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
广东省梅州市辖县
大埔县,隶属广东省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区,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区域面积2467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大埔县辖14个镇,另有3个林场。截至2023年,大埔县户籍总人口54.41万人,常住人口33.14万人。
历史沿革
大埔历史悠久,已先后发现多处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和商墓群,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群聚居。远自夏商周三代,大埔为扬州南裔地,秦汉时属揭阳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立义招县,隶属义安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县为万川县,隶属潮州,义招、万川县治均设在湖寮(古城)。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县,县境并入潮州海阳县(今潮安)。
此后,历宋元及明前期,均为潮州海阳县光德乡。
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立饶平县,大埔为潮州府饶平县地。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滦州二都重置县,改名大埔县,县治在茶阳镇,属潮州府。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分出白芒畲、箭竹洋、下畲子、塘子腹、风吹(石示)、青麻园等6处新设丰顺县
民国三年(1914年)隶潮循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
1958年撤丰顺县,划潭江、黄金、留隍、大龙华等4个公社归大埔县。
1960年复设丰顺县,上述四个公社归还丰顺。
明重置大埔县时县城驻茶阳,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镇五虎山麓。
1965年隶属梅县专区,1983年属梅县地区
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大埔隶属梅州市
行政区划
2000年,大埔县辖20个镇: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长治镇、三河镇、英雅镇、大麻镇、银江镇、洲瑞镇、古野镇、平原镇、光德镇、桃源镇、枫朗镇、百侯镇、双溪镇、大东镇、西河镇、岩上镇。
2002年,大埔县辖20个镇(湖寮 茶阳 西河 百侯 枫朗 光德 桃源 高陂 大麻 三河 岩上 大东 双溪 平源 古野 洲瑞 银江 英雅 长治 青溪),248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2003年,辖20个镇(青溪 长治 英雅 银江 洲瑞 古野 平原 双溪 岩上 大东 湖寮 高陂 茶阳 大麻 三河 西河 枫朗 百侯 桃源 光德),共有10个居委会、248个村委会,4044个村民小组。
2004年10月,大埔县撤销3个镇:长治镇并入茶阳镇,岩上镇并入西河镇,平原镇并入高陂镇。
2018年,大埔县辖15个镇场(湖寮、茶阳、西河、百侯、枫朗、光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大东、洲瑞、银江、青溪、丰溪林场)。
截至2021年10月,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镇茶阳镇西河镇百侯镇枫朗镇光德镇桃源镇高陂镇大麻镇三河镇大东镇洲瑞镇银江镇青溪镇,另有3个林场:丰溪林场洲瑞林场大埔林场。大埔县人民政府驻地湖寮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区,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埔县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约占10%。
气候
大埔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2℃;年总降水量约805.4毫米;年日照时数约2231.5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约39.2℃,年极端最低气温约-2.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约12.2℃。一日最大降水量约53.4毫米。
水文
大埔县境内溪河众多,地处韩江流域、梅江水系,有规模以上(5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5条,大埔韩江总长46.86千米,集雨面积965.68平方千米;大埔梅江总长18.57千米,集雨面积129.89平方千米;大埔汀江总长41.35千米,集雨面积641.06平方千米;大埔梅潭河总长83千米,集雨面积678平方千米;大埔漳溪河总长33.82千米,集雨面积158.52平方千米;规模以下(500平方千米以下3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9条,总长392.18千米,集雨面积1414.89平方千米。水库48座,总库容1.18亿立方米,重点山塘170座。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埔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金砂等金属矿;有磷、水晶石长石石英石瓷土、紫砂陶土等非金属矿。瓷土储量4.2亿吨,紫砂陶土储量超1亿吨。
水利资源
大埔县是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化县之一,大大小小的县网水电站有213座,省、市网3间,根据测算,水资源蕴藏量达到70多万千瓦,可开发的达到53万千瓦。在建水电企业10家,拥有200多座大小电站,总装机达29万千瓦,丰水期每天最大出电量达8万千瓦。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埔县常住人口33094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减少43783人,下降11.68%。17个镇(场)中,超10万人的镇1个,人口在1至5万人之间的镇9个,少于1万人的镇(场)7个。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54719人,占46.7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76229人,占53.25%。城镇化率46.75%,比六普42.98%提高3.77个百分点。全县常住人口中,集体户2912户,14869人;家庭户117187户,316079人,户均人数2.7人。男性人口167700人,女性人口163248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与女性的比率)102.73,比六普性别比100.16提高2.57个百分点。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74956人,占22.65%,其中0岁人口3183人,占0.96%;15-59岁人口177026人,占53.49%;60岁以上人口78966人,占23.86%,其中65岁以上人口56428人,占17.05%。
