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四强国是指当代史学家列举的
东周春秋时期的四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分别是
齐国、
晋国、
秦国、
楚国。
确立
在春秋时期,深受
晋楚争霸困扰的宋国,就搞出了“
弭兵会盟”,也即平息战争的会盟。其中,对于第二次弭兵会盟来说,发生在公元前546年7月的第一次弭兵会盟,当时宋国大夫
华元不但与晋国执政卿
栾武子是好朋友,也和楚国
令尹子重交好。华元在知道晋楚互派使臣之后,就在这一年奔走于晋、楚两大国之间,以调解两国的关系,促成了此次诸侯会盟。
相对于过去的诸侯会盟,宋国大夫
向戌发起的第二次弭兵会盟不是各个诸侯国国君来参加,而是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其中,晋、楚、
宋、
鲁、
卫、
陈、郑、
曹、许、
蔡等十四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
东周的霸权。值得注意的是,除
晋国的盟友
齐国以及
楚国的盟友
秦国外,其他各国必须向晋、楚同样纳贡,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
左丘明的《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
赵孟曰:‘
晋、楚、
齐、秦,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请于齐?’壬申,左师复言于
子木。子木使馹谒诸王,王曰:‘释齐、秦,他国请相见也。’”由此,这一次会议正式确立了
春秋四大
强国——
秦晋齐楚四个国家。
左丘明的另一部史籍《
国语·郑语》也载:“
幽王八年而桓公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骚,十一年而毙。及平王之末,而
秦、晋、齐、
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
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楚蚠冒于是乎始启濮。”左丘明的这一评价,足以证明齐、晋、秦、楚等国的四大强国的威名,早在春秋末期就已经确立。
西汉时期
司马迁的《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又载:“齐、晋、秦、楚 其在
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 ,齐负
东海,楚介
江淮,秦因
雍州之固,
四海迭兴,更为
伯主, 文 武 所襃大封,皆威而服焉。”[5]司马迁的评价证明在西汉时期齐、晋、秦、楚等四国已经是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春秋四大强国。
齐国
大国崛起
齐国由
西周开国第一功臣
吕尚创立,齐国在诸侯中地位崇高,
周成王曾在
三监之乱后,使
召康公命
齐太公曰:“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
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得到征伐之权,成为大国,建都于营丘。
周康王时期,周康王分以珍宝之器分给
齐丁公吕伋、
卫康伯及
晋侯燮和
周公旦之子
鲁公伯禽。
齐丁公三传至哀公不辰,后发生“纪侯谮周”事件,
周夷王烹杀
齐哀公。从此齐国与纪国成为世仇,此事件也成为后来襄公灭纪的借口。
哀公死后,他的异母弟静被立为齐君,是为齐胡公。前866年,
齐胡公为防
纪国暗算,从营丘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此举令齐人震动及有怨言,齐哀公同母弟公子山与私党率营丘人杀死胡公,又逐胡公之子出境,把首都从薄姑迁到临淄,是为
齐献公。
献公两传至其孙
齐厉公,厉公昏愦暴虐,国民痛恨他,遂联络齐胡公之子入齐国攻杀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公子赤为国君,是为
齐文公。文公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结束长达四十余年的宫廷内乱。
传至齐前庄公吕购时期,齐国的国力逐渐强盛,
吕购在位时期,修太公之政,与民休养生息,晚年使齐国成为东方的“小霸”。吕购在位64年去世,其子
齐僖公吕禄甫即位,继续发展吕购留下的小霸基业,与北方小霸
郑庄公结盟,为齐国争取到了征伐异国的权力。
齐釐公先后与
郑庄公及
鲁隐公结盟,得到两国帮助,在其后十数年间齐釐公先后主持与多国会盟,平定宋、卫与郑三国之间的斗争。齐国与盟国郑、鲁以
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
宋国、以
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令而讨伐郕国、平定许国迫使
许庄公出走,立其弟
许桓公为国君、平定宋国
华督之乱。
前706年,齐釐公又在郑国公子忽帮助下打败狄戎,但是因赠送礼物给各盟国时,鲁、郑交恶,于前702年,齐国在郑国要求下联郑伐鲁。前699年,又应宋国要求,联合宋、卫、燕三国讨伐郑国,齐国遂形成小霸之局。《
国语》上把吕购与吕禄甫统治齐国的时代,称为“
庄僖小霸”。
霸业受挫
齐釐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是为
齐襄公。齐襄公穷兵黩武,且为人荒淫无耻。襄公在位时,连年对外征战。襄公四年,郑国内乱,襄公趁机出兵郑国,杀掉了
高渠弥。在前693年,借口“纪侯谮周”事件进攻纪国,纪国投降,三年后襄公灭掉纪国。之后又出兵卫国,杀掉卫国左右公子,帮
卫惠公复位。襄公在位12年,几乎无年不征。
除了炫耀武力外,他为人沉湎酒色。早在为太子时,就与妹妹
文姜私通,后文姜嫁与
鲁桓公。前694年,襄公招时为鲁桓公夫人至齐,并再与之通奸。鲁桓公发现后,襄公令力士
公子彭生挟杀鲁桓公,之后又杀公子彭生灭口。
公孙无知为齐襄公从弟,父
夷仲年为齐釐公同母弟,深得齐釐公喜爱,因此公孙无知在齐釐公在世时,待遇与诸公子相同。而齐襄公为太子时就讨厌公孙无知,继位后立即赶走公孙无知,夺去其公子的待遇。公孙无知对此深为不满,但襄公暴虐,只好隐忍等待时机。前686年,大夫
连称、
管至父、公孙无知发动兵变,杀掉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君。
襄公时期,襄公无道,诸公子纷纷外逃。齐大夫
鲍叔牙保护
公子小白逃到
莒国(山东莒县),另两大夫召忽、
管仲则协助
公子纠逃奔
鲁国。公元前685年,齐大臣
雍廪杀公孙无知与大夫连称,国内无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相回国,鲁国派管仲带人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咬舌吐血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
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临淄即位,是为齐桓公。
一匡天下
由于桓公逃亡时经过了郯国,郯国待桓公不好,于是桓公二年(前684)出兵灭掉了郯国,郯国君主逃向了莒国。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宋、陈、蔡、邾等五国国君在齐国的“北杏会盟”,旨在协力平息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齐国首开以诸侯身份主持天下会盟的记录,齐桓公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不断提高。会盟前曾邀遂国国君入盟,遭到拒绝。“北杏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吞灭遂国。
