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
低碳经济为
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
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
管理层以
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
城市。
背景介绍
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
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自2008年初,
国家建设部与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
上海和
保定·
中国电谷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
花园城市”、“人文城市”、“
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
夏堃堡先生称“
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著名学者
林辉认为,建设
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正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有力的实践,并且具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
共建共享。
国家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提出,该部今后将着力做好包括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等五方面工作,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一
全球环境问题。
综合而言,可以预计,低碳城市将成为
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就是以低碳的理念重新塑造城市,
城市经济、市民生活、政府管理都以
低碳理念和行为特征,用低碳的思维、低碳的技术来
改造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实施
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
消费观念,创新
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
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城市的
低碳排放,甚至是
零碳排放,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由于城市是现代社会经济的聚集地,
国民收入的主体部分是由位于城市的
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创造的,同时,城市的碳排放占整个碳排放的70%~80%。城市作为
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运行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
化石能源,制造出全球80%的污染,而且城市的
碳足迹比农村大两倍。另外,随着不断加快的
城市化进程,
城市扩张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脆弱,频繁发生的
气候灾害威胁到了
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城市发展的低碳化在全球的
碳减排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城市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
经济转型。作为区域碳减排的重要单元和研究主体,城市是实现全球
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目前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或城镇。2011年,中国
城镇人口首次超过
农村人口,比例达到了51.27%,2012年达到52.6%。
相关研究表明,未来20年内,中国的
城市化率每年还会以1个
百分点的速度推进。虽然农业依然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依然重要,但
城市社会问题、城市资源
环境问题、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由于城市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城市的低碳发展就更为人们所关注。因此,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低碳城市呼之欲出。
特点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为:
经济性,指在城市中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
经济效益;
安全性,意味着发展消耗低、污染低的产业,对人类和环境具有安全性;
系统性,指在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各部门的参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很好地运转;
动态性,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各个部门分工合作,互相影响,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进程;
区域性,低碳城市建设受到城市
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等
固有属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试点工程
根据《通知》,第二批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范围为:
北京市、
上海市、
海南省和
石家庄市、
秦皇岛市、
晋城市、
呼伦贝尔市、吉林市、
大兴安岭地区、
苏州市、
淮安市、
镇江市、宁波市、
温州市、
池州市、
南平市、
景德镇市、
赣州市、青岛市、
济源市、
武汉市、
广州市、
桂林市、
广元市、
遵义市、
昆明市、
延安市、
金昌市、
乌鲁木齐市。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建设方案研讨会日前在
兰州理工大学举行。该中心以西北低碳城镇建设需求为目标,对能源和环境问题展开科学研究,重点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从
经济规模和可操作性出发,以点带面、以城镇为主,解决实现
不连续能源向连续能源的转换及高效利用等重大
科学问题。
在26个城市中,延安市、武汉市、广州市、所在的省还是第一批国家,其中广州市和昆明市还为所在省的省内
低碳试点城市。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于2010年7月19日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广东、
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
南昌、
贵阳、保定八市为我国第一批国家低碳试点。
至此,我国已确定了6个省区低碳试点,36个低碳试点城市,至今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除湖南、
宁夏、
西藏和青海以外,每个地区至少有一个低碳试点城市。换句话说,低碳试点已经基本在全国全面铺开。
2014年3月5日,
许昌学院、
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政府、
河南万里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在许昌学院共同签署
战略合作三方协议,筹划成立“许昌市
建设工程低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在许昌市开展“城镇道路低碳建设养护示范区”领域的战略合作与
技术研发。这是许昌学院继2013年12月与
许昌市人民政府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书》、全面开展校地深度合作之后,学校着力深化
战略转型、坚持融入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办学、大力推进政校企合作、不断
改革创新的又一重大举措。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院长
陈建国、党委副书记
王洪彬、副院长
郑直,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政府区长
杨朝晖,河南万里路桥集团董事长
张良奇等出席签约。
城市构成
低碳城市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发
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
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
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
新能源利用
面对即将到来的
能源危机,全世界都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
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
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
生物质能源、
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
绿色能源可概述为
清洁能源和
再生能源。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
生物能、
海洋能、
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绿色能源”在全球
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占到15%-20%,今后由
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
