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指在国家体系内,由自成派系的军人组成
军事集团,对国家地域划分势力范围,使用
军事手段割据一方,并控制其割据地的行政,司法,
教育,税务等政府机构和所属官员的任命。军阀是国家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衰弱的产物。军阀一般都无视中央政府的存在,有的甚至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其军事集团只服从于军事首领,并不服从于中央政府。
定义
古代的含义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阀”字在古代汉语中指有功劳或有权势的家庭,而“军阀”一词汉籍古语中亦已有之。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军阀”一词的意蕴在唐朝即已出现,《
新唐书》载:“郭虔瓘,齐州历城人,开元初录军阀,迁累右骁卫将军兼北庭都金山道副大总管。”《玉海》记载更为详细:“郭瓘,开元初录军阀(二年四月庚申),累迁左骁卫将军兼北庭都赐衣一袭薛讷,破吐蕃于武阶(开元二年十月甲子)帝命紫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一作右)羽林大将军(一云十月癸未)。”两则史料的记载稍有出入,但均显示唐人所谓的“军阀”是从军事角度出发的,意思为军功,但与社会的上层地位有很大的关系。这显然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有关。
唐代由于采用科举政策,世族和庶族的社会地位有可能发生变化。实际上,科举制度仅是为庶族开通了一条通向上层的道路,而世族凭借门第、文化传统的优势、长期以来所建立的关系网,依靠科举世族跻身于政治上层的机会远大于庶族。所以,社会上的门阀观念并没有因此消亡,反而延续了下来。而主要依靠世族不屑一顾的军功跻身于社会上层的庶族为了提高名望和政治地位,也热衷于修著谱牒,以便得到特权阶层的认可。可以说,唐代的“军阀”在直接含义上,是军事意义的,间接含义上才是政治意义的,但无论如何,“军阀”是唐代时人成为特殊阶层的一个条件,这也是“军阀”一词的含义后来演变成凭借权势造成特殊地位的军人或军人集团的原因。
近代的含义
近代意义上的“军阀”一词,是由
梁启超从日本翻译而来的。据康有为的学生任启圣记载:“某年徐(徐勤——引者按)在沪请天游同学三数人晚餐,余亦在座。余偶提军阀二字,徐高声说:‘军阀’二字,由梁任公翻译而来。日本军人可称阀,概皆幕府子弟。若中国军人都是穷光蛋,何阀之有?只可称军人,不能称军阀也。”
近代“军阀”一词与古代“军阀”一词形同意异,但其意蕴在古代亦有,只不过不是以“军阀”这样一种字面表达方式,而是以“藩镇”“群雄”“阀阅”等字形的面貌出现。在“军阀”一词从日本引进之前,近代大都是以“都督”一词来表达的,其观念演变上的指涉,是在“文人当政”和“武人当政”、“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中定位的。例如,李大钊在1913年分析当时的形势时就说:“共和后,又有所谓建国之勋者矣。其今日一榜,明日一榜,得勋位、嘉木、上将、中将者,要以武人为多,而尤以都督为横,以其坐拥重兵,有恃无恐,上可以抗中央,下可以胁人民。……革命之后,吾民之患在数十专制都督。”“都督”——民初“军阀”的早期雏形,它的社会身份此时定位在拥有一定地盘、相当大的军权、占据一定政治地位的个人。这种以个人姿态出场的“都督”,尚未被人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也就是说,它还不是阶级意义上的概念。但是,对都督和其行为的修饰词语,已表明了社会上对都督这种军事势力和军人专政的不满,“都督”也就由一个中性词变成了蕴含贬义色彩的词语。
从“都督”到“军阀”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过程。古代早已出现过的“军阀”一词,在近代重新被拾起并赋予新的含义、加以新的运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历史沿革
所谓军阀,是指军人以武力为后盾,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或是由中央政府或承认中央政府,以保有并扩张自己的权位,忽视国家的秩序法律。
以下为军阀的定义:
1、由于现实上“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念,很多被消灭或势力不够而失败或被招安的政权或割据势力,很多都被视为军阀,如汉末群雄、明末的左良玉等。
2、掌握一个政权的军队事务,如:日本帝国时期军部里的长州阀、
皇道派、
统制派等各种势力。
3、指以武力割据一方的政权,主要是用在民初时的武力政权,像
张作霖、
段祺瑞等
北洋军阀,又或像日本
战国时代的
大名。
4、以武力作为政治资本、
拥兵自重,占有国家土地、国家资源,以扩充地盘为唯一目的,对于其他方面的建设通常少有建树。
5、常是由掌握军事、经济的名士演变成军阀。因中央势力衰弱,出现能垄断权力的人。
6、即使是现代民主国家,对于不听中央政府指挥的地方首长或势力,而自己为政者,有时也会被戏称为军阀,或“地方诸侯经济”。
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
诸侯、
太守、
刺史、
节度使等等的地方政权,因日久滋养军事势力且因政治、政策、种族或环境等因素考量而有所背弃中央政府。
7、
清末和
民国初年
北洋军阀,此后国民政府时期仍为军阀割据
主要指巴基斯坦以西
3、
阿拉伯帝国灭亡前(非
沙特阿拉伯,而是伊斯兰教先知
穆罕默德建立的)
中世纪
中世纪
包括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
德意志以东、俄罗斯以西
中世纪
北洋军阀
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
袁世凯掌权后的“
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
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
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
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的嫡系有
皖系军阀和
直系军阀;旁系有
奉系军阀。
皖系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
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
徐树铮、
靳云鹏、
段芝贵、
傅良佐、
倪嗣冲等。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
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他们在日美为控制中国展开争夺的情况下,矛盾日益激化。段祺瑞依靠
曹汝霖等官僚,积极维护
外蒙古的权益,同时积极主张对德、奥宣战。但是参战问题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皖系便煽动十余省区的军阀通电“独立”,发兵进逼北京。7月,
张勋乘机拥清废帝
溥仪复辟(见
张勋复辟)。
段祺瑞率兵讨伐,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直系首领冯国璋虽接任北京政府总统,但无实权。北京政府宣布:民国法统中断,再造共和,决定另组国会、重议宪法。皖系为了实行武力统一全国政策而大借外债,其中仅
