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工艺学堂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培养人才的学校
北洋工艺学堂创办于1903年,是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创办的培养强国建设人才的学校,即今日的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1904年,北洋工艺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堂。1929 年,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改称。
历史前身
一九零二年 冬,直隶总督袁世凯接受直隶候补周学熙创建直隶工艺总局暨附设工艺学堂的建议,委令天津知府凌福彭筹建工艺学堂。
一九零三年 2月,凌福彭呈文袁世凯,报告筹建工艺学堂情况:选定天津东南城角贡院东之草厂庵为堂址,招生30名,需开办经费3万5千两(白银),常年经费2万3千两,校名初定为北洋工艺学堂。 3月19日,北洋工艺学堂开学典礼。聘日本工学士藤井恒久为教务长,赵元礼为庶务长,单晋和为董事。 5月,藤井恒久率领19名学生赴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历时2个月。 7月,周学熙就任学堂总办。 9月,自2月筹建的东北楼房、化工厂和机器厂同时竣工,交付使用。 京旗练兵处咨送八旗学生37名附学。 11月,续招新生110名,在校学生共计177名。开始分科:以英文教授的机器科、化学科,以日文教授的化学制造速成科、图绘科及预备科。 制订“工艺学堂暂行章程”。 12月,周学熙辞职,荐毛庆潘继任总办。
一九零四年 3月,毛庆潘辞职,周学熙复任总办。选拔30名学生赴日本实习。 9月,遵照学部1904年1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北洋工艺学堂改“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直隶工艺总局内所设织工厂,确定为高等工业学堂附属实习工场。
一九零五年 8月,北洋劝业铁工厂所属图算学堂撤销,其20名学生选送高等工业学堂,编为机器速成科。
一九零六年 2月,奉天(今沈阳)派50名学生到高等工业学堂代培。 增设斋务长。 9月,选拔19名学生去日本西京大学所属工厂实习造纸、制革、制碱、染色、铁工等工艺。
一九零七年 2月至9月,第一届学生毕业。计:化学制造速成科13名,图绘科14名,化学制造科13名,化学科10名,共计50名。其中,选出优等生14名送往日本国深造。 3月,聘英国头等机器师德恩为机器教员。 5月,德恩率机器科试造3马力考利嗯式汽机(外燃机);三个月完成后,继试造6马力汽机。 9月,报请直隶学务处,在天津河北窑洼孙家花园旁建筑新校舍。该校舍于1908年6月竣工,7月迁入新址。 总办周学熙辞职,孙多森继任总办。
一九零八年 1月,直隶总督杨士骧“奏监司总办工艺成效昭著请给优奖折”为周学熙请奖,赏给三代正一品封典。 12月,直隶总督颁令学堂总办改称监督,孙多森转任监督,同时令邢端任副监督。
一九零九年(宣统元年) 春,遵照学部章程,并参照欧、美、日各国工科大学的教学情况修订教学计划。 8月,附设2年制中学实科。 9月,监督孙多森辞职,副监督邢端升任监督。
一九一零年 8月,扩建化学实验厂、理化实验室、教室,1911年春建成使用。
一九一一年 1月,机器科甲班毕业,连同1910年10月毕业的应用化学科学生,经直隶提学司和学部复试合格,发给毕业证书并奖给“举人”出身。 6月,学校接通活力电源。
一九一二年 7月,遵照民国政府教育部指示改订章程,自暑假后以秋季为始业。 9月,根据教育部颁令“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校,学堂监督改称校长。 原设立机器正科改称机械正科。
一九一三年 1月,校长邢端辞职;武淩源继任校长。 3月,教育部批准,校名改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4月,新建铸造厂。
一九一四年 8月,直隶省府因财政困难,令机械科停招新生。 撤销中学实科,在校学生并入南开中学续读。 直隶染织学校撤销,并入工业专门学校,改为染科和织科。将学生大膳厅改作化学制革厂,并新建天平室和药料室。
一九一五年 8月,遵教育部章程,染科和织科改为“甲种职业”(相当今之中等专业)附属于学校,并自本学年始招收“甲种预科”,学制两年,毕业后可升甲种正科。
一九一六年 6月,直隶省教育厅批准,机械科恢复招生。 8月,学校各科成绩在北京参加赛会,经教育部审查,均获优秀,列为甲等,并发给一等奖状。
一九一七年 9月,校长武浚源辞职,由杨育平继任校长。
一九一八年 5月,《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友会杂志》出版,这是由校编辑出版的第一种刊物。
一九一九年 5月,爆发“五四运动”,在校学生带头响应。5月6日“天津中等以上学生临时联合会”成立,学校机械科3年级学生谌志笃被推举为总干事。 5月14日,“天津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谌志笃被选为第一任会长,“学联”有组织的展开集会、演讲、游行、示威等活动并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工业专门学校成为“五四运动”在天津的活动中心之一。 5月21日,“学联”决定自23日起实行大罢课,工业专门学校学生率先响应。 5月24日,学生组成演讲团在街头宣传。先后组织五次演讲活动。 6月5日,该校200多名学生赴南开中学参加“学联”组织的宣誓大会,宣布继续罢课。当晚,直隶警察厅在该校及南开中学、北洋大学校门口设立“警棚”,监视学生不得随意出入校门。 6月9日,谌志笃主持天津各界“六·九公民大会”,该校学生突破军警的封锁,全体赴会。 6月19日,谌志笃断指血书“学生做事,纯本天良,不为势破,不为利诱”,以表示团结斗争到底的决心。 7月中旬,谌志笃在东马路青年会会见周翔宇(即周恩来)并邀其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翔宇欣然应允。 9月12日,“全国联合会”天津总干事谌志笃、马千里在“维斯礼堂”开会,组织第二次“晋京团”,该校学生黄爱(亦名黄正品)参团。 9月16日,天津“觉悟社”成立,谌志笃是发起人之一。 10月10日,该校学生参加“驱杨运动”(即驱逐警察厅长杨以德的斗争)。校长杨育平支持学生的正义行为。 12月10日,天津“新学联”(即男生校与女生校组成联合会)成立。谌志笃被选为评议部(即决策机构)委员长。 12月20日,该校全体学生参加查禁日货“天津国民大会”,到会者10万人,会后立即采取行动。活动持续到1920年1月26日。
一九二〇年 1月,“新学联”组织向省长公署活动(该校150余人参加),遭持枪军警殴打。该校学生夏文蒸等50余人受重伤,随后,马千里等共24名天津各界联合会的骨干被捕。此次事件被称为“九一念九”流血惨案。从此,新学联活动转入地下。(注:九一念九指中华民国九年一月廿九日) 3月1日,谌志笃组织该校学生坚决执行地下“新学联”的决议,“继续散学,绝不复课”,以声援“九一念九”被捕代表的狱中斗争。 4月28日,谌志笃和邓文淑(即邓颖超)共同组织该校和女子师范学生,为营救“九一念九”被捕代表,与“全国学联”采取同步行动,即日起再次举行罢课。 7月17日,“九一念九”被捕代表获释。 9月16日,天津“觉悟社”宣布自动解散,社员与社友分散活动。其后联系,采用代号,谌志笃为“武陵”。谌志笃毕业后回原籍贵州省;社友黄爱未毕业,于1920年初去上海参加《新青年》出版工作,旋即去长沙组织工人运动,于1922年1月17日被旧军阀赵恒惕杀害。 下半年,向直隶教育厅请款,新建织场和染厂。
一九二一年 12月,该校与8个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会筹备恢复“天津学联”。该校学生会会长路荫柽被选为交际员(“学联”负责人)。