截至2023年,大埔县户籍总人口54.41万人,常住人口33.14万人,全县人口主要为汉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畲族、高山族、水族、景颇族、土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赫哲族等26个少数民族的少量居民。
政治
现任领导
县政协主席:林文建
经济
综述
2023年,大埔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8亿元,同比增长5.4%,比全市增速6.5%低1.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5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亿元,同比增长4.1%。三产比例为30:19:51。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9%。比全市增速7.6%高33.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一。其中完成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4.1%;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8%;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7倍;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7倍。建安工程同比增长24.4%。
2023年,大埔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6.5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29亿元,同比增长131.13%;非税收收入完成2.19亿元,同比下降41.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12亿元,同比增长5.41%。
第一产业
2023年,大埔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38.1亿元,同比增长4.6%;林业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8.5%;牧业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5.6 %;渔业产值0.66亿元,同比增长0.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7亿元,同比增长4.6%。
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13.99万亩,总产量6.3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99%、12.13%,其中稻谷产量虽略有浮动但总体还是较为稳定的,早稻面积为5.5万亩,产量为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7%、14.5%。因病虫害影响晚稻,面积为5.6万亩,同比增长2.8%;产量为2万吨,略下降0.2%。
因市场供应稳定,实现面积和产量双增长。蔬菜及食用菌收获面积约为13.4万亩,增长4.09%;产量约为21.9万吨,增长2.28%。
水果收获面积为24.7万亩,产量2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3、11%。今年,我县柚子总面积为17.5万亩,总产量为20.96万吨;茶叶面积为6.2万亩,产量为0.7万吨。
由于有新建和改(扩)建猪场,全年生猪产能持续发展,生猪出栏数增加,其中新建四家年出栏5801头,改(扩)建四家年出栏4193头。全县共出栏20.6万头,同比增长10%。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家禽价格虽然不断走高,也阻碍不了消费者对食品饲养方式的追求,所以农村家禽价格居高不下,也大大提高了农户饲养家禽的热情。年末家禽存栏110.1万只,全年出栏527.9只,同比分别增长18%、7.3%。
第二产业
大埔是“陶瓷之乡”,而高陂则是大埔县最早的陶瓷产地,又是周边乡镇的陶瓷集散地,故有“瓷都”、“白玉城”之称。大埔高陂瓷有青瓷、薄胎瓷、釉下青花、釉下五彩等。高陂的陶瓷生产早在宋朝末年就兴起,并一直持续发展,同时还辐射影响了高陂周围的光德、平原、银江、洲瑞等地的陶瓷生产。高陂的陶瓷久享盛名,饮誉中外,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访华时,特派英国记者来大埔购买赤山瓷厂生产的45头“柳亭牌”青花餐具和“帆船牌”青花茶具作为访华纪念品和礼品。高陂的陶瓷还被选为国礼瓷和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用瓷。大埔的薄胎瓷是广东省独特名瓷,被誉为“广东瓷器之花”。主要生产日用瓷、工艺陈设瓷、建筑瓷、工业卫生瓷、陶器等6大门类产品。陶瓷产品以出口为主,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9个省市。
改革开放以来,大埔陶瓷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生产的青花瓷器成为一种时尚高档装饰艺术品和高贵馈赠礼品,风靡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大埔陶瓷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立足“生态立县、实业富县、文旅兴县”三个定位,以文化为引擎,突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建立起以大埔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中心,带动辐射高陂、光德、桃源、洲瑞四个镇的陶瓷工业发展格局。截止2021年,全县共有青花瓷生产、经营企业190多家,主要产品有:工艺陶瓷类青花瓷、日用陶瓷类青花瓷和紫砂陶类青花瓷3大系列10000多个花色品种。
大埔县政府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在大埔县陶瓷基地共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制定了大埔县陶瓷基地相应培育规划,出台了系列务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大埔青花瓷”区域品牌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埔县陶瓷基地获得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认定,成为梅州市第一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2023年,大埔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54亿元,实现增加值14.78亿元,同比增长4.5%。比全市增速8.9%低4.4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七。其中陶瓷行业产值4.36亿元,同比增长7.3%;电力行业产值29.41亿元,同比增长7.2%;其他行业产值12.78亿元,同比增长7.2%。