西原龟三经办的八笔借款就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他们乘机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实力,向全国宣告以武力统一全国。1917年秋发动内战,以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势力。与军事进攻的同时,他们号召政客,组织
安福俱乐部,积极进行
地方选举。1918年秋,组成以
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史称
安福国会。安福国会选举
徐世昌取代冯国璋任总统,压制直系,实行一系专制。皖系武力统一政策激起南方军阀的不满,也为直系将领所反对。直皖军阀的权力争夺日益加剧。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军击败。
段祺瑞下野、皖系重要头目被通缉,安福国会解散,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
皖系军阀逐步被消灭。1924年11月,段祺瑞受
国民军、奉系、直系余部推举,任“
临时执政”,但他已不是作为皖系首领执政,而只是各派军阀争夺权力的缓冲人物。
直系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
直隶(今河北)人
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冯死后,
曹锟、
吴佩孚继起为其首领。主要人物有
李纯、
王占元、
萧耀南、
陈光远、
蔡成勋、
孙传芳等。主要地盘有直隶、江苏、江西、湖北四省。冯国璋原是袁世凯的亲信将领,1912年9月任直隶都督,次年被派南下镇压国民党人发动的
二次革命,攻占南京,其部属驻守长江下游一带。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到北京继任总统,其部下曹锟、李纯、
郭绪栋、陈光远、王占元分别任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督军,构成了直系的基本势力。
直系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同以
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18年8月,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徐世昌为总统,取代了冯国璋的职权。次年12月冯病死,曹锟、
吴佩孚成为直系首领。他们一面迎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反对
皖系军阀武力统一的内战政策;一面利用人民的爱国热情,赢得了舆论的支持。1920年7月同奉系首领联合发动了
直皖战争,在京汉线的涿州、
高碑店、
琉璃河等地打败了皖系军队,与奉系一起控制北京政府。
直皖战争后,直奉之间在地盘和权力的分配上,矛盾日益尖锐,导致1922年4月爆发首次
直奉战争。双方在北京附近开战,结果奉军战败,退出关外。直系控制北京政权后,仍采用消灭异己势力,推行武力统一的政策。先打起“恢复法统”的旗号,驱逐徐世昌,扶出黎元洪复任总统。广东的
陈炯明发动军事政变,驱逐孙中山出广东。同时向外地伸张势力,派
杨森督川,
孙传芳督闽,
沈鸿英督粤。1923年6月曹锟在京驱逐黎元洪,10月经贿选窃踞总统职位。直系由此而声名狼藉,财政经济状况也日趋恶化。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兴起,孙中山同奉系和皖系势力的反直系“三角同盟”发挥一定的作用。直系内部四分五裂,直系第三军总司令
冯玉祥酝酿推倒曹锟统治,并同奉军秘密联结。9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在山海关、
热河激战。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
吴佩孚腹背受敌,主力被歼灭,率残部仓皇南逃。11月3日,战争结束。冯玉祥将所部改称国民军,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但奉系扶持
段祺瑞出台主政。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北京政权实际上被奉系首领张作霖控制。
原属直系的浙江
督军孙传芳,为抵制奉系控制长江下游,1925年10月和省长夏超、闽督
周荫人发出反奉通电,并组织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派兵进攻上海,沿沪宁路击溃奉军,占领南京、徐州,从此以东南五省首领自居。吴佩孚乘孙传芳反奉机会,到汉口自称苏、浙、鄂、赣、川等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委任
萧耀南为鄂军总司令,重新纠集直系势力。至1926年6月北伐战争前夕,
吴佩孚拥有兵力约二十万人,占据湖南、湖北、河南和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控制着京汉铁路。
孙传芳拥有兵力约二十万人,占据着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在工农革命运动支援下,先在湖南、湖北消灭吴佩孚的主力,接着在江西、福建击溃孙传芳军队。不久,直系军队的残部也分别被消灭。
奉系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
张作霖系
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
吴俊升、
张作相、
孙烈臣、
张景惠、
杨宇霆、
张宗昌等。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实行地方割据和武力扩张,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治。日本则取得了在东北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等特权。
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
奉系与
直系军阀曹锟、
吴佩孚联合,击败
皖系军阀
段祺瑞,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但直、奉两系矛盾逐渐加剧,奉系转而与皖系合作,并联合孙中山的广东政权组成反直“三角同盟”。1922年4月首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布“东北自治”。此后,张作霖倚重
杨宇霆、
姜登选、
韩麟春、
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练新式军队,并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军和兵工厂。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山海关、热河激战。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直系总统曹锟,吴佩孚兵败南逃。11月,张作霖、冯玉祥推戴
段祺瑞为“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奉系重新控制北京政权后,势力扩张到热河、
直隶(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及上海市,与地方军阀产生矛盾。1925年11月,浙江军阀