一九二二年 3月12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支部成立,该校学生吕一鸣当选为出版部主任,并于5月5日代表天津赴广州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九二三年 5月4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支部该校礼堂组织纪念“五四运动”四周年公开讲演大会。蔡和森作“发扬五四精神”的学术报告。
一九二四年 3月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该校学生餐厅举行。该校学生李廉祺当选为执行委员;卢硕棠当选为候补委员,主持地委日常工作;该校支部书记为杨风楼(学生)。当时有团员5人,4月即转为中共党员。 秋,卢硕棠(也名卢绍亭)在下瓦房耦耕里创办“平民学校”,发展裕元纱厂工人司成祥等入党,并组织红色公会。 11月24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该校支部组织百余名学生参加迎接孙中山先生北上欢迎大会。
一九二五年 6月,自4日起,该校学生参加“五卅运动”,响应“学联”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罢课。 6月7日,“学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该校物理化学实验室召开,28所大中学校的80余名代表到会。 6月9日,该校学生在《益世报》上发表“高工后援会宣言书”以声援沪案;并派代表16人去省长公署。 6月30日,杨风楼等组织该校全体学生参加天津“各界联合会”组织的“六三〇总示威”,以追悼沪、汉、湘、粤惨死同胞。 8月16日,直隶警务当局悬重赏缉捕学生领袖杨风楼等“各界联”骨干。
一九二六年 9月,校长杨育平调察哈尔省任教育厅长,魏元光继任校长。
一九二八年 9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该校随之改称为“河北省立专门学校”。 10月,河北省府因财政困难令将该校撤制。为此,校长魏元光动员校内外校友奔走呼号,几经周折,得张宗昌拨款始保住学校。
一九二九年 5月,河北省府令将该校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魏元光任院长。 同时,将“河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定为工业学院附属学校。学院部设化学制造、机电工程、市政水利工程等三个学系,学制四年。 6月,健全行政组织机构,学院管理步入正轨。 7月,着手制订“河北省立工业学院规则”,年底审定并编印成册。 10月,成立“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周刊社”,并筹备出版《工业周刊》。自10月第3周创刊至1937年7月止,共出版306期。1947年2月16日复刊改为“半月刊”,至1949年天津解放时,共出版27期。
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由北洋工艺学堂发展而来的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建设的河北省属骨干大学。学校坐落在天津市,并在河北省廊坊市设有分校。
在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是我国最早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之一,创办了我国高校最早的校办工厂,具有“工学并举”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已先后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我国现代工人运动先驱黄爱、陕西渭华起义领导人卢绍亭抗日英雄佟麟阁、毛主席亲书挽联杨十三冀东暴动领导人赵观民,以及教育家魏元光,中国汽车、内燃机专家潘承孝核工业专家、学部委员姜圣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柯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均为在学校不同时期工作和学习的杰出校友代表。而更多地是工作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他们以“敬业和奉献精神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深受社会的好评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占地3400余亩,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8亿元,图书文献21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0万册,实现了文献信息管理及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化,各校区实现了网络互联。总面积2500亩的新校区已有33万平方米建筑竣工投入使用,1.5万余名学生在此学习、生活。学校有62个本科专业;设有15个学院、1个教学部、1个直属教学部和3个教学管理学院,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省特色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强势特色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权、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权、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
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84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50余人,博士生导师84人,硕士生导师45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河北省“燕赵学者”2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4人;有70余人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或协会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5万余人,研究生5000余人。另有成人本专科教育学生1.5万人。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予以确认、依托河北工业大学创立的独立二级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设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六大学科门类,在校生1.5万人。