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世界上对“绿色能源”开发比较重视,拥有
先进技术并已取得良好效益的国家主要集中在
欧美。仅1989年到1992年,国800多家再生能源公司年收入每年递增就达16%,由此可见“绿色能源”的发展正方兴未艾。人类必须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以适应低碳城市的要求。
实现
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
循环经济和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
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
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
零排放。它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
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
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
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O2的排放,这与低碳城市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实施循环经济和
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绿色规划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
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第一,
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
高碳产业的
发展速度,提高
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
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就是说,要从决策源头上保证
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
发展原则,在规划阶段就推动向低碳城市的方向发展。
第二,
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如果这个数量是下降的,那么在单位排放为一定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就降低,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如果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是一定的,那么只要持续降低单位汽车的
碳强度,就可以降低整个
城市交通的碳排放。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低碳城市需要倡导和实施
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在这一点上,
巴西的
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
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
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
建筑节能设计与
评价技术,
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
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
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
设计单位、
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
有效沟通。在减少
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减少CO2排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个人也应当承担责任。我们应当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
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在减少
碳排放方面,个人的行动非常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我们就可以为实现
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做出贡献。
低碳保定
2008年5月12日下午,来自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
投资促进处的专家组一行七人,在对河北省保定市的
新能源产业考察调研后普遍认为:保定的新能源
产业发展迅猛,并已形成了完整的
产业集群,该城市成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希望很大。
据
保定市外办主任刘志强介绍,专家组是就
联合国规划推出的《产业集群与资本运作方案国际试点项目》来保定市考察。该项目拟定于二00八年在中国筛选五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并给予支持,评估合格后再进行推广实践。
河北省已有
廊坊市入选该项目试点城市。
专家组在此间的行程中,分别参观了即将竣工的中国首座电谷大厦、中国最完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企业——
英利集团以及
中国电谷风电产业园等,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
建设性意见。
专家组负责产业集群与
资本运作方案的专家罗响称,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
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保定的新能源已明显的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这就构成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保定或将成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据悉,保定市已形成光电、风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六大产业体系,新能源企业达一百六十余家,“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享誉海内外,籍此,保定已成为全球性
保护组织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首批两个试点城市(另一个为上海)之一。
保定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表示,该市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
销售收入超千亿、国际化的可再生能源与
电力设备产业基地,探索出一条能源
可持续利用的
区域发展新路,使保定真正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倡导者。
中国电谷
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在这两个重大选择面前,保定必须在
工业文明和
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
绿色通道”。
低碳第一
选择河北
保定作为走近
低碳经济实践篇的
采访对象之一,是因为保定创了两个“低碳”第一:
一是2008年12月24日,保定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与此配套的《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草稿)也由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
保定市发改委联合制定完毕。这是首个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的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文本,它标志着保定城市发展步入了以
能源节约、新能源推广应用和
碳排放降低为主要标志的
低碳模式。
二是在河北省年初公布的2008年经济发展统计报告中,保定市的
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地方
一般财政收入增速,双双第一次冲上河北第一的位置,其中以新能源为代表的
低碳产业增速更是高达40%。
“这让很多人吃惊,但我们自己知道,它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保定市委书记宋太平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以纵横两方面一系事实和数据说明,在
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保定经济之所以能逆势而上,是区域
产业定位准确所致。“依托历史基础,确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保定逐步找到了一条既切合实际又具备潜力的低碳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发展路径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素有“
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然而,作为大北京
都市圈和
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结点,保定的发展既得益于这一区位,同时又受限于这一区位。
“肩负着保护白洋淀、维护京津
生态安全以及农副食品供给的重大责任,保定必须要有
大局意识。”
保定市市长于群在接受采访时说,保定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在这两个重大选择面前,保定必须彻底舍弃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思考定位