孙传芳联合闽、赣、苏、皖等省军阀将奉军驱逐出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奉系与冯玉祥的国民军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年11月下旬,驻守河北的奉系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策动下率部倒戈,向
奉天省会沈阳推进,张作霖得到日本的支持,郭兵败被杀。
1926年初,奉系与直系重新联合,夹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年11月,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张作霖组织安国军,自任总司令。1927年4月,奉系当局搜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逮捕并杀害了
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
国民党左派人士。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
陆海军大元帅”,组织
安国军政府。
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逼京、津,张作霖败退出关。由于他未能完全满足日本对满蒙地区的权益要求,被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炸死于沈阳近郊的
皇姑屯(见皇姑屯事件),其子
张学良继任“
东三省保安司令”。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反对,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
东北易帜。奉军改编为
东北边防军,张学良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东北边防长官。
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至此结束。
以上三系是历史教课书中对北洋军阀的分类,除此之外,长期依附于北洋军阀的
晋系军阀,广义上说也可以算作北洋军阀。
公元1850年洪杨之乱使清政府命令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武装。各地方部队领导人同时又兼各省督抚,在拥有兵权的同时握地方大权。如
曾国藩督
两江,
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
李鸿章出任
江苏巡抚,
曾国荃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等。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从此各地基本以省为单位进入军阀混战。有此可见,军阀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中央政府允许养兵,二是有足够的地盘和钱养兵。
军阀割据大多源于中央在面对动乱而无兵或养的兵不能打仗的情况下把权力放给地方,从而导致各地拥有军事,财政大权,导致拥兵自重。
按照汉英双语《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军阀”是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民初军阀兴起原因
1、中央政府势力衰弱,政治、经济管辖力变弱。帝制瓦解,人民穷困,教育不普及。
2、地方势力增强。地方内可练军、抽税;外可与列强私自订约。例如东南互保。
3、内战不断,造成农村经济破产,生活不易,军阀因此产生。军阀的出现又造成内战。造成恶性循环。
4、列强的支持。直系有英美支持,西南军阀有法支持,奉系有日本支持。
5、地理因素。
特点
1、军阀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使文化活动自由,让新文化运动得以兴起。如
段祺瑞聘蔡元培做北大校长。
2、有轮流执政现象,不将对手赶尽杀绝。
3、以扩充军队为第一目的,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
4、中国自北宋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后,军人素质严重降低。从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后,袁世凯私心自用提拔行伍,造成军中(上层军官)76%文盲。
中华民国历时38年,在这38年里历经两代中央政府,而这两代中央政府又都是军阀政府。可以说民国的38年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军阀时代,军阀混战是民国史上的重要内容,民国时代的主要军阀如下:
北洋政府时期
1、
北洋军阀——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
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袁世凯死后,旗下的北洋军阀分裂,但北洋军阀派系仍控制着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
3、
直系军阀——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从北洋军阀分裂而出。
4、
奉系军阀——
张作霖、
张宗昌(山东军阀)。由北洋军阀分裂而出。
13、川康军阀——
尹昌衡、
胡景伊、
刘存厚、
熊克武、
刘湘、刘文辉、
杨森等。
国民政府时期
1、蒋系军阀(
中央军)——
蒋介石。蒋介石是民国后二十年最大的军阀,1928年,由蒋介石主导的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直到1949年南京政府倒台。
2、冯系军阀(
西北军)——
冯玉祥。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失败解体,旗下将领分裂成多个军阀派系。
8、川康军阀——
刘湘、刘文辉、
邓锡侯、
潘文华、
杨森、
王陵基。
11、山东军阀——
韩复榘。由冯玉祥西北军分裂而出。
14、其它军阀——
孙殿英、
石友三、
陈树藩、
刘珍年等。
主要战争
1、
直皖战争:1920年7月,直奉联盟对阵
皖系军阀,
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北京政府。
2、
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至5月,
直系军阀对阵
奉系军阀,奉系军阀失败,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
3、
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9月至10月,直系军阀对阵奉系军阀,直系军阀失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
4、
蒋桂战争:1929年3月至6月,
蒋系军阀对阵桂系军阀,桂系失败,李宗仁、
白崇禧被迫下野。
5、第一次蒋冯战争:1929年5月,蒋系军阀对阵冯系军阀,冯玉祥失败,通电下野。
6、第二次蒋冯战争:1929年10月至12月,蒋系军阀对阵冯系军阀,冯玉祥失败被囚。
7、
中原大战:1930年3月至10月,冯、阎、桂、粤军阀对阵蒋、奉军阀,此战持续长达半年,双方投入兵力100多万,死伤30余万,是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大战。此战之后,蒋系军阀的实力大幅上升,极大的加强了蒋系军阀的政治地位。