火电厂累计实现产值25.53亿元,同比增长3.8%;水电行业累计产值3.88亿元,同比增长37.3%。规上陶瓷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36亿元,同比增长7.3%。与去年“腰斩”的颓势相比虽稍有起色,但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其他行业累计实现产值12.78亿元,同比增长7.2%。因承接较多新的合作订单,鸿富瀚、通美实业、旭平首饰等多家企业在年底提升产能储备库存,并在订单交付时统一出货,这些企业全年累计产值增速40%以上,为大埔县工业经济的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13亿元,同比下降7.1%。比全市增速12.3%低19.4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七。比前三季度下降52.7%收窄了45.6个百分点,收窄幅度较大。
第三产业
2023年,大埔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6亿元,同比增长5.6%,与全市增速持平,增速排全市第四。其中商品零售45.39亿元,同比增长5.5%;餐饮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5.8%。消费市场总体趋势稳中向好,分行业看:受房地产、建筑行业低迷影响上报零售额的三家批发业中,建材批发类企业销售额一直在下降。虽11、12月承接了自来水厂提升改造工程后增速首次转正,销售额在年底有了较大的拉升,但零售额总体仍呈现下滑的趋势,累计下降23.5%。因流感季节用药需求的增加和部分紧缺药品药价的调整以及门市的增加,药店累计增长67.7%;受油价多次上涨、节假日车流的增加等因素,油站累计增长49.1%。因参加了多场的展销会,销量有所上升,加上与主播合作在抖音、淘宝等多个平台推广商品,电商销售累计增长101.5%。餐饮业累计同比增长6.6%;住宿业营业额累计同比增长58%。餐饮业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今年酒店承接了较多的团餐、婚宴,故营业额增速较大。
2023年12月末,大埔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2.26亿元,同比增长9.2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9.47亿元,同比增长7.37%。各项贷款余额136.52亿元,同比增长12.89%。
交通运输
水路
大埔县水上运输有梅江汀江韩江流经本县,航道总长104公里,能通航的有梅江、韩江干流64公里,汀江、梅潭江、漳溪江、银溪支流125公里。三河坝向来为水路交通咽喉。溯梅江而上可通梅县、兴宁、五华;溯汀江而上可达青溪的石下坝;顺韩江而下可抵潮州、汕头。70年代后,因沿河兴建水利、水电拦河坝,梅潭河、漳溪河、银溪已先后断航。经逐年整治,通航条件不断改善,丰水期,100吨的船舶畅通无阻,枯水期,干流50吨船舶可通航。
大埔历史上主要靠水上运输。境内高陂港为陶瓷集散地,是大埔主要港口之一。1959年成立高陂港务所(隶汕头航运局,后划归梅县地区航运局)。茶阳港历来是闽粤水运交通枢纽,1951年3月成立船舶管理站。
1979年后,旅外侨胞捐资兴建旅客上落码头及候船室多处。1988年,大埔县有高陂港、茶阳港、三河港、大麻港、河口港等港口5个、码头29座,岸线长1232米,泊位39个,最大靠泊能力90吨。
2023年11月,广东首个内河船舶集中停泊区——韩江船舶集中停泊区在大埔县建成使用,属300吨级码头,码头面长135米,面宽5.8米,主要为船舶在洪水期间提供锚泊服务。
公路
公路交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1956年修筑首条公路(埔峰公路),以后逐年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公路交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至2018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33.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50.2公里,国道1条100.96公里,省道6条372.41公里,县道6条 110.39公里,乡村道1153条2399.29公里;对外实现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联通。对内实现了县至15个镇(场)及245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并且公路硬底化,300人以上自然村也大部分实现了公路硬底化。围绕构建以县城为中心放射状交通路网的目标,抓好东向湖寮至枫朗、南向湖寮至高陂、西向三河至大麻、北向湖寮至茶阳等四大出口公路建设;扎实推进大麻至高陂、高陂至丰顺等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加快融入厦漳泉“两小时”、珠三角“四小时”经济生活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互联互通。认真抓好“四好农村路”、旅游公路建设,不断改善交通条件,以“路通”促“财通”。
铁路 
梅坎铁路(梅州至福建坎市)于1998年动工兴建,2000年9月通车。全长143公里,大埔境内长48.6公里,大埔县级站设于三河。梅坎铁路在梅州与广梅汕铁路接轨,在福建与鹰厦铁路相连,成为大埔与外界人员沟通,货物往来的又一便捷、强大的交通大动脉。
梅州经漳州至厦门铁路项目(昆厦高速铁路梅州段),总投资244亿元,全长167公里(梅州段80公里),拟双线时速350公里/小时,建设起止年限为2025-2028年。
大埔至潮州疏港铁路项目(潮州港疏港铁路大潮铁路),全长120.36公里(梅州长45.77公里),总投资34.01亿元,拟按时速120公里/小时客货共线。建设起止年限2025-2029年。
航空
大埔县大麻通用机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麻镇,计划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约1300亩。
大埔县百侯通用机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总投资3亿元,新建通用机场(飞行等级2B)。
截至2021年底,大埔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63.8千米,有高速公路2条(梅龙高速、大潮高速)、国道1条(G235线)、省道6条、县道6条、乡村道1153条,公路密度144.5千米/百平方千米。大埔县乡镇通车率100%。对外实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联通;对内实现县城至15个镇(场)及245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并且公路硬底化,300人以上自然村实现公路硬底化。境内航道总长104千米,能通航的有梅江、韩江干流64千米;还有梅坎铁路(梅州至福建坎市)2000年9月通车,大埔段里程48.59千米,县级站设于三河。如今,大埔县形成了水路、公路(高速)、铁路并举,内外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截至2014年,大埔县建成县级多厅数字影院,完成光德、桃源、大麻3个镇和24个行政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
截至2014年,大埔县完成县体育中心足球场标准化改造升级工程和西河、三河2个省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茶阳镇和县城梅河社区体育公园。