保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保定是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保定的产业基础源于“一五”时期国家在此建立的保定天威、风帆、
乐凯等8大企业,涉及
机械制造、棉纺、造纸、化工等产业领域。
2000年前后,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发展不景气、效益下滑的现象,而作为全国54个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的保定高新区,也面临着
产业规模小、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的困扰。
如何依托高新区,选择既切合当地实际又具有潜力的产业作为发展支撑,成为保定亟须解决的一道难题。保定市委、市政府冷静地分析了自身产业结构和发展优劣势,最终确立了以“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为
突破口、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科学的决策和因地制宜的选择,为保定发展注入了活力,长期徘徊不前的保定高新区第一次实现了“柳暗花明”的飞跃。
类似这样“取”和“舍”的故事,在保定还有很多。
2006年初,保定市委、市政府借鉴美国“
硅谷”的发展经验,依托天威、
中航惠腾、风帆、
英利等一批骨干企业,审时度时地提出打造“
中国电谷”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迅速吸引了包括中国兵装、国电集团、中航集团等在内一批大型企业的产业项目。
“由于当时保定
城市总体规划尚在调整中,又加上国家实行最严格的
土地政策,‘项目等地’现象非常突出。”于群回忆道,“当时我们高新区已经规划好了文体、会展、行政和商务4大中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4大中心的5400亩用地一直闲置着。把宝贵的
土地资源留给产业项目,还是继续启动这几大中心的建设,成为保定市委、市政府需要尽快做出的一个选择。”经过综合考量,反复权衡,市委、市政府最终做出了“调整4大中心
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产业发展”的决策。
“这一决策迅速促成了一批产业支撑项目的开工建设,比如
总投资30亿元的英利三期工程、总投资126亿元的六九硅业等。这些位于
价值链高端的‘大块头’,将为保定在新一轮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中赢得更多
话语权!”于群信心十足地说。
保定
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1月,
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启动“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与上海共同入选首批试点城市;同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的研究报告,充分肯定了保定市在助力中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008年12月24日,保定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
低碳保定”的建设正式启动,“中国电谷·低碳保定”成为保定新的
城市名片。
“如果说建设‘
中国电谷’更多的是考虑经济增长点的话,‘低碳保定’则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于群说,“这一理念的形成,得益于我们对
新能源产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对发展理念更深层次的思考。‘低碳保定’就是要让新能源支撑我们的发展、融入我们的生活、承载我们的未来。”
新能源情结
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保定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
拉动力最强的支撑产业,因为新能源,保定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我有幸到河北保定调研过,那儿的低碳设施让我吃惊,新能源份额占到10%!说保定有一种新能源情结,一点也不为过。”不久前,来自英国
兰卡斯特大学一位名叫大卫·泰菲尔德的低碳专家,这样描述他眼中的保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原保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见证了“
中国电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保定已具备了系统的发展思路与产业体系,形成了光电、风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
自动化设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相关企业已超过160家。
保定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建领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中国电谷”2008年依然保持了主要经济指标40%以上的增速,实现销售收入260.5亿元,
同比增长46%;实现
出口创汇9.77亿美元,同比增长82.7%。
这里有我国唯一一家
全产业链太阳能
光伏电池生产企业————
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世界上最大的
光伏电站项目62兆瓦
葡萄牙茂拉光伏电站就是由该公司承建的,已
并网发电。
2008年英利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该公司依然保持着
光伏电池每
瓦主原料硅和非硅成本
消耗量最低的
世界纪录。
由15位院士参与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大功率风力发电叶片研发中心———保定华翼叶风电叶片研发中心也建设在这里,其自主研发的2兆瓦
风电叶片已成功下线,3兆瓦海上风机项目已被科技部列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中国电谷”已经形成涵盖
风电叶片、整机、控制等设备产业体系,其中中航惠腾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叶片产量突破4000副,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国电联合动力公司2008年实现100台1.5兆瓦级风电整机生产目标,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一举进入国内风电整机五强行列。
在节电领域,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套高压大容量电机
串级调速系统,以大型
电动机节能内馈调速技术、串级调速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项目,将为改善我国大型电动机耗能过高、实现
节能减排提供有力
技术支撑。“
中国电谷”还与
华北电力大学建立
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组建了国内第一家可再生能源学院,为新能源研发提供充足的
人才储备。
截至2008年底,中国电谷累计售出
光伏产品与风电产品分别为500兆瓦和5089兆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64万吨,为缓解
全球气候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保定,市长于群还有个“新能源市长”的称号————“我很乐意这样的叫法,到保定工作3年来,我明显感受到了人们对于新能源认识的变化与深入,这一点我很欣慰。”
让于群更欣慰的是,在连续多年的发展中,因为新能源,保定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来自
保定市发改委的
数据显示:
新能源产业占保定市工业的比重约为14%左右,对该市工业的
贡献率约为23%,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保定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支撑。
中国兵装集团、国电集团等一批央企已相继加盟“
中国电谷”建设,以
国家开发银行为主体的“中国电谷”
金融平台建设全面启动,保定先后被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再通过10年的努力,我们将把‘中国电谷’建设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利税超200亿元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发展基地,建成国内最大、面向世界的
新能源产业领军城市。”于群说。
太阳能之城
一方面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
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保定正以建设“太阳能之城”为载体,努力做好
低碳经济的“加减法”2007年以前,在保定城西北角,有一片2300多亩的空地,这里集中存放着热电厂产生的2000多万立方米粉煤灰,每到冬春多风季节,
西北风卷着黑煤灰直扑市区……
如今,这个被市民称为“黑风口”的地方,正成为保定风电产业的“绿风口”————一个研发、制造、零部件、原材料配套的风电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首期10个项目入园建设,预计投产后可实现产值百亿元。经过治理改造,困扰居民多年的污染也得到了彻底根治,附近西廉粮村村民李金婷高兴地说:“过去一刮风,被子衣服都不敢拿出来晒,现在不落灰了,心里甭提多亮堂!”
一方面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实施“
蓝天行动”、“碧水计划”和“
绿萌行动”。
作为建设低碳城市的重点内容之一,保定2007年提出3年建设“太阳能之城”的目标: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引导、推广应用太阳能产品,力争到2010年实现节电4.3亿
千瓦时目标,减排二氧化碳42.8万吨。
“保定有1100多万人口,财政并不宽裕,但在‘太阳能之城’建设上,我们开动脑筋、多措并举,甚至是‘小题大做’!”