桓公五年(前681),攻打鲁国,鲁国失败,鲁庄公请求割让城池平息战争,桓公答应了,并与鲁在柯地会盟。会上,鲁庄公的臣子曹沫拔出宝剑,劫持了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在齐鲁边境上的汶阳之田。
齐桓公答应曹沫的要求。事后,齐桓公想不归还土地而且杀掉曹沫。管仲劝谏说:“不给汶阳之田,只是逞一时之快。失信于诸侯,天下人就不帮我们了!”最后齐桓公将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诸侯们知道了这件事情,都认为齐桓公有信誉,渐渐地都想依附齐国了
。齐桓公六年(前680),曾参加“北杏会盟”的宋国背叛盟约,齐桓公约请曾参加“北杏会盟”的陈、蔡二国一起出兵伐宋。齐桓公先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去朝拜周天子,说宋国不尊重周天子,随便废立国君,请周天子兴师问罪。周天子想借齐国的力量来树立天子威望,遂答应齐桓公要求,派大夫单伯带部分兵力,会同齐、陈、蔡三国合兵伐宋。宋国看到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不想背负抗御王师、与天子作对的罪名,请求归顺王室、与诸侯和好。齐桓公觉得“拉大旗作虎皮”的办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便又在第二年冬天,拉着周天子的代表单伯,约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各国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诸侯国君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齐桓公八年(前678),齐又约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燕庄公于是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
齐桓公二十七年(前659)春,齐、宋、曹三国之君各率本国兵马共同救邢。狄人退兵后,三国决定把邢国迁得离狄族远些,齐桓公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较为安全的夷仪(今聊城西南)。不久,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是君死国灭,要重新建国,便于第二年(前658)春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得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齐桓公二十九年(前657),桓公和
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
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秋,楚国进攻郑国,齐桓公约集各国国君在“阳谷会盟”,商讨伐楚救郑。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春,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先对楚国的盟国蔡国实行军事行动;接着,齐桓公率大军联合进攻楚国。迫使楚国认错,答应向周天子进贡包茅。于是齐桓公和中原八国诸侯共同与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要求楚国向周天子称臣、每年都要向周天子贡献苞茅,各自退兵,史称“召陵之盟”。
齐桓公三十一年(前655),周王室发生更立太子之事。周惠王已立王子郑为太子,因惠后喜欢小儿子带,周惠王便欲废郑立带。周惠王死后,齐桓公约集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会盟,正式将王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时,周襄王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便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孟子·告子下》记载了齐桓公“
葵丘会盟”盟辞的“五禁”条款:“一是诛杀不孝之人,勿改变已确立的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二是尊重贤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爱护孩童,不忘来宾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为官,官吏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办,不要独揽。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专杀大夫;五是不要故意设堤坝,不要阻止别国人来籴粮食,也不能不报告天子就封国封邑。”这“五禁”条款分明是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经验总结。周襄王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致颠峰。
霸业崩溃
齐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公子开方、
易牙、
竖刁等人,当贤臣管仲、
隰朋及鲍叔牙等相继去逝,齐国开始走下坡路。
齐桓公和管仲立
公子昭为太子,并嘱托
宋襄公予以照应。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
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身死不葬,虫流出户”。后来易牙、竖刁等人拥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公子昭逃奔宋国。前642年春,宋襄公联合
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众大夫在
国氏、
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刁、无亏,迎立太子昭。但其余四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国。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众公子于甗(今
山东济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齐都临淄即位。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
齐孝公死后,其子被公子开方杀死,公子潘夺位,是为齐昭公。齐昭公死后,其子姜舍在位仅五个月,就被公子商人弑杀自立,是为齐懿公。四年后,齐懿公被弑,齐人恨懿公骄恣,废其子而迎公子
姜元于卫。姜元即位,是为齐惠公。一连串的争位至此结束,但齐国因此国力衰落,只能跟随晋国与楚国争霸。
齐惠公死后,齐国国势日蹙。顷公在位时(前589年),齐军在
鞍之战中被晋军打败。灵公在位时(前555年),齐国因背盟讨伐鲁国。晋国帅鲁、宋、卫、郑、
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师御敌,在平阴被联军大败。自此已无力称霸。
名扬诸侯
