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是中国
初中学科。大多数省份使用的是
人教版教材,有些省份也出版了不同的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共4册,供
初一、初二学生使用。
七年级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②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
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
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
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
北极。
②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
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
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
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
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
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③地球表面
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
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
大比例尺;
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
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
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1.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
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
5.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
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7.20世纪60年代,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板块运动引起的。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
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
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③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⑥世界“
雨极”——
乞拉朋齐;世界“
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
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
寒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③
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
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
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②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西班牙语:西班牙、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巴西、海地、圭亚那、苏里南等国家除外)。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
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
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
社会活动的场所。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
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
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
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
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第六章
: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
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和
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
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
东亚、
南亚、
西亚、
北亚、
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
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
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
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
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
贝加尔湖、
死海(封闭的
浅蓝色)、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华北平原、
印度河平原、
德干高原、
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
湄公河、
恒河、
印度河、
鄂毕河、
叶尼塞河。
7、
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
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9、国家的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
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
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
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
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
本州、四国、
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
神户、
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
太平洋板块与
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日本
①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
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②日本的主要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
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
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③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4、东南亚
①东南亚的范围:包括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
越南、
老挝、印度尼西亚(
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柬埔寨、
泰国、马来西亚、
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
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
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
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
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③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
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
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
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
三角洲。
④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
①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
巴基斯坦、中国、
尼泊尔、
孟加拉国、
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
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
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②印度的
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
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
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
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
人口控制政策及
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
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
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
负面影响。
③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至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6、俄罗斯自然概况:
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
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平原、
东西伯利亚高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
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
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
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斯的气候性: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
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
库尔斯克铁矿、
库兹巴斯煤矿、
秋明油田。
⑤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
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
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
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
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
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
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⑥亚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
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
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
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
近东、中东和
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
沙特阿拉伯、
伊朗、
伊拉克、
科威特、
叙利亚、
黎巴嫩、
约旦、
土耳其、
巴勒斯坦、
以色列、
埃及),以及
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
地中海、里海、
红海、
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
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
空中走廊”,许多
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
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
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
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
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
西欧各国。
八年级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伟大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洋的西岸,
海陆兼备;其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
中纬度地区,属
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
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陆地大国: ①国土辽阔②陆界(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多(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②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③隔海相望六国(日本、韩国、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文莱、
印度尼西亚) 最东:
黑龙江与
乌苏里江汇合处(135E); 最西:新疆
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
曾母暗沙(4N); 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53 N)。 我国
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渤海、
黄海、
东海和
南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2、34个省级行政 现行
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
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
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
澳门两个
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书本八年级上册第7、10面)。
3、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占
世界人口1/5以上。目前
人口数为13亿多。中国的人口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中国的
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疏密不均划分线:黑河(
黑龙江省)——
腾冲(
云南省),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人口多处特点: ①
东部地区人口多 ②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③平原、盆地人口多 ④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⑤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人口少处特点:①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③山地、高原人口少; ④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⑤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⑥大部分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4、我国的
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
基本国策。 1.3 多民族的
大家庭5、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
苗族等
56个民族成员。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地区有
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6、民族风情: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云南
傣族——
泼水节;
中华民族——端午节等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三级阶梯
分界线:
第二阶梯(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山脉、
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昆仑山、
秦岭、南岭;南北走向:
贺兰山、
六盘山、
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
武夷山、
台湾山脉、
玉山。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
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
五岳:东岳
泰山;西岳
华山;南岳
衡山;北岳
恒山;中岳
嵩山。
2、
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
丰富多彩的
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
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
自然灾害: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
世界屋脊”,高山
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