保定市市长于群说,自2007年以来,保定在“太阳能之城”建设上已累计完成投资2.57亿元,已有105个居民
生活小区完成太阳能应用改造,市区101个主要路口的
交通信号灯全部改造成太阳能控制。不久前,世界首座
光伏发电与
五星级酒店一体化建筑电谷大厦也在保定正式投入使用。
示范城市
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新能源综合应用、
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为
保定市建设低碳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成绩突出,2008年保定市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综合利用太阳能示范城市”称号,在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上,保定又前进了一步。
在此基础上,保定市还从城市
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社区建设、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创新、完善低碳管理,促进低碳规划的有效实施。由国内低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任顾问、保定市主要领导参与发起的“保定市低碳城市研究会”也即将挂牌成立。
从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到新兴的新能源产业,从培育、壮大低碳产业到低碳城市建设,保定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陌生到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一个由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正在保定逐步形成。
“在建设
低碳保定的框架下,我们不仅要在产业上做好对接,在生活和消费上也要做好对接,这两方面缺一不可。”保定市委书记宋太平强调说。
数字说话
换算
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其计算是这样的:碳的分子量为12,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CO2排放量
CO2排放量计算关系式 Q=(E×A-B) ×R×44/12
其中:Q — CO2排放量(t);
A — 单位能源含碳量(t-C/MJ);
能源消费实物量折算为能量单位,即 E=α×E0
E0 —能源消费实物量(t)
能源含碳量=E×β
其中:β—能源潜在排放系数(t-C/MJ)。
根据能源含碳量= E×β=E×A,所以β=A
固碳量=固碳产品产量×
单位产品(能源)含碳量×固碳率
实际碳排放量=(E×A-B)×R
实际二氧化碳(CO2)排放量=44/12(E×A-B)×R
能源折算系数,我国能源的地位
发热值是以Kcal / kg(kcal / m3)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我们要换成GJ/ t为单位或GJ/ m3为单位进行计算,这样我们要按1cal=4.1868J 关系式进行折算。
低碳东台
战略性选择
哥本哈根会议曲终人散。关乎地球和人类未来的艰难谈判,融化了冰山一角,围绕着减排
责任分担的博弈和较量已具“白热化”。中国至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二氧化碳40~45%的承诺,必将传递和分解到包括
东台在内的
县域经济的城市发展和产业战略中。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低碳型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培育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转变
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就在上月末的31日,东台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新一年“保增长、
调结构、促转型、建和谐”的
发展任务,强调“保护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更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改造和提升
传统产业结构,壮大
新兴产业的规模,不断推进东台的
城镇化建设。”
无论从政府工作鲜明提出的“产业结构创新、科学规划生态湿地的城市建设、推进循环经济下的节能减排创新、加快
集群经济的内涵式”发展理念目标提出,还是东台已具“低碳城市”资源的
比较优势看,推进东台“低碳城市”的建设,可谓恰逢其时,顺乎发展。
席卷全球的国际
经济危机,对我国推进
科技进步,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推进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会。从经济学角度看,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按照时下发展模式,中国人要达到
欧美国家的
生活水平,需要两个地球。另外,维持中国的快速发展就GDP而言,每年发展下限是8%,而我们的资源仅能支持经济发展到4%,并且很多资源已经过度开采。对于我们来说,要想发展,必须做出选择。这是中国政府在强势扭转,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
低碳经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经济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
科技革命。
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低谷之后往往会在一定时间内催生新技术、新产业,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新繁荣。“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模式及方向,市民以
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
管理层以建设
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产业
一个城市的
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支撑,其自身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发展机遇。就东台而言,若在发展“低碳城市”过程中,通过率先发展低碳经济,打出东台“低碳城市”名片,不仅可以吸引资金和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还将提高
能源效率、优化经济结构、促进
消费者行为的低碳化,它还能使东台的文明
城市形象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从品牌
营销学角度看,东台若推出“低碳城市”建设,又是抢占了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城市的低碳、生态的“心智资源”,并且赢得了与其它发达城市的“竞争支点”,以微妙的改善与他们的力量对比,用“低碳城市”的利用尖刀插在
竞争对手的空白处,可更多的赢得“低碳城市”品牌的先机。另外,城市的低碳化还可以渗透到社会经济、
文化体系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有着相当长的产业链,足以形成一股新的