齐景公任用晏婴为相国,对齐国进行一系列的整顿。由于晏婴的治国才能,躬身力行的作风,虽遇庸君,但却维持了齐国的一代盛世,史家把他所处的时代与齐桓公时代并称桓景盛世。
晏婴施政坚持了四顶主张:1、任人唯贤,不私于亲;诛不避贵,赏不避贱;2、赋敛权有无,均贫富,耕者十取一,减轻百姓负担;3、“君商渔盐”,国家努力发挥地利优势,搞活流通,增强国力;4、弛严刑苛法,尚仁治并辅以法。
此后,齐国由上大夫
晏婴主持国政。晏婴生活节俭,谦恭下士。对内匡辅国政,屡次劝谏景公,拔擢贤才
司马穰苴、越石父等;对外出使别国,机敏善辩,不辱使命,使齐国名扬诸侯。
田氏专权
前532年,
齐惠公后代的栾氏、高氏被鲍氏、田氏联合所灭,栾施和
高强奔鲁,齐国公族势力大大减弱。田氏为
陈厉公妫佗后代,始祖为
田完,因在陈国内被排斥,流亡至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田完传五世至田桓子田无宇,田氏施惠于民,民心向归田氏,田氏因而强大,晏婴曾暗地里对
叔向说:“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田氏的支系子孙
田穰苴因打败晋、燕两军被任命为大司马,因田氏势力扩大而警惕的
高张、
国夏对齐景公说穰苴的坏话,司马穰苴被免官。田僖子
田乞立志要除掉高氏和国氏。前500年,晏婴去世。由高、国两家把持朝政。前489年,景公病重,遗命国夏、高张扶立少子公子荼为太子,驱逐群公子,迁他们至东莱。不久,田乞发动宫廷政变,灭高、国两家,高张被杀、国夏奔莒、
晏圉奔鲁。田乞弑杀安孺子,与
鲍牧及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公子阳生为国君,是为悼公。前485年,
田成子田恒唆使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公子壬为国君,是为简公。前481年,田恒发动政变,杀死了
阚止和简公,拥立简公弟弟公子骜为国君,是为平公。自此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氏家族专权于齐国平公、宣公、康公三代。
齐国最后在田氏专权的结局中走完了春秋之路,战国初期
田氏代齐,曾经为春秋四大强国之一的齐国,结果被权臣篡夺。
晋国
强国之路
晋国由
周成王同母弟
唐叔虞创立,周康王时期,唐叔虞之子
晋侯燮和齐国第二代君主
齐丁公、
卫国第二代君主
卫康伯以及
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与楚国君主
熊绎共事周康王。
晋国君位传至
晋文侯时期,周幽王被杀,晋文侯趁机勤王救驾,保护周平王东迁,得到了周天子赏赐,晋国始强。
当时
西周王朝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荒淫无道的
周幽王废掉太子
姬宜臼,而改立
褒姒之子
姬伯服为太子。姬宜臼逃到
申国,投奔外祖父申国国君
申侯。晋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
犬戎等攻下西周都城
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和姬伯服。随后,诸侯们拥立姬宜臼为王,是为
周平王。而此时周幽王的余党
虢石父又拥立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姬余臣(一说是周幽王的兄弟),史称
周携王。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
经过几次战乱的镐京早已残破不堪,周王室已无法再在关中立都,于是周平王就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但此时王室力量实在太薄弱,已经无法独自完成迁都之举。在这紧要关头,晋文侯会同
郑武公、
秦襄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晋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晋文侯杀死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东周初年的局势,史称“文侯勤王”。
晋文侯像周初的
周公旦一样,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风,成为再造周朝的功臣。周平王为嘉奖晋文侯之功,作《文侯之命》一文,并赐晋文侯“
秬鬯一卣;
彤弓一张,彤矢一百,
卢弓一张,卢矢一百,马四匹”,赞扬晋文侯是促成他安于王位的人,勉励晋文侯能像
周文王、
周武王时的贤哲们一样尽心辅佐王室,继承列祖列宗的美德,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在晋国史上能获得周王如此封赏的只有三人,其一是
唐叔虞、其二是晋文侯、其三是
晋文公。因此《
国语》有评价说:“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是晋文侯决定周平王的命运,他也因此获得辅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权。后来,晋文侯在
汾水流域扩张晋国疆土,并得到周平王的承认。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葬于今山西省
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晋文侯死后,其子伯继位,是为
晋昭侯。
祸起萧墙
晋文侯死后,其弟
曲沃桓叔与其子孙争夺君位,互相厮杀,长达67年,最后以
曲沃武公的胜利而告终,史称“
曲沃代翼”。
分封之时,
曲沃桓叔此时已经58岁了,有相当丰富的政治经验,而且“好德”,很得民心,“晋国之众皆附焉”,在其经营下,曲沃成为晋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与都城翼的晋公室展开了长期的夺权斗争。对此,当时一些有眼光的人物就预料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果然,曲沃势力不断地向在翼的晋君大宗发起挑战,包括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外交孤立,培植晋国内部反对晋君的势力,蚕食晋侯的领导权,企图夺取晋国政权,取而代之。
前739年(昭侯七年),晋国大臣
潘父弑昭侯而迎纳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机入翼夺权,但晋国国人起兵抗击桓叔,桓叔失败,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昭侯之子平为晋君,是为孝侯,并且诛杀了叛党潘父。史称“曲沃代翼第一战”,曲沃败,晋君胜。
前731年(孝侯八年),73岁的
曲沃桓叔在壮志未酬的遗憾心情中死去,其子鲜(亦名鳝)继立,是为
曲沃庄伯。双方斗争还在继续,而且随着
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斗争更加惨烈,直至一方轰然倒下。曲沃庄伯秉承父志,继续同晋国展开了连续6年的激烈斗争。
前724年(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又派人到
晋都翼城弑了孝侯,晋国人在
荀国等诸侯的国际援助下,进行反击,庄伯只好再退回曲沃。晋人复立孝侯之弟郤为君,是为
鄂侯。此后,双方又进行了连续多年的争斗,双方力量对比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史称“曲沃代翼第二战”,曲沃败,晋君胜。
前718年(鄂侯六年)春,
曲沃庄伯贿赂周王室,联合
郑国、
邢国一起讨伐翼都,
周桓王也派周大夫尹氏和剐氏出兵相助,为曲沃军壮胆。
晋鄂侯战败,逃奔
随邑(今