蒋系崛起
蒋系军阀是民国后二十年最大的军阀,蒋介石控制中国政坛二十年,所依托的正是蒋系军阀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蒋系军阀也是民国结束后唯一一支没有被消灭的军阀势力。蒋系军阀的崛起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
黄埔军校建立到第一次北伐胜利,是蒋系军阀建立和发展初期,到第一次北伐结束后,以蒋系军阀为主体的建立了
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蒋介石成为国民党蒋、冯、阎、桂四大军阀之一;
第二阶段是1928到1936年的南京政府时候,这段时间国民党新军阀间爆发了多次大战,包括
蒋桂战争、两次
蒋冯战争、
蒋石战争、
蒋唐战争、
中原大战、
两广事变,蒋系军阀大获全胜,尤其是在中原大战之后,蒋系军阀空前强大,成为当时主宰中国政治走势最主要的决定力量;
第三阶段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此期间,由于日军的侵略,全国各政治力量捐弃前嫌,一致抗日,结成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蒋系军阀控制着政府,坐享财政和美援,而其它军阀被蒋介石推到前线当炮灰,地盘被占,实力大减。虽然蒋系军阀在淞沪抗战、武汉会战、缅甸战场等战役和战场上抗战积极,但是总体上讲与其强大的实力不相匹配,尤其是1938年以后,蒋系军阀鸠占鹊巢,消极抗战。到抗日结束,除个别军阀势力实力略有增长外,在蒋介石一味护嫡、借刀打人的政策帮助下,蒋系军阀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蒋系军阀的势力,蒋系军阀成为与袁世凯当政时的北洋军政一般强大的集团,有所区别就是袁世凯时期中国实际完全统一北洋军北洋系是中国唯一的军事政治力量控制整个中国,而抗战胜利后的蒋确是一个不统一中国割据的最大势力实力远超其他割据军阀是民国军阀,也成了解放战争中最主要的反动敌人。
代表派系
袁世凯
(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
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
项城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
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
直隶总督兼
北洋通商大臣。1907年入主
军机处、兼任外务部
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
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
洪宪。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
河南安阳。
皖系
首脑段祺瑞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于同治四年(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数年后迁至合肥。其祖父段佩祖籍江西波阳,早年曾与
刘铭传贩过私盐、办过团练,官至淮军统领。段祺瑞1872年7岁,随其祖父在江苏宿迁兵营里读私塾。1879年14岁时因其祖父去世,家道中落,1881年16岁的段祺瑞怀揣仅有的1块银元从合肥出发,徒步数10天2000余里,来到山东威海投奔任军中管带的族叔段从德,被收留在军营中作司书。1882年17岁,父亲段从文在看望他的归途上,被同行的两人害死,段祺瑞请假奔丧未获批准。次年时隔8月,1883年5月10日母亲因悲伤过度不幸去世,抛下大妹启英12岁,二弟启辅10岁,小弟启勋9岁,一连串的打击与养家的重担,使他变得冷峻和坚毅。1885年
段祺瑞20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两年后,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188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与其他四位同学到德国柏林学习一年半年军事,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回国后到威海任随营教官5年。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正在威海任军事教官的段祺瑞,与学生一道为阵地搬运炮弹。1896年被调往天津小站,
任新建陆军炮队
统带、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还任过江北
提督、
湖广总督等职,37岁官至二品。编撰了许多本操练
章典。
段祺瑞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蒋介石、傅作义曾就读于此。他与冯国璋、
王士珍被称为“
北洋三杰”,号称“北洋之虎”。
民国年间,1912年3月任陆军总长。1913年代理国务总理。1916年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0年7月辞职移居天津。1924年10月,被推为“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曾任过参谋总长、参战军督办、边防督办。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愿承担全部的责任,自动辞去所有职务。
此后退居天津,成为虔诚的佛教徒,自号正道居士,每日吃斋、诵经、看书、下棋,撰有《正道居集》、《正道居诗》。曾捐资修建青岛湛山寺。任职时,派长子
段宏业将班禅九世接到
北京雍和宫,授予金印。1933年保持晚节,坚决不做日本傀儡,被蒋介石接到上海居住。1936年,不幸患胃病,身体十分虚弱,家里人劝他吃些肉补身体,他说就是死了也不能开荤。同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
段祺瑞自己没有房产,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中国大批的围棋手,包括
吴清源、
汪云峰和
顾水如等,被称作“中国围棋的大后台”。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和讨伐张勋复辟,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在弥留之际,依旧忧国忧民,留下亲笔遗嘱“八勿”,阐述复兴之道,足可传世。其中说:
余年已七十有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生平不喜多言,往日曲突徒薪之谋,国人或不尽省记,今则本识途之验,为将死之鸣,愿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则余生虽死犹生,九原瞑目矣。国虽微弱,必有复兴直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余生平不事生产,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丧葬力崇节简,殓以居士服,毋以荤腥馈祭。此嘱。
奉系
首脑张作霖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