经济力量,影响发展和
竞争格局。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东台迅即提出“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拉产业链、建特色区”的发展思路。这无不体现出政府对城市发展的战略
空间思维,体现出政府
行政效率和政府管理经济的
综合能力;体现出东台
城市精神社会学意义上的城市发展智慧;体现出尊重历史,尊重发展过程的
唯物史观的共同哲学基础;体现出不同时期,城市规划的发展必须符合实际,又要与时俱进共同的理念品格;体现出在一定的主体下,东台发展的基本价值更趋合理化的共同
价值取向。“低碳城市”理念中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摒弃“粗放型”经济,向“
集约型”经济过渡,崇尚健康、节约、平等、协调、共存,精神追求与物资满足协调,多种文化的互补与渗透在东台的新一轮
经济规划中已得到充分显现。“以彼之道”,无法“还施彼身”。“
后哥本哈根时代”,东台已认识到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日益凸显,低层次
重复性项目的建设较多,高新技术项目缺乏,传统产业比重仍然较大,增长方式偏重于粗放,创新
驱动力不足等等,这些在市委十二届七次会议中已经形成“惟有加快
经济转型,才能实现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倡导“低碳城市”建设,对于东台来讲不是
盲目跟风,而是过去东台城市战略和城市发展的基础已具“准低碳”化,再有更为重要的是东台处于江苏沿海开发的腹地、
南通和
盐城沿海的重要结点,作为“
太平洋西岸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湿地”,东台有着肩负保护生态以及作为输出
苏南重要
农产品基地的
食品安全责任。事实上东台在近5个月中,已婉言谢绝了11个不符合低碳产业导向和能源环评审查的项目,涉及投资高达16亿元。
比较优势
“
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低碳交通”、“
低碳社会”、“
低碳社区”等等迅速“蹿红”,东台新一轮战略明确的“
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
绿色旅游”的产业方式和竭力打造的“东方温地,生态家园”,是在积极策应和借力的“国家战略”,我们已经看到东台
战略哲学层面上的现实意义,即一、在外延上,它反映最前沿的国家和城市发展动态,领导者靠前沿阵地指挥;二、在内涵上,符合了
新事物的基本属性,即
发展性和前瞻性。东台认识到两者必须相互相承,缺一不可,前者定位方向,后者明确生命力和创造力。在今天看来这正是东台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倡导产业生态文明,规划
生态城市建设,明确东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在城市建设中,东台注重风电、太阳能、
光伏新能源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已有134台风机并网发电的被称之为
亚洲总体最大的国华风电场,又有投资130亿元,50万千瓦的
海上风电项目新的规划;落户东台的沿海地区最大的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
华电尚德东台50兆瓦伏电站的已开工建设;泰胜风电的
风电塔筒在内的5家新能源设备企业的达产和开工建设;美国GLG集团的润泽甜叶菊生产项目;以
海天水产品为龙头的
螺旋藻、柴菜入住的绿色食品工业园;世界500强企业中
中粮集团的百万头生猪
产业化项目,三个10万头以上养殖小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生态型市民广场的建成开放,滨河路、北滨路已成为的新城市风景线,全市新增的56项绿化工程,
通榆河风光带二期、站前路绿色带、东进公园的全面改造,新铺设的污水管网和何
垛桥以南大部分地区的
污水集中处理以及实施的“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村庄绿化工程,实现了全市森林覆盖率20.4%,东台一、二、三产业的
协同发展已取得成效,二、三产业在全市
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3.3%。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园的火热开业和有机串联的西溪唐塔寺、安丰国家
历史文化名镇,可谓实现了“接轨大上海”战略中
文化建设的“落地”。
东台拥有的85公里长的海岸线,2697
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156万亩连陆的滩涂,是联合国认可的太平洋西岸唯一一块未被污染的湿地。所有这些都是东台所具备发展低碳城市的“
硬实力”。
几点建议
东台2009预计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达313亿元,聚集了一批央企、国企、500强企业。在面临着
全球变暖和进入的
后危机时代双重考验下,依据发展东台“低碳城市”的比较优势,将
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加快
经济转型和产业提升的步伐,从根本上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探索和实践。
笔者建议建设东台“低碳城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在城市的新规划中,可联袂包括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在内的著名学院,制定城市发展的低碳规划,遵循系统的低碳理念,城市在空间上与更大范围的区域进行平衡,城市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内部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
协调发展。在低碳城市建设的同时,还需考虑乡村的发展需求,要城乡两方面协调一致,统一
规划设计和建设,实现水、市政、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城乡共享,保证区域的总体低
碳足迹不超过
承载力。增强新建筑、新城内居民对城市的认同和
归属感。
城市经济的发展应依赖于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次产业共同、有序、协调发展形成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
循环农业、
低碳农业,实施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将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创进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
新型工业化农业,有沼气条件的农户可用
沼液代替农药,
沼渣代替化肥,生产出优质、有机的农产品。
三、新建工业企业应继续筑起“绿色高地”,引导全市的工业企业积极开发和生产
低碳产品,对于产品在制造、施工、安装和其使用的整个
生命周期内,应尽量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关爱劳动者的作业环境,呵护消费者,使用环保材料制作,提高生产
工效,最终还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四、引导工业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认识到在今天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面前,企业的战略必须涵盖