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
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
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①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②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
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灾害天气:主要有
寒潮、台风、
旱灾、
洪涝等。 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
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
气候灾害。
4、根据气温的
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分为5个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
气候区。 3、我国气温最冷地方:黑龙江的
漠河镇;最
热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降水最多地方:
台湾省的
火烧寮;最少地方:
吐鲁番盆地中的
托克逊。 4、一个地方
降水量与
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5、我国
外流河的
水文特征深受
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
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中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最大的
淡水湖是:
鄱阳湖。滚滚长江:
长江源自
唐古拉山,呈“V、W”字形,干流先后流经青海、
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
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
自然资源: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并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
气候资源、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以及
海洋资源等。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
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
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2、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人多地少”是我国的
基本国情。
①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
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
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
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
资源条件。我国
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②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
空间分布不平衡,
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土地的用途及
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属于
农业用地)和
建设用地(属于
非农业用地)等。我国的
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
人工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③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①
水资源短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有“兴建水库”)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即东南多,西北少(解决办法有“
跨流域调水等工程”)
②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
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季节、
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关。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
南水北调)。
4、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①兴建水库②跨流域调③
节约用水④
保护水资源⑤处理并防止水污染⑥植树造林等。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1、
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①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
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
②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但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
连续性好,但灵活性较差、短途
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但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但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 灵活性差,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③我国最重要的
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三横五纵”看书本第91面)
④
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2、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
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①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划分依据:
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②农业重要性——
国民经济的
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
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
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
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③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东部与西部、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很明显。 ①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
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②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
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③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
畜禽饲养为主。
⑤我国东中西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
创汇农业”的
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不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⑵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
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
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3、工业生产:从自然界获得
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①工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工业“主导”:工业是国家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
经济独立、
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
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国工业分布趋势:沿河、沿江、沿海。其中,沿海地区——工业最发达:4个基地、5个特区、14个开放。
③能源工业分布: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
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4、积极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
科技人员比例大、
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起步晚,发展迅猛。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差异:
沿海——
科技园区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好,经济发达,高层次知识人才集聚,形成了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贸易导向型: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陆——国防军工型: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
机械制造、电子、
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
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
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
文化传统。
3、有些
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
地理区域,即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
青藏地区。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
平均气温在0ºC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ºC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
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东北平原在湿冷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成为“
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
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有常被成为“黄土地”。
5、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粮食作物,以及
甜菜、棉花、大豆等
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
春旱严重。目前,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
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从长远看,发展
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
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
吉林省和
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3、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
鸭绿江和
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 中朝 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 黑龙江 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因此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
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
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 夏季 ,冬季降雪较多。
5、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的人民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这里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
一熟 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 寒潮 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6、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生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
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
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7、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
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
淡水湿地,
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沼泽湿地。
8、东北平原是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
重工业基地,是“新
中国工业的摇篮”。
9、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
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
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
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2、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
4、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
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
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
黄土地貌景观。
5、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7、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
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
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
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8、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已经摸索出学的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植树
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
土坝等工程措施性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1、北京面积1.68万
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961.9万。北京城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北京是全国的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还是
国际交往中心。
3、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
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长城、
明清故宫、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颐和园、
天坛、
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皇家园林;
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南锣鼓巷是我国完整地保存着
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4、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
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
道路网,
环形公路把主要放射状交通干线连接起来,放射状交通干线便捷了中心城区的对外联系。北京的
城市轨道交通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
成网。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
交通枢纽和国际
航空港。
5、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
文化建筑的保护和
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
世界城市、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广大的平原和
三角洲。
3、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ºC,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ºC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
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成为“
红土地”。
4、四川盆地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是紫色的,因此被称为“紫色盆地”。四川盆地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而且还盛产
