国强租中国
广州湾(今广东
湛江),亦由该邦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取代了法国在
印度支那的统治地位。公元1945年
日本投降后,刚经历过
二战,作为
法西斯扩张的
受害者的法国又卷土重来,意图重新对这一地区进行控制。共同的反
殖民主义斗争的需要,把三国人民团结在了一起。公元1939年,在
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印支共产党(包括越南共产党以及在老挝、柬埔寨设立的共产党支部)中央六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印度支那
民主共和国联邦政府”的设想。当时建立“印支联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三国联合起来,团结一致,携手驱逐法国殖民统治者。公元1954年,在中国的大力援助下,越南赶走了法国人,法属印支联邦瓦解。
亲日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越南地区被日本控制。1940年6月,
法国向德国投降。日本乘机向维希政权的贝当政府提出要求,
法属印度支那不得继续允许
中华民国利用
滇越铁路运送进口物资,并且派遣日本军队到越南,封锁中国和越南的边境。日本占领军并未驱逐法国的
殖民统治,也允诺不去打扰
保大在
顺化的皇宫。但是公元1944年,美英盟军攻占
巴黎之后,新成立的戴高乐政府转向反对轴心国,于是日本军队在公元1945年3月9日夜, 执行明号
作战计划,推翻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政权。
公元1945年3月11日(保大二十年农历正月廿七日)上午,日本大使横山前往
顺化,在
太和殿觐见保大, 以“亚洲归亚洲人”鼓动保大,于是在当天下午,保大就召集
六部尚书和王公亲贵,发布《独立宣言》,宣布废除越南与法国1884年签订的
不平等条约,脱离法国保护,宣告越南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并加入以日本为首的“
大东亚共荣圈”,决定与日本政府合作。
不过,仅仅过了数日,同年3月19日, 负责撰写《独立宣言》的尚书范琼由于有亲法倾向,在日本人的压力下,保大被迫将其革除。几
周后,范琼被
越盟抓捕并杀害。保大这时希望寓居西贡的前尚书
吴廷琰重新出山执政,但日本人的答复是无法找到
吴廷琰。为填补国家的政治真空,4月17日,侨居
新加坡的
陈仲金(Trần Trọng Kim)教授返回越南,出任内阁首相,成立了一个亲日的政府,也是第一个按照现代模式组织的越南政府(不过没有军队和警察)。同时,日本人又暗中支持觊觎王位的
强柢(Cường Để)亲王(阮朝世祖
嘉隆帝的直系后裔),等候一旦需要排除保大,就让他取得政权。
同年6月18日,
保大帝宣布成立统一的
越南帝国,包括北部的东京、中部的安南和南部的交趾支那,并加尊号为越南皇帝陛下。
越南帝国名义上恢复了对包括
交趾支那在内的原有的全部
领土主权。但在内政外交各方面上,越南帝国只是日军的
傀儡政权。它在国际上没有被广泛承认,对本国事务也没有能力处理。尤其对当时发生的东京饥荒束手无策。
保大退位
公元1945年8月,日本向盟军投降,亲日的
陈仲金政府岌岌可危。同年8月19日,
胡志明领导的
越盟在
河内夺取政权,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同年8月23日,胡志明的临时革命政府电函
顺化,要求保大退位。这时,日本大使横山正幸建议保大使用日本的
军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歼灭越盟,但是保大不愿意利用外来力量来屠杀越南人,拒绝了横山的建议。同年8月25日,下诏宣布退位。同年8月30日,保大在顺化王宫的午门前举行了退位仪式,将象征权力的
国玺和宝剑交给越盟代表
陈辉燎(Trần Huy Liệu)、阮良鹏(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