山西介休市东南)。但后来曲沃庄伯又背叛了周桓王,于是周桓王反过来支持翼都晋鄂侯,这年秋天,派虢公带兵讨伐曲沃庄伯,庄伯再次失败,返回曲沃。桓王立鄂侯之子光为君,是为
晋哀侯。但是这次的胜利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效果。史称“曲沃代翼第三战”,曲沃败,晋君胜,但曲沃在此役中大大摧残了晋君的势力。
前716年(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心怀忧愤而死,其子称继立,是为
曲沃武公。
前710年(哀侯八年),晋哀侯侵其南面的陉廷(今山西翼城东南)之田。前709年,陉廷与曲沃武公联合伐晋,这次是翼都与曲沃的一次决战,最终,曲沃武公大获全胜,逐晋哀侯于汾隰(今
山西襄汾曲沃之间)。夜间,晋哀侯所乘车的骖马被树木挂住。曲沃武公俘虏晋哀侯。栾共叔为保晋宗,力战而亡。曲沃武公杀了
晋哀侯,但晋国人并不拥戴他,而是立了晋哀侯之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史称“曲沃代翼第四战”,曲沃虽然失败,但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在晋国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晋君的号令已经没有什么效力了。
前705年,曲沃武公诱召
晋小子侯并杀之,召之就来,可见此时的曲沃已经成为晋国的中心。随随便便就弑君,
周桓王看不过眼,使
虢仲率兵伐曲沃武公,武公抵挡不住,又退回曲沃。周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曲沃代翼第五战”中曲沃已经要走向胜利了,不料
周天子从中作梗。可见当时周天子还有一些号召力的,礼崩乐坏还不到登峰造极。
前678年(
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又伐晋侯缗,并灭之。为了防止周王室再次出兵干涉,功败垂成,曲沃武公用抢掠来的珍宝器物贿赂新立的
周釐王,周釐王一兵不出就得到了丰厚的贿赂,拿人钱财为人消灾,既然
生米煮成熟饭,干脆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故曲沃武公又曰
晋武公。武公尽并晋地,正式成为晋国国君。最终,
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曲沃武公仍以晋国国都翼为都,以晋国
国号为国号,只是把曲沃武公改称为晋武公。算下来,从曲沃桓叔初封曲沃,至武公灭晋,并代晋为诸侯,前后经过祖孙三代,长达67年,时间不可谓不长,斗争不可谓不曲折残酷。
曲沃武公立三十七年而代翼,成为晋君,号“晋武公”,都翼。晋武公在位两年薨,子献公诡诸立。都
绛。
晋献公是一位十分有作为的国君,他挟着曲沃代翼的余风,率领充满新生活力的晋国大肆扩张,先后伐灭霍,魏(此魏非战国之魏国,却是其龙兴之地),耿 ,虢,虞(借道於虞而灭虢,随后灭虞;
唇亡齿寒的典故出于此)等诸侯国。强大的晋国,“西有
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可惜,
英雄难过美人关,晋献公攻打
骊戎的时候得到
骊姬,对她倍加宠爱,想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命太子
申生居曲沃,公子
重耳居蒲,公子
夷吾居屈,以此表示他的想法。后来,赐太子申生曲沃,这样一来更加明显地表达自己不立太子申生为君的想法(太子为国之储君,应在都城,而封以旧地,就像是清兵入关后,如果把皇太子封到燕京,那也就是不会立他了。)而骊姬时常吹枕头风,更通过陷害,让献公误以为太子申生想害他,于是赐死太子申生。重耳、夷吾害怕殃及自己,先后逃亡。献公薨,
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奚齐异母弟(骊姬之妹少姬之子)悼子子。不久,里克弑悼子。里克先后迎接重耳、夷吾,可是两位公子都不信他,而夷吾通过
秦穆公的帮助回到晋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成为晋国国君,是为
晋惠公。晋惠公担心里克迎立重耳,于是诛杀里克,名义是里克弑二君杀一大夫(奚齐、悼子、
荀息)。
晋惠公不仅违背当初对秦的许诺,还诛杀了里克、丕郑、七舆大夫,大失民望。此外,他还不礼
周天子的卿士
召武公,在诸侯之中,名望降低。荒年来到,晋得秦助,有米。等到秦国遇上荒年,向晋借米,晋惠公却听信
庆封的话,以怨报德,趁机攻打秦国。结果晋国大败,晋惠公被俘。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姐姐,见到弟弟被俘虏,哭得很伤心。秦穆公听了大臣的意见,就把惠公给放了。晋惠公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让太子圉到秦当质子。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女,结果秦灭梁,晋惠公又病重,太子圉担心有变,就逃回晋国。晋惠公薨,太子圉立,是为
晋怀公。
秦恨晋怀公当初的不告而别,就寻找重耳,想立他为晋君。晋怀公下令让当初随同重耳逃亡的晋人在限期内回到晋国,不然灭其家。秦穆公帮助重耳入晋,
栾枝、郤榖等人为内应,弑晋怀公。重耳立,是为
晋文公。
奠定霸图
晋文公,
姬姓,名重耳,献公子。尽管自献公起,晋国发生了内乱,但是并没有伤筋动骨,晋献公的强势扩张,为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晋文公即位,诛杀怀公大臣吕、郤,“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彼时,
周襄王被王弟带逐。文公听
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赶在秦师前面发兵围温,迎回周襄王,杀王弟带。周顷王崩,周王室公卿争权,“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以诸侯而立天子,晋国的霸主地位达到顶峰。
前636年(晋文公元年),晋文公平定
吕省、
郤芮叛乱,“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周王室发生王
子带之乱,晋文公听从
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的意见,赶在秦师前面发兵迎回周襄王,晋军杀死
王子带,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
洛邑,周襄王大为感动,把河内、阳樊两地赐给了晋国。值此,晋国开始争霸诸侯。
前632年(晋文公五年),于
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
践土会盟。
前631年(晋文公六年)夏,晋文公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
翟泉,晋文公称霸。
前627年(晋襄公元年),晋秦发生
崤之战,晋国打败
秦国,接霸中原。同年八月,
崤之战硝烟未散,先轸决定攻打日渐嚣张的
白翟,双方在箕地决战,结果大败
翟军并生俘翟人的国君。冬天,
楚成王不甘将霸权交与晋国,出动大军征服
陈国、
蔡国,进攻郑国,晋国于泜水之役大败楚国。
前625年(晋襄公三年),秦晋
彭衙之战,晋打败秦国。
前621年(晋襄公六年),晋襄公逝世,其子晋灵公尚幼,
赵盾掌权。
前620年(晋灵公元年),秦晋
令狐之战,晋元帅赵盾打败秦国。
前613年(晋灵公八年),
赵盾主盟,与
宋、
陈、
卫、
郑、
许、
曹六国的国君在宋地
新城结盟,
晋国持续控制中原诸侯。
百年霸业
前597年(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包围