油桐、甘蔗、
柑橘等多种亚热带作物,物产极为富饶。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
喀斯特地形山奇水秀,但是雨水易渗漏,
表土易流失,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5、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
农业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
缓坡。这里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
油菜等。南方地区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
香蕉、
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
上海市、
江苏省南部和
浙江省北部地区。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
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
淡水鱼产区。
2、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3、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
苏州、
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4、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
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5、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 核心城市 ,是我国最大的 城市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综合性工业 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
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 辐射带动 作用。
6、借助发达的
高速铁路 和
高速公路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由此,这里的许多人的 生活 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
7、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
观光旅游。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
世界文化遗产的
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
西湖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水乡风貌 也别具特色,江苏的周庄、
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都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8、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 戏曲 文化 、茶 文化、 丝绸 文化和 饮食 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
旅游需求。丰富的
人文旅游资源,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整的服务设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1、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
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 “一国两制” 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 东南端 ,分别位于
珠江口 东、西两侧,与 广东 省相邻。香港由
香港岛 、
九龙 、“
新界”组成,陆地面积为1104平方千米,人口约710万。澳门由
澳门半岛、
氹仔岛和
路环岛组成,陆地面积29.7平方千米,人口约55万。
3、香港扩展
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是:“上天”——建设
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
4、香港和澳门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两地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经济持续繁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誉为 “东方明珠”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
自由贸易港,也是重要的
国际金融中心、
贸易中心、信息
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5、
维多利亚港 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和
九龙半岛之间,港阔水深,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
6、一直以来,港澳所需的淡水、食品、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和
生活资料主要依靠祖国内地稳定的供应;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 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
第四节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1、台湾省包括
台湾岛,以及附近的
澎湖列岛、
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 ,南临南海,西隔
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 岛屿 。
2、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 ,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 西部沿海地区,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台湾岛属亚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 台风 和暴雨。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3、台湾岛是一个美丽的宝岛,岛上的风景名胜不胜枚举,著名的有
日月潭 、
野柳地质公园 等。
4、台湾岛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 森林、矿产和
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 “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5、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岛上
森林面积广阔,一半 以上的
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
亚洲天然植物园” 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6、
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
经济命脉。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二 级阶梯,大体位于 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 和 昆仑山 — 阿尔金山 以北。
2、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西北地区距海比较远 ,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 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降水比较少 ,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4、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稀少,且多为
季节性河流,是我国
内流河的主要
分布区。
5、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
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6、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
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
呼伦贝尔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
7、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河水、高山冰雪
融水、
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 ,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8、在甘肃
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上,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使这些地方成了粮棉瓜果之乡。
9、在
宁夏平原、内蒙古
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上江南”。
10、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
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11、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
长绒棉享誉全国。
12、
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
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
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的山脉环抱,使得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沙漠和戈壁广布,这里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3.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4.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5.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的
油气田,并通过
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 天然气 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这些
油气资源的开发,不仅为新疆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而且也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
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优化了东部地区的
能源结构 。
6.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破坏环境,并加强绿洲的环境保护。
7塔克拉玛干沙漠因自然环境严酷,被称为“
死亡之海”。为了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促进
南疆经济发展,1995年建成第一条
塔里木沙漠公路,它北起
轮台县,向南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直到
民丰县,是目前世界上在
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2007年建成从
阿拉尔到 和田的第二条塔里木沙漠公路。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 — 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 “世界屋脊”之称。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地和盆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
年温差小 ,日温差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 稀薄 ,日照充足 ,
太阳辐射 强烈 。
4、
藏袍是
藏族的
传统服饰,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日温差大的特点而设计。
5、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
自然状态,是
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
藏羚羊、
藏野驴、
藏原羚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6、青藏高原上有全国最大的
咸水湖青海湖 ,
错那湖 是高原淡水湖。
7、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是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
高山草甸 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 高寒 、 缺氧 、
低气压 等
特殊环境的牲畜—— 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8、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
雅鲁藏布江谷地 、东部的
湟水谷地 ,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
河谷农业 。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 青稞 、 小麦 等作物的生长。
9、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
糌粑 ,
牛羊肉 也是常见的食物,人们爱喝
青稞酒 。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
牛毛毡搭成的 帐篷 中,在
农区和城镇多见
平顶碉房 。
1、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 长江
源区、 黄河 源区、 澜沧江 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
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中华水塔 ”。
2、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3、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 调蓄 作用。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天然沼泽 分布区,其也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
4、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5、三江源地区是我国 生态环境保护 尤为关键的地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 高原湿地 ,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
水源涵养地 。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 生态环境 与社会
经济发展。
6、近年来,由于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
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同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水土流失加剧 、
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7、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8、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
天然林 和
天然牧场 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 复兴之路 。1957年,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成绩斐然。1978年,我国迎来了 改革开放 的春天,经济发展再次加速。我国在广东的深圳、
珠海、
汕头和福建的
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此后,开放地区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
全方位开放的格局,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例如:我国重要 工农业 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 货物出口 国;我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于
世界航天国家之列。目前,我国
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 二
大经济体。
2、目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
区域发展不平衡 、
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
3、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 生态恶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建设
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正确选择。
4、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经济基础等的差异,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东、中、西部
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 西部大开发 、 振兴东北地区等
老工业基地 、 促进
中部地区崛起 、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等重大战略决定。
5、我国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政府一贯表示,应当遵循《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在尊重 历史事实 的基础上, 公平合理 解决这些争议问题,以保卫我国的
海洋领土,维护我国海洋
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