学校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生命线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学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以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共有1005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649项;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保持在30%左右,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学校现有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32个校级实验室(中心)。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育人计划。学校在2002年和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从而成为在同一评估体系下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名博士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3名博士后被评为河北省(天津市)优秀博士后;6篇博士论文被评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人分获国家、河北省(天津市)博士后科学基金或选派赴欧培训考察及开展合作研究资金资助。2009年学校成功招收第一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330人、第一批EMBA学生61人、第一批硕博连读研究生11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EMBA招生数位居省内高校首位。
办学定位的服务面向上,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冀津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建设为主,积极辐射全国,为沿海强省建设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学校现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机构10个。自2005年以来,共承担科研课题1748项,国家级课题123项,其中包括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重大在研课题及有较大应用价值在内的科研成果2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获科研成果295项,授权发明专利345项;到校科技经费呈现稳定和持续的增长态势,自2007年以来学校科技经费均超过亿元。2005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之一。由学校主持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平坦化工艺与材料”项目,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000余万元资助,成为承担此类项目的唯一一所地方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该校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准确把握行业科技发展趋势,设有校外实习基地113个,与唐钢、保定天威等80多个省内大型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全国数百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技术合作与成果推广,创直接经济效益55亿元,其中以河北工业大学为技术依托的宁晋单晶硅高科技园区,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特别是在2009年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以“环渤海行”活动为载体,先后与省内8个设区市以及30余家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唐山市联合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发展研究院”,先后在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迁安市建立了河北工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园区,“一园多区”成为在全国大学科技园中的独特模式。迁安市、冀州市辛集市等市也先后与该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实现了“环渤海行”活动向县级市的拓展。
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为教育部2008年国家级立项建设教学团队,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确定为2009年国家教学团队。学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以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为代表的先进模范,学校为有著名实业家周学熙、著名教育家魏元光、著名音乐家李叔同等曾经担任学校教职的校友而自豪。
学校紧紧跟踪行业、产业、 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工学结合、道艺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据有关资料显示[2],学校先后有8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3个专业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示范专业,2个专业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示范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学校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23门,其中国家精品课程10门。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国家级和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36部,4部教材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32部主编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重视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1996年成立了以企业一线技术专家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专业教学委员会)。200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协议。斯伦贝谢、大唐国际、中石油销售等多家公司分别在学校设立奖学金联合育人。学校建设了专业覆盖面齐全、软硬件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群,部分实验实训教学技术装备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学校建有汽车维修检测等实训基地27个,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有校外实训和产学合作基地145个。学校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单位、全国创业培训试点院校,建有中央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河北省职业教育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实训基地、PLC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承德市创业培训基地,汽车维修专业是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曾获全国化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一等奖、“一汽——大众奥迪专业双杯竞赛总决赛”全国总冠军等多种奖项。