截至2014年,大埔县的茶阳、三河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陂银滩村、西河北塘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
主要体育场馆:田家炳体育中心大埔县体育中心大埔县全民健身中心韩江国际水上运动中心韩江国际青年拓展中心、湖寮体育中心、大埔县文化广场、小留体育运动场等。
教育事业
大埔素称文化之乡。明嘉靖六年(1527),大埔开始办书院。清雍正十三年(1735)办四所官学。道光九年(1829)、咸丰七年(1857)建民办公助的义学三处。除书院、官学、义学外,各地纷纷办私塾。清末,废科举,设学堂,初办中等学堂两所。宣统三年全县已有小学堂71所。民国时期,办学之风遍及全县,经费除县立中学能得到政府拨款补贴外,其他学校主要靠各姓宗族祖尝会产,有的由校董会呈请县政府批准征收捐税附加拨归学校,有一些是靠热心教育的侨胞捐资兴办和供给经费,校舍则利用祠堂、庙宇者多,校长、教师多由校董会聘请。民国35年(1946),全县有普通中学10所,简易师范和省立陶瓷职业学校各1所,小学511所,学生3万多人。
截至2018年,大埔县有中小学校129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7所,职业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98所(含县直小学5所、镇中心小学11所、村完全小学31所和教学点51所);幼儿园57所,其中民办幼儿园38所。在校中小学生有51957人,其中:普通高中7229人,职业高中1907人,初中生12773人,小学生30048人。
医疗卫生
2017年,大埔县动工建设大埔县中医院迁建工程;实施茶阳、三河、光德、高陂、西河、枫朗镇级卫生院迁(改扩)建工程;投资4200万元完成全县232间公建民营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
社会保障
2017年,大埔县81.1%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0元,比增9.2%。筹集扶贫资金5.76亿元,已投入2亿多元,3382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建成110套(户)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78户。提高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新建9个、规范运行6个社区残疾人康园中心;新建艾滋病检测点16个。
基础建设
2017年,大埔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32平方米。完成8个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156条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大麻、高陂、茶阳中心镇“六个一”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完成57个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设计,21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完成碳汇造林1.49万亩,新增3个镇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9.88%。成功创建广东阴那山国家森林公园,韩江成功入选全国2017年度“最美家乡河”。
历史文化
名称来源
因明置大埔县时,设治于大埔村。乡人为纪念大布先生的仁举美德,联合呈请上级,命名为“大布县”。后因朝中有争议,为讨好两方,改名为谐音的大埔县。
大埔县名的来历,在旧志记载中又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大埔村得名。清乾隆四年(1739年)张廷玉撰的《明史·地理》记载:“大埔,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滦洲、清远二都益之。”民国二十年(1931年),吕世斌撰、柯昌泗检署的全国《今县释名》载:“明嘉靖五年,以饶平之大埔村置县因以得名。”第二种说法是乾隆九年(1744年)《大埔县志》载杨缵烈《邑名音义考》云:“邑曷为以大埔名”盖俗称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仅宜瓜果疏麻者曰埔……埔者俗音俗字,字书尚为补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十百顷地,总呼曰埔。埔固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当时建斯邑者即以斯名名邑云。
侨乡文化
大埔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素有“华侨之乡”的美誉。据《大埔县华侨志》记载,“大埔旅外华侨、华人有51万多之众,遍布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人口与国内全县人口几乎相等”。据资料截止到2012年,大埔县在外华侨共有512921人,其中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侨人数较多。客居在外的大埔华侨在各行各业辛勤劳作,为当地民族独立、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他们之中,有李光耀李显龙张弼士田家炳等政商界人物,也有萧畹香廖乐年等一大批情系祖国、热心桑梓的侨贤先贤。这些先贤的优秀事迹激励着大埔人民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并在取得成绩之后回报家乡。
陶瓷文化
大埔是中国青花瓷之乡,为我国四大青花瓷生产基地之一,其陶瓷生产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梅州最有特色、最久负盛名的传统产业,“北有瓷都景德镇,南有高陂白玉城”。高陂是大埔最早的陶瓷产地,宋代以前已有陶瓷生产,是广东省陶瓷主产区之一,素有“陶瓷之乡”、“白玉城”美称,更有粤东“瓷都”之誉。
大埔青花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广东省考古工作队专家对大埔境内挖掘的古墓和古窑址、古陶器进行鉴定,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大埔先民已开始烧制陶器,制作日常生活用品,是中国古代陶器的重要产地之一。据考证,大埔陶器生产始于商周,瓷器生产始于宋、兴于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陶瓷文化和工艺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大埔青花瓷,又称釉下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大埔陶瓷的传承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2010年12月,大埔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青花瓷之乡”称号。2015年12月,大埔青花瓷成功获得国家原工商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6年12月,大埔青花瓷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埔青花瓷始于宋末元初,明、清两朝青花瓷成为大埔的主流产品。历经几百年发展,先后创制出釉下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虎皮釉青花等品种。大埔青花瓷主要纹饰有:梅、兰、菊、竹、荷、莲、蕉叶、麒麟、龙凤、天宫人物、童子、灵芝、仙鹤、花卉、双狮滚球、花鸟、人物、动物、山水、游鱼、吉祥寓意文字或题诗等。主要产品有:碗、盘、碟、杯,瓶 、缸、罐、坛,釉下青花茶具、釉下青花餐具等。