绿色战略、
低碳战略和生态战略,
低碳经济的竞争是未来产品竞争、
品牌竞争、成本竞争的终极归宿,未来企业的竞争必然是低碳、绿色、生态的竞争,谁拥有低碳优势,谁就占据了决胜未来的制高点。如果企业做不到低碳和绿色的话,将来不要说参与竞争,就连准入都是个问题。东台可试行开发“低碳产业园”,形成低碳产业园的评估体系,找准低碳设施与
低碳技术的应用,
低碳产业的集聚,低碳产业的管理实施以及
低碳产品的推广及
低碳生活的贯彻,培育“低碳产业园”的
示范效应,以此推动
低碳工业的建设。
五、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和企业实施,全民共同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排查全市的重点
污染源和
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制定阶段性的全市减排目标,并将这种些目标进行分解,定期督查。
六、可积极利用媒体舆论、
专家讲座等形式,普及全体公民的
低碳意识,增强他们的实施“低碳城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编制《低碳城市机关(家庭)行为手册》,积极引导全市机关
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形成
节能环保、降低污染的自觉行为。
结语:“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
成鱼之长鳖之长”。古人‘天人合一’的
哲学思想,其实早已告诉人类对
自然生态关系的关爱和态度。自发的生态文明孕育了
自然经济,那是一种
农业经济,人类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直接消费,满足自然的发展;工业文明形态培育了
工业经济。在工业经济阶段,人类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原始资源,同时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按照人的需要加工改造成为消费品,来满足人的物质和
精神需要。
工业产品用过以后再抛回自然中,增加了废物和污染物;自觉的
生态文明会培育出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时代,人类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对自然的态度是和谐自然,从消费产品到再生资源,是一种封闭式的物质
流动模式。“低碳城市”是人类和工业走向文明的必然之路,也必将是东台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城市标准
怎样才是低碳
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
标准体系,中国至今还没有任何正式或官方的
低碳经济评估标准,这是迄今首个最为完善的标准。
该标准具体分为低
碳生产力、
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
低碳政策等四大类共12个
相对指标。如果一个城市的低碳生产力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即可被认定为“低碳”。
社科院报告说,把
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标准整合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是至关重要的。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
吉林省吉林市成为适用此标准的首个案例。
根据当天公开的最新研究报告《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下称《低碳计划》),吉林市
碳生产力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还远未达到
低碳经济的目标。
吉林市将《低碳计划》视为本市的低碳发展
路线图,正采取积极措施加速转型。研究由社科院、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和英国查塔姆研究所等数家中外研究机构历时两年完成。
吉林市副市长朱长舒19日对本报记者说,《低碳计划》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什么是低碳经济的问题,下一步将就实现路径和
评价体系做出进一步细化。
朱长舒表示,吉林市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将会参考《低碳计划》,“吉林市不做表面文章,注重低碳发展路径的可操作性,务实低调的推进低碳建设”。
根据研究报告测算,吉林市的
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30年,将降低至基准情景的60%。
评估新标准
“社科院对这个新标准拥有‘知识产权’。”社科院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潘家华当日对本报说。
新标准的建模方式是IPAC-AIM技术模型。此模型已经经过全国能源及排放
情景分析,以及包括北京、广东和香港在内的多个地区的情景分析的验证。建模不包括农、林相关的排放及
碳封存。
建立评估新标准的基础工作是,社科院在三种排放情景下评估温室气体排放、
能源消耗和工业产值:BAU情景、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
基准(BAU)情景是以当前
经济发展模式为基础,并包括当前针对
单位GDP能耗以及其他关键领域的政策承诺。但是除此之外,改模型假设没有引入其他新的政策。
政策情景下,能够看到由增加的节能措施、可
再生能源的推广、以及污染的减少等所产生的效应;政策还包括高耗能行业工业附加值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节能技术的推广,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
重工业自身的提高。
而低碳情景则包括上述所有政策情景方法。此外,它还进一步讨论能源体系摆脱碳依赖的问题。例如通过加快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技术的渗透,针对
碳捕获和
碳封存(
CCS)推广速度的乐观假设。
《低碳计划》报告说,吉林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30年,其降低至BAU情景的60%。
在这三种情景下,
吉林市的能源消耗增长将会持续到2030年。“这将有利于保证吉林的发展,并在
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为高能效重工业的中期发展创造空间。”
在工业产值影响方面,“低碳情景对吉林市的重
工业部门而言并非意味着终结”:某些工业部门的产值有所下降(这与政策情景下相同),其中包括混凝土、制砖及煤炭等。但是这些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且也并不显著。
如果在政策情景或低碳情景下发展
低碳经济,找到适当的衡量标准成为主要焦点。社科院报告说:“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既反映不同的发展
初始条件(即
GDP),又能够体现不同
资源条件及
产业结构。”
新标准的四大类之一是低
碳生产力,包括单位经济产出的
碳排放指标及
能耗指标——其
测量方法与中国现行的
单位GDP能耗指标及可能的全国
碳排放强度指标一致。这一大类包括碳生产力以及
单位产值能耗等两个相对指标。
其次是
低碳消费,包括人均
能源消费和每户能源消费。可以通过
消费指数考察对
个人行为的影响。这一大类包括人均碳排放和家庭人均碳排放等两个指标。
第三是低碳资源,包括
低碳能源所占份额,单位
能源生产排放量及