海城人。早年当土匪,1902年被官府收编。武昌起义后,仍效忠清廷,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打击革命力量。后被袁世凯任命为第27师师长,镇压反袁的国民党人。袁称帝,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
巡按使;袁死后,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依靠日本控制了辽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作霖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与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战争失败后撤回关外,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三省“独立”、“自治”。1924年9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战争,占据山东,一度扩展到苏、皖,直至上海。他联合
吴佩孚、
阎锡山、张宗昌等,合力对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任安国军总司令,宣言“反共讨赤”,封闭进步报馆,杀害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27年6月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自称陆海军大元帅,企图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1928年初,蒋介石统率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路军北上,直逼京、津。张作霖眼看大势已去,于5月30日下总退却令。因慑于东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予全部承诺,因而激怒日本军方,6月4日清晨,张乘车由北京回奉天经过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死。
直系
首脑冯国璋
冯国璋(1859~1919)字华甫(符)。河北
河间县人。1890年在武备学堂毕业,留堂任教习。1893年入淮军将领
聂士成幕府。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曾随军参加抗击日军。后出使日本,他留心考察日本军事,编成兵书数册。1896年回国后,将所编兵书送呈袁世凯,颇受重视,袁任用其负责训练新军,兴办军事学堂。经冯之手,培养了一大批有北洋派系观念的军官。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统领禁卫军兼充总统府军事处处长,虽支持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但对袁帝制自为心存疑虑,并借口有病拒不进京就任参谋总长。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10月国会选举冯为副总统,当时
北洋军阀集团分化为直系和皖系,冯为直系首领。1917年7月黎元洪去职,冯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就任后与皖系首领、国务总理
段祺瑞间的权力之争日渐加剧。皖系控制的安福国会以冯代理总统期满,于1918年10月选举北洋元老徐世昌为总统,将冯撵下政治舞台。徐世昌为了平息冯的不满,特准冯仍节制北洋第15、16两师。次年12月,冯国璋在北京病故。
首领曹锟
曹锟(1862.12.12—1938.5.17),字仲珊。
河北天津人。1885年入
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毅军哨官。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随军去朝鲜,参加了甲午战争。次年到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右翼步队第1营帮带。从此依附袁世凯,此后历任北洋常备军步队第11营管带、北洋陆军第1镇第1协统领、第3镇统制等职。1907年率第3镇进驻长春,使北洋势力伸展到吉林、黑龙江。1911年(宣统三年)率部在
娘子关进击山西响应武昌起义的民军。1912年2月在北京纵兵哗变,为袁世凯拒赴南京就职制造借口。1914年4月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官。1915年9月上书请改国体为帝制,为袁称帝推波助澜,10月任
虎威将军。年末爆发护国战争,任
北洋军第1、第2路总司令,指挥所部由川、湘攻滇,被护国军击败。1916年6月袁病死后,任四川军务会办,9月任
直隶督军,在国务总理
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的“
府院之争”中左右逢源。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阴谋活动,后又投机任
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率部入京讨伐张勋。7月兼署直隶省长。8月爆发
护法战争,又在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时而主和,时而主战。10月被授为
陆军上将。年底任援湘军第1路司令。次年1月任两湖
宣抚使,率北洋军2个师和5个混成旅,经鄂入湘进攻护法军,连占
岳阳、长沙、衡阳等地,6月
任川粤湘赣四省
经略使。
1919年冯国璋死后,被拥为
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7月与
皖系军阀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直皖战争,联合奉系打败皖系。8月任直
鲁豫巡阅使。1922年又与
奉系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将奉军逐出山海关,独霸中央政权,进而醉心谋取大总统职权,以恢复法统为名,将大总统徐世昌赶下台,拥黎元洪复职后,又多方刁难,一年内迫使内阁六次倒台。
1923年6月,指使党羽逼宫夺印,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出动军警挟持国会,重金收买议员,贿选为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等人发动的北京政变赶下台,囚禁于
中南海。1926年获释,到河南投奔
吴佩孚。1927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曹寓居天津。在日军占领天津期间,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5月病死天津。6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
一级上将。
首领吴佩孚
吴佩孚(1871~1939),字子玉。山东
蓬莱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淮军。
日俄战争爆发,赴东北刺探俄军情报,因“功”以帮统记名。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
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
段祺瑞派曹锟、
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