红色文化
大埔县是全国重要的革命老区,是广东首个被确认的原中央苏区县。据史料记载,大埔县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刘少奇、刘伯承、邓小平、董必武、博古、叶剑英、邓颖超等大批革命先辈先后通过大埔的红色交通线进入红都瑞金,一大批战略物资也由大埔运进中央苏区。在中央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大埔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积极筹集钱粮支援苏区红军,并发动广大青年参加红军。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有四万多大埔儿女为苏区的创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知名的革命烈士有四百三十八人,不少革命老区村庄成为无人区;中央红军长征时,有数以百计的大埔儿女参加长征,其中知名的有二十六人,居广东省各县之首。大埔人民在为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大埔境内尚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转站旧址群,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闽粤赣边纵党委旧址群等80余处革命旧址遗址。以红色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建军大业》、《热血军旗》、《血战三河坝》、《战地黄花》等让三河坝战役广为人知,位于大埔县三河镇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中央红色交通线与中央苏区的形成、发展、壮大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被史学界称为“苏维埃的血脉”和“党中央通往中央苏区的生命线”。1933年,临时党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大埔中站这一关键节点、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咽喉”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埔党组织、人民群众与交通线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另据粗略统计,当年由汕头等地经大埔青溪转运的通讯器材、军用、民用物资等有300多吨。这条交通线完成了护送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200多名领导干部到苏区工作等重要任务,为中央苏区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特殊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史学界称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电视剧《绝密使命》以“忠诚”为核心主题,讴歌了潘雨青邹叔宝等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无名英雄,为安全护送我党军政要员和重要物资进入中央苏区腹地,与敌人展开机智斗争的光辉事迹。
东江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四•一五”以后由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和中共东江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部署,率领东江人民向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而创建的。
梅埔丰革命根据地地处梅县、大埔、丰顺三县交界的九龙嶂、铜鼓嶂、阿婆嶂、阴那山、北山嶂等山嶂的周围,包括大埔县的银江、大麻、三河、英雅、洲瑞、青溪与桃源部分地区。
饶和埔诏革命根据地地处广东省的饶平、大埔与福建省的诏安、平和四县交界的边区,根据地崛起在闽粤边区,成为东江通往中央苏区的主要通道,也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寿乡文化
2019年,广东大埔县正式被授予“世界长寿乡”称号,成为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第八个“世界长寿之乡”。在大埔城镇和乡村,有众多耄耋高龄的长寿老人,四代乃至五代同堂的幸福家庭屡见不鲜。据统计,至2019年,大埔县百岁以上老人130人,每10万人就有22.85位百岁老人;80-89周岁老人13071人,占总人口的22.98‰;90-99周岁老人3897人,占总人口的6.85‰。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大埔县人均预期寿命达78.86岁,而2018年更是高达79.55岁。
文物古迹
泰安楼,建立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其座东北向西南,砖石木结构。楼呈正方形,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楼高三层,共有房200间,因楼的外墙为石墙,故俗称石楼。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其四周有天井。三层楼房把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的格局,楼两侧各有一座书斋,为读书求学的场所。2019年10月,泰安楼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2019年,花萼楼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位于大埔县茶阳镇大埔中学校门口,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是明朝政府为表彰当地饶相(江西按察副使)、饶舆龄(中书舍人)父子同中进士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牌坊使用花岗岩建造,高12.5米,宽4.65米,四根正柱和八根附柱并列四排,呈“四柱三间”。2013年5月3日,父子进士牌坊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肇庆堂,位于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又名敬修衍庆,是一组中西合壁式客家民居建筑群。由侯南村富商杨敬修的儿子杨荫垣、杨俊三兴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历时五年建成。主体为一栋堂横屋组合式围屋,围屋西北角为一栋两层洋楼。