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郑国被楚国降服而惧怕楚国,反而帮助楚军进攻晋军,晋军大败。之后晋国转而经略北方。
前594年(晋景公六年),秦晋
辅氏之战,晋将
魏颗打败秦国。
前593年(晋景公七年),晋国派
随会灭亡了
赤狄。晋景公九年(前591年),由于齐晋争霸,晋国讨伐齐国,齐国派太子彊到晋国做人质,晋军才停止进攻,说明在与曾经的霸主齐国争霸的过程中,晋国一直占据上风。
前589年(晋景公十一年)春,齐国讨伐鲁国,
卫国和鲁国向晋国求救。晋国派郤克、
栾书、
韩厥用八百辆战车和鲁国、卫国共同讨伐齐国。晋国君臣同仇敌忾,在鞌(今
济南西北)大败齐国。齐顷公换上下属逢丑父的衣服仓皇逃跑,险些被俘。
前575年(晋厉公六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派遣公子成前去郑国,以汝阴之田(今河南省
郏县、叶县间)向郑国求和,于是郑国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晋国讨伐楚郑,于
鄢陵之战中大败楚国并俘获了楚王子茷,
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
晋楚争霸夺中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双方各有胜负,旗鼓相当,都难以完全控制中原。前572年(晋厉公九年)
晋悼公继位,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开展
晋悼公新政,一时间霸业复兴。
前563年(晋悼公十八年)春,晋、吴国君首次接洽,从“北—东北—东”三方形成对楚国的包围网,给予楚国以极大的震撼与威胁。自文襄,经灵成,至景厉,晋国遏秦困齐,与楚国争霸也大获全胜,更以诸侯身份立
周天子(入襄王、立匡王)。晋厉公之后,晋悼公任用
魏绛而九合诸侯,霸业达到顶峰。
前557年(
晋平公元年),晋联合诸侯攻许国 ,晋借机攻楚,楚公子格率楚军迎战,两军战于湛阪(今平顶山),楚师受挫败退。晋军攻至楚长城,取城外诸城邑后,回军攻许,随后撤军。晋胜楚后,又多次联吴国伐楚,使楚腹背受敌,再无力与晋扰争。
前546年(晋平公二十六年),为消弭战争,宋国执政
华元、
向戌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
会盟,晋、楚、齐、秦等十三国响应,此后五年,中原各国无战争,晋因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不得已对外罢兵,
晋楚争霸也就此结束。
三家分晋
前433年(晋幽公元年),晋
公室仅剩下绛、
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晋国所有领土全部入了韩、赵、魏三家之手,晋幽公反而要去朝见韩、赵、魏三家。
前423年(晋幽公十五年),魏文侯即位。晋幽公十八年(前420年),晋幽公夜间私自出城,被强盗所杀。魏文侯派兵诛灭晋国的内乱,立晋幽公儿子止继位。
前404年(晋烈公十二年),晋烈公会诸侯于任地,晋师大败齐师,晋烈公献齐俘馘于
周王,与
齐康公、
鲁穆公、
宋休公、
卫慎公、
郑繻公一起朝见
周王。
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
周威烈王赐赵、韩、魏为
诸侯,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前369年(晋桓公二十年),
赵成侯、
韩懿侯把晋桓公迁到了
屯留。前359年(晋桓公三十年),赵成侯与
韩昭侯分晋,又把
晋君迁到
端氏。前349年(
晋静公八年),
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将晋君迁往韩国的屯留,《
竹书纪年》言此年
韩玘杀君悼公,疑此君主即晋静公,晋国最终灭亡。
韩、
赵、
魏三家至此完成了分裂晋国的使命,随之春秋时代正式结束,春秋四大强国的时代,也从此成为历史的一个缩影。
秦国
始封诸侯
秦国始祖
秦非子,本是
周孝王敕封的专门为周王室养马的大夫。
周孝王时期(前897年―前886年),非子居住在
犬丘(今咸阳兴平),喜欢马和牲畜,善于喂养繁殖。周孝王为了振兴王室,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扰,选择汧水、
渭水之间这块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场大肆繁殖马匹。周孝王对这件富国强兵的大事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去牧场检阅一番。
有一年,周孝王前往巡视马匹饲养情况,从牧场中一位犬丘人那里得知,非子极会养马,马只要一经他手,就会又肥又俊。周孝王立即命养马的小臣带非子来见。周孝王问到养马之道,非子对答如流,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说出一套高超的办法。周孝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便让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马匹。
非子受命之后,处处尽职尽责,没过几年时间,马匹数目大大增加,而且养的马雄峻无比,周孝王每年来看都非常满意。为了奖赏和表彰非子的功劳,周孝王想让非子继承其父大骆的宗脉。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生有儿子成,是大骆的宗脉。
申侯便向周孝王说:“从前,我们先祖住在
骊山生下一个女儿,成为戎胥轩的妻子,生下中潏,因有亲戚关系,而中潏归附周朝,保卫西部边垂,西部边垂也因而和睦。现在我把女儿嫁给大骆,生下嫡子成。申、骆再次联姻,西戎都归服,所以您才坐稳王位。求您仔细考虑一下。”于是周孝王说:“从前伯益替
舜帝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得很好。所以封有土地,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人也替我养马,我就分给他土地,让他作为一个附庸国。”便把秦地赐给非子,让他再延续嬴氏的祭祀,号称
秦嬴。而且也不废黜申侯女儿的儿子成做大骆的宗脉,以便与西戎和睦。
周宣王四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
大夫,并派秦仲率军攻打西戎。周宣王六年,秦仲在和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第二年,
周宣王召见秦庄公兄弟五人,派给他们七千士兵,让他们率领前往讨伐西戎,秦庄公一战击败西戎。周宣王于是封秦庄公为
西垂大夫,并将原
大骆之族所居住的
犬丘(甘肃
天水市西南
礼县一带)之地赐给秦庄公。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
缯国、西夷
犬戎攻打周幽王,于是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当时
秦襄公第一个率兵援救周朝,作战得力,立有大功。周幽王死后,诸侯共立太子姬宜臼为王,是为
周平王。当时丰镐周围主要有四种力量:一是周幽王和姬伯服的势力,他们死后由王子余臣(
周携王)继承;二是周平王的势力;三是戎族的势力;四是秦的势力。在周幽王被杀之后,秦襄公面临的抉择是或者追随周携王,或者拥戴周平王。秦襄公利用周王室的传统威信,而并不拘于秦国与周幽王、姬伯服的旧有关系,特别是周幽王死后,他更没有必要与王室的正统代表周平王相敌对。于是在周朝为逃避犬戎祸难,都城东迁