督军席位为皖系
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
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
吴佩孚继承了
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
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
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
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
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
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
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27年5月,吴率残部去四川依靠军阀杨森、
刘存厚。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12月4日,暴卒于北平。
首领孙传芳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1908年毕业于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其间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长期驻防湖北。1923年率部入闽,任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奉曹锟之命出兵援助
齐燮元,夹击皖系
卢永祥,占据浙江,任闽浙
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并乘机扩军。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聘日本军官
冈村宁次为高等军事顾问,开办联军军官学校,自兼校长,成为直系后期最有实力的军阀。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江西,亲赴
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主力被歼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救,被任为安国军副司令,兼五省联军总司令。1927年2月继续组织兵力阻止北伐,并镇压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8月率残部渡江反扑,与蒋、
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后失败。
1928年春,被张作霖任命为鲁西前线总指挥,与蒋介石、冯玉祥部作战,失败后逃回济南。6月初张作霖被炸死,孙的残部退至冀东滦州一带,由晋军收编。此后
孙传芳赴沈阳,寄食于张学良门下,后在天津被为父报仇的
施剑翘刺死。
冯系
首脑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
巢湖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清末入淮军,后投身北洋军。民国初曾任第一师团长、旅长等职。反对袁世凯称帝,也曾起兵讨伐张勋复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被
吴佩孚任命为第三军总司令,随后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推翻
直系军阀政权,驱逐溥仪出宫,将所部改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后电邀孙中山北上。
1925年4月,参加国民党,9月被推为国民联军总司令,誓师五原,出师甘陕,参加北伐。1927年所部改称为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后任总司令。1928年10月任南京国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
军政部长。次年因与蒋介石发生矛盾,离开南京。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与
吉鸿昌、
方振武在张家口组织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年底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抗战爆发后,任第三、第六占区司令长官,后被蒋介石解除作战职务。1946年9月,被迫以考察水利专使的名义出访美国。1948年7月,响应中央号召,绕道苏联回国准备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9月因轮船在
黑海失火遇难。冯玉祥一生虽居高位,始终保持平民本色,生活简朴,被誉为“布衣将军”。著有《我的生活》、《冯玉祥日记》、《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等书。
冯玉祥将军有过两次婚姻。结发夫人刘德贞于1905年与冯玉祥结为伉俪,婚后夫妻相敬如宾。他们育有两男三女共5个孩子,长子
冯洪国、次子
冯洪志、长女冯弗能、次女冯弗伐、三女冯弗矜。1923年,刘德贞身染重疾在
北京协和医院病逝。刘德贞与冯玉祥共同生活近20年,身为官太太,没有一点官太太的架子,平时与孩子们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出门从不坐轿,在家里照样缝缝补补。因此,人们都称她为“平民夫人”。冯玉祥将军中年丧妻,身边也带着一群未成年的孩子,急需重新组织一个家庭。那时不少人家的姑娘都想嫁给这位率领千军万马,在沙场上冲杀的将军。一时间,上门替冯将军做媒的或亲自求婚的人几乎是络绎不绝。当冯将军问及这些姑娘们为什么要嫁给他时,她们的回答是:“因为你的官大,和你结婚就是成为官太太了”或“你是英雄,我爱慕英雄”等之类的话,听了她们那酸溜溜的回答,冯将军都一一摇头谢绝了。求亲中最令人注目者要算陆军元帅曹锟的千金。一天,曹锟派副将到冯将军寓所,向他表明了曹元帅愿将千金许配给将军,冯玉祥一听,就觉得倒胃口,碍于情面,又不好直接拒绝,只好婉言谢绝道:“元帅厚爱,我求之不得,只是需得千金过门之后,必须委屈她做到三条:一不许穿绫罗绸缎,只穿粗布衣裳;二纺纱织布;三要精心抚养前妻的三个孩子。”这三条一出,曹家千金自然也不会接受。而冯玉祥将军与李德全女士的婚事经人介绍,一拍即合。李德全女士也是贫苦家庭出身,父亲是一位牧民,靠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后考入京师女子协和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女中任教。1924年,李德全女士与冯玉祥将军结婚。婚后的一天,李德全问冯玉祥为什么喜欢她,冯玉祥立即答道:“我喜欢你的天真率直!”接着冯玉祥反问妻子李德全为什么要嫁给他时,李德全笑着答道:“是上帝怕你不为民办事,派我来监督你的。”此时两人都会心地笑了。
冯玉祥共有三子三女。大儿子冯洪国,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
张自忠、
吉鸿昌一道抗日;二儿子冯洪志与
蒋经国是留苏同学,二人交谊很深,现为美籍科学家;小儿子
冯洪达早年留苏后任
北海舰队司令员;长女
冯理达,著名病理学家;二女冯颖达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曾留学