肇庆堂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硬山顶,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砖石木混合结构,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51平方米。2019年,肇庆堂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河中山纪念堂,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的凤翔山脚,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小洋楼,楼高10米,楼顶有胡汉民题写的额书“中山纪念堂”;纪念堂面前是两根石华表及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一楼中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林森书题“作君作师”等匾额。2019年,三河中山纪念堂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禄第,位于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为三进院落府第式四横一围楼的客家围龙屋,整座建筑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也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宅院。2019年10月7日,大埔光禄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6月,广东省政府公布第四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大埔2处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分别是:大埔县百侯镇侯南历史文化街区、大埔县茶阳镇茶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汉乐分布在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惠阳等地区,又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代表,旧称客家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是古代汉民由中原南迁时带入的,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广东汉乐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
广东汉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剧剧种,广东三大剧种(粤、潮、汉)之一,曾被周恩来誉称为“南国牡丹”。广东汉剧源于中原,二百年前流传岭南,生根大埔县。广东汉剧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声腔,以中州音调为舞台语言。
风俗民情
大埔县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逢民俗活动,客家人就如同过一个盛大的节日,舞龙、舞狮、打幡、放铳、迎花灯、打锣鼓、赛龙舟等各种民俗盛行,邀请远亲近邻一同度过。大埔的舞龙、舞狮、赛龙舟与永定的“走古事”、连城的“百壶宴”最具特色。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祭春”。这一天,各村各寨以宗族为单位,集中到祠堂祭祖。祭祀时,村里除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放土铳外,还要舞大龙、舞狮子、迎灯景、举旗扬幡、放烟花等,热闹非常。村里前一年谁家生了男丁,祭祖这一天,也要备办三牲、糖果等。祭祀完后,还要邀请族人在祠堂或在家里吃“新丁酒”,表示对“添新丁”的祝贺。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过节”。这一天除了备办牲肉外,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祭祀祖先,沿河一带的三河、大麻、高陂、湖寮等地还要举行赛龙舟。
村落
大埔的中国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百侯、高陂、茶阳、西河等乡镇,以韩江、汀江、梅潭河等水系为纽带,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非遗)陶瓷文化”为主要特征。
方言
大埔县语言属客家方言。全县大致可分5个方言区:其一是百侯、湖寮;其二是岩上、西河、茶阳、青溪、长治;其三是三河、大麻、英雅、银江;其四是高陂、古野、洲瑞;其五是桃源、光德、平原、枫朗、双溪、大东。除光德镇九社、古野乡蒲田分别在内部兼讲漳州话、潮州话外,全县通行客家话。但由于受邻县方言的影响,县内各地之间的方言声调又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如“包车”一词,湖寮人念“bāochā”。高陂人念“bàochā”,枫朗人念“báochà”,又如“看望(或拜访)你”,湖寮人说作“捞吾(lāo)”,百侯人说作“捞衡(lāohén)”,茶阳、西河、大麻等处人说作“喇吾(lá)”。代表该县方言的是湖寮方言。大埔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真正与普通话读音完全相同的不到20%,如:同、持、斯、资、烧、志等。
风景名胜
大埔县主要景点:国家4A级景区有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张弼士故居旅游区百侯名镇旅游区等;国家3A级景区有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坪山千亩梯田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李光耀祖居旅游景区西河北塘乡村旅游区西岩山茶乡度假村瑞山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此外其他景点有大埔美食街大埔小吃创业孵化基地大埔县陶瓷博物馆张弼士博物馆张裕红酒文化小镇韩江水利风景区韩江国际青年拓展中心韩江国际水上运动中心梅山风景区茶阳古镇旅游区三河古镇三河明代古城茶阳古城、万川古城、丰溪林场康养综合体韩江绿洲生态旅游区双髻山大美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园陶瓷文化小镇西岩山万亩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大埔康养文旅综合体大埔县屏翠农林生态旅游区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观音山旅游区大埔县聚德山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园大埔县梦里水乡密坑康养度假村保华祥红色旅游康养生态园单竹山健康养生基地大埔红色旅游接待中心百侯三十六巷余里古驿道梅硿古道桃源镇万德福陶瓷美术馆光德镇陶瓷非遗传承基地百侯镇旅游风情街禾肚里·长寿产业园太史第企南轩花萼楼天后宫汇东学习书院、小留村旅游区、甜竹村生态旅游区、飞天马茶文化产业园、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西湖公园虎山公园丰溪森林公园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大埔蜜柚公园西岭中国书法公园大埔县西河镇耕读公园梅潭画廊长寿森林公园明山嶂飞来石韩江源万福寺翁万达墓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遗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中央红色交通线茶阳联络点中央红色交通线青溪交通站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活动旧址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人境庐田家炳故居邹鲁故居罗卓英故居范汉杰故居吴奇伟故居赵公武故居罗明故居杜埃故居杨辉图故居杨缵绪故居等。