洛邑时,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并说:“犬戎凶恶无道,掠夺我们岐、丰的土地,只要秦国能攻打并赶走西戎,就可以占有那些土地。”周平王与秦襄公盟誓,封给他爵位。秦襄公这时才开始建立诸侯国,享有与齐、晋、郑等国一样的地位,得与山东各诸侯国互通使节,彼此访问。这是巨大的飞跃。秦襄公非常高兴,即立西汧,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头的太牢大礼,在西畴祭祀
白帝 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襄公讨伐
西戎,打到岐山时突然去世。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继续开拓秦国的事业,从此开创了秦国700年的历史,
秦武公时期,秦国不断扩张领土,雄踞关陇。
称霸西戎
秦宣公时,
秦军与刚刚统一不久、与自己同样处在高速扩张状态中的
晋国发生
边境冲突。秦宣公、
秦成公皆非长命,幼弟任好立,是为
秦穆公。
秦穆公时代秦国参与
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
晋国、楚国、
齐国的二等强国。秦穆公很有雄心,穆公娶于晋,为了使强邻晋国亲于秦,先后拥立
晋惠公、
晋文公来安定晋国的混乱局面,本想立晋文公以达到控制
晋国的目的,最后
晋文公反借秦之力巩固君位、强大晋国、称霸
中原,为秦国未来的不得志种下了恶果。
后
秦穆公意欲乘
晋文公病逝之机插手中原,却不料中途被晋所阻,
崤之战中秦军全军覆没,
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计划破产。此时
晋国正处于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的巅峰时期。
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定在
西戎的游牧部族。王官之役后,将矛头指向西戎。四处招揽贤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在谋士
由余的协助下,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陆浑戎是戎人中强大的部族,
秦穆公吞不下这块硬骨头,就想把他们逼走,但把陆浑戎安排到哪里去呢?恰在这个时候,秦国与晋国发生了冲突,
晋惠公被秦军俘虏,于是秦穆公就打起了小算盘:把陆浑戎踢给晋国人。
晋惠公是历史上著名的背信弃义的国君。他是
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重耳的弟弟,因被迫害,他和重耳都被迫逃离晋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晋惠公得以回国继承国君之位,他曾向秦穆公承诺:“如果得以回国,愿将河西之地割给秦国。”但如愿继承国君之位后,却拒绝割地。
不久,晋国受灾,晋惠公向秦国求购粮食,秦穆公派遣大量船只往晋国运粮,从秦国都城到晋国都城,运粮船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国受灾发生饥荒,向晋国求购粮食,却被晋惠公拒绝,并且乘机派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怒不可遏,熬过饥荒后,第二年就发兵攻打晋国。两国在韩原交战,晋惠公对内对外皆背信弃义,尽失人心,一战而败,他的马车也陷于泥淖,被秦军追上活捉。
说起来秦晋还是亲戚,晋惠公的姐姐是秦穆公夫人,经夫人说情,秦穆公放晋惠公回国。尽管史籍上没有详细记载,但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放晋惠公是有很多条件的,相当于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签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晋惠公回国当年,将晋国河西八城割给秦国。第三年,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为质。第七年,接纳陆浑戎整体东迁。秦穆公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东进中原
秦穆公称霸
西戎后,国力得到增强,不久穆公卒,太子罃立,是为
秦康公。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在位期间继父祖之余烈,向晋挑战,与楚靠拢,欲与楚形成对
晋国的夹攻之势。时
晋灵公顽劣成性,
赵盾(亦为造父之后)把持晋政,晋国霸权几欲崩溃,
楚庄王遂北上争雄于晋,然秦屡攻晋国后方,却难得一胜。
前604年,
秦共公薨,子荣立,是为
秦桓公。桓公不恤国政,人民怨声载道。前597年,楚庄王大败晋师于邲,晋国霸业骤衰,桓公阴攻晋之肋,不想却被令狐文子大败于辅氏。哀哉!泱泱大秦,竟不及于晋一魏氏之族。
前578年,秦桓公背弃盟约,转而攻晋,
晋厉公率四军八卿攻入秦国,大败
秦军于
麻隧,诸侯之师扬威于关中。次年,秦桓公死。其子石立,是为
秦景公。
秦景公即位,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方针,时
晋悼公立,诸卿和睦,
晋国复强,楚国退出争霸行列,晋悼公复霸中原,诸侯归心,秦终无力再与晋国周旋。
遭伐偏安
在前546年晋楚
弭兵之盟后,秦景公也着力改善与晋国的外交关系,双方重温
秦晋之好。当双方的外患各自解除后,
晋国六卿轮番执政,
太史公曰:“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
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秦国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
巴蜀。秦以晋为城池,晋六卿内讧,政令不能统一,秦国就这样踉踉跄跄的继续走着属于他的春秋之路。
春秋末期,
秦哀公在位期间,
申包胥曾前往秦庭痛哭求师助
楚昭王复国,留下“申包胥
哭秦庭”这一典故。“岂曰无衣,与子
同袍”这句诗句就出自《诗经·秦风》中的
秦军军歌《
无衣》,《
无衣》描绘了秦军救楚时的场景。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
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厉共公时期,蜀国前来进献财物,秦厉共公五年(公元前472年),
楚国前来秦国进献财物。十四年(公元前463年),
晋国、楚国共同前来秦国进献财物。十六年,在黄河旁挖掘壕沟。派兵两万去攻打大荔国,攻占了大荔王城邑。二十年(公元前457年),秦厉共公亲自率军讨伐绵诸。二十一年(前456),开始设置频阳县。晋国攻占了武城。二十四年(前453),晋国发生内乱,智伯被杀,把智伯的领地分给赵氏、韩氏、魏氏。二十四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攻灭
智伯,
智氏覆亡。
赵襄子执政,三家架空
晋君,号称“
三晋”。二十五年(前452),智开带领邑人来投奔秦国。三十三年(前444),攻打义渠戎族,俘虏了戎王。秦厉共公时期可以说是秦国在春秋时期最后一次辉煌,在位期间蜀国、义渠、楚国和晋国纷纷前来进献财物以示友好,表现出了秦国当时的强盛,但自秦厉共公死后,秦国发生内乱,
庶长专权,导致秦国从此一蹶不振。
前349年(
晋静公八年),
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将晋君迁往韩国的屯留,《
竹书纪年》言此年
韩玘杀君悼公,疑此君主即晋静公,晋国最终灭亡。自此春秋时代结束,春秋四大强国之一的晋国灭亡,秦国也从强国之列沦为偏安于一隅的老弱小国。
楚国
追根溯源
楚国是春秋四大强国中最后一个正式称霸的诸侯,在楚庄王称霸之前,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都已经不在人世,因此笔者按时间顺序将楚国列在第四。