学校积极提供社会服务,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各大石油公司开展了各类非学历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共约50多种,累计培训20000余人次。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承担市厅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60多项,52项获市级以上成果奖;取得国家专利15项。学校面向石油及地方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与服务,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组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学校主办的“河北省仪器仪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级验收。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校先后为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塔里木油田泥页岩理化性能研究”、“数控切割系列设备研制”等为石油和地方企业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是全国首批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学校公开出版的《学报》是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并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石油行业、河北省部分职业院校和西部地区的6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被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校先后与加拿大凡绍学院、韩国韩京大学、日本佐世保工业高专等7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先后派出教师120多人次赴美国、德国等国家进修、访问或进行合作研究,每年均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到校任教。
学校重视文化建设,挖掘百年办学积淀,确立了“努力做得更好”的大学精神,颁布了学校章程,制定了形象识别系统。学校设立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及省级各种科技、文艺、体育竞赛,曾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等多种奖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以职业道德素质优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好评。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连续5年名列河北省同类院校前列。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学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学校党建工作、文明建设和师德建设成绩突出。学校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后授予“全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河北省先进集体”、“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雷锋公司”事迹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予以报道。
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和基层管理骨干,其中有中科院资深院士柯俊教授等三位院士,有黑龙江省副省长安振东、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张永一等领导干部,有曾任玉门石油局局长的田玉军、RH国际公司董事长的王海荣等一大批企业家,有著名全国劳动模范耿玉亭等模范人物,为国家经济社会和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8年2月,学校改名为“承德石油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复办专科,由石油工业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设置机械系、电气与电子系、热工系、化工部和基础教学部,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焊接工艺及设备、热能动力机械与装置、内燃机、工业企业电气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油田应用化学、环境监测和工业分析等10个专业。
1992年4月,国家教委统一规科学校校名,学校改名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校名沿用至2020年。
1997年3月,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原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4]
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教育史专家组成的校史论证委员会论证确认: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可追溯到1903年创办的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北洋工艺学堂”,办学历史连续,承绪分明,已有百年办学历史。
2003年9月8日,举行百年校庆庆典,教育部发来贺信,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协议。
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
2011年5月,学校通过新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2020年10月10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河北省教育厅关于2020年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2020年申请设置高等学校名单”显示,建校基础: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申请建校名称: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2021年4月,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挂名。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4 03:56
目录
概述
历史前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