百侯名镇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和侯北村,是一个集古镇观光、历史探寻、文化休闲、科教娱乐、民俗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客家古镇文化旅游区。
坪山梯田旅游区
坪山梯田旅游区,位于大埔县大东镇坪山村,是集“观梯田风景、饮神奇泉水、瞻将军故居、游特色民居”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李光耀祖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埔县高陂镇塘溪村,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公建造,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髻山森林公园
髻山森林公园,位于大埔县城西郊12千米,海拔668米,因山顶双峰耸立,形似古代妇女发髻而得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峰高林立、竹海幽径、蕉林松风、幽泉清澈,天然生成许多石岩石洞。
西湖公园,位于大埔县城西北部,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康体运动、游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山水公园。公园有中心、文化、湖岸、溪流、古楼、牌坊等6个功能区,38个景观集大埔“四乡”、“四名”特色于一园。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笔枝尾山顶,是当年战役主战场所在地,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包括烈士纪念碑、战役纪念馆、瞻仰平台、朱德铜像等一批革命遗迹和纪念设施。
特产美食
特产
美食
大埔县的美食主要有:梅州腌面客都草鱼客家鱼生客家盆菜客家盐焗鸡盐焗鸡爪盐焗烤鸭盐焗鸭腿酿豆腐酿香菇酿苦瓜酿茄子酿婆参酿蚝豉酿春卷酿辣椒酿青瓜酿豆角酿豆干酿芋头腐皮卷客家酿青椒客家辣椒酿鱼肉酿豆腐西红柿酿蛋客家酿蛋梅菜扣肉香芋扣肉梅菜蒸猪肉梅菜蒸排骨梅菜炆猪肉梅菜炆五花肉梅州菜干蒸肉梅干菜蒸鸭梅干菜烧豆干梅干菜干煸豆角发粄燜花肉蜜汁焗排骨白斩鸡泥焗鸡梅菜鸡香菇鸡蒸滑鸡板栗鸡客家牛肉丸客家艾叶丸客家捶丸客家娘酒鸡客家葱油鸡艾草煲鸡姜酒鸡黄酒鸡羊肉酒三及第汤客家三杯鸡客家鲩丸客家汆鱼丸手工鱼丸姜芽嫩鸭姜芽炒鸭片银芽炒鸡丝卤鸭脚白卤鸭掌红焖猪肉红烧猪手板栗烧牛肉爆炒鱿鱼筒南乳烤肉鸡雄鹅掌茹如豆腐咕噜肉五香酱鸭五香干卤鸭八宝窝鸭开锅肉丸红烧狗肉焖狗肉狗肉煲羊肉煲全猪煲田螺煲豆腐煲杂菌煲苦笋煲客家蛋角煲客家薯丝煲客家芥菜煲芥菜芋头煲萝卜牛腩煲客家盐水番鸭清汤双丸美味上汤鸡八宝糯米酥鸡姜糟焖狗爪豆大极素菜会响铃叉烧肉米粉肉水晶肉扣鸭栗子酿鸡翅西利柴把鸭乱箭射绵羊姜丝炒大肠姜葱炒河鲈鱼片姜葱炒鸡球芋艿炒鸡球荔枝炒鸡球豉椒凉瓜炒鸡球银杏炒鸡球酸子姜炒鸡球豆豉香焗黄鳝油酥河鱼干椒丝河鱼干河鱼干炒韭菜香菇肉碎酿青椒客家咸菜炒猪肠咸菜焖狗肉萝卜炒牛肉炒牛百叶梅菜蒸鱼杞子炖甲鱼清蒸鱼醋溜鱼酒糟鱼松子鱼炒墨鱼炒鱼片炒虾仁炒猪肠炒猪红炸芋丸松子鱼凤投胎烧乳猪黄皮豆干炸豆腐猪肠灌炒三丝七宝羹虾仁烧卖炸鱼卷红烧鱼鱿鱼丝黄鳝炒苦脉泥鳅钻豆腐猪胆干腊猪肝药根鸡蜂蜜炖鸡生炒鸡球参须炖鸡五叶神炖猪瘦肉五指毛桃煲鸡汤五指毛桃猪骨汤五指毛桃龙骨汤五叶神煲排骨汤虫草花乌鸡汤金针菇炖鸡汤金针焖鸭汤黄花菜炖鸭块黄花菜炖鸭汤福菜肉片汤红菇鸡汤药根鸡汤全猪汤双丸汤草菇汤紫菜汤大埔豆腐干百侯牛肉干腌切牛肉干大埔牛肉干、大埔牛肉丸、银新金针菜、药根鸡煲、清炒虾仁、冬瓜蒸鸭、红炆鲤鱼、客家菜卷、猪肉丸红烧猪肉三及第白菜卷白切肉粉陈鸭墨鱼煲腐竹牛肠肺手工面金针菜番鸭丸萝卜丸甜汤丸青菜丸子米粉丸子炒鸡酒炒田螺河鲜河鱼干腌蒜头酸芋荷咸冬瓜福菜酱瓜鱼生粥八珍饭八宝糯米饭豆腐花清补凉绿豆汤番薯汤茶叶蛋烧麦蒸饺云吞菊花糕莲藕饼油馃子炸馓子香酥卷煎丸子鸭松羹鸭双羹南瓜烙菜汁包鸭嫲溜碱粽砸粽油角煎堆煎圆薄饼艾糍糍粑仙人粄酿粄笋粄薯粄黄粄粟粄甜粄发粄艾粄豆粄溜锅板鸡颈粄萝卜粄芋头粄苎叶粄味酵粄簸箕粄忆子粄珍珠粄菜丝粄豆子粄勺菜粄芋丝粄苎叶粄酢叶粄薯粉粄糊塘粄印子粄丁子粄鸡血粄老鼠粄人丁粄叶子粄绿豆粄两熟粄抹茶红豆粄煎荞粄、假喜粄、船仔粄、层子粄、蕨粉粄、煎产子、米粉、玉粉、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饼大埔凉粉糕大埔客家薄饼大埔豆子羹粟米烙饼杂锦拼盘等。大埔小吃约有200多种,其中大埔算盘子、鸭双羹、珍珠粄、煎豆干、粟米烙饼、发粄燜花肉、忆子粄、粟粄、笋粄、薄饼等10种风味小吃被评为“中华名小吃”。“五香猪手”、“菠萝炒猪肠”被评为“客家十大名菜”;艾粄、菜汁包、煎荞板、鸭嫲溜、肉丸、白米豆羹被评为“广东客家名小吃”;梅菜扣肉、药根鸡、苦笋煲、全猪煲、羊肉酒、炒猪肠血、牛肠肺、金针炆鸭、木耳炒豆干、姜线蒸溪鱼干被评为“大埔十大名菜”;传统美点名宴、龙凤呈祥宴、弥月宴、寿宴、全驼宴被评为“大埔名宴”;娘酒鸡被评为“粤菜名菜”;五香猪手被评为梅州市“十佳”创新菜;金帆玉带(炒猪肠)被评为梅州市“十佳”传统菜。大埔经中国烹饪协会组成国家级专家认定,正式被冠名为“中国小吃名县”。
著名人物
“父子进士”(饶相饶舆龄)、“一腹三翰林”(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兄弟三将军”(范汉杰范剑江范作人)、一县同期“四位省主席”(罗卓英吴奇伟范汉杰赵公武)、“父子两总理”(李光耀李显龙)被传为佳话,更有中国民族工业之父张弼士,中国首任驻日公使、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汕樟轻便铁路兴建者杨俊如、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张善铭温仰春肖月华邓举杨兰史罗扬才罗欣然李明光张恨秋郭瘦真赖玉润罗启贤等,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香港嘉禾电影创办人邹文怀、首届感动香港十大人物田家炳、新加坡“船王”罗新权,现代著名作家杜埃碧野,院士郑度饶芳权杨文采邱冠周蒲慕明涂善东丘昌涛柳步青江富生等杰出人物,素有“文化之乡”美称。