楚国是周朝时期
华夏族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
华夏族(汉族原称)南迁的一支,最初起源地在河南
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
有熊之墟(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有熊,有熊相传为
黄帝的国号)。楚国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
中原地区,是
玄帝颛顼(
高阳氏)的后人。后在上古冲突中及商王朝的驱逐下,逐渐南迁。《
楚居》记载楚人大致迁徙路线是从河南新郑出发,向豫西南和陕东南方向
迁徙,于
西周初年到达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丹淅流域)。之后继续南下到达
荆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结合部。即:河南
新郑(祝融之墟)——
桐柏山——丹阳(今
淅川县)——湖北
荆山。
楚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先进的
中原文化因子,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
楚文化,形成一套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文化。楚国在
江汉地区发展强大,国君为
芈姓熊氏。楚王族出自华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
商朝末年,楚人首领
鬻熊协助
周文王姬昌起兵灭商,成为功臣。前1042年,
周成王封鬻熊曾孙
熊绎为
子爵,楚始建国。楚国是周朝镇守南方各民族的重要防线,
周惠王曾经说“镇抚你们南方夷越地区的动乱,不要侵犯中原。”于是楚国向南方扩地到方圆千里。
楚熊渠时期,西征
庸国,东攻
扬越。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
楚武王“大启群蛮”。
楚文王时期,灭
萧国、
邓国、
绞国、
权国、
罗国、
申国等国。前306年,灭
越国。公元前224年,
秦国将
王翦率领60万
秦军南下攻楚都寿春,楚军溃败,亡于秦。
小国崛起
楚国本是周成王分封的五十里小国,楚国的先祖
鬻熊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是与齐国始祖
吕尚共同辅佐周天子的重臣,周武王讨伐
纣王之前,鬻熊已经去世了,因此周武王灭商之后,楚国先人没有得到分封,周成王亲政之后,由于
周公旦的举荐,楚国始祖
熊绎首次得到分封,熊绎也因此成为楚国的开国始祖。周康王时期,熊绎与晋国第二代国君
晋侯燮、齐国第二代君主
齐丁公、
卫国第二代君主
卫康伯以及
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
周康王分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
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熊绎传国五代
楚熊渠时期,楚熊渠趁周王室衰弱和中原动乱之机,开始开疆拓土的进程,相继攻打
庸国(今湖北竹山县)、
扬越(今湖北中部)、鄂国(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将楚国势力推进至
江汉平原,使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熊渠更是离经叛道,僭越封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镇守长江中游的三个要地。
周厉王继位后,以暴虐著称,熊渠担心受到周朝讨伐,便取消他们的王号。
楚熊渠死后,楚国开始沉寂,楚国也开始发生内乱。楚熊渠死时,他的长子熊毋康早逝,按
西周王朝的制度立次子熊挚红继承楚君之位,但少子熊执疵却发动政变,弑兄代立为君,改名
楚熊延。楚熊延去世后,其子熊霜、熊徇相继即位,
熊霜去世后楚国公族薳氏专权擅国,打算重新立熊徇的哥哥叔堪为君,叔堪避难于濮,薳氏又遭祸难使得政变没有成功,薳氏之乱很快被
熊徇平定。熊徇去世后,传至
楚若敖熊仪时期,楚国再次强盛,这次强盛一直延续到楚庄王称霸之后。楚若敖死后,楚霄敖即位。楚霄敖死后,
楚蚡冒即位,楚蚡冒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自他开始楚国堪称南方小伯。楚蚡冒死后,其弟
楚武王杀其子篡位,自称楚王,楚国由此从小国向大国的道路发展,楚武王死后,楚国已占据江汉平原以及江南大片领土。楚国在经过
楚文王的历次征伐,楚国已然成为大国。楚文王死后,其子
楚成王杀兄篡位,由楚成王开始,楚国正式成为雄踞南蛮之地的霸主,为楚庄王称霸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问鼎中原
公元前597年,楚围郑,迫郑降,
晋派兵救郑,两军于
邲会战,晋大败。此后,陈、
蔡、
许、郑俱从楚。公元前594年,楚围
宋,宋告急于晋,晋不能救,宋遂与楚言和,尊楚。这时中原各国除晋、
齐、
鲁之外,尽尊
楚庄王为霸主,确立了楚庄王在
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史载,透过战事,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国。
邲之战后,楚庄王称霸一时,但是晋国国势犹不可忽视,晋、楚双方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前546年,宋国执政
向戌倡议弭兵,奔走于晋国执政
赵武和楚国
令尹子木之间,使晋、楚、齐、秦、宋、鲁、郑、
卫、陈、蔡、
曹、许、
邾、
滕等十四国于宋召开弭兵大会。结果由前述十国签订盟约,规定除齐、秦等大国外,小国须既朝晋又朝楚,霸权乃由晋、楚二强平分,尊两国为共同霸主。史称‘
向戌弭兵’。
春秋末衰
公元前506年,
楚昭王时,
吴王阖闾(hé lǘ)派
孙武、
伍子胥率军攻打楚国,楚军大败,楚国几乎覆亡。这时
越王勾践趁机攻打吴国,
秦国也出兵帮助楚国,楚国得以保全。
及后
楚惠王即位,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公元前447年,楚兼并蔡。两年后,兼并
杞,楚东拓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之地。公元前431年,楚又兼并掉
莒。
春秋末期,楚国也随之衰败,甚至险些亡于
吴国之手,最后由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复国,楚国复国之后,依然继续扩张版图,春秋四大强国之中也仅剩
楚国、
秦国延续着昔日的辉煌。
历史评价
左丘明的《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曰:‘
晋、楚、
齐、秦,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请于齐?’壬申,左师复言于
子木。子木使馹谒诸王,王曰:‘释齐、秦,他国请相见也。’”
左丘明的《
国语·郑语》:“
幽王八年而桓公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骚,十一年而毙。及平王之末,而
秦、晋、齐、
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
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楚蚠冒于是乎始启濮。”
司马迁的《史记·
周本纪》:“平王立,东迁于