前苏联到列宁格勒医学院,1950年回国,到
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丈夫吴增菲是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他们有两个孩子都留学到美国;三女
冯晓达,1948年同父亲一起在黑海轮船上遇难。
全国解放后,李德全女士曾任卫生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蒋系
首脑蒋介石
蒋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
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是
国民党新军阀中最大的军阀,也叫
中央系,
黄埔系。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
中国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
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7年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西安事变后接受抗日主张。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败退
台湾后,历任“总统”及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
台北去世
滇系
旧派系
首脑唐继尧
唐继尧(公元1883~1927年)字萤赓,别号东大陆主人,
会泽人,清痒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1909年回滇后历任清陆军
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
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新军管长。1912年率军北伐,任贵州都督,次年调任云南都督。1915年与
蔡锷等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任护国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1917年
护法运动中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元帅。1922年创建东陆大学,还支持
赵藩等辑刻《云南丛书》。1927年2月部将
胡若愚、龙云、
张汝骥、
李选廷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5月,唐病逝于昆明,葬于园
通山。著有《会泽首义文牍》、《会泽督黔文牍》、《会泽靖国文牍》、《东大陆主人言志录》等。
新派系
首领龙云
龙云(1884年—1962年),原名登云,字志舟(或治舟,子舟),云南昭通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
云南陆军讲武堂。曾任滇军
唐继尧部第十四团团长,靖国第一军前敌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1928年,任云南省政府主席。1945年10月,蒋介石发动“昆明事件”,免去龙云云南省主席,当了17年“云南王”的龙云黯然下台。
首领卢汉
卢汉(1896~1974年),原名邦汉,字永衡,昭通人。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军长,参加台儿庄战役,后任第13军团军团长、
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
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率滇军主力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5年10月龙云被迫下台后,调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云南
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卢汉继龙云之后,在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为新旧政权交替之际的重要人物。
桂系
旧派
首脑陆荣廷
陆荣廷(1858~1928)旧桂系军阀首领。原名亚宋,字干卿。广西
武鸣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在水口关(今属广西龙州)投军。1886年被裁汰后成为绿林头目。1894年冬接受清政府招抚后,历任健字前营管带、统领及荣字营统领等职。1907年参与镇压同盟会发动的钦廉防城起义和镇南关起义,升左江镇总兵。1911年(宣统三年)6月任
广西提督。武昌起义爆发,梧州、
平南等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11月7日巡抚
沈秉堃宣布广西独立,陆为大势所迫,于11月9日在南宁宣布承认独立,出任广西副都督。1912年任都督后,不断网罗旧官僚、旧军人,逐步扩充实力,形成桂系军阀集团,并成为该集团首领。1913年讨袁战争期间,支持袁世凯,派兵镇压柳州起义军,杀害
蒋翊武等革命人士。1914年被袁授为
宁武将军,督理广西军务。1915年12月电请袁世凯称帝。后在
蔡锷、
梁启超等人策动下,于1916年3月15日宣布广西独立,此前派兵协助云南护国军在滇桂边境,同受袁指使进攻云南的粤军龙觐光部作战。7月任广东督军。在此前后,以护国讨袁名义,派出大批桂军占据广东。1917年4月任两广巡阅使。护法战争爆发,派兵入湘同北洋军作战,所部在湘、粤护法部队协同下,相继占领
株洲、长沙、岳阳等地。桂系部队控制湖南后,陆拒不执行孙中山继续北伐的指示,拥兵不前,并向北洋集团妥协,使护法联军招致失败。还指使桂系军阀、广东督军莫荣新等阻挠、破坏护法运动,策动改组护法军政府,排挤孙中山,终使护法夭折。1920年秋,发动
粤桂战争,令驻粤桂军向支持孙中山的粤军进攻。次年,所部被粤军陈炯明等部击败后,由南宁逃往龙州。1924年其余部被李宗仁、
黄绍竑、白崇禧的广西定桂讨贼联军击败。8月通电下野,离桂去沪,后移居天津、苏州。
新派
首领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
广西桂林人。1910年加入
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1923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奉孙中山之命与黄绍宏、白崇禧合组“广西全省绥靖督办署”,任督办。1926年后,任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参议院议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又兵分三路,由南京、
芜湖、
镇江渡江北上,与从山东南下的日军
第十师团、
第五师团夹击徐州,企图迅速打通
津浦铁路,实现南北会合后再向华中进攻。1938年3月,日本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七八万兵力向山东南部发起进攻。左路第五师团自青岛直趋临沂,右路第十师团沿津浦路南下,企图会师
台儿庄,攻取华东重镇徐州。担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奉命指挥作战。他运用阵地战同