此外,还有北宋清官张夔、明朝工部尚书盛端明、江西按察副使饶相、四川按察副使吴与言、福建按察副使黃扆、广西按察副使盛若林、云南道监察御史饶必菉、武定府知府杨泷;明末抗清名将王兴 江龙罗宏等,清代顺治朝“弘觉国师”、“广东七奇”之一林木陈,陕西按察使杨缵绪,大理寺丞饶鸣阳,太仆寺卿、台北知府林达泉,松江府知府丘建猷、吉林府知府何寿朋、南宁府知府饶鸣镐、云南府知府杨廷椿、湖州府知府张觐光、泉州府知府戴培基、邵武府知府邱晋昕、泗城府知府李瑜、正安州知州饶崇魁,清朝武将邹銮章等,岭东著名女诗人范荑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陈文褒,文献学家温廷敬;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邹琳,民国广东财政厅长、中央银行行长邹敏初,民国将领有军统香港站站长郭寿华、台湾宪兵司令刘炜以及温克刚罗为雄郭思演张文鸿温建刚陈兰钧朱尚威温佐慈邓潜进蓝啸声范其务刘旭辉蓝锡芳丘誉郭学云黄世途黄为材黄觉杨德昭曹铁城杨建平陈克宁陈启育陈贤范德烈范剑江范作人房伯群郭燮和何寿田何天杰何侠何祖绍黄寄农黄觉黄瑞文黄天蟾黄尧杰黄友训黄柱生黄逸群赖玉润蓝萼洲蓝锦生蓝寿麟蓝文博蓝迅云蓝逊李东星李加勉廖武郎林自余刘国翔刘蕉元刘真源刘任坚刘起时罗柏麓罗博平罗楚材罗启贤罗尚忠罗涛罗玉良罗助铎丘文丘肇周丘达饶怡生吴沧桑吴稼秋吴克英肖冠英肖觉民肖懋之余乃文曾广鑫张达中张平张志濂赵振戈钟健飞蒲良梢邓佳民刘穗云陈扬建罗致达蓝世彬徐法兰廖钧等;中共隐蔽战线领导赖可可杨应彬饶卫华蔡雨青孙世阶黄戈平等;新中国开国少将杨永松杨辉图等,开国大校何渠若周伯明江田萧月华杨杰等,新时期解放军将领杨英耀黄声云邱喜钟嘉华黄思潮黄佳伦池俊胜何克庄罗礼潜周坤元赵伟赖浪平廖习仗廖卓民廖胜辉等,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蓝公武,原中央档案馆馆长肖光,原中央宣传部对外宣传局局长萧希明,原外交部党委委员罗士高,原驻希腊大使何扬,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刘兆伦,原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罗进新,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连贯,原全国侨联副主席罗理实,原全国政协常委杨士达陈明绍,原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党组成员张力克,原国家版权局党委书记肖鲁青,原国家仪表工业局副局长卓扬,原国务院港澳办司长张良栋,原国务院侨办行政司司长陈长淦,原国务院侨办文教宣传司司长廖胜带、原浙江省委书记赖可可,原河北省副省长杨远,原福建省纪委书记吴星峰,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隽英,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杨应彬饶彰风,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明,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蓝天民,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周畅,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吕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邓浦东,原广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邬梦兆,原湖南省副省长陈文浩,黑龙江省政协主席蓝绍敏;汉剧艺术家黄粦传黄桂珠等,影视演员白云东方明珠黄伟等,音乐歌唱家饶余鉴张德兰饶威等,经济学家罗季荣罗肇鸿肖鸿麟蔡概还蔡俊宁罗伟雄蓝海林,教育家何其莘何克抗罗维东张望童从奇郭金簪李静阳何爵三罗潜罗雄辉黄丽雅饶璜湘黄晓波杨金标杨作新杨维肖捷明蓝冠群饶曙光何明陈虎郭鲁汪广捷饶美蛟彭九生廖一帆房雨林杨培新罗传厚刘禹轮杨物华黄晞白彦廖开达卓杰华罗俊等,企业家管保强管保明郭桂和朱章元饶文杰张水宜蒙乐提尤凯成余永辉黎守谦刘伟刘肇怀涂善忠林洺锋廖晓霞魏美娥邓振龙邓杏飞刘晓吴启超张定武张德兆刘泽龙罗垂纪蓝庆文陈衡礼陈建京陈公颜田镇荣田锦堂何尔吉罗明昌等,医学专家罗尧生等,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饶余鉴,传媒界名人范以锦丘海明房超群黄永湖等。中国现代地磁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志强,中国发明协会会士张衍国,北京奥运会冠军何雯娜,伦敦奥运会冠军张雁全等著名人物。海外华侨有圭亚那国父钟亚瑟、新加坡法律改革主导者杨邦孝,印尼首位华人市长黄少凡,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徐统雄何晶李显扬李玮玲杨潞龄杨旭龄杨颖仪蓝琼缨蓝铧缨姚永芳姚美良戴春荣萧畹香萧光麟赵金陵赵志明蓝舒洁蒲艾真张巨烺张世禄张世昭杨莉明蓝彬明李奕贤曹智雄谢宽泰何襄赞蓝瑞明邹谠蓝鸿震何谦诚刘国良刘智评杨星耀杨鸿耀戴培元杨伊凡廖周行蓝秋山蓝来许萧贤舞等杰出侨胞;
荣誉称号
大埔民间艺术丰富,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大埔是革命老区,是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大埔县是“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百侯镇、茶阳镇、三河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侯北村是“全国文明村”,湖寮镇被评为广东省示范镇,西河客家民俗文化村被评为广东最美美丽乡村,三河镇汇城村被评为广东特色旅游村。
2005年经广东烹饪协会组成国家级专家评审认定,大埔县正式被冠名“广东客家美食名县”。
2009年,大埔县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2009年,大埔县被评为“中国小吃名县”,荣膺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称号,并入选全国“最具文化品位的十个小城”之一。
2010年,大埔县被评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文化先进县”、“广东省卫生城镇”。
2013年3月13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大埔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2017年,大埔县荣获“2017中国最美丽县”、“2017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称号。
2017年,大埔县被评为广东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称号。
2017年,大埔县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被授予“中国最美茶乡”称号。
2018年9月25日,大埔县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大埔县获评“中华诗词之乡”。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大埔县在其中。
2020年5月,大埔县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2020年6月,大埔县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7月29日,大埔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1年12月,大埔县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
2023年1月,大埔县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参考资料
大埔概况.大埔县人民政府.
大埔县的方言.大埔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20: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