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
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
方伯。”
司马迁的《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齐、晋、秦、楚 其在
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 ,齐负
东海,楚介
江淮,秦因
雍州之固,
四海迭兴,更为
伯主, 文 武 所襃大封,皆威而服焉。”
司马迁的《史记·
齐太公世家》:“是时
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彊。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
荆蛮有之,
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
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司马迁的《史记·
郑世家》:“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
姜姓,
伯夷之后也,伯夷佐
尧典礼。秦,
嬴姓,
伯翳之后也,伯翳佐
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於天下。而
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
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
越国
历史背景
春秋末期,吴国灭亡,秦国也彻底沦为二流小国,虽有
秦厉共公一时振兴秦国,但是秦厉共公去世后,秦国随之发生弑君篡权的内乱,秦国数十年不得再度振兴,直到秦献公即位秦国方才再度复兴。越国自越王勾践称霸之后,继续称霸中原。
直到
战国初期,越王
朱勾即位,越国成为与
齐国、
晋国、
楚国并列为天下最好战的四大强国,然此时
孔子已经去世多年,
春秋时代也因孔子的去世而随之结束,周朝进入了它的最后一个历史阶段
战国时期。因此,越国、齐国、晋国、楚国又被并列为战国初期的四大强国。
东南称雄
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处东南
扬州之地,是中国
夏商、
西周以及
春秋战国时期由
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
少康的庶子
无余,
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
杞国、
缯国、
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越国封地处
欧余山之南(阳)面,国君为
姒姓。蹄(宰勋)开基为欧阳氏。越国主要以绍兴
禹王陵为中心。春秋末期,允常时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
允常在其父
夫谭死后,继任
越国君主之位。允常即位后,接受中原各地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业、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编织业等,尤重冶炼业,曾命欧冶子铸剑,得青铜宝剑五,工艺精良,坚韧锋利。于是国力强盛,向外扩张,“拓土始大”。至晚年,越国疆土南至句无(今浙江诸暨一带),北至御儿(今嘉兴一带),东至鄞(今宁波一带),西至姑蔑(今龙游一带),江西东北一部亦属越国。越国自允常始称王,“越王”之称始于此。允常是
越国霸业活动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吴越争霸
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吴越在越国北部边界
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发生战争。不久双方缔约媾和。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吴王阖闾发兵攻越,占领檇李等地。十五年,允常趁吴国兴兵伐楚、国内空虚之际,发兵攻入吴境。自此,吴越两国怨恨加深,战争日益频繁。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允常去世,其子
勾践继位,葬允常于会稽木客,世称“木客大冢”。
公元前494年,
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
勾践于
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
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滕县),成为霸主。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参见:
徐州会盟),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赞刂发文身,无皮弁笏之服,拘罢拒折之容,然而胜夫差于五湖,南面而霸天下,
泗上十二诸侯(宋国、鲁国、卫国、
邾国、
薛国、
郳国、
滕国、
莒国、
任国、
郯国、
费国、
邳国)皆率九夷以朝。
越王勾践死后,
鹿郢继承为君主,励精图治,带领越国成为一个大国。并任春秋列国的
霸主。
鹿郢死后,
越王不寿继承为君主,前457年至前448年在位10年,在他的治理下,越国并没有像勾践时代那样富于侵略,而是在列国默默无闻起来。在不寿担任越国国王的第十个年头,前448年,野心勃勃的太子
朱勾发动政变推翻了他,并且在政变残忍地将其杀害。
楚越争霸
越王朱勾(?─前411年),别名越王州勾,或越王翁,是
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越王不寿之太子,杀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朱勾是越王
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墨子曰:“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当时中原诸侯以齐、晋、楚、越等四国为强者。
前期越国和楚国为了争夺土地和霸权,双方矛盾不断加深,连年在长江发生舟战。后楚恵王为了同越国争夺泗水流域,借助
鲁国人
公输般发明的钩拒,多次打败越国。
公输般又为
楚国制造云梯,凖备进攻宋国。
墨子兼程赶到楚国郢都,先说服公输般,又对楚惠王阐述兼爱、非攻,再与公输般模拟攻防比试,迫使楚惠王放弃攻宋的计划。墨子返回鲁国后。越王朱句仰慕墨子,打算以故吴之地五百里封给墨子,请他入越辅佐;墨子重义而推辞,不肯接受。
越王朱勾在前414年、前413年,出兵并吞了
滕国(今山东滕州)、
郯国(今山东郯城)两小国,俘虏郯国君主
鸪。前411年去世,在位37年,由太子
翳即位。朱勾死后,
越王翳即位为君主,前410年至前375年在位36年。他在位期间,越国依然称霸中原;晚年内外局势悪化,霸业逐步衰败,被迫返回江南。他被杀害后,越国陷入内乱外患的动荡岁月,越国从此衰弱并失去霸主的地位。
墨子评价
墨子的《
墨子·非攻下》载:“今天下好战之国,
齐、
晋、
楚、
越,若使此四国者,得意于天下,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也,是人不足而地有余也。﹍﹍
唐叔、
吕尚邦齐晋,今与楚越四分天下。”
墨子的《墨子·节葬下》又言:“诸侯力征,南有
楚越之王,北有齐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