森林覆盖率。此大类包括零碳能源在
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森林覆盖率和单位能源消耗的
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最后是低碳政策,考察低碳发展政策及规划的存在与否,相关规定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及公众的
认知水平。该大类囊括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机制,公众对
低碳经济的认知度,符合建筑物
能效标准和非商业性能源的激励措施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均为相对指标。也就是说,如果达到低碳水平就意味着其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
绝对指标同样重要,能够确保所取得的进展与气候变化相一致。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在发展的同时设立一个
长期目标。
吉林不是低碳
在对上述相对指标进行比对后,《低碳计划》报告说,
吉林市还不是
低碳经济;但是,这仅仅只能反映吉林作为中国传统
重工业城市和制造基地的历史地位。
研究报告得出上述结论,基于就关键指标将吉林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尽管产业结构相似,但吉林的
碳生产力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吉林人均
碳排放是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在低碳能源指标上,吉林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低碳能源在能源供给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2007年,此比例还不到5%。
吉林市2007年单位能源碳排放为0.61吨
碳当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其原因是
吉林市的煤炭消耗仅占能源总消耗的大约一半,而全国平均水平为80%。
而吉林森林覆盖率高达55%。因此吉林具有非常大的森林碳封存潜力。“以土地为基础的行业将在
生物燃料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高速发展的农副产品
加工业有可能成为新的碳排放标签。”
不过,由潘家华所在的社科院研究所制定的这些指标看,尤其是
碳生产力,吉林市都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吉林市还远未达到
低碳经济的目标”。
但是吉林的转型正在加速:2005年到2010年期间的目标是将
单位GDP能耗降低30%,高出全国目标10%。到2008年末,全市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了37%。
《低碳计划》报告为吉林市制定了“十二五”规划期间、到2020年以及到2030年三个不同时期的
指标值。
在政策情景下,碳生产力到“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2015年比2005年提高37%;到2020年提高58%,这略低于低碳情景下的64%,高于基准情景的49%。报告严格的说,吉林需要加强国际资金与
技术合作,消除这一差距,努力实现低碳发展情景。
人均碳排放至2015年达到每人3.30吨碳,2008年全国
平均值为1.36。人均零碳
能源消费量2015年达到每人0.44吨碳当量。而单位能源碳排放至2015年达到0.88吨碳当量,全国2008年水平为0.65。
基于顺利达到低碳城市的标准,《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分析并建议吉林市在“十二五”规划中的低碳
投资重点,覆盖石化、供电供热、
新能源战略、建筑、
交通运输、农林和
土地使用等方面。
毋庸置疑的是,
石化行业成为吉林提高能效和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吉林市的石化行业是最大的用能行业,拥有
吉林石化、
吉林化纤等200多家石化企业,生产1000多种化工产品,其能源需求占能源
总需求的一半以上。
虽然随着预期投资的大量涌入,吉林石化行业的排放及能源消耗还将持续,但是能效标准的提高和使用现代化
化学加工设施将有助于降低单位产值的排放。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吉林市使用的
生产设备中仅有不到10%可以称得上“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报告说,好在吉林市已经针对淘汰多余陈旧设备制订了明确计划。
吉林市能源
利用检测中心张世明对本报说,在针对企业的
能源审计核查中,“发现在重点企业淘汰
落后产能仍有死角,任务仍然很艰巨。比如‘九五’期间就应淘汰完毕的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设备仍有相当数量在运行”。
由于
石化产业与诸多
支柱产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报告因此建议吉林将
石化行业作为追求低碳发展的核心。这些支柱产业包括
汽车工业(
一汽集团)、
农产品加工(吉林长荣农夫产品公司)、高科技产业(
一汽启明公司)、能源部门(
中国石油)和医药及基因制品(
吉林制药等)。
工作组
在新近颁布的“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约束性指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根据这一要求,众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安徽第一个
低碳试点城市为
池州。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低碳城市工作组(简称工作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作为城发会的专项工作机构,工作组以服务于会员城市的低碳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整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产品和专业智慧,为会员城市提供全流程的低碳解决方案支持,具体包括:
●深入调研会员城市的碳结构和
碳足迹,结合城市的经济
社会状况,建议低碳城市的工作方向;
●深入研究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建设经验和
发展模式,为城市提供培训与规划服务;
●汇聚全球领先的
低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推动其在城市经济、社会和
生态环境各领域的应用;
●发挥
桥梁作用,协助会员城市和项目企业申报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优惠政策;
●开发多元化的
融资渠道,帮助城市通过
碳交易、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等多种手段,解决低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定期开展各类交流活动,传播低碳城市建设的杰出探索和先进经验等;
相关应用
2012年由于
玛雅人的预言,我们调侃着它,玩笑着它,但马上过去的2012年的下半年,我们却频繁遭遇着自然的残酷洗礼:
印度东北部和北方地区,2012年6月下旬遭受
暴雨洪水袭击,造成100多人死亡,几十万人受灾。
俄罗斯南部,2012年7月6日晚间至7日凌晨遭遇暴雨袭击,一夜的降雨量竟相当于5个月的雨水总量,洪水已导致155人丧生。
伦敦奥运会前夕,由于持续降雨,英国很多地区河流水位上涨,道路封闭。英国发布了7次
洪水警报和27次预警。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也是在上个月,美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持续两周酷暑,许多城市40度持续
高温天气已造成74人死亡。
据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24日,与2011年同期相比,
四川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是2011年的 2.8倍。
2012年7月21日 北京特大水灾,致使160余万人受灾,因灾造成经济损失过百亿元,多人因此丧生;
2012年10月底的
飓风桑迪,肆虐美国,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500亿美元,100余人丢失生命,300余万家庭无电力可用,桑迪也终成为美国史上损失最惨重的风暴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这几年不断重复的一个事实是: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极不寻常的,随着
全球气候变暖,今后极端
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
当愈发频繁和恶劣的
极端天气出现在人口、财富、科技等高度集中的城市时,这不仅是对各级政府部门应急
管理能力进行的考验,也对城市居民
人身安全、能源、交通、旅游、城市治安等等构成巨大的威胁。
为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国政府于201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明确要求,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
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在该
建设规划中重点强调要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逐步建立
碳排放交易市场。十二-五路线图计划在未来5年,我国的单位
GDP碳排放下降17%。
“低碳城市”,从宏观概念、理念宣传的角度,不难为人们接受,但如何实施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一直是各级政府,学者、相关从业人员的反复讨论的议题。也就是说,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并不是作秀这么简单。
为配合全球低碳城市这一热题,
英国标准协会(BSI)将于今年年底,发布全球唯一的基于城市的温室气体评价规范:PAS 2070:2012 《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nsumption-base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a city》, 该标准在开发和试用阶段得到了C40城巿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指导委员会包括中国 北京+上海+香港、德国 柏林、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英国
伦敦、美国 纽约、澳大利亚
悉尼、日本 东京、韩国 首尔、法国
巴黎、
俄罗斯莫斯科等) 和英国伦敦市的鼎力支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标准在伦敦试用过程中取得良好收益。
城市运行和发展中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水平一直是低碳城市建设中关键的问题。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指出,低碳城市的支撑体系包括:产业结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消费支撑体系以及政策
制度体系。国内学者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的不同,使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在试点中有不同的路线图,部分学者从7个方面入手论证实现建设低碳城市:
低碳建筑、
低碳交通、
低碳产业、
低碳能源、
低碳消费、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低碳管理等。
实现低碳城市,量化、分析、评价是基础,这也为热点、重点行业减排目标的识别、配额系统的设定、基础设施、
产业升级的策划提供坚实的数据、信息来源。
PAS 2070 使用DPSC(Direct plus supply chain)和CB (Consumption- based) 两种方法,将城市作为独立整体,按照居民、商业和工业
消耗物的种类分别进行
碳足迹的分析和评价。
由于国际量化方法只针对组织、项目和产品,将城市作为整体进行温室气体的评价是PAS 2070标准的基本要求,这有效的避免了重复计算的可能。
PAS 2070 的特色是:
1、适合于不同规模和文化的城市;
2、可选择DPSC(Direct plus supply chain)和CB (Consumption- based) 两种方法,在实践中易于操作;
4、识别、分析重点行业
碳排放量,分析碳排放强度,帮助城市
产业规划、调整和升级;
6、跨部门跟踪基础设施的效率;
7、重点部门的对比,如排放配额的分配;
8、整合居民、商业和工业活动,作为一个城市主体进行考虑;
9、为城市之间的温室气体的交易提供了严谨的方法基础。
在顺应《联合国气化变化公约》基础上,PAS 2070 将CO2、
CH4、
N2O、
HFCS、PFCS、
SF6 纳入盘查的范围。如同其它盘查、交易等机制,该标准遵守着
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准确和透明性的原则,同样的要求,对生物质碳也是排除在
统计分析之外。
按照DPSC的方法,在基于地域的基础上,将城市中的建筑物、工业设施和当地陆运、水运所使用的燃料依据
分类别进行统计量化、分析(范畴1):
天然气、加热油(包括石蜡)、柴油、煤、石油或汽油、
LPG、其它;
土地利用变更(LUC)和输入性的电力、热、冷和蒸汽的耗用的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范畴2)也一并纳入计算。
作为CB方法的基础
LCA(
生命周期评估),要求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可归因的原理对城市所消耗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温室气体的计算和分析,按照家居
消耗品的分类,分别进行汇总:
1、燃料;
2、公用(按水、电、气进行分解);
3、运输(按铁路、公路、水、航空和辅助进行分解);
4、材料(包括水泥);
5、食品和饮料;
6、租赁和;
7、教育。
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在前期策划阶段有明确、一致、公认的准则和方法作为支持,这样使得这项动用各个职能部门,投入大量财力的
城市战略工作,才能得以顺利、一致、透明、高效、低成本的运作,作为全世界代表
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同样也是碳排放的强国。希望PAS 2070为中国低碳城市的战略,提供一个严谨、科学的平台,中国能通过它的应用,在国家政府层面向全世界彰显我们的努力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