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命第二集团军
孙连仲部第二十七师、第三十师、第三十一师担任台儿庄防御;命令第二十军团两个军让开津浦路,诱敌深入,待日军进攻台儿庄时协同孙连仲部“围而歼之”。3月20日,日军矶谷第十师团开始进攻台儿庄,守军第三十一师
池峰城部奋起抗击,打退了日军多次冲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军曾多次攻破庄北门、东南门,占据台儿庄绝大部分。守军拼死冲杀,组织敢死队夜袭日军。与此同时,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五军在台儿庄外线侧击阻击日军,猛攻枣庄、峄县,以此策应孙连仲部。4月上旬,完成对孤军深入的日军
矶谷师团和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一部包围后,以
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和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共60多万人的优势兵力,全面发起反攻,内外夹击。经数日激战,歼敌一万余人,余敌突围北逃。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1943年后李宗仁任国民党汉中行营主任、
北平行辕主任等职,1948年4月当选为国民党政府副总统,在1949年1月蒋介石被迫引退后,任代总统。1949年底流亡到美国,在美国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建议。1965年7月回到祖国,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欢迎。
首领白崇禧
白崇禧(1893—1966)民国时期军事家,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健生。广西
临桂(今桂林)人。1916年毕业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1922年任桂军连长、营长、统领。192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提出先攻
陆荣廷后击沈鸿英之策得手,于1925年结束旧桂系军阀对广西的统治,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1926年3月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参谋长。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在攻取南昌之际,奉命指挥2个师、1个旅,于滁槎附近追歼
孙传芳3个军1.5万余人。1927年1月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部以佯动手段占领杭州。3月兼任上海警备司令,积极参与策划和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8月,果断参与指挥,击败占领南京城郊龙潭车站的
孙传芳军。10月任西征军第3路前敌总指挥,于1928年初击败由湖北退集湖南的唐生智部,将其收编为4个军。5月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扩张了桂系势力。蒋桂战争中失败后逃往越南。1930年在
蒋冯阎战争中参加反
蒋军第1方面军,出兵湖南被击败。1932年4月任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兼民团司令,提出并实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得李宗仁支持,巩固了广西势力地盘。1937年“七七”
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对日作战计划。太原失守后,鉴于武器装备敌强我弱,以正规战与敌硬拼难以持久,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指导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故在国民党军队中素有“
小诸葛”之称。1938年7月代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2月
任桂林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三、第四、第九战区对日军作战。1939年底至翌年初指挥
桂南会战,在
昆仑关战役中,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攻坚战的胜利。此后主持编写《游击战纲要》一书,认为游击战是长期抗战,消耗敌人,争取主动地位之战法。1945年10月晋陆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胜利后,编著了《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认为科技日新,战术日异,军事训练内容由战场需要而决定,应融讲堂、操场、战场三者于一体。1946年5月任国防部部长,积极执行蒋介石反人民的内战政策。1948年5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总司令。在国民党大势已去情况下,1949年初仍主张与共产党划江而治。4月任华中军政长官,指挥20余万兵力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华中南,所部在解放军发动的
衡宝战役、
广西战役中被歼。9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2月由
海南岛去台湾。
晋系
首领阎锡山
阎锡山(1883~1960),字伯川。山西
五台人。早年去日本学军事。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山西陆军监督、新军标统,参加反清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任山西省省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在山西“清党”反共,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29年参加讨伐唐生智,被蒋介石委为陆海空军副司令。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失败后逃往大连。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
山西军政大权。
“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抗日和日、联共反共、拥蒋拒蒋”的两面政策。抗战后支持蒋介石与中共作战。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山西后逃离太原,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
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后赴台湾,任“
行政院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0年病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