瞿辉瑾(Cù Huy Cận),他宣称:“愿为独立国之民,不作奴隶帝王”。保大放弃了君主身份和姓名
阮福晪,改用原名阮福永瑞。2天以后的同年9月2日,
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在
河内成立,保大成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位公民”,同年11月10日,胡志明宣布保大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最高顾问”。越南帝国及阮朝宣告灭亡。
在教育上,越南帝国主张把
中等教育授课语言由法语改回越南语,这对后世越南影响深远。
国旗
龙旌旗
“龙旌旗”(Long tinh kỳ),是
嘉隆帝及
嗣德帝的个人旗帜,1863年起当作国旗使用。
大南旗
“大南旗”(Đại Nam Kỳ),
同庆帝的个人旗,1885年至1890年使用。
黄底三线旗
黄底三线旗(Cờ vàng ba sọc đỏ),
成泰帝、
维新帝和
启定帝的个人旗帜,1890年至1920年使用。
龙旌帝旗
“龙旌帝旗”(Long tinh Đế kỳ),
启定帝和
保大帝的个人旗帜,1920年至1945年使用。
外交
外交方面,阮朝恢复与中国清朝的
宗藩关系,与法国从交好到交恶,在
印度支那半岛则积极增加影响力。嘉隆帝立国之始,便派使到清,求封为“南越国王”,清朝
嘉庆帝不认同“南越”二字,改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于是开始以“越南”为国名。
对于法国,因嘉隆帝曾在开国战争中求助于法人,故此阮朝初年优待朝中的法籍人士,并让法国商船到越南贸易。但对于《
越法凡尔赛条约》,嘉隆则称法国政府并未履行为由而作废。明命时,禁止欧洲传教士在越南传教,越法关系转差,法国人便对明命有所不满,批评他“将法国人的恩惠抛之脑后,与欧洲人为敌”。对
印支半岛上邻国
高棉,阮朝继承
阮主时期的入侵政策,嘉隆时期便迫使其成为朝贡国,由阮廷册封高棉国王。
暹罗(今
泰国)亦企图干涉高棉内政,嘉隆乃派军进驻高棉,由其亲信
黎文悦负责率领,又在南荣(即
金边)修建城池,以“詟服”暹人,达至阮朝“保护”高棉的目的。到明命时改变高棉的
行政区划,使之同化于越南。此外,明命又与暹罗争夺老挝国土,经多次用兵后,阮朝将国界扩张至
湄公河,与暹罗接壤。绍治时因
南掌寇边,阮廷采取“
民聚地辟,边备日完”的方针,在边地增设官署,招募兵勇、土民、清朝商人开垦该区及防范南掌。基于阮廷的积极
经略,其领土有所扩张,史称阮朝“奄有安南,一统
舆图,幅𢄙所暨,南抵暹、腊,北夹
清国,东至海,西逾
哀牢。”
对于外商及对外贸易,阮朝有相关措施。如据《
大南实录》载,嘉隆帝规定,外国商船在
嘉定经商离开时,官府须对船上每人卖给一百斤米,代价为每人三缗钱。明命时,有意招俫外商,乃对外来商船酌量宽减税项,以示“柔怀远人”。
文化
阮朝统治时期,
文化发展蓬勃。阮朝文学得到长足发展,代表作品有
阮攸编撰的《
金云翘传》,该作品运用
字喃及越南独有的“
六八体”写成,语言优美,在越南文学史占重要地位。阮朝汉文小说盛行,出现多个类型的作品,著名的有历史演义类《
越南开国志传》(阮榜中撰)、《
皇黎一统志》(吴俧撰,吴悠续,吴任辑编),传奇类作品《新传奇录》(
范贵适撰),
笔记小说类作品《
见闻录》(武贞撰)、《
桑沧偶录》(
范廷琥、阮案撰),志怪类《慈廉县李天王事迹》、《士王事迹》(作者不详)等等。女性文学有越南著名诗人
胡春香。在史学方面,有《
皇越一统舆地志》(嘉隆时修)、《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嗣德时修)、每代纂修的《
大南实录》,以及
潘辉注所撰的《
历朝宪章类志》等等。在建筑方面,阮朝国都
顺化京城(即富春)模仿中国
北京城的规划,皇宫
紫禁城亦参考中国紫禁城兴建,规模约为其四份之三,在后世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帝王世系
广